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镜模拟训练在结肠镜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模拟训练在结肠镜教学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内镜中心轮转的无结肠镜操作经验的进修医师、研究生、住院医师37名,随机分为两组,非内镜模拟训练组于内镜中心观摩学习1个月后开始操作内镜,内镜模拟训练组于观摩学习的同时接受10?h的内镜模拟训练;由专人对所有受训者最初20例结肠镜操作进行评价、记录,包括插镜至回盲部成功率、总的操作时间,两组间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内镜模拟训练组插镜至回盲部成功率(214/380)与非内镜模拟训练组(141/360)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镜模拟训练组总操作时间(8.51±2.82)min与非内镜模拟训练组(10.15±3.22)min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模拟训练在结肠镜教学中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受训者迅速掌握结肠镜操作方法,缩短教学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静脉麻醉下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回肠末段的操作技巧。方法采用静脉麻醉单人操作法,在电子结肠镜检查全结肠的基础上进入回肠末段检查,总结操作技巧。结果4115例病人,肠镜到达回肠末段4014例,成功率达97.5%。结肠镜到达回肠末段时间3—48(11.2±1.6)min。插镜至回盲部所需镜身长度:〈60cm610例,60~80cm2415例,〉80cm989例。发现回肠末段病变630例,占15.7%,其中回肠末段炎174例,淋巴滤泡增生症232例,溃疡性回肠炎66例,回肠克罗恩病52例,回肠结核32例,回肠末段钩虫感染44例,回肠末段出血10例,回肠息肉13例,回肠末段恶性淋巴瘤7例。101例未能到达回肠末段的病人中,有57例结直肠癌,10例结肠重度炎症致肠腔狭窄,14例有腹部手术史,7例为腹部包块伴有大量腹水,还有13例因肠道清洁不充分无法找到肠腔。结论回肠末段病变具有多样性,在结肠镜检查时应重视回肠末段检查。掌握静脉麻醉下结肠镜单人操作的技巧,遵循循腔进镜、勾拉、抽气、旋进、旋退、滑镜,变换患者体位等基本原则,以充分发挥单人操作灵活多变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300例无痛结肠镜单人操作的临床经验.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2011年6月在本院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300例患者,采用芬太尼、丙泊酚注射液静脉复合麻醉,麻醉满意后单人操作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连续监测并记录检查前1~2 min、检查5 min、检查结束后1~2 min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同时记录操作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患者记忆消失率、满意率.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290例进镜至回盲部,进镜成功率为96.6%;进镜60~80 cm即可到达回盲部,操作时间为10~30 min;均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记忆消失率为100%,满意率为98%;检查前、检查时、检查后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结肠镜检查单人操作安全有效,患者痛苦更小,易于接受,且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5年8月—2010年6月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施行全结肠检查7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成功率为98.6%,回盲部到达率为94.5%,末端回肠到达率为90%;到达回盲部时间为3 min~40 min,平均8 min;无1例穿孔并发症发生。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安全、副作用小、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徐淑珍  王伟  陈秀文  刘红英 《吉林医学》2008,29(18):1569-1569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疾病的最常用方法,检查有一定的痛苦,患者难以接受。目前我院进行的无痛结肠镜检查,由麻醉师用异丙酚使患者迅速地进入睡眠状态,医生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操作,从插镜开始至肠镜到达回盲部,至电脑取像,术程平均时间15min。异丙酚平均量:术前以1.5mg/kg的剂量实行麻醉诱导,按每个患者的需要和反应仔细调整,术后恢复平均时间5min,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全无痛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方法]采用丙泊酚注射液静脉麻醉,行无痛结肠镜单人操作单人操作技术。[结果]132例肠镜检查中,有127例插至回盲部,21例进入末段回肠,所有病例均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插至回盲部成功率96.21%。[结论]在麻醉睡眠情况下进行结肠镜单人操作,受检病人始终处于放松状态,易于接受,并省时省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无痛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方法 采用芬太尼、丙泊酚注射液静脉复合麻醉,行无痛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100例肠镜检查中,有97例插至回盲部,32例进入末段回肠,所有病例均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插至回盲部成功率97%.结论 在麻醉睡眠情况下进行结肠镜单人操作,受检患者易于接受,安全高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8.
无痛肠镜单人操作98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刚  刘淑娟 《黑龙江医学》2009,33(12):923-924
目的探讨无痛结肠镜单人操作方法。方法采用丙泊酚芬太尼注射液静脉麻醉,行无痛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结果983例肠镜检查中,有958例插至回盲部,635例进入末段回肠,所有病例均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插至回盲部成功率97.46%。结论在麻醉睡眠情况下,进行结肠镜单人操作,受检病人始终处于放松状态,易于接受,并省时省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高泽玲 《新疆医学》2013,43(5):66-67
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具有操作安全简便、低痛、成功率高,并发症低,病人依存性好的特点。我院于2007年10月29日开展单人操作技术至今已完成709例,病人反应良好,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采用单人操作技术进行全结肠镜检查709例,男性417例,女性292例,年龄16~84岁。1.2术前准备及内镜术前不用镇静和镇痛药物,常规进行肠道准备。内镜采用FUJNPON EC-201WI电子结肠镜。  相似文献   

10.
