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9 毫秒
1.
目的:探讨永生化人胰星状细胞(IPSC)对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制备IPSC上清,用IPSC上清和Patu8988共培养,以单独培养的Patu8988为对照,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的增殖、黏附能力.侵袭、迁移能力,克隆形成以及抵抗H2O2诱导的Patu8988凋亡能力.结果:与单独培养的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相比,IPSC上清对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细胞的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有促进作用(均p<0.05),并能抑制H2O2诱导的Patu8988的凋亡(P<0.05).结论:胰星状细胞可能通过增强胰腺癌细胞株Patu8988的增殖、黏附、迁移、侵袭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并抑制其的凋亡,在胰腺癌的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活性的变化及该过程是否涉及P38MAPK信号途径。方法用Transwell Chamber观察AngⅡ诱导的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迁移活性,及AT1受体拮抗剂氯沙坦、P38MAPK特异性的抑制剂SB202190对AngⅡ诱导的迁移活性的影响。进一步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AngⅡ诱导后P38MAPK的磷酸化,及氯沙坦、SB202190对P38MAPK磷酸化的影响。结果AngⅡ诱导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活性较WKY大鼠显著增高,且呈剂量依赖性。氯沙坦及SB202190能抑制AngⅡ诱导的迁移活性。AngⅡ诱导SHR外膜成纤维细胞P38MA:PK的磷酸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该作用能够被氯沙坦、SB202190抑制。结论AngⅡ诱导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活性增强,该过程涉及P38MAPK信号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及验证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转化为肝细胞的最佳诱导培养体系.方法:获取小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根据均匀设计法分8组进行体外诱导实验.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ALB及CK18的阳性表达率,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确立最佳细胞因子组合及浓度.从基因水平、蛋白水平以及细胞合成代谢功能检测.证实诱导的细胞为有功能的肝细胞.结果:FGF取35 μg/L,OSM取30μg/L时,ALB及CK18的阳性细胞达到最高值.采用该最佳诱导体系诱导过程中可检测到细胞表达ALBmRNA、CK18 mRNA、AFP mRNA、TTRmRNA:以及ALB、CK18蛋白表达:第21天最佳体系诱导组ALB阳性细胞的比例为82.83%±9.03%.CK18阳性细胞的比例为74.79%±8.41%.诱导培养过程中细胞分泌尿素及白蛋白,且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强.结论:均匀设计法可有效进行最佳诱导体系的筛选,以35 μg/LFGF、30μg/LOSM为主的诱导培养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转化为有功能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MSCs)在体外特定的诱导条件下,转化为神经元细胞的规律、效率及长期存活的条件.方法采用β-巯基乙醇为诱导剂,在体外诱导6 h后,改用诱导维持液使诱导后的细胞在诱导维持液中存活6 d.用细胞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的表达.结果诱导6 h,诱导后的细胞尼氏染色胞浆中可见深蓝色的尼氏体形成;细胞表达NSE、NF-M,而不表达GFAP;NSE、NF-M阳性细胞数超过80%以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诱导6 h,诱导后的细胞表达Nestin,而无MAP-2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Nestin的表达逐渐减少,而出现了MAP-2的表达.结论β-巯基乙醇在体外可定向诱导hMSCs经神经干细胞转化为神经元细胞,而且诱导后的神经元细胞逐渐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及诱导痰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s TREM)-1对老年人肺炎早期诊断的价值及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74例年龄≥60岁患者,分为肺炎组40例(其中重症肺炎15例,普通肺炎25例),非感染组(20例),健康对照组(14例),分别于入组后24 h内留取血清及诱导痰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及诱导痰中s TREM-1水平。结果 1肺炎组血清及诱导痰中s TREM-1水平较非感染组及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1);2重症肺炎组与普通肺炎组诱导痰中s TREM-1水平差异显著(P0.05);3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发现血清及诱导痰s TREM-1检测诊断老年人肺炎有一定准确性,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95%CI:0.742~0.978),0.939(95%CI:0.857~1.000),P0.01。结论血清及诱导痰s TREM-1检测对于老年人肺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诱导痰中s TREM-1水平可以应用于老年人肺炎的病情评估。  相似文献   

6.
川芎嗪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培养兔胸主动脉VSMC。WST-8比色法、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细胞化学测定TMP对凝血酶诱导的VSMC增殖、细胞周期及c-fos表达的影响。结果TMP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凝血酶诱导的VSMC增殖,20mg/L TMP能够抑制凝血酶诱导的VSMC G0/G1期向S期的转变及c-fos表达。结论TMP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凝血酶诱导的VSMC增殖、机制与其抑制c-fos表达和抑制VSMC细胞周期G0/G1期向S期的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牛胆酸钠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系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牛胆酸钠纯化学制剂诱导大鼠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系列模型。 方法 用0.25%(n=4),1.0%(n=7),2.0%(n=7)或3.5%(n=7)牛胆酸钠溶液0.1 ml/100g逆行注入Wistar大鼠胰管内诱导急性胰腺炎。诱导急性胰腺炎前,及诱导后6,12 h分别取血分离血清,测定淀粉酶值。同时,观察各实验组胰腺病理组织光镜和电镜变化。 结果 随牛胆酸钠诱导浓度提高,血清淀粉酶逐渐升高,组织病理改变依次加重。1.0%和2.0%牛胆酸钠分别诱导轻度及重度水肿型胰腺炎;3.5%牛胆酸钠则诱导坏死型胰腺炎。 结论 胰腺病变程度与牛胆酸钠诱导浓度呈正相关,本系列模型适合评价药物的防治效应。  相似文献   

8.
