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经口气管插管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除了与呼吸机连接用于机械通气外 ,其它均用于紧急抢救、麻醉插管以保持气道通畅。现将我院脑外科自 1999年 9月以来 4 0 0余例病人的气管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气管插管位置的确定接到术后带气管插管直接回到病房的病人 ,护士应首先检查并确定气管插管是否在位。正常情况下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 ,插管过深使导管误入一侧主支气管 ,则对侧呼吸音消失 ;插管过浅则易脱出。气管插管开口位置应在气管隆突上 1— 2 cm,插管深度 2 2— 2 4 cm。( 1 )护士应用胶布及布带妥善固定 ,并记录和标明插管顶端至门齿的距离 (…  相似文献   

2.
神经外科急危症病人的抢救首先是保证气道通畅,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恢复病人的通气与供氧.经口气管插管创伤小,排痰容易,并发症少,在神经外科病人抢救中是最为可靠和有效的急救措施.在神经外科大手术后,一些病人病情较重,不得不带气管插管回病房,这就需要认真观察病情,掌握气管插管.我们通过对气管插管病人的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机械通气是救治呼吸衰竭的重要措施之一 ,机械通气后气管管理是抢救成败的关键环节。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6月我科共收治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12 0例 ,现将气道管理中如何做好护理的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 0例中 ,男 82例 ,女 3 8例 ,年龄 8~ 72岁 ,其中肺心病引起呼吸衰竭 67例 ,急性有机磷中毒 3 4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8例 ,CO中毒 7例 ,格林 巴利综合征 4例均经鼻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 ,机械通气时间 4~ 3 5d。2 加强呼吸道的湿化建立人工气道后使呼吸道失水增加 ,纤毛运动减弱 ,分泌物排出不畅 ,…  相似文献   

4.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能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供氧。由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术较经鼻腔插管术操作方法简单、快速、创伤小、排痰容易、并发症少,因此被临床广泛采用。但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由于不能进行饮水、咳嗽、咳痰等自主行为,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建立,新一代多功能呼吸机的引进,使得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我科自2002年以来,应用呼吸机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已达320余例。其中多数是通过经口气管插管建立起来的人工气道与呼吸机相连接,人工气道管理是保证呼吸衰竭治疗成功的关键,现将我们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能迅速建立人工气道,清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供氧。由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术较经鼻腔插管术操作方法简单、快速、创伤小、排痰容易、并发症少,因此被临床广泛采用[1]。但经口气管插管病人由于不能进行饮水、咳嗽、咳痰等自主行为,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口腔处于开放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6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人工气道护理的方法.结果 本组126例患者治愈好转123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2.4%.其中气管切开78例,经口气管插管37例,经鼻气管插管11例.本组患者应用人工气道时间2~23 d,平均9.4d.结论 人工气道护理管理对维持危重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气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紧急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如何配合医师在短时间内完成气管插管,迅速恢复患者的通气与供氧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科2010年7月-2012年6月行紧急气管插管抢救急危重症患者60例,效果较好,现将护理配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46~93(73±4)  相似文献   

9.
呼吸衰竭的救治往往以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为基础 ,为避免气管切开的并发症 ,我们试用纤维支气管镜 (简称纤支镜 )导引经鼻气管插管建立的气道进行机械通气 ,救治呼吸衰竭 ,改善通气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 ,帮助病人渡过危险期 ,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我科1996年 1月~ 2 0 0 1年 3月应用纤支镜导引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呼吸衰竭 2 3例 ,并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导引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 1 对象 病人均为 1996~ 2 0 0 1年住院病人。年龄 35~76岁 ,平均 6 1 7岁 ,男 17例 ,女 6例。呼吸衰竭病因为慢性阻…  相似文献   

10.
45例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医护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中国医药指南》2009,7(12):220-220
<正>紧急快速而有序的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是抢救呼吸衰竭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医护默契配合是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的必要条件。2006年7月~2008年6月我们医护配合对45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7月~2008年6月,我院急救中心共收呼吸衰竭患者135例,需要气管插管抢救的患者75例,其中男44例,女31例,年龄13~84岁,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口气管插管。其  相似文献   

