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0 毫秒
1.
2011-05-2011-08我院共确诊并治疗手足口病口腔溃疡48例,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采用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现将维生素C治疗手足口病溃疡的观察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31例,女17例;年龄7月龄~9岁,平均4.1岁;T 37℃以下6例,37℃以上42例.手足口病皮疹疱疹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疤等特征.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口腔黏膜出疹比较早,起初为粟粒样丘疹,很快变为疱疹,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咽峡、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相似文献   

2.
李霞  杨会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055-3055
对手足口病与水痘同时感染并病毒性脑炎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1岁2月龄。主因手足及臀部皮疹2 d于2009-08入院。查体:T 36.8℃,P 110次/min,R 24次/min,BP 100/70mm Hg,神志清,精神可,手足及臀部可见疱疹,疱壁厚,疹周有红晕,躯干及四肢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  相似文献   

3.
一起学校手足口病暴发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班弟  陈莉  张国明  温念平 《疾病监测》2006,21(6):334-336
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好发于夏天及初秋季节,发病初期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主要在手掌、脚掌、有时臀部出现无痛的皮疹、疱疹,口腔内出现溃疡性疱疹伴疼痛,导致吞咽困难,食欲下降。这些皮疹约7d左右自行消退,并发症不常见。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一般不会在人和动物间传播。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A组柯萨奇病毒和肠道病毒71型等感染的一种小儿传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溃疡性疱疹和手、足、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有少量液体.以婴幼儿多见,2岁~4岁发病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见,常呈暴发流行.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  相似文献   

5.
正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由EV71型病毒引起,婴幼儿易发,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可引起手、足、臀部皮肤皮疹和疱疹,口腔和咽部疱疹或溃疡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常见病、多发病[1]。临床以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卡他症状以及口腔黏膜斑和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为特征[2]。手足口病及麻疹作为单个病例并不少见,但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并引发肺部感染的病例在国内尚未有文献报道过。  相似文献   

6.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8):6792-6792
我院应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7-01~2007-07在我院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0例,根据皮疹的特征性,排除庖疹性咽峡炎、水痘等,均符合以下标准:(1)流行病学资料;(2)发热,多表现为中等发热,偶有高热(体温在39℃以上);(3)皮疹,以手足掌部为特征,疱疹基底部绕有红晕,部分病例疱疹发生在臀部;(4)口腔疱疹一般与手足疱疹同时或先于手足疱疹。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两组年龄均在4月龄~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就诊时间及体温方面经统计学处理,…  相似文献   

7.
沈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240-7240
2009-05我院共收治54例手足口病患儿,均无死亡及后遗症,1周左右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20例,〈5岁47例,〉5岁7例,合并支气管炎1例。持续发热1~4d,T37.5~38.5℃;发热1~2d后出现皮疹,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圆形或卵圆形疱疹,呈扁平状凸起,从米粒到豌豆大小不等,较硬,  相似文献   

8.
药疹误诊手足口病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药疹误诊手足口病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24岁。因发热5 d伴口腔及双手指疱疹3 d入院。当地有手足口病流行。入院查体:T 38.1℃,P 90次/min,R 18次/min,BP 120/80 mm Hg,双手指间皮肤可见数个梭形疱疹,大约0.5 cm×1.5 cm。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臀部及会阴部亦可见黄豆大小疱疹,其他部位未见皮疹。双侧口角可见皲裂,咽部明显充血,咽后壁及上腭可见两枚疱疹,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入科诊断:手足口病。入科后给予抗病毒、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入科第2天体温恢复正常。但口腔及手部疱疹逐渐变大,并出现新的疱疹。皮疹有明显痒感。患者入科后经观察有多处疑点不符合手足口病诊断,经反复询问病史:入院前曾口服解热镇痛药,考虑药物过敏可能性大。予以激素抗过敏治疗,疗效显著,口腔及手部疱疹液全部吸收。临床治愈。例2:男,8岁。主因手足口疱疹伴口腔疼痛10 d余,发热1 d入院。当地有手足口病流行。入院前曾服用罗红霉素。入院查体:T 37.7℃,P 92次/min,R 18次/min。双手及双足可见较多暗红色斑丘疹及疱疹,疱疹清亮壁薄,周围有红晕,疱疹直径约1 cm,足踝关节部位及手腕关节...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 2 0 0 2 - 0 1~ 2 0 0 3- 0 4门诊和住院治疗手足口病 5 6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1例 ,女 2 5例 ;年龄 7月龄~ 4岁 ;病程 3~ 12 d,平均 6 d。5 6例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 [1 ]。其中合并支气管炎 3例 ,支气管肺炎 1例 ,心肌炎 2例。临床表现发热 2 1例 ,其中 37~ 38℃ 16例 ,>38℃ 5例 ,热程均在 3~ 5 d内降至正常。5 6例均有手足掌侧面皮疹及口腔粘膜溃疡。皮疹初为红色斑疹 ,逐渐发展成 2~ 3mm大小水泡。周围绕似红晕。 7例臀部可见斑疹和疱疹 ,4例有咳嗽 ,2例有胸闷乏力面色不好。辅助检查 :WBC<7× 10 9/ …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是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沿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的群集疱疹和伴有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我科于2003年3月至2005年7月共收治带状疱疹患者93例,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均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3例患者中,男49例,女44例;年龄54~82岁,平均62岁;疱疹部位:头面部10例,腰背部27例,季肋部56例。1.2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在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有皮肤不适,局部疼痛,1~4d后,病变部位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澄清或血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也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皮疹前发生或伴随皮疹出现,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后可持续数月或更久。因剧烈的疼痛引起病人食欲减退、失眠等症状。头面部皮疹可累及角膜,引起病毒性角膜炎,严重者可致失明。2治疗抗病毒治疗:用阿昔洛韦针剂250m g加液体内静滴,每天2~3次及口服抗病毒类药物;防止继发感染:抗病毒的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  相似文献   

