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利1d"入院。2012年1月16日下午2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侧上肢不能抬举,右侧下肢在他人帮助下可行走,伴语言不利,舌僵。未予治疗。2012年1月17日上述症状无好转,急入院。既往慢性支气管炎6年,否认其他疾病。查体:体温36.5°、脉搏7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 Pa)。意识清楚,语不利,颈抵抗(+),  相似文献   

2.
<正> 1 病例简介患者,男,51岁,因"右上肢麻木,右下肢活动力弱2个月"于2009年7月17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麻木,伴右侧面部发热感,自觉右下肢活动力弱,但不影响行走。左侧肢体均无感觉及活动异常。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血压最高200/100 mm Hg,长期服用"硝苯地平"和"依那普利",平素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左右;高脂血症2个月,曾间断服用"辛伐他汀";否认糖尿病;吸烟3~5支/d,饮酒250ml/d。查体:左上肢血压145/90 mm Hg,右上肢血压140/90 mm Hg,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6岁,因"发作性左侧肢体无力、言语迟缓2h"于2013年1月30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h突发短暂左上肢无力.15 min后再次发作并伴有言语迟缓、口角歪斜,持续30 min后完全缓解,但人院过程中症状再发.既往否认特殊病史及家族史,吸烟10余年,卷烟15支/d,间断饮酒,左利手.入院体检:体温36.5℃,血压150/90 mmHg(1 mm Hg =0.133 kPa).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 患者男,57岁,因发作性言语不能1个月,加重伴右肢无力1d于2011年1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10年,糖尿病史5年.患者1个月前反复出现发作性言语不能3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脑梗死予以对症处理,症状缓解.1d前又出现言语不能,伴右肢无力,在当地医院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并呈进行性加重.遂第2天转入本院.入院体检: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反应迟钝,混合性失语.右侧鼻唇沟变浅,伸舌稍偏右.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农民。主因"突发头晕3.5 h,伴发作性左侧上肢无力0.5 h"于2014年4月7日23∶15收入院。入院3.5 h前,患者休息出现头晕,无视物旋转,自觉双颞部搏动感,无胸痛及颈部疼痛,伴胸闷、大汗、面色苍白、恶心及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复视、耳鸣及听力下降,头晕与头位及体位变化无明显关系,在当地医院测右上臂血压90/60 mm Hg,未给予特殊治疗,急来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康济医院就诊。来院途中被家属发现其言语不清、左上肢无力,不能抬举,持续约30 min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1岁,农民。因首次无诱因出现评论性幻听、被害妄想、激越、言语紊乱等精神症状1周,于2013年11月14日入院治疗。入院前检查心电图结果为边缘心电图,血压119/90 mm Hg(1mm Hg=0.133 kpa),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给予口服利培酮2mg/d,同时肌注氟哌啶醇10 mg/次,2次/d10精神症状渐缓解。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性,49岁。主因突发头晕2 d,言语不清、四肢无力1 d,于2013年5月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 d晨起无明显诱因突发头晕伴恶心、呕吐,无视物旋转、肢体无力,症状持续存在,未予处理。入院前1 d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四肢无力,以左侧显著,并逐渐出现嗜睡。发病后6 h至我院急诊就诊,头部MRI检查显示双侧延髓内侧梗死。既往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控制欠佳,波动于170/110 mm Hg(1 mm Hg=0.133 kPa)。患者10年前曾发生过短暂性左上肢麻木,具体经过不详,否认其他病史。  相似文献   

