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宋丽萍  赵锡琴 《武警医学》2000,11(5):297-297
医院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同时也是评价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不同的管理水平感染发生率差异很大。自 1997年以来 ,我院由于加强了组织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 ,使医院感染漏报率由过去的 80 %以上 ,降低到 2 0 %以下 ,各项感染监测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提高了工作质量 ,并顺利通过了“三级乙等医院”的达标检查。1 加强组织建设 ,健全管理体系针对我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贫乏 ,认识和管理水平不高 ,不能适应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的要求状况 ,请知名专家讲座 ,全面系统讲解医院感染的发生发展 ,医院感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医疗资…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多家医院研究认为,我国的实际医院感染发病率低于现有调查情况,漏报率较高。横断面调查花费时间短、方便,监测结果较为可靠。 为探讨我国医院感染控制策略,也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长期徘徊在2%~5%,低于全国水平),我院于2001年6月  相似文献   

3.
在医疗质量及等级医院评审中 ,医院感染漏报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是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核心工作 ,而临床医生及时、认真的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表” ,又是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的关键。感染病例报告不及时、不准确、甚至存在着瞒报和较高的漏报率 ,不仅损害了住院患者个人的利益 ,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社会声誉。本文对12 6 982份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与方法1.1 资料 :逐年查阅了 1996~ 2 0 0 3年出院病历 12 6 982份 ,进行回顾性调查。1.2 判断标准 :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了某军队医院院内感染与医院消毒效果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连续常规监测和现场抽样监测的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某军队医院院内感染情况与灭菌质量进行了检测。结果:2003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感染率由5.3%逐年下降至3.6%,感染病死率由13.7%下降至2.2%,感染漏报率为1.3%~2.0%。使用中的消毒液、无菌物品和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合格率均达100%。结论:医院感染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刘骏斌 《武警医学》2005,16(9):690-690
医院感染是普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本文调查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期寻找相应防范措施,降低感染发生。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查阅普外科1996年~2001年6年收治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共1621例,其中男1020例,占62.92%;女601例,占37.08%。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根据国家卫生部2001年的有关规定。2结果本组调查中发生医院感染共107例,发生率6.60%。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分布,见表1。表1医院普外科手术感染部位分布感染部位感染例数所占比例(%)手术切口4441.1呼吸道3835.2泌尿道98.41胃肠道109.34其他64.76手术麻醉方式与医院感染关系见表2。示全麻…  相似文献   

6.
张彦  张树荣  查红 《西南军医》2004,6(4):38-38
为了解医院感染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情况 ,本文就我院近期 2 33例医院感染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 ,对哌拉西林的耐药情况报道如下。1 材料及方法1 1 菌株来源 取自我院近期 2 33例医院感染者的痰、大便、尿、腹腔和胸腔引流物、切口分泌物、血等。1 2 方法 按常规方法分离培养鉴定 ,并按WHO推荐的Kirby Bauer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其抑菌环直径 <10mm为耐药 ,>mm为敏感。2 结果表 1 医院感染常见细菌对派拉西林耐药情况列表细菌分离株数耐药株耐药率 %金黄色葡萄球菌 3 2 165 0 0 0大肠杆菌 3 4164 7 0 6液化沙雷菌 3 0 1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革兰阴性杆菌在医院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 ,并对我院革兰阴性杆菌临床科室感染情况做出综合评价。方法 对 1996年~ 1998年临床科室检出的 1416株革兰阴性杆菌分科室进行调查 ,并用RSR法综合统计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主要分布在 :神经外科和干部病区 ,分别占 2 6 2 0 %和 16 95 %。我院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情况综合评价为“优”。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是导致部分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提示在做好医院感染控制的同时 ,有目标 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科室的感染控制管理工作 ,提高医院整体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医院感染综合性和目标性监测,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1991~2001年对住院约10万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提供医院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感染漏报率等有关医院感染可靠资料。在综合性医院中,医院感染高发科室:血液肿瘤科、高压氧科和老年病房,感染率波动在6.1%~15.6%。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中,除上呼吸道感染外,前三位的是下呼吸道感染(27.5%~40.2%)、尿路感染(5.2%~19.5%)和术后切口感染(3.8%~12.5%)。结论 针对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进行调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十年间,医院感染率和感染漏报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高压氧神经内科自 1992 - 0 1~ 1997- 12的住院病人进行了院内感染监测 ,并与全院及内科系统同期感染发病率比较 ,发现该科院内感染发病率明显高于全院和内科系统水平。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监测其间该科住院病人 2 5 31例 ,按病种、性别、年龄、住院时间、院内感染部位、历年医院感染发病率等归类比较。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按国家卫生部医政司“院内感染监控研究协调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 。确诊资料以病人住院期间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报告、细菌培养、X线等各种特殊检查结果为依据。2 结果2 .1 感染发…  相似文献   