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转换的技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转换的可行性,总结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优点。方法:分析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成功率、插镜至回盲部的时间、进镜至末端回肠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总结单人操作法的体会。结果:结肠镜单人操作成功率96.3%,大多数用时5~10 min,无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结肠镜双人操作法可向单人操作法顺利转换,单人操作法具有安全简便、低痛、成功率高、患者反应良好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1475例临床分析和操作技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操作技巧进行总结,并对所做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应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对1475例患者进行全结肠检查,总结成功率。结果1475例结肠镜操作成功率为96、5%。回肠末段到达率为38.6%,熟练操作者达85.3%。并发症发生率为0.1%。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法是一种安全、效率高的结肠镜检查方法,有省时、省人力、用镜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合理的操作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的18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操作检查方法及实际效果。结果本组1860例次结肠镜检查,1786(96.02%)例到达回盲部,其中1694(91.08%)例达回肠末端,达到回盲部的时间为1.8min至28min不等,平均时间为(8.01±3.32)min。有74(3.98%)例未达到回盲部。所有患者中,53例患者发生轻度并发症,发生率为2.85%(53/1860),没有患者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检查具有检查安全性和成功率高、操作方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检查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徐杰  黄晓玲 《新疆医学》2009,39(4):77-78
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我科内镜室为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单人结肠镜检查与内镜下治疗共110人次,就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在高龄患者中的应用体会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辅助结肠镜检查的可行性,评价其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麻醉组(50例)静脉注射丙泊酚至患者意识消失后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照组(50例)按照常规进行结肠镜检查。二组患者检查前20min均肌注阿托品1mg。观察2组患者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检查成功率、检查不良反应、操作时间。结果 检查过程中,麻醉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在相应各时段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麻醉组操作时间和检查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检查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丙泊酚辅助结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其操作时间及检查不良反应优于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4,(8):1060-1061
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和双人操作的检查过程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6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成结肠镜单人操作组与双人操作组各130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在插镜达回盲部的成功率、入回肠末端的到达率、插镜时间、达回盲部时的镜身长度、结肠小息肉的检出率、回肠末端病变的检出率、肛管及直肠远端病灶的检出率、患者的不适率、肠穿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有无差异。结果:单人操作组和双人操作组在插镜达回盲部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外,回肠末端的到达率、插镜时间、达回盲部时的镜身长度、患者的不适率、结肠小息肉的检出率、回肠末端病变的检出率、肛管及直肠远端病灶的检出率、肠穿孔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肠镜的单人操作法比双人操作法更舒适、更安全,可明显提高结肠小息肉、回肠末端和肛管疾病的检出率,减少腹痛和肠穿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的优越性.方法:通过结肠镜的单人操作检查了1180例,并把后期的300例与传统双人操作法300例的相关指标做比较.结果:结肠镜的单人操作进镜速度,疼痛程度,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波动幅度,并发症等均比传统双人操作法优越,比较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结肠镜单人操作技术安全,简便,成功率高,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7.
结肠镜插入技术有两种:一是我国应用广泛的双人操作法,另一种为单人操作法。单人操作法由于手感明确,可以避免粗暴动作,病人痛苦小,安全程度高,以及放大内镜的应用,要求术者具有高超的操作准确性,以观察病变的微细结构。因此,单人操作在国际上已成主流趋势,国内也在逐步推广普及。我们对1 025例单人操作结肠镜的操作体会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5月至2005年12月采用单人操作技术进行全结肠检查1 025例,男786例,女239例,年龄9岁~82岁。1.2方法内镜采用OLym pus CF-2401电子结肠镜。常规进行肠道准备。患者取左侧卧位。术…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研究目的:尽管磁共振内镜成像(MEI)能改善结肠镜操作,但至今仅有少数随机对照研究支持其辅助功能。该项随机研究评价MEI在整个结肠镜检查中的作用。患与方法:接受选择性结肠镜检查的患纳入该研究。将其随机分入MEI(研究组)和非MEI组(对照组)。由指定的经过培训的2名内镜操作中的1名进行操作。主要终点指标是进镜时间。其他结果指标包括完成率、患疼痛评分、拉直镜身以利进镜的次数、手压腹部次数以及患变换体位的需要。内镜操作也要对操作的难易程度进行评分。最后在MEI组要求内镜操作评价MEI是否有助于内镜检查中对结肠病变的定位。结果:12个月内,120例患纳入研究,每组60例。两组患年龄、性别分布以及结肠镜检指征相匹配。两组均无并发症。进镜时间及检查完成率无显性差异。其他评价检查过程的难易及疼痛评分也相近。但内镜操作认为MEI有助于32%结肠病变的定位。结论:对有经验的内镜学而言,  相似文献   

19.
7265例大肠镜检查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代文  邹伟 《重庆医学》2000,29(2):142-143
作者自1990年8月~1999年7月行大肠镜(纤维结肠镜和电子结肠镜)检查7265例。检查过程中受检者无痛苦或痛苦轻,插镜速度快,送达回盲部成功率高,无并发症并得到明确诊断。现将大肠镜检查的操作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作者1990年8月~1999年7月行大肠镜检查7265例,男3284例,女3981例。年龄9~83岁。肠镜送达回育部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送达回盲部平均时间8分钟,最短2分钟,最长60分钟。无肠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1.2大肠疾病检出率结果见表1、表2。2讨…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共采用内镜诊治患者13843例,现将内镜诊治的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3843例中,男7321例,女6522例,年龄14.0~81.0岁。胃镜8005例,结肠镜2010例,膀胱镜1120例(输尿管镜380例),支气管镜1057例,十二指肠镜165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