A20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损伤中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A2 0基因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oxidizedlowdensitylipoprotein ,oxLDL)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及相关机制。方法 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2 0基因在oxLDL诱导内皮细胞中的表达。DOTAP脂质体转染pCAGGSEHA2 0和pMAMneo于原代培养的脐静脉内皮细胞 ,经G4 18筛选 ,A2 0表达经免疫荧光鉴定。原位末端标记法、原位杂交检测转染前后oxLDL诱导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及同型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 A2 0基因在oxLDL诱导内皮细胞中不表达。oxLDL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达 2 6 % ,A2 0基因能显著抑制oxLDL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及caspase 3的表达。结论 A2 0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中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一氧化氮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粘着斑激酶在一氧化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应用脂多糖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内源性一氧化氮或加入可释放外源性一氧化氮的硝普钠 ,进行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及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发现 ,无论是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内源性一氧化氮还是体外补充的外源性一氧化氮均可显著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且其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强度与培养基中的NO-2 含量呈正相关 ;证实在一氧化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同时 ,伴随Bcl 2和粘着斑激酶基因表达活性的明显下降。提示粘着斑激酶可能参与一氧化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过程 ,一氧化氮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可能与抑制Bcl 2和粘着斑激酶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肺癌中均有过度表达,低氧诱导因子1α能诱导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配体的表达,增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过提高低氧诱导因子1a的表达增强细胞对缺氧的反应.本文主要对低氧诱导因子1α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将骨髓基质细胞(MSCs)诱导成为胰岛素分泌细胞(IPCs)的方法。方法 体外培养新西兰兔骨髓及胰腺基质细胞和SD大鼠胰腺基质细胞,利用含有胰腺基质细胞培养基的混合培养基诱导培养MSCs。结果 以兔及SD大鼠胰腺基质细胞培养基均可诱导兔MSCs生成IPCs。结论 兔及SD大鼠的胰腺基质细胞培养基均可将兔MSCs诱导分化为IPCs。  相似文献   

12.
王晓武  刘金成 《心脏杂志》2020,32(4):423-428
华法林是临床用于预防血栓栓塞的首选长效抗凝药物。然而长期低剂量或短期大剂量服用华法林会诱导冠状动脉和周围的脉管系统血管钙化,加重心房颤动患者及慢性肾病患者血管钙化程度,影响心血管功能,加重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有研究显示槲皮素、骨保护素可以通过干预Wnt/β-catenin、TG2/β-catenin、BMP2及EPA/MMP-9等信号通路减轻华法林诱导的血管钙化,但具体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如何在保证华法林发挥抗凝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其诱导的血管钙化是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开展华法林发挥抗凝效果的同时降低其诱导的血管钙化的相关研究,本文从华法林诱导血管钙化的临床现象、分子机制及潜在预防华法林诱导血管钙化的药物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合理使用华法林抗凝,降低其诱导血管钙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要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VECs)可行性,并比较传代对诱导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体外培养扩增并做形态学、细胞表型和成骨成脂诱导鉴定。细胞纯化后行内皮化诱导,诱导组分A、B两组,C组为对照组,A组于诱导第15天传代,B组常规诱导,24 d后终止培养,从形态学、CD31流式分析及一氧化氮(NO)分泌量检测三方面进行鉴定和比较。结果经鉴定,分离出来的细胞为纯度较高分化能力良好的BMSCs,内皮化诱导后,细胞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形态,CD31和NO分泌量的检测证实诱导后的细胞为具有活性的内皮细胞,并且A组的诱导率高于B组。结论 BMSCs可以被诱导为VECs,诱导过程中传代可以提高诱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向肝细胞诱导过程中对HBV的易感性及无涎糖蛋白受体(ASGPR)对BMSC感染HBV的作用.方法 体外使用肝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和表皮生长因子,将BMSC诱导分化为肝细胞.检测乙型肝炎患者BMSC的HBV感染情况,并对原代及诱导培养后的BMSC进行体外HBV感染实验,检测BMSC感染后的HBsAg、HBcAg表达情况,并检测BMSC诱导前后ASGPR的表达.每个实验采用来自不同的5个标本,分别重复3次,数据统计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 诱导培养第6天开始,BMSC开始表达甲胎蛋白(AFP)、细胞角蛋白18(CK18)和Alb,并随着诱导时间延长,CK18及Alb表达逐渐增多,而AFP则逐渐减少,并具有糖原合成、尿素分泌及Alb合成的肝细胞功能.BMSC在体内及体外都不能被HBV感染,经过向肝细胞诱导之后,仍然不能被感染,ASGPR在BMSC向肝细胞诱导后表达增多,但是与对照组HepG2细胞相比,仍然呈低水平表达.结论 BMSC在体内外能抵抗HBV感染.ASGPR可能是导致HBV不能感染BMSC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比较了IL-2及IL-7诱导的40例健康育中年人。