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联合搅拌溶栓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收治的37例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患者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29~71岁。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5二15)与抗凝组5=22)。联合组接受TIPS联合搅拌溶栓以及抗凝药物治疗。抗凝组仅接受抗凝药物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等变化。随访患者术后门静脉通畅、出血以及生存情况等。结果联合组术后门静脉压力和门静脉最大负荷低于术前,门静脉最大血容量和门静脉血流速度髙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门静脉最大负荷分别为(13.9±5.4)%、(16.1±5.5)%、(13.8±6.2)%,低于抗凝组的(84.1±31.3)%、(85.9±27.6)%、(88.2±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2周、6个月、12个月门静脉血流速度分别为(21.6±5.7cm/s、(16.1±6.3)cm/s、(17.6±4.9)cm/s,高于抗凝组的(9.7±4.6)cm/s、(8.1±4.3)cm/s、(8.2±3.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术后3例患者门静脉血栓复发,其余患者门静脉及分流道血流通畅。抗凝组仅3例门静脉血流通畅。联合组累积无消化道出血率优于抗凝组。联合组累积生存率优于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联合搅拌溶栓治疗肝硬化急性门静脉血栓的疗效尚可,且优于传统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门静脉血栓对活体肝移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07至2011年完成的99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患者,根据术前是否有门静脉血栓分为2组,血栓组26例,无血栓组73例.比较2组的术前危险因素及门静脉血栓对活体肝移植手术和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26例门静脉血栓患者Ⅰ级血栓23例,Ⅱ级血栓3例.肝移植术前的脾切除是发生门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x2 =10.211,P=0.001).术前门静脉血栓会延长手术的无肝期(Z=-2.430,P=0.015),但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x2=0.326,P=0.568)及死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而且对患者的1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无影响(x2=0.505,P =0.477).结论 对于活体肝移植合并Ⅰ级或Ⅱ级门静脉血栓的患者,通过合理的术中处理及术后预防,门静脉血栓不会影响患者的预后.但门静脉血栓增加了一定的手术难度,需要详尽的术前评估和仔细的术中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门静脉血栓对终末期肝硬化患者行肝移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接受肝移植手术的182例终末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合并门静脉血栓的13例(Yerdel分级Ⅰ级3例,Ⅱ级6例,Ⅲ级2例,Ⅳ级2例)患者作为门静脉血栓组,其余169例无门静脉血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肝移植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血栓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较多(均为P0.05),Ⅲ~Ⅳ级血栓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亦较多(均为P0.05)。术后1个月,门静脉血栓组发生门静脉血栓1例(8%),对照组发生3例(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栓组术后3年存活率为46%(6/13),对照组相应为84%(142/1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Ⅲ~Ⅳ级门静脉血栓会明显增加肝移植手术难度和风险,但只要术前严格评估门静脉血栓情况,术中采用合理的门静脉重建方式,依然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门静脉高压患者的效果及术后远期疗效。方法回顾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手术治疗的84例门静脉高压患者,根据术式分为两组,PCDV组:33例患者采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SRS+PCDV组:51例患者采用脾切除、脾肾静脉分流术(SRS)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CDV)。采用SPSS19.0软件,采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自由门静脉压力(FPP)改变、术前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变化;采用χ2检验对比分析手术病死率和术后流出道阻塞、再出血、门静脉血栓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PCDV组术后FPP较术前有显著变化(t=2.707,P﹤0.05),但门静脉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t=1.191,P﹥0.05);SRS+PCDV组术后FPP、门静脉血流速度均较术前有显著变化(t=6.881、14.183,P﹤0.05),PCDV、SRS+PCDV两组术后FPP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2.452,P﹤0.05)。术后随访中,SRS+PVDV组流出道阻塞、再出血及门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CD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5.33、5.81,均P﹤0.05),术后病死率及远期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PCDV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DV可阻断脾胃区反常血流,但术后血流状态、淤血情况改善不明显;SRS+PCDV联合术既可明显降低门静脉高压又不增加术后再出血和肝性脑病的风险,因此可以作为治疗PHT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途径门静脉置管对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的作用。方法 2011年3月至2015年5月,对60例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行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术前采用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门静脉直接抗凝)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采用直接门静脉造影和测压、门静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观察断流术的彻底性、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和门静脉压力的变化。