11.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临床以口腔、手、足发生疱疹为主要特征,现报告7例如下。男4例,女3例,年龄1岁以下2例,2岁~4岁5例。其中5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腋下体温多在37.2~38.5℃之间,温度多随皮疹的消退而降至正常,患儿的一般情况均佳,不伴有神经系统的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8例正常,1例偏低。皮疹分布,3例分布于手掌和足底部。4例除手、足、口腔外,臀部及两大腿内侧均可见到皮疹,其颜色呈鲜红色,也有呈疱疹样丘疹,内有少量浆液,二者混合在一起。皮疹大小,直径约2~5mm,周围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70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MFLD)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及转归。方法对2008-05-2010-05收住院的701例MFL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为主,发病多集中于5~7月份,10~12月份也可高发,92.6%的病例有接触史,发病以散居儿童居多,乡村幼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城镇幼儿;临床特点以发热、手、足、口腔皮疹或疱疹为主要表现;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住院时间为(6.5±4.5)d。结论 MELD传染性强,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皮疹或疱疹,治疗以抗病毒为主,若无严重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临床以发热、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5岁以下发病率高。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多见。重症HFMD有3次大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魏英超 《临床荟萃》2009,24(12):1024-1024
手足口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皮疹性传染性疾病,以发热、口腔炎、手足臂部的斑丘疹疱疹为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个别息儿可合并心肌炎,以往每年3~7月份都有散在发生,2008年3月份至今有增多病例,我院接上级通知,专设手足口病门诊与病房,现将我院收治40例患儿的发病特点及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热性和发疹性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在5岁的婴幼儿中常见,主要症状是在手掌面、脚底面、口腔黏膜、舌头和臀部等皮肤部位出现疱疹,致病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和EV71最常见,但是其他亚型也可导致手足口病的发病、流行及暴发[1-2]。成人手足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郜旭东 《护士进修杂志》2001,16(7):F003-F003
带状疮疹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本病常突然发生。表现为成群的密集的小水疱 ,沿一侧神经作带状分布。常伴有神经痛和局部淋巴结肿痛 ,愈合后极少复发。此病好发于春秋季 ,成人多见。祖国医学称为“缠腰大丹”、“串腰龙”、俗称“蛇丹”、“蜘蛛疮”。1 临床表现1 1 一般先有轻度发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 ,皮肤灼热感及疼痛 ,可以在神经痛的同时或稍后出现。1 2 皮疹初为不规则的红斑 ,继而发生多数成群簇集的粟粒至绿豆大的丘疮疹 ,并迅速变为水疱。疱液透明澄清 ,疱壁紧张发亮 ,周围绕以红晕 ,疱间不相融合 ,然…  相似文献   

17.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驰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1]。现对我院儿科病房2008-05-01/2008-08-31诊治的手足口病并脑炎9例治疗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1月龄~5岁,其中<1岁1例,1~3岁4例,>3岁4例。本组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除在手、脚、肛周、膝盖等不同部位有粟粒大小多少不等的丘、疱疹外,全部病例口腔黏膜内均有疱疹,均伴不同程度的发热,T 37.4~40℃,热程1~5 d,均伴精神、饮食欠佳、嗜睡、肌跃性抽动,其中伴头痛、喷射性呕吐者3例,查体血压偏高者(>年龄×2+100 mm Hg)4例,有病理征者2例,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者3例,心率、呼吸频率均在正常范围内。辅助检查血常规W BC>15×109/L者5例,(4~15)×109/L者4例,血糖偏高者2例,心肌酶CK-M B 25~60 U/L者8例,1例正常,心电图检查示ST段下移、T波低...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数症状轻微,起始为口舌疼痛、流涎、拒食、啼哭烦躁、发热、继而手足掌、膝关节周围、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一般病情1周左右,  相似文献   

19.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炎及手足等处皮疹为特征,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缺乏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少数患儿可引起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致命并发症。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本院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该病患儿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1病例资料 患者,男,28岁,儿科医生,因手、足部疱疹伴发热1 d于2013年7月3日收入宜春市人民医院。1 d前出现咽痛,全身乏力伴低热,体温37.8℃。随后双手掌、指尖和足趾出现疱疹样皮疹,上鄂黏膜处见多个小溃疡。体检:T 37.7℃,P 96次·min-1,R 23次·min-1,BP 120/78 mmHg(1 mmHg=0.133 kPa)。咽部、上腭、双侧颊黏膜及舌尖唇黏膜有散在疱疹,合并溃疡灶。双手、右足趾可见散在性粟粒大小皮疹,部分呈水泡,周围伴有炎性红晕,压之不褪色,疹间皮肤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