10.
1999年6月21日~9月10日,笔者分别参加了由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组织的医院感染和专科中心综合检查组以及由四川省卫生厅医院感染监控办组织的医院感染检查组对云南、四川两省的地、市、州6所医院(含妇幼保健院)和4所部队医院的感染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来源1.1 漏报率、抗生素使用率 所到医院、妇幼保健院均抽查1998年10月~1999年5月的出院病历,进行医院感染漏报率的统计、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结核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其原因,为预防与控制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结合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年结核病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904例患者中有201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6.92%,发生感染208例次,例次感染率为7.1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为72.35%,泌尿道感染(8.79%)次之;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真菌为主占46.91%,G-菌次之占37.04%;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感染与结核患者住院时间长、基础疾病、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的使用、各种侵袭性操作及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结论结核病患者易发生医院感染,必须加强医院感染预防工作,减少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并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及药敏特点及预后。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06例重型肝炎并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型肝炎并医院内真菌感染率为20.1%(106/526),研究组106例重型肝炎并医院内真菌感染病死率64.1%(68/106),对照组病死率44.3%(47/1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真菌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8.11%。医院内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48.67%,其次为近平滑念珠菌,占15.27%,而曲霉菌和隐球菌少见。感染菌种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两性霉素B93.1%左右,氟康唑82.6%左右,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对制霉菌素有明显的耐药,达68%。应用广谱抗菌素、长期应用激素、侵入性操作、白细胞减少是重型肝炎并医院内真菌感染相关因素。结论重型肝炎并医院内真菌感染率高,预后差,病死率高。常用抗真菌药物对医院内真菌感染有一定的耐药性。预防医院内真菌感染是提高重肝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途径。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ICU的患者进行监测,建立医院感染监测日志并根据患者临床病情予以分级评定,同时对3种侵入性操作的相关性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239例ICU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例(9.21%),33例次(13.81%),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3.81‰,日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5.71‰,患者病情平均严重程度3.54分,经ASIS法调整后,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73‰,日医院感染例次率为10.09‰;3种侵入性操作中使用呼吸机相关的日感染率(44.03‰)居首位,留置尿管相关日感染率(10.93‰)次之;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57.58%),医院感染的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61.22%),真菌感染率(34.69%)也逐渐升高。结论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进行目标性监测可及时准确获得ICU医院感染资料,掌握ICU院感特点和发展规律,有效控制宿主和医源性两方面的危险因素,可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海洋石油职工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海洋石油职工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历分析法对我院近5年收治的75例海洋石油职工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细菌培养结果及抗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位于海洋石油职工癌谱前三位的肺癌、大肠癌、肝癌易并发医院感染,好发部位为呼吸道、消化道、口腔等,病原体以G-杆菌为主(55.2%),次之为继发于长期应用广谱抗菌素的真菌感染(27.6%),且疗效差,死亡率高。结论海洋石油职工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对常用抗菌素耐药率高,肿瘤进展者治愈率低,预后差;积极控制原发病,合理应用抗菌素,方利于医院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10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规律。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医院感染103例作回顾性总结,对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与感染的关系、感染部位和易感因素及病原学检查等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院内感染发病率为23.78%。感染部位依次是肺部49.51%、泌尿道20.38%、消化道14.56%、颅内感染8.74%、血液系统感染4.85%;医院感染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9.78%,革兰氏阳性菌占30.22%。危险因素为病情严重程度、侵袭性医疗操作(如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保留导尿等)和药物治疗。结论尽量减少或避免医源性危险因素的产生和损伤,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医院内感染的抽样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科患者细菌感染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2008年7月-2011年7月住院患者临床分离出细菌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培养出细菌232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2.9%,革兰阳性球菌占37.1%。革兰阴性杆菌主要来源:血29.4%,痰46.6%,尿10.3%;革兰阳性球菌主要来源:血14.0%,痰47.7%,尿10.4%。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达到9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9.0%,鲍曼不动杆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4.3%,而丁胺卡那霉素和妥布霉素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为100.0%。革兰阳性球菌对克林霉素和各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显示出很高的耐药性,但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较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只有71.4%,而对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0%。结论血液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发人群,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呼吸道是主要感染部位。对合并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应及时留取标本寻找病原学证据,并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以便有效地控制感染和防止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移植中1剂赛尼哌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该中心2002年9月~2004年3月间的148例实施过肝脏移植手术患者的用药方案,统计1剂组和2剂组的排斥反应、院内感染发生率,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总排斥反应发生率为6.08%,2剂组发生率为5.56%,1剂组为6.15%.总感染发生率为8.78%,2剂组发生率为11.11%,1剂组为8.46%.两组间排斥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院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剂赛尼哌方案在国人免疫抑制方案中能提供安全的免疫诱导,与2剂方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Surveillance based on laboratory findings of bacteria isolated from hospitalized patients is an important activity in epidemiologic surveilla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t provides the insight into the circ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me causative agents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hospitals, which facilitates defining of proper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suppress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caused by these agen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surveillance data collected in Military Medical Academy (MMA) during June 1999 (the period of war), and June 2000 (the period of peace). Isolation frequency of bacteria that were the most common agents of nosocomial: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Escherichia coli, Acinetobacter spp. and Enterococcus spp., was monitored in patients from 5 various surgical wards of MMA. In the war period, the increase of number of isolates of all these bacteria was registered, but the increase of isolated Acinetobacter spp.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The total number of isolates was greater in June 1999, in comparison to June 2000. Most isolates were recovered from wound cultures, when the increased number of Enterococcus spp.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isolated from the blood was registered. In the period of peace isolate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manifested reduced resistance to quinolones, imipenem and 3rd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 Barrier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are necessary in preventing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particularly in the wartime. Thus, preventive medicine is important for performing efficient surveillance, and suggesting the adequate measures for prevention and repression of nosocomial infections, particularly in the period of war.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吉林市医院感染状况,建立和完善医院感染监控系统,随机和一所医院内科、 外科系统进行随机抽样的医院感染前瞻性监测。结果共监测1359例,院内感染总例次为228例,发生率为16.80%,以呼吸内科感染率最高,为18.63%。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38.60%)、泌尿道(26.32%) 、伤口(17.11%)等。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1.20%,其中铜绿假单孢菌最多见,占25.60%。各种病原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合理及盲目用药问题。提示必须建立完善的院内感染监 控系统,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