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比较不同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在江苏省苏州市和安徽省马鞍山市各选择一所医院建立临床监测哨点,以临床就诊的<5岁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RV抗原,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RV毒株进行血清型与基因型的鉴定。结果 (1)两地区RV感染均呈现明显的秋冬季节性,但季节高峰有所不同,高峰季节的感染率可达50%~80%;(2)两地区腹泻患儿RV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腹泻患儿的平均感染率分别为47.28%和30.38%,门诊腹泻患儿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8.39%和14.77%;(3)两地区RV的感染率均表现出年龄分布的不同,以6~35月龄组较高,无性别差异;(4)苏州市的两个流行高峰均以G3型为主,其次是G1型;马鞍山市第一个流行高峰以G1型为主,第二个高峰则以G3型为主;两地区流行株的G/P组合型与国内外有所不同。结论 婴幼儿RV腹泻在地区、时间以及病毒流行株分布等方面各有不同,提示RV感染的监测工作对其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最主要的病因.全球每年有1.36亿5岁以下儿童感染RV.约有35~60万患儿死亡。在我国约有3.46万患儿死于RV腹泻,几乎所有儿童到3岁时都感染过RV。RV腹泻高峰发生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RV检出率都≥41%。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婴幼儿是肠道病毒最易感染的人群。婴幼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也是严重危害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解本地区小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我们对近3年本院收治的婴幼儿腹泻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病毒性腹泻标本中轮状病毒(RV)、诺如病毒(NV)、肠道腺病毒(EadV)和星状病毒(AstV)流行现况,为病毒性腹泻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RV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NV、EadV和AstV采用RT.PCR联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0例标本总的病毒检出率为38.33%。4种常见腹泻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15.83%、16.67%、0.83%和5.00%。结论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病毒性腹泻呈高发态势,其中RV和NV是主要的病原之一,并且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成人。RV和NV感染有明显的季节特征,RV秋冬季为发病高峰,NV则冬季相对高发。  相似文献   

5.
中国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婴幼儿轮状病毒(RV)腹泻流行特点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RV疫苗的研制提供动态信息.方法 对中国2003-2010年监测年限≥1年的涵盖19个省、4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共33个市、6个县)的74篇关于RV腹泻流行病学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并结合新疆乌鲁木齐婴幼儿RV腹泻研究状况作相应分析.结果 根据74篇文献统计,住院腹泻患儿RV中位检出率为47.4%(19.7% ~64.9%);门诊腹泻患儿中位检出率为34.1%(23.3%~38.9%);部分报道门诊和住院中腹泻患儿的中位检出率为37.6%(9.6%~65.6%).人群中,6月~2岁的婴幼儿依然是RV感染的主要人群,流行高峰从每年9月~次年2月,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略有差异.2003-2010年中国流行的RV优势株为G3P [8],其次为G1P[8].结论 RV流行株具有多样性且动态变化,新基因型偶有检出,表明长期监测RV的流行情况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酒泉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组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在发展中国家更是婴幼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RV感染在5岁以下儿童中几乎无一幸免,因RV感染死亡的人数占该年龄组死亡人数的6%。由于其抗原成分复杂、型别繁多,且各型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差,至今尚无可供使用的十分有效的疫苗。为全面了解我国河西走廊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病毒型别及其组合,从2001年11月至2002年12月间笔者首次对酒泉地区婴幼儿腹泻的病原学进行了连续观察,探讨A组轮状病毒在酒泉地区的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7.
王晓东 《家庭医学》2006,(22):50-51
小儿秋季腹泻是指轮状病毒引起的婴幼儿腹泻.多在秋季流行.以9月中旬至12月多发(10~11月高发).故习称“秋季腹泻”。本病好发于6月龄~2周岁儿童。本病可由喂养不洁引起消化道感染.或呼吸道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2006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监测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RV)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方法 2006年1月至12月,采集门诊或住院≤5岁婴幼儿腹泻样本248例,用酶免法(ELISA)筛查RV,用RT-PCR方法对RV阳性毒株进行G基因型分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处理用χ2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48例腹泻样本,检出RV 133例,阳性率为53.6%。RV感染对象主要为24月以内婴幼儿,占94.7%,发病高峰在8~9月份。对125份RV阳性毒株进行G基因型分型,结果显示:G1型(46.4%)为最流行毒株,其次为G3型(17.6%)、G9型(7.2%)和G2型(4.0%),混合感染占14.4%,不能分型占10.4%。结论轮状病毒是乌鲁木齐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2006年G1和G3型为主要流行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儿童诺瓦克样病毒感染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儿童诺瓦克样病毒(Norwalk—like virus,NLVs)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并填写调查表。对收集的标本分别采用ELISA检测轮状病毒(Rotavirus,RV)、RT-PCR检测NLVs。对调查表资料采用1:1配对病例(NLVs)一病例(RV)及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分析NLVs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648份标本中检出RV339份(52.31%),NLVs80份(12.35%)。分析表明,NLVs所致腹泻的临床特征有别于RV腹泻。前者最早出现呕吐症状者居多(62.82%),并且有呕吐症状者多于后者。而RV腹泻患儿最早出现的症状以腹泻为主(65.38%)。发热、最高温度、发热天数、腹泻天数、是否输液治疗及就诊次数均为RV感染患儿高于NLVs感染患儿。对NLVs腹泻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4项危险因素。分别为吃生冷食品、与腹泻患者接触、吮手习惯及较少洗手。结论NLVs是导致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其所致腹泻的临床特征不同于RV腹泻;RV腹泻临床症状较NLVs腹泻严重,但NLVs腹泻所造成的家庭经济负担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北京友谊医院1998~2001年轮状病毒哨点监测分析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5岁以下儿童中以医院为基础的轮状病毒流行情况。方法 按WHO轮状病毒监测的通用方法(CID-98)进行,轮状病毒检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毒株分型用ELIS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从1998年4月至2001年3月收集的484份腹泻患儿粪便标本中,检出阳性标本:123份,总的轮状病毒感染检出率为25.4%,住院和门诊患儿检出率分别是31.6%和27.3%,而在轮状病毒流行季节,则可以引起高达46.2%急性腹泻住院率。