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对我院2003-02~2004-10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疗效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86例患者均符合1979年WHO心绞痛分型诊断标准,并排除以下情况:(1)有出血或出血倾向;(2)严重肝肾功能不全;(3)活动性消化性溃疡;(4)血压超过180/110 mm Hg(1mm Hg=0.133 kPa)。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48~74岁;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50~7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因、心功能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1.2方法两组均采取吸氧、营养心肌、扩冠调脂、强心利尿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钙0.4 m l,腹壁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2.
2008年江苏省沭阳县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05-09/2008-06-12我县发生手足口病暴发流行,共发病118例,其中住院治疗73例,门诊诊治45例。现将临床流行特点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我院门诊就诊手足口病患者118例,其中73例住院治疗,45例门诊治疗。诊断标准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2008年版):急性起病,发热,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实验室诊断首发2例病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1.2检测方法2008-05-09对当日发病的2例儿童进行采样送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进行检测,检测结果2份标本中首发2例病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2结果2.1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手掌或脚掌部斑疹和疱疹,部分病例臀部或膝盖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者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少部分患者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9℃,无重症病例。2.2发病情况2008-05-09开始发病2例,2008-05中旬达高峰,2008-06-12结...  相似文献   

3.
本科2005-06/2007-06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补骨脂素注射液治疗寻常性银屑病,并与单用NB-UVB治疗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入选标准:(1)寻常性银屑病;(2)年龄18~65岁;(3)皮损面积占体表面积10%以上;(4)病程≥6个月;(5)近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系统治疗。排除标准:(1)肝、肾功能不全及严重心脑血管病史,严重贫血,白细胞减少者;(2)活动性感染性疾病;(3)有紫外线照射禁忌者;(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5)对补骨脂素注射液过敏者。剔除标准:(1)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而无法坚持治疗方案者;(2)自行使用其他治疗方法及药物而影响临床观察者;(3)未完成规定疗程而自行退出者。共入选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4(平均36.9)岁,平均病程8.1 a(6个月~30 a)。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职业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 NB-UVB光源:采用希格玛SS-05型全身性紫外线光疗仪灯管型号为40100W(TL-01,荷兰Ph ilips公司)波...  相似文献   

4.
炎琥宁注射液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时期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一般采用抗感染、镇静、超声雾化、叩背吸痰等治疗,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但我科应用炎琥宁注射液辅佐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5-08/2007-03符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80例,均有发热、咳嗽、喘憋,肺部均可闻及喘鸣音,部分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哭闹烦躁42例,口唇紫绀、鼻扇、三凹征30例,心力衰竭8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3~12(平均7.5)月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年龄5~10月龄,入院前病程1~2 d。两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病情轻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2临床表现两组患儿表现均为急性起病,阵发性咳嗽伴喘憋。对照组有5例发热,体温在37.8~38.9℃;治疗组3例发热,体温在37.5~39.0℃。均有呼吸频率加快,口唇紫绀,鼻扇,轻度三凹征,哭闹烦躁,两肺听诊有广泛性喘鸣音及少至中等量湿口罗音。1.3方法两组均予相同的综合治疗:抗感染、镇静、超声雾化、叩背吸痰等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给药方法:患儿每天用炎琥宁注射液8~10 m g/k...  相似文献   

5.
潘生丁治疗儿童手足口病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1990年5月~9月以日服潘生丁为主治疗儿童手足口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5岁。发热24例,体温38℃~39℃,腹泻5例,流涕咳嗽1例。均因哭闹、流涎、纳差或拒食而就诊。皮疹以掌跖部为主者30例,臀、股部21例,大多为白色或暗红  相似文献   