结果门奇静脉断流术后1周,门静脉CTA显示研究组和对照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6.7%(2/30)和26.7%(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门静脉测压示门静脉压力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7 d稍有回升。直接门静脉造影示研究组病人冠状静脉和食管静脉曲张显影4例,采用弹簧栓栓塞。两组病人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研究组和对照组出血复发率分别为3.3%(1/30)和16.7%(5/30)。门静脉CTA复查示研究组病人冠状静脉无显影,对照组病人显示冠状静咏和食管静脉曲张,TIPS治疗成功4例,失败1例。结论经TIPS途径门静脉置管,直接门静脉造影、冠状静脉栓塞以及抗凝可以提高断流术的彻底性、降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还能动态观察门静脉压力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luency覆膜支架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主干癌栓导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其中9例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合并急性出血,另2例为顽固性腹腔积液。TIPS术中采用Fluency覆膜支架建立肝内门腔分流道。测量支架置入前后的门静脉压力。术后随访1~18个月,分析疗效。结果 11例TIPS术均获成功,共置入21枚覆膜支架,直径8mm支架20枚,7mm支架1枚,支架长度4~8cm。平均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2.00±4.12)mmHg降至(11.82±3.09)mmHg(t=10.76,P0.001)。6例在术后1周出现不同程度肝性脑病,经口服乳果糖等内科处理后症状消失。9例急性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停止,另2例顽固性腹腔积液患者术后腹腔积液明显减少。随访期间,超声提示支架血流通畅,无复发。9例因多器官衰竭于术后2~14个月死亡[平均(5.67±4.00)个月];另2例分别随访16及18个月仍存活。结论对门静脉主干癌栓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覆膜支架行TIPS术是可行的,可有效控制近期门静脉高压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治疗慢性门静脉血栓伴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慢性门静脉血栓伴食管曲张静脉出血病人实施TIPS治疗。采用经典TIPS、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TIPS和肝动脉引导门静脉穿刺TIPS完成门静脉开通,建立肝内分流道。结果:TIPS治疗慢性门静脉血栓的技术成功率81.1%。其中,门静脉部分、完全阻塞和海绵状变性病人技术成功率分别为100%、76.5%和6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23.5%和46.7%。术后随访(48.0±6.2)个月,门静脉部分、完全阻塞和海绵状变性病人2年分流道通畅率80.0%、61.5%和44.4%,肝性脑病发生率15.0%、15.4%和11.1%,出血复发率15.0%、38.5%和33.3%,死亡率20.0%、23.1%和22.2%。结论:TIPS技术成功率和分流道通畅率与门静脉阻塞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在无其他有效措施治疗慢性门静脉血栓伴食管曲张静脉出血时,可选择TIPS。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伴有高眼压及大瞳孔的急性房角关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专业实施改良小梁切除术治疗伴有高眼压及大瞳孔的急性房角关闭21例(21眼)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的眼压、视力、瞳孔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术前眼压(48.25±3.14) mmHg,平均用降眼压药种类3.35种,明显高于出院时眼压(10.47±1.15)mmHg(t=11.4573,P<0.01)及术后3个月眼压(13.86±0.93) mmHg(t=11.2641,P<0.01)。出院视力(0.09±0.05)与术前视力(0.11±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沁0.8702,P= 0.3913),术后3个月视力(0.21±0.04)则稍好于术前(t=-2.7907,P=0.0112)。术前瞳孔垂直径(5.81±0.23) mm与出院时瞳孔垂直径(5.92±0.21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13,P=0.167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 改良小梁切除术是治疗伴有高眼压及大瞳孔的急性房角关闭的有效方法,术中分次放房水、巩膜瓣调节缝线、术毕形成前房等措施可有效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门静脉血栓行TIPS治疗临床效果。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门静脉血栓患者92例,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8),观察组接受TIPS治疗,对照组给予门静脉置管溶栓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手术费用及手术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同时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再出血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病死率差异。观察组术后门静脉压力梯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有效率为84.09%。观察组和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门静脉血栓治疗中,TIPS治疗能明显改善门静脉压力水平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研究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覆膜支架与裸支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收入南京军区总医院普通外科的6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TIPS术,术中分别应用8mm直径裸支架和8 mm直径ePTFE覆膜支架.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应用门静脉造影直接测压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手术前后及随访过程中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TIPS术,术中未出现操作并发症.术后随访裸支架组平均(8±4)个月,覆膜支架组为(6±4)个月.TIPS术后两组门体压力梯度分别下降约60%及58%(t=0.79,P>0.05),术后裸支架组门体压力梯度逐渐上升[(13.2±1.2)mm Hg],而覆膜支架组保持在术后水平[(9.5±2.9)mm Hg],二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多普勒显示TIPS术后覆膜支架组门静脉系统血流速度和流量参数均显著高于裸支架组,肝内分流道流速及流量参数高于裸支架组[(125±20)cm/s比(88±13)cm/s、(1816±380)ml/min比(1074±239)ml/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TFE覆膜支架维持了TIPS术后门静脉系统及分流道内的高速、高流量血流,维持了较低的门体压力梯度,提高了TIPS术后分流道的通畅率.  相似文献   

11.