腹泻患儿发病呈现两个明显的季节高峰:一个由细菌性痢疾引起的夏季(6~9月)发病高峰,另一个是轮状病毒感染腹泻造成的秋冬季(10~12月)发病高峰。轮状病毒感染96.8%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主要在6~11月龄(38.2%)和1~2岁(28.5%)年龄组,轮状病毒感染率在6~35月龄年龄段最高。流行的轮状病毒G血清型依次为G1(55.3%)、G2(26.8%)、G3(9.8%)和G4(0.8%),没有发现G9型,10份(8.1%)标本未能分型,混合感染(0.8%)罕见。结论 轮状病毒腹泻是北京市儿童的重要传染病,开发应用安全有效的轮状病毒疫苗将对减轻轮状病毒疾病负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武汉市住院婴幼儿医院感染轮状病毒(RV)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6月龄~2岁患儿资料5904例,对感染轮状病毒的患儿粪便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RV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住院婴幼儿医院感染轮状病毒的相关因素,进一步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年间住院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率为25.9%,其中2008-2010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6.5%、20.8%和29.8%;轮状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其高峰为9-12月份,占阳性总数的6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走廊加床、母乳喂养、呼吸道疾病、住院时间、基础疾病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在武汉市住院婴幼儿中较普遍,是引起6月龄~2岁婴幼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新生儿RV感染情况不容忽视,RV腹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及保护措施,走廊加床、母乳喂养、呼吸道疾病、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为婴幼儿医院感染轮状病毒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是婴幼儿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为了解本地区RV感染的流行概况,我们于2003年8月~2004年7月,对来我院就医的腹泻患儿,应用ELISA法,对腹泻患儿粪便进行了RV抗原检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马鞍山和苏州两所医院5a以下急性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市5a以下儿童的急性腹泻粪便标本1267份进行轮状病毒病原检测。结果 1267份标本中轮状病毒阳性378例,阳性率为29.83%。发病年龄主要在3a以下,流行季节高峰为11月份至次年1月份。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是两市5a以下儿童急性腹泻的主要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丽水要幼儿A群轮状病毒(RV)感染腹泻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利用免疫胶体金法检测试剂对2008-2010年来医院门诊就诊的腹泻要幼儿进行RV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测了8102例腹泻患者,RV阳性2339例,阳性率为28.86%;RV感染的主要对象为<24个月的婴幼儿,占96.67%;发病高峰出现在7-12月份,以10、11月份最为明显;最高感染率出现在11月份,为48.56%.结论 RV是丽水要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高发季节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卢湾区部分腹泻患者沙门氏菌感染情况及菌型分布。方法对区内监测点就诊的腹泻患者采集标本检测沙门氏菌,对阳性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被监测的1285例腹泻患者中,沙门氏菌阳性34例,阳性率为2.65%,其中,26例有可疑饮食史,占76.47%。结论沙门氏菌感染值得重视,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与相应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诊断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2005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门诊1 017例非感染腹泻患儿A群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以及本地区的流行高峰。方法:利用标记胶体金A群轮状病毒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层析双抗体夹心法来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RV抗原(RVAg)。结果:1 017例患儿中粪便RVAg阳性349例,阳性率为34.3%。349例阳性标本中,0~5个月的患儿44例,占12.6%;6~11个月的患儿132例,占37.8%;12~24个月的患儿156例,占44.7%;25~36个月的患儿9例,占2.6%;37~48个月的患儿8例,占2.3%;2005年的流行高峰在12月,阳性率为44.4%,其次在11月,阳性率为41.4%;2006年的流行高峰在12月,阳性率为58.8%,其次在1月,阳性率为40.0%。结论:采用胶体金法检测A群轮状病毒可早期确诊小儿RV感染,并及时合理用药,纠正滥用抗生素,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婴幼儿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海琼  莫胜福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146-6147
目的 分析柳州地区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RV)的感染情况.方法 收集柳州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12月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A组RV抗原.结果 1864例标本中共检出轮状病毒324例,检出率为17.4%,其中6~12月龄及1~2岁幼儿是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年龄段,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1.1%、25.2%,轮状病毒腹泻发病的高峰季节是11~12月份.结论 轮状病毒是引起患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rotavirus RV)是引起婴幼儿急性腹泻的病原体之一。为了解本地RV的感染现状,我院于2005年7月—-2006年2月间,对来院就医的腹泻疑似病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患儿粪便标本进行RV抗原检测观察,以了解其流行情况。  相似文献   

19.
574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小儿感染性腹泻病的年龄组、病原和流行特点。方法搜集1995—2004年5740例感染性腹泻住院患儿病案首页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740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低年龄组占比例大,06月占20.38%、6月~2岁占69.73%,轮状病毒感染是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主要病因,占住院腹泻患儿59.53%,6月2岁组轮状病毒感染占81·01%。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病以轮状病毒感染为多,每年11月、12月为流行高峰,提请有关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20.
<正>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非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有病原学研究表明,婴幼儿腹泻病例的40.00%~60.00%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其中婴幼儿死亡有6.00%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为了解本地区婴幼儿腹泻中RV的感染情况,为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本文就2010—2011年来本院就诊的2 546例腹泻患儿RV检测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