6.
2011-05-2011-08我院共确诊并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48例,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现将维生素C治疗手足口病溃疡的观察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7月龄~9岁,平均4.1岁;T 37℃以下6例,37℃以上42例.手足口病皮疹疱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疤等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口腔黏膜出疹比较早,起初为粟粒样丘疹,很快变为疱疹,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咽峡、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康复新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使用康复新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观察其疗效。方法:观察我院急诊小儿手足口病患儿68例,均予静脉给予炎琥宁注射液4~8 mg/(kg.d)及常规退热对症治疗,对照组予30例予蒙脱石散涂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处,四肢末端及臀部皮疹处予炉甘石洗剂外擦,观察组38例则予口服康复新液,四肢末端及臀部皮疹处外擦康复新液,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方法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有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加快疱疹、溃疡或皮疹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现对我院儿科病房2008-05-01/2008-08-31诊治的手足口病并脑炎9例治疗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1月龄~5岁,其中<1岁1例,1~3岁4例,>3岁4例。本组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除在手、脚、肛周、膝盖等不同部位有粟粒大小多少不等的丘、疱疹外,全部病例口腔黏膜内均有疱疹,均伴不同程度的发热,T 37.4~40℃,热程1~5 d,均伴精神、饮食欠佳、嗜睡、肌跃性抽动,其中伴头痛、喷射性呕吐者3例,查体血压偏高者(>年龄×2+100 mm Hg)4例,有病理征者2例,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者3例,心率、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内。辅助检查血常规W BC>15×109/L者5例,(4~15)×109/L者4例,血糖偏高者2例,心肌酶CK-M B 25~60 U/L者8例,1例正常,心电图检查示ST段下移、T波低...  相似文献   

9.
药疹误诊手足口病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药疹误诊手足口病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24岁。因发热5 d伴口腔及双手指疱疹3 d入院。当地有手足口病流行。入院查体:T 38.1℃,P 90次/min,R 18次/min,BP 120/80 mm Hg,双手指间皮肤可见数个梭形疱疹,大约0.5 cm×1.5 cm。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臀部及会阴部亦可见黄豆大小疱疹,其他部位未见皮疹。双侧口角可见皲裂,咽部明显充血,咽后壁及上腭可见两枚疱疹,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入科诊断:手足口病。入科后给予抗病毒、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入科第2天体温恢复正常。但口腔及手部疱疹逐渐变大,并出现新的疱疹。皮疹有明显痒感。患者入科后经观察有多处疑点不符合手足口病诊断,经反复询问病史:入院前曾口服解热镇痛药,考虑药物过敏可能性大。予以激素抗过敏治疗,疗效显著,口腔及手部疱疹液全部吸收。临床治愈。例2:男,8岁。主因手足口疱疹伴口腔疼痛10 d余,发热1 d入院。当地有手足口病流行。入院前曾服用罗红霉素。入院查体:T 37.7℃,P 92次/min,R 18次/min。双手及双足可见较多暗红色斑丘疹及疱疹,疱疹清亮壁薄,周围有红晕,疱疹直径约1 cm,足踝关节部位及手腕关节...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4-01~2007-01采用阿奇霉素联合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肺炎患者,效果良好,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患儿100例,诊断均符合《儿科学》第6版、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把10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4.12±2.15)岁,平均病程(7.15±8.18)d,症状体征有:发热45例,咳嗽50例,肺部罗音33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08±2.36)岁,平均病程(7.20±8.11)d,临床症状体征有:发热48例,咳嗽50例,肺部罗音35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吸氧、抗感染、补充血容量、纠…  相似文献   

11.
对我院应用安素丝治疗痤疮临床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2006-04以来收治轻、中型痤疮门诊患者50例,皮损均以颜面部为主,少数上胸及背部受累,皮疹以炎性丘疹、脓疱、黑头白头粉刺为主,少数伴有皮脂溢出症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7~25岁,病程7个月~3 a,平均11.3个月;对照组20例,男9例,女11例,年龄19~26岁,病程6个月~2.5 a,平均12.2个月。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症状基本相似,具有可比性。1.2方法治疗组:外用安素丝软膏,2次/d;对照组:外用氯霉素醑,2次/d。上述两组用药4周后停用口服药物,安素丝及氯霉素醑继续…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近2 a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热,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持续2 d体温高达39.5℃以上不退)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治疗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18-79岁,发热1-2 d,T 39.5-40.5℃;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7-79岁,发热39.4-40.3℃。  相似文献   

