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我院于2000年5月至2002年12月,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以下简称UK)联合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避凝,以下简称LMWH)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低分子量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均优于普通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LMWH的使用为临床抗凝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我们对45例心绞痛患者应用LMWH并对出凝血机制进行了动态检测。1 材料与方法 1.1 LMWH的来源 速避凝(Sanofiwinthrop),平均分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患者早期易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局部和全身因素与该冠脉事件再发相关,包括残存的高血栓原性冠脉损害和冠脉溶栓后所致纤溶后高凝状态。因此溶栓治疗后给予普遍肝素(UFH)或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尤为重要。本院自1998年1月开始用LMWH速避凝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了低分子量肝素在高危出血患者血透中的抗凝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碳酸氢盐透析。结果 :患者透析顺利 ,未发生出血加重或新的出血。结论 :速避凝能起到很好的体外抗凝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速避凝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科 1 999年以来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患者 1 0 4例随机分为两组 ,速避凝组 (6 0例 )给予速避凝 (0 .6 m L· d-1,分两次皮下注射 ,共 7d)及常规治疗 ,对照组 (44例 )仅给予常规治疗。结果 速避凝组有效率为 96 .7% ,对照组有效率为 6 5 .9% ,两组比较 P<0 .0 5。结论 速避凝可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98~2000年在一组40例稳定血液透析(HD)患者血液透析前,单剂量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抗凝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9.82±12.09)岁,(20~70岁),依病情每周血透1~3次,透析时间4~5h,血流量180~220ml/min,采用碳酸盐透析液500ml/min,透析器类型FB110A。LMWH采用杭州赛诺菲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速避凝---低分子肝素钙,在HD前,一次性由动脉端注射0.3ml(3075IVAXa),不用维持量,事先用生理盐水预冲透析管道。1.2 观察指标透析器及管道凝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速避凝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9例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速避凝治疗组(28例)和甘露醇注射液加尼莫地平注射液对照组(31例),两组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9.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4%(P<0.05)。结论速避凝具有抗凝溶栓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恢复,且无再出血的危险及严重的不良反应,该药治疗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肾病综合征(NS)常合并有高粘、高凝状态,加上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进一步加剧血栓形成.本文观察了前列腺素E1(PGE1)、黄芪注射液、低分子量肝素(LMWH,速避凝)联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瑞娟  蔡英 《上海医药》1999,20(9):29-30
目的:观察速避凝治疗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47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1例,给子常规治疗(硝酸异山梨醇酯加阿司匹林、恬尔心)的同时皮下注射速避凝0.4ml,每日2次;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结果:速避凝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控制的时间及心电图缺血情况,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简单易行,疗效满意。无出血等明显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前列地尔与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LipoPGE1,商品名凯时)与低分子肝素(商品名速避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1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8例)给予凯时加速避凝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速避凝治疗,2组均给予口服阿司匹林(300mg·  相似文献   

11.
陈杰  李月红  黄辉海 《海峡药学》2006,18(5):120-121
目的探讨蕲蛇酶注射液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40~80岁的年龄段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79例)与对照组(71例)。治疗组(79例)用蕲蛇酶注射液,对照组(71例)用丹参注射液。用药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ESS)、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颅脑CT检查。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75.6%)高于对照组(66.2%)(P<0.05),起病24h内开始治疗,治疗组的显效率(86.1%)优于对照组(58.1%)(P<0.05),两组均未发现出血倾向。结论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在严密观察下应用一般剂量蕲蛇酶治疗。  相似文献   