46例健康老年人及21例老年肿瘤患者外周血LA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健康老年组IL-2诱导的LA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老年肿瘤患者(P<0.01),但明显低于健康青中年组(P<0.01);健康老年组及健康青中年组IL-7诱导的LAK细胞活性均明显高于老年肿瘤患者,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抗IL-2抗体能够抑制IL-2诱导的LAK细胞活性,但对IL-7诱导的LAK活性不影响;老年肿瘤患者血浆能够明显抑制IL-2及IL-7诱导的正常人外周血LAK细胞活性。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及终末期肝硬化常伴随肝脏缺氧现象,缺氧诱导因子1α作为调控机体缺氧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在肝星状细胞活化和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此外,缺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下调可减轻肝纤维化,有望成为肝纤维化治疗新靶点。综述了缺氧诱导因子1α与肝纤维化相关信号通路及基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了缺氧诱导因子1α作为肝纤维化治疗新靶点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目地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联合高浓度胎牛血清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平滑肌细胞的可行性及myocardin在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50μg/L)联合高浓度胎牛血清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于诱导前,及诱导4d和8d后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和myocardin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诱导前及诱导4d和8d时,平滑肌肌动蛋白、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和myocardin三种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强,平均灰度值逐渐降低,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联合高浓度胎牛血清可有效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Myocardin在此分化过程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诱导多能干细胞是指通过直接诱导成体细胞而获取的胚胎干细胞样细胞,具有获取方便、能向各类细胞分化及无限增殖等特性。本文就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获取方法、应用前景及在肝病领域的应用展望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杨大春  张鑫  杨永健  肖贞良 《心脏杂志》2007,19(3):269-271,276
目的探讨钙调神经磷酸酶(CaN)、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在醛固酮(aldosterone,ALD)诱导的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培养的FBs为模型,以3H-亮氨酸及3H-胸腺嘧啶掺入量作为反映FBs增殖的指标,用ALD诱导FBs增殖,并检测FBsCaN、MAPK、PKC活性。结果ALD呈浓度依赖性增高FBs蛋白及核酸合成速率;螺旋内酯(spironolactone,SPI)能明显阻断ALD诱导的FBs蛋白及核酸合成。ALD诱导组FBsCaN、MAPK、PKC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SPI能阻断ALD诱导的FBsCaN、MAPK、FBsPKC活性增高。结论CaN、MAPK、PKC信号通路均参与了ALD诱导的FBs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心肌肌球蛋白轻链(2v)基因启动子(p MLC2v)驱动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 UCMSC)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表达。方法:酶消化法原代分离培养h UCMSC,采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分析其细胞表面标记物及检测体外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内皮细胞诱导分化潜能;经5-氮杂胞苷(5-Aza)诱导h UCMSC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诱导细胞并同时转染p MLC2v-GFP,于d3,d7,d10,d14,d17及d21时间点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用生物发光检测仪检测相同时间点的萤光素酶(p MLC2v-Luc)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转染分化细胞发光特征;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p MLC2v-GFP及红色荧光蛋白(RFP)共转染诱导21d后分化细胞蛋白的表达分布状况;与鼠心肌细胞作为对照,脉冲电流激发细胞收缩和细胞内及细胞间的钙离子流,以检测诱导分化细胞"兴奋-收缩"偶联功能;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分化细胞p MLC2v蛋白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P3 h UCMSC,经FCM检测CD90、CD105及CD73阳性率均为99%以上为高表达;获得的细胞分别经体外诱导能够向成骨细胞、成脂细胞、成内皮细胞分化;经5-氮杂胞苷(5-Aza)诱导h UCMSC同时并转染p MLC2v GFP,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流式仪检测GFP表达阳性细胞数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生物发光检测仪检测诱导细胞p MLC2v-Luc表达同样呈阳性递增;p MLC2v GFP及RFPC共转染诱导21d后分化的细胞,细胞浆内形成较清晰的与细胞长轴平行的肌束样结构;诱导后的细胞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无细胞内及细胞间的钙离子流动;随诱导时间的延长p MLC2v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h UCMSC体外诱导形成心肌样细胞过程中,p MLC2v基因随诱导时间的延长而表达增加,为监测干细胞的移植在心肌疾病治疗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