13.
我科应用中药保留灌肠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我院2005-12/2006-12门诊及住院患者100例,病程发热在2~3d以上,体温在38.5~40℃之间,伴有不同程度的咳嗽。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无效,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可以排除其他疾病。男55例,女45例,年龄6月龄-12岁,发病季节均为秋冬季。100例分两组,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对照组50例,男25例,女25例。两组年龄、性别及主要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61-462
研究喜炎平联合小剂量人免疫球蛋白(lVIG)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此次研究纳入的对象来源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儿中随机抽取的83例。将上述8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41例和试验组4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联合小剂量lVIG治疗。比较(1)手足口病治疗效果;(2)体温恢复时间、易惊、肢体抖动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心肌酶谱复常时间;(3)用药后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1)试验组较之常规组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更高,其中,常规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10例、21例和10例,总有效率为75.61%;试验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30例、10例和2例,总有效率为95.24%,P<0.05;(2)试验组较之常规组体温恢复时间、易惊、肢体抖动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心肌酶谱复常时间更短,P<0.05;(3)两组副作用发生情况相似,均无严重副作用,其中,常规组有1例恶心和1例呕吐,试验组有1例恶心和1例呕吐,P>0.05。喜炎平联合小剂量lVIG治疗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疱疹消退,恢复正常体温水平和心肌酶谱水平,加速易惊、肢体抖动症状消退,用药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临沂市2012年上半年儿童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更好地认识手足口病的流行病特征,并为早期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法.方法:对临沂市人民医院2012年上半年收治的400例手足病患儿进行流行病学与临床特点分析.结果:该地区儿童手足口病发病年龄仍以1-3岁为主,发病高峰以5、6月份为主,病情严重程度较以往减轻.农村散居儿童较多,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和发热为主症,以口腔疱疹居多,且单纯口腔疱疹与手足口均有疱疹患儿比较其发热程度明显增高(P<0.0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者较多,CK及CKMB升高者较多见.病原学检测以COXA16为主.预后良好.结论:临床上发热和皮疹最常见,且发热多与皮疹同时出现者较多,单纯口腔疱疹者较手足口均有疱疹者病情严重;心肌损伤者较多,应加强心肌损伤的预防;根据历年的病原学结果分析临沂市下半年手足口患儿EV71病毒可能会增多,症状和病情有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6.
对胰岛素泵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用2005-03~2007-03我科收治的80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一组采用CSII(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法,另一组采用MSII(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法。CSII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0~82(54±4.5)岁,病程0~16a;MSII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5~78(52±7.1)岁,病程0~14a。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接受标准的饮食和运动治疗。1.2方法MSII组胰岛素皮下注射组用优泌林R三餐前15min,优泌林N22:00皮下注射CSII组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足口病患儿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试验组70例采用无缝隙护理模式,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普通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后口腔疱疹、手足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儿口腔疱疹、手足皮疹、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手足口病患儿急诊临床护理中应用无缝隙护理模式较普通护理模式能有效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  相似文献   

18.
我院儿科用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2004年1~12月我院门诊诊断疱疹性咽峡炎61例,全部患儿均有发热、拒食、舌腭弓、扁桃体、咽峡部疱疹;年长儿述咽痛、头痛。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对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手足口病患儿1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包括重组人干扰素α1b肌肉注射,炎琥宁静脉滴注,退热及补液对症治疗),并予以利巴韦林雾化。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重组人干扰素雾化,并将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对照评价。结果两组患儿的发热持续时间、手足皮疹消退时间大致相同(P〉0.05);治疗组口腔疱疹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手足口病不能缩短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及加速手足皮疹消退,但可加速口腔疱疹消退。  相似文献   

20.
2003-01~2006-02我们用丙种球蛋白佐治老年重症肺炎,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收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63例,全部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1]。治疗组30例,年龄(70.2±6.8)岁,男28例,女2例,发热29例,肺部罗音29例,痰培养阳性12例,型呼衰11例,型呼衰7例,存在一种基础疾病9例,二种8例,三种及以上11例。对照组33例,年龄(68.9±7.0)岁,男30例,女3例,发热30例,肺部罗音29例,痰培养阳性11例,型呼衰13例,型呼衰7例,存在一种基础疾病9例,二种9例,三种及以上10例,两组病情相似,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给予抗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