12.
床边无肝素血液透析滤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床边无肝素血液透析滤过(HDF)对伴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急慢性重症肾功能衰竭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43例重症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合并严重出血倾向进行床边无肝素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观察血滤器凝血情况及血滤器容量下降率.结果 43例在进行床边无肝素血液透析滤过中无一例因出血死亡,首次血滤器凝血情况及容量下降率较复用的血滤器好.结论 对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急慢性重症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床边无肝素血液透析滤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对28例钩端螺旋体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其尿量的变化,及早发现患者的出血倾向、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脏的损害和赫氏反应,提高治愈率与抢救成功率。同时所有的就诊患者都应就地救治,减小对患者(特别有出血倾向者)的搬运及转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发病时间的规律性。方法:对新疆某三甲医院2006~2010年1325例脑梗塞住院病人入院时间,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其发病时间的聚集性。结果:脑梗塞患者入院日期具有一定的集中趋势(P<0.05),高峰期分别为4月20日前后。结论:根据脑梗塞患者入院时间的聚集性趋势特点,可合理安排相关医疗科室的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对脑梗塞患者的救诊质量。  相似文献   

15.
SARS患者恢复期抗体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动态监测SARS患者恢复期抗SARS病毒IgG和IgM抗体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SARS患者发病后5,10,14个月末血清IgG、IgM抗体水平,并与临床诊断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感染SARS后抗体的持续维持水平及效能。结果:IgG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程度不一致。随访中3个时期患者恢复期IgG抗体整体水平下降,部分患者IgG抗体阴转,随访后期少数患者IgM抗体水平仍为阳性。结论:SARS患者的血清学IgG抗体检测诊断与临床诊断不一致,SARS病毒抗体变化规律与一般传染病抗体产生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6.
曹路  周长钰  蔡金荣  蔡伟 《天津医药》2004,32(11):665-667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LDDSE)结合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评价存活心肌的可行性。方法: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于发病后进行LDDSE试验,选取静息时低动力或无动力心肌节段进行存活性评价,留取脉冲组织多普勒(PW-DTI)频谱图。结果:根据随访时室壁运动的改善情况,将27个受检节段分为存活组(A组)与非存活组(B组)。试验中,A组与B组的收缩期峰速度(Vs)均随剂量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且A组在各剂量阶段及随访时的Vs均大于B组。终止用药时的Vs与静息时相比的增量,A组大于B组。余指标未见规律性变化。结论:LDDSE结合DTI应用于存活心肌的检测是可行的,Vs是主要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Thirty-four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complicating suspect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ised to treatment with intravenous amiodarone (n = 18) or intravenous digoxin (n = 16). After 24 h, similar proportions of patients in each group had reverted to sinus rhythm. However, there was a tendency towards earlier reversion with amiodarone. At 4 h, 72% of the amiodarone group had reverted to sinus rhythm, compared with 31% of the digoxin group (p less than 0.1). This tendency was more marked in patients with definite infarction (at 4 h, amiodarone 75% reversion, digoxin 10% reversion). Neither drug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blood pressure. Atrial fibrillation may cause serious haemodynamic deteriora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omparison with digoxin, amiodarone offers more rapid control of the ventricular response rate and may, in addition, restore sinus rhythm more rapidly.  相似文献   

18.
D—二聚体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建发  斯重阳 《河北医药》2000,22(8):570-571
目的 探讨D-二聚体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胶乳凝集试验(LAT)检测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对60例各类肝病进行了D-二聚体测定,其中包括急性黄疸性肝炎6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3例,肝硬化代偿期2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3例,原发性肝癌3例,其中阳性率分别为50%、34.78%、68%、100%与66.66%。结论 检测表明各类肝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纤溶亢进现象及DIC,构成出血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血病并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简称DIC)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34例白血病并发急性DIC出血的患者迅速建立双静脉通道扩充血容量,正确按医嘱给予化疗、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抗凝等治疗,做好病情观察和基础护理,预防严重出血和多器官功能损伤.结果:34例急性白血病并DIC患者,痊愈27例(79.4%),死亡7例(20.6%),其中4例为脑出血,3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和细致的护理是改善急性白血病并发DIC患者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分析检测50例急性心力衰竭(AHF组)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5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AHF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T3、FT3值和TT4、FT4值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测TSH值,两组数值相近,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3、T4水平会下降。可借助血清T4、T3变化预测A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