11.
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呼衰)急性恶化时,常应用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来建立人工气道,两者均被证实为行之有效的机械通气方式.本研究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在我院危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COPD呼衰急性恶化患者,经鼻或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治疗的资料进行研究比较,以探讨经鼻与经口气管插管抢救COPD呼衰急性恶化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经验,以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湿化气道,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做好胃管的护理及心理护理,帮助训练呼吸肌功能,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人均无出现护理并发症,缩短了病人置管天数,减轻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病人,做好呼吸道管理及各项基础护理,加强心理护理,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3.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们对15例脑出血病人术后昏迷期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41~72岁.平均56.5岁.其中硬膜下血肿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干出血1例.术后均经口气管插管,保持呼吸道通畅,平均2~3d,死亡1例.病人清醒后拔管,无口腔溃疡发生,由于这些病人昏迷期短,做气管切开创伤大,易造成气道感染,受传统观念影响病人家属不易接受.昏迷时经口鼻痰液不易吸出,不开放气道有发生窒息的危险.经口气管插管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紧急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在引导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经鼻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 对29例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床旁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其中22例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在常规气道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取经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气道护理,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29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气管插管;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成功脱机5例,1例死亡;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成功脱机16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2例,1例患者行气管切开.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准确、安全,纤维支气管镜参与气道护理能有效纠正气道阻塞、改善通气,有利于控制感染,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急症心肺复苏中,紧急气管插管是建立人工气道、恢复通气的必要措施,对心跳呼吸骤停或伴发急性呼吸衰竭的病人,在心脏复苏的同时,尽快尽早地作气管内插管行人工通气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证。近5年来我院急诊护理人员在心肺复苏中直接行气管插管526例次,成功506例次,成功率96.2%,赢得了抢救时间,提高了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本对气管插管失败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侯玉华  赵云 《河北医药》2003,25(9):704-704
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病人多病情危重 ,并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排痰功能障碍 ,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抢救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我科于 2 0 0 2年 1~ 10月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等病人 10 2例 ,其中气管插管或切开者 48例 ,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 1例 ,女 17例 ,年龄 17~ 86岁 ,平均 45 .3岁。其中气管插管 2 9例 ,气管切开 19例。重型颅脑外伤 2 4例 ,高血压脑出血 5例 ,脑干出血 3例 ,大面积脑梗死 4例 ,脑桥梗死 2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7例 ,急性心肌梗死 3例。气管插管时间最长15d…  相似文献   

17.
经鼻气管插管治疗呼吸衰竭15例的临床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57-3758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1月~2007年1月,我科共施行吸痰管诱导经鼻气管插管术15例,均为COPD伴呼吸衰竭。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0~83岁,平均62岁。留置气管插管时间3~24天,平均8天。15例患者均获得气管插管成功,并经过机械通气病情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18.
气管插管是急诊危重病人建立可靠呼吸支持的前提,气管插管可保持气道开放,便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便于长期给氧及人工辅助通气.气管插管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同时气管插管也是多系统疾病的危重患者监护的一部分.紧急适应证包括心跳或呼吸骤停、防止误吸气道、缺氧或通气不足、气道阻塞.通过需要使用肌松剂辅助气管插管的45例分析,旨在为不同病因的需要气管插管的病人快速完成气管插管提出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3例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病例63例,抢救成功53例,死亡10例,抢救成功率84.1%。结论做好危重症患者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护理,有利于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防止误吸或窒息,解除呼吸道梗阻,维持气管通畅,保证充分供氧,纠正二氧化碳蓄积,为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及气管内给药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气管插管术不但是麻醉处理中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而且是抢救危重患者呼吸衰竭、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或观察不仔细,可引起导管脱出或痰液堵塞,导致急性缺氧,甚至循环骤停,引起患者死亡。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行气管插管术124例,男93例,女31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4岁,平均34.5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