8.
<正>周围神经疾病是指周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的结构和功能障碍,多种原因均可引起周围神经病,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由抗心磷脂抗体引起的周围神经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70岁。因双下肢无力3 y,双上肢无力2 y,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1 m入院。该患入院前3 y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表现为走路费力,尚可独立行走,2 y前逐渐出现双上肢无力,持物不稳,双下肢持拐可行走,1 m前诉双下肢无力症状进行性加重,不能行走。病程中无发热、无尿便障碍。既往:高血压病史10 y,最高血压180/100 mm Hg。入院查体:血压130/80 mm Hg,神清语明。颅神经查体正常。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26岁,因"头痛5 d"于2014年10月17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患者于就诊前5 d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颞顶部胀痛,平均每日发作一次,一次持续数小时,口服镇静药(具体不详)后缓解。无头晕、恶心、呕吐,无视力减退及视物双影,无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既往史:体健,无吸烟饮酒史,无脑血管病家族史。入院查体:血压:104/69 mm Hg(左上肢),105/70 mm Hg(右上肢),心肺腹查体未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9岁,因"头晕、双下肢抖动、触电感2年,反应迟钝3个月,加重1个月"于2012年2月8日人我院.患者于入院前2年出现双下肢抖动、触电感,抖动呈交替性,夜间、静止时明显,活动后好转.3个月前出现反应迟钝并逐渐加重,无吞咽困难及尿便障碍.既往"高血压病"3年,不规律用药,血压经常波动于160 ~ 170/110~120mm Hg(1 mm Hg =0.133 kPa)之间.无特殊家族、遗传史.入院体检:血压160/120 mm Hg,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反应迟钝,计算力及记忆力差,MMSE评分21分,余体检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1.
以延髓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桥本脑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3岁,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17 d"于2009年7月1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于17 d前逐渐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外院曾按"咽炎"及"脑梗死"治疗均无好转.既往窦性心动过缓病史1年,无甲状腺病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冠心病病史.体检:体温36.5 ℃,脉搏5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声音嘶哑,双侧额纹及鼻唇沟对称,双侧软腭抬举差,咽反射正常,伸舌居中,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 于2011年9月3日因四肢不自主运动入院.患者10 dl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运动,以右上肢为主,静止时明显,活动及睡眠时消失.体检:血压131/78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语言流利,理解力、定向力、记忆力及计算力均正常.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男性,60岁,因视物成双3d入院。既往高血压10年,间断服用降压药,未监测血压。于发病第1天在打球时突然出现视物成双,右视时明显。发病第2天下午在社区卫生所测血压150/85mm Hg(1mm Hg=0.133k Pa),给予服用"银杏叶胶囊2粒"。第3天晨起感视物成双症状较前加重,且出现眼球活动不灵活,行走不稳。查体:血压182/102mm Hg,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侧瞳孔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30岁,因反复发热1月,四肢无力4 d于2008年11月7日入住南海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8.5℃,在外院予退热、抗感染等处理,仍反复发热.入我院前4d,患者出现四肢无力,伴头痛、言语不清,并进行性加重,不能站立.既往体健,无酗病史.查:体温36.5℃,脉搏6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90/60 mm Hg,心肺腹无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5.
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脊髓炎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双下肢进行性无力伴腹胀3 d”入院.入院前3 d觉腹胀,排气排便不畅,背部隐痛,当地医院诊断“肠梗阻”.7 h后,左下肢出现无力伴麻木,次日右下肢活动不利.入院时查体:卧位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坐位血压90/70 mm Hg;心肺未发现明显异常;腹部膨隆,肠鸣音消失;脑神经未见明显异常;双上肢正常,左下肢近端肌力0级,足背屈肌、跖屈肌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Ⅴ-级,左T6、右T8以下针刺觉、音叉震动觉明显减退,双下肢腱反射明显减低,肌张力低,双侧病理征未引出;耻骨上3指扣浊,导尿并留置尿管.腹部平片可见多个气液平面.  相似文献   

16.
正1病例患者,男,60岁。2013年7月16日以突发复视4 d入院。入院前4 d患者晨起时突发双眼视物成双,且每日晨起时较重,午后症状相对缓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在140/90 mm Hg左右,发现"血糖升高"2周;2007年因"青光眼"、"左眼管状视野"双眼行手术治疗(具体术式不详)。入院内科查体: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神经系统查体:神志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2岁,因"双下肢麻木、疼痛、无力3 d"于2006年8月22日入我院.患者曾有5年静脉注射海洛因史(无饮酒史),每次0.3 g,3~4次/d,本次发病前曾注射海洛因0.5 g后入睡6 h,醒后感双下肢无力、肌肉疼痛,双下肢及右上肢皮肤蚁爬感、针刺感,伴麻木.入院体检:体温36℃,脉搏79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身高174 cm,体重49 kg,消瘦,心、肺、腹检查正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病因类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温州脑卒中登记库为基础,前瞻性连续登记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从发病到入院时间小于48 h并被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法分析不同病因型脑梗死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各病因型入院血压和急性期平均血压与预后均呈U型关系.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和其他病因型入院时血压在150/9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右,7 d内平均血压140/90 mm Hg时预后最佳;小动脉病变型以入院时血压在130/95 mm Hg左右,7 d内平均血压140/90 mm Hg时预后最佳.在动脉粥样硬化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入院24 h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20 mm Hg使3个月的死亡和残疾风险增加4.44倍(OR 4.44,95%CI 1.70~11.59,P=0.002);入院24 h内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 mm Hg使3个月的死亡和残疾风险增加3.70倍(OR 3.70,95%CI 1.54~8.90,P=0.00).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中,入院24 h内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20 mm Hg(OR 7.98,95%CI 1.34~47.66,P=0.026)和舒张压下降幅度大于10 mm Hg(OR6.68,95%CI 1.55~28.79,P=0.01)均为3个月死亡和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各亚型组的血压与3个月病死和残疾率均呈U型关系,血压过高或过低患者预后均较差.对于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和心源性栓塞患者,入院24 h内血压下降幅度过大为其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52岁.因阴茎异常勃起,紧张不安、全身大汗2d,于2009年7月13日收入我院.患者入院2d前突然起病阴茎异常勃起,自觉非常难受、排尿不畅.在当地诊所以尿道感染予以抗生素治疗,治疗第2天阴茎异常勃起减轻,继之出现吞咽困难、害怕进食、焦躁不安、全身大汗.紧张恐惧担心自己快死了.急诊以"焦虑状态"收住石门县人民医院精神科治疗.入院时意识清,血压150/80 mm Hg(1 mm Hg =0.133 kPa),心率122次/min.高度紧张、大汗淋漓、口吐白沫、肌张力增强,怕光、恐水.追踪病史,6个月前有犬咬伤史.入院后予以隔离,对症及支持处理,申请感染科会诊,诊断为狂犬病.经救治无效于出院后20h死亡.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左侧肢体麻木无力3 h"入院.既往高血压、糖尿病10年,冠心病4年.体检:血压150/90 mm Hg(1 mm Hg=0.133 kPa),内科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空腹血糖6.5 mmol/L,颅脑CT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