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评价采用Viatorr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接受Viatorr覆膜支架TIPS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资料。术后进行随访,复查上腹部CT,以评价TIPS疗效。结果对8例患者均成功手术,均采用直径8mm、覆膜段长度50~80mm的Viatorr覆膜支架建立肝内分流道。对其中1例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患者于门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E-Luminexx裸支架1枚;1例患者因肝静脉端狭窄于肝静脉端置入8mm×40mm的Fluency覆膜支架1枚。术后患者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08(29.32,40.22)]mmHg降为[23.31(21.43,26.5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2,P=0.012)。术后随访1.1~7.7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均未再发生门静脉高压相关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术后1~7.7个月复查示所有患者TIPS分流道通畅。结论对国内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Viatorr支架行TIPS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合并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8例反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前均经B超及CT等影像学证实伴有门静脉海绵样变,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有完全或部分闭塞,对其行TIPS治疗,并评价疗效。结果对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TIPS术,1例失败,6例为先经皮穿刺右肝门静脉分支,建立经门静脉右支至主干通道,并行球囊扩张成形治疗。其中4例经常规TIPS途径由肝右静脉穿刺门静脉右支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2例由门静脉右支穿刺右肝静脉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1例穿刺门静脉右支失败,改由常规TIPS途径穿刺门静脉左支建立门腔静脉分流道。门静脉压力由术前的(33.72±8.35)mmHg降低至术后的(21.43±7.64)mmHg;1例在术后6个月发现分流道狭窄,再次植入支架后恢复通畅。1例术后5个月再发黑便,复查提示分流道堵塞,并门静脉广泛血栓形成,放弃进一步治疗。另5例在12个月随访中分流道通畅,未再发消化道出血。结论 TIPS是治疗伴门静脉海绵样变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CT门静脉成像(CTPV)用于TIPS治疗门静脉高压(PH)的价值。方法 纳入267例接受TIPS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PH患者,分析其治疗前CTPV资料,观察肝内有无肿瘤、肝静脉与门静脉的相对空间位置、门静脉通畅度,曲张静脉分型、程度及有无异常分流道等。结果 在267例中,23例合并肝脏肿瘤,79例存在门静脉血栓,14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门静脉分叉部、左支、右支裸露者占比分别为13.11%(35/267)、5.62%(15/267)及2.25%(6/267),肝静脉与门静脉之间的垂直距离为(22.83±9.56)mm,前后距离为(28.23±10.06)mm。术前增强CT及CTPV显示227例胃左静脉曲张、111例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及72例自发性门体静脉分流,其与术中DSA的一致率分别为98.24%(223/227)、85.59%(95/111)及100%(72/72)。264例TIPS成功(264/267,98.88%),对其中58例采用辅助手段穿刺门静脉成功。结论 CTPV对于指导实施TIPS治疗P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评价TIPS术后支架通畅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评价TIPS术后支架通畅性的价值,并分析TIPS术后支架内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TIPS术后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观察并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造影模式下支架通畅情况(分为0~3级);测量支架门静脉端、中段、肝静脉端血流速度。分析不同超声检查方法评价TIPS术后支架通畅性的差异,并比较通畅性良好(3级)的支架不同部位间血流速度的差异。结果不同超声检查方法间支架通畅性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89,P0.001)。8例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支架轻度狭窄(2级)、6例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支架重度狭窄(1级)及2例次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支架闭塞(0级),超声造影均显示支架通畅性良好(3级)。支架门静脉端[(71.52±36.84)cm/s]、中段[(94.35±39.94)cm/s]、肝静脉端[(99.83±32.63)cm/s]血流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17,P0.001);且两两比较显示,支架中段(P=0.001)及肝静脉端(P0.001)血流速度均高于门静脉端。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可提高评估TIPS术后支架通畅性的准确率。支架内不同位置血流速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聚四氟乙烯(PTFE)覆膜支架TIPS术后肝性脑病(HE)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0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应用PTFE覆膜支架行TIPS术.术后定期随访,采用寿命表法观察术后HE发生率,采用Cox回归分析HE影响因素.结果 TIPS在全部患者均获得成功.术后平均门静脉压为(2.37±0.29) kPa,较术前明显下降(t=22.8,P<0.01).随访期间27例(27/102,26.47%)确诊出现HE,术后6、12、24、36及48个月H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21%、34%、46%及66%.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P<0.001)和支架术后门静脉显影情况(P=0.007)为HE的显著影响因素.结论 PTFE覆膜支架TIPS术后HE发生率较高.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差,术后门静脉分支均不显影的患者术后HE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中采用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建立分流道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连续71例采用裸支架+覆膜支架方式建立TIPS分流道的患者资料。术中均采用8mm直径支架建立分流道,首先置入相应长度裸支架,再于其内置入同等直径覆膜支架,覆膜支架长度小于裸支架2cm,使分流道远心端门静脉内2cm为裸区,近心端裸支架与覆膜支架平齐达下腔静脉开口部。分析术后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病发生率及生存率。结果对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肝内分流道。术前、术后门静脉压力分别为(3.67±0.82)kPa、(2.31±0.62)kPa(P0.01)。随访2~63个月,平均(25.83±11.34)个月;共置入裸支架76枚,覆膜支架73枚;术后1、2、3年的分流道通畅率为87%、72%、61%,肝性脑病发生率为16%、34%、46%,生存率为83%、74%、67%。结论采用裸支架联合覆膜支架方式建立TIPS分流道的中远期疗效与TIPS专用覆膜支架近似,可作为必要时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源CT头颈心一站式扫描对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AS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A组行头颈心一站式扫描,B组分别行常规冠状动脉CTA及头颈部血管CTA扫描。对2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主观评分采用3分法,客观评价指标包括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中段、颈总动脉近分叉处、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M1段血管的平均SNR及其相对于脊柱旁肌肉的CNR。记录2组CTA扫描长度、扫描时间、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P=0.283),SNR及CNR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0.828、0.761,P=0.104、0.089)。2组间CTA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1,P=0.621),但A组较B组扫描时间更短[(1.30±0.12)s vs (4.08±0.69)s,t=-2.831,P=0.006],DLP[(146.03±13.05)mGy·cm vs (1 935.04±134.12)mGy·cm,t=-6.743,P0.01]及ED[(0.88±0.32)mSv vs (9.62±1.64)mSv,t=-4.056,P0.01]更低。结论对AS患者,双源CT头颈心一站式扫描技术能获得满意的冠状动脉、头颈动脉图像,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Interlock可控弹簧圈限制分流道血流对TIPS术后难治性肝性脑病的干预效果。方法 对5例TIPS术后难治性肝性脑病患者以Interlock可控弹簧圈限制分流道血流,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5例共用7枚可控弹簧圈,其中10 mm×25 cm 3枚,15 mm×25 cm 1枚,10 mm×40 cm 3枚。限流术后配合内科对症治疗,1例患者明显好转,未出现肝性脑病症状;2例限流后2个月内仍反复发生肝性脑病,予以再次弹簧圈限流后症状消失;2例限流术后半个月出现腹胀、腹腔积液等门静脉高压症状,选用8 mm×60 mm球囊扩张原支架分流道处弹簧圈,植入8 mm×60 mm镍钛合金裸支架,之后未再出现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症状。结论 以可控弹簧圈限制分流道血流治疗TIPS术后难治性肝性脑病(5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PLA)治疗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复发颈部淋巴转移患者共30枚转移淋巴结行超声引导下PLA治疗,观察并记录并发症情况,术后进行随访。对比治疗前淋巴结最大径及体积与治疗后消融区最大径及体积的差异,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球蛋白(Tg)的差异。结果 30枚淋巴结均经1次治疗完全消融。术后随访(32.22±6.26)个月,末次随访复查时消融区最大径及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淋巴结最大径[(0.62±1.42)mm vs(7.39±2.63)mm;t=12.960,P0.001]及体积[122.14(48.52,227.10)mm~3 vs 0(0,0)mm~3;Z=4.587,P0.001]。术后仅1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于3个月内自行恢复;其余患者均无颈部血肿、局部感染或气管及食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L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门静脉高压症的特征是门静脉压力梯度(PPG)增加,然而,传统的PPG测定方法困难、风险大,临床很难常规实施。前期的动物实验及人体试验均显示了超声内镜引导门静脉压力梯度(EUS-PPG)测定技术的可行性及准确性,且近期一项前瞻性研究在肝小静脉闭塞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验证了EUS-PPG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存在一致性。然而,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EUS-PPG测定的相关临床研究在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EUS-PPG测定的准确性、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5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进行EUSPPG测定,分析EUS-PPG测定结果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52例患者中,47例既往或近期有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史(14例既往经历过脾切除断流手术)。51例(98%)成功实施EUS-PPG,1例技术失败。门静脉穿刺途径分别为经胃壁(42例)或经十二指肠(9例),经胃壁穿刺肝静脉(10例)或肝后下腔静脉(41例),操作时长(15.5±3.4) min。51例患者的平均门静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