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血中脂多糖结合蛋白 (LBP)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动态监测 47例创伤性休克患者血LBP浓度 ,并对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或MODS的患者连续抽血 3次培养进行细菌学检查。比较创伤性休克和非休克 ,SIRS、MODS和非SIRS ,死亡组和存活组 ,血细菌培养阳和阴性患者之间LBP浓度的差异。描记所有创伤性休克患者LBP浓度的变化曲线。结果 创伤性休克患者血LBP浓度 [( 2 4 1± 11 3 ) μg/L]明显高于非休克患者 [( 8 9±6 4) μg /L] ,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SIRS、MODS组患者血LBP浓度 [( 3 8 7± 2 6 4)、( 4 2 6± 3 0 9) μg /L]明显高于非SIRS组患者 [( 19 1± 12 6) μg/L] ,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1) ;SIRS和MODS组之间 ,死 1 4亡组 [( 4 3 7± 2 9 1) μg/L]与存活组 [( 4 0 2± 3 1 2 ) μg/L]之间 ,14例血培养阳性 [( 3 8.7± 3 ) μg/L]与 3 3例阴性 [( 3 7 6± 2 7 8) μg/L]之间患者血LBP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创伤性休克患者发病后 2 4~ 48h内 ,血LBP浓度开始升高 ,1周左右达高峰 ,此后逐渐下降 ,与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结论 LBP参与创伤性休克患者SIRS和MODS的发生 ,但并不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LBP可能与其他一些参与SIRS  相似文献   

2.
小儿热性惊厥血钠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 (febrileconvulsion,FC)与血钠水平的关系。方法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检测86例FC患儿和40例发热无惊厥患儿的血钠值。结果血钠水平FC组 (86例 )133.56±2.75mmol/L ,与对照组 (40例 )141.08±2.66mmol/L相比显著降低 (P<0.01) ;多次惊厥组 (28例 )132.28±3.52mmol/L与单次惊厥组 (58例 )133.92±2.08mmol/L比较也显示降低 (P<0.01)。结论FC患儿血钠水平降低 ,血钠浓度越低惊厥的再发率越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果糖与葡萄糖静脉输注后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评价其用于临床能量补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 ,41例住院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 ,分别每天接受 50 g/L果糖或 50 g/L葡萄糖注射液 25 g,连续 3d,于给药前、给药结束时、给药后 2h测定血糖浓度 ,并同时于试验前和试验结束后检测肝、肾功能. 结果 20例住院患者静脉输注 50 g/L果糖注射液后即刻血糖水平平均为 (5.82± 1.54)mmol/L,明显低于 21例住院患者静脉输注 50 g/L葡萄糖注射液即刻平均血糖水平为 (7.61± 2.15)mmol/L(t=2.28,P< 0.05);输注后 2h血糖水平试验组平均 (5.51± 1.56)mmol/L,对照组平均为 (6.33± 2.38)mmol/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给药前及给药后 2h自身前后血糖水平比较结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05);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84,P< 0.05);50 g/L 果糖注射液对肝、肾功能、血尿液等指标无影响. 结论 输注 50 g/L葡萄糖注射液后血糖水平波动明显小于 50 g/L葡萄糖注射液 ,50 g/L果糖注射液用于临床患者机体能量补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血清尿酸检测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与血清尿酸浓度的关系。方法 10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在检测血、尿β2 微球蛋白及尿白蛋白同时检测血清尿酸浓度,并分析血清尿酸与肾损害发生的关系。结果 血、尿β2 微球蛋白及尿白蛋白增高的患者血清尿酸分别为( 504. 8±28. 3 )mmol/L、(484. 6±75. 3)mmol/L、(492. 6±66. 3)mmol/L;血、尿β2 微球蛋白及尿白蛋白正常患者血清尿酸分别为(320. 9±102. 6)mmol/L、(380. 7±42. 6)mmol/L、(374. 9±43. 8)mmol/L。血清尿酸浓度≥420mmol/L患者血、尿β2 微球蛋白及尿白蛋白分别为(4. 28±1. 14)mg/L、(1. 2±0. 74)mg/L、(27. 9±9. 3)mg/L;血清尿酸浓度<420mmol/L患者血、尿β2 微球蛋白及尿白蛋白分别为( 2. 56±1. 44 )mg/L、( 0. 54±0. 11 )mg/L、(18. 4±6. 6)mg/L。结论 高血压患者合并血清尿酸增高,可加重肾损害;同时,高血压发生肾损害后可增加血尿酸浓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设计病例观察实验.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对象依据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 mmol/L,餐后血糖≥11.1 mmol/L),选择入院96例糖尿病患者,男性56例,年龄<60岁,女性40例,均未绝经,排除年龄的影响和因绝经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平均年龄为(48.7±10.5)岁,病程为1个月~21年不等,平均(7.85±2.56)年,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方法将纳入患者依据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肾功能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4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8例,大量白蛋白尿组15例及肾功能衰竭组5例.采用双能X线仪测定96例患者的腰椎2~4节、股骨颈、沃德(氏)三角、转子的骨质密度,将有骨质疏松和无骨质疏松的患者分成2组对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指标所有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钙、磷、血尿素氮、肌酐、体质量指数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所有患者的骨密度.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腰椎骨(L2~3)的骨密度与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功能衰竭组患者髋关节及腰椎骨的骨密度与其他各组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显著性(P<0.01).合并骨质疏松与未合并骨质疏松组间的病程、糖基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体质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肾脏损害加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高,糖尿病肾脏损害早期可能与骨密度下降和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婴幼儿高钠血症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高钠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其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高钠血症的婴幼儿患儿,以基础疾病不同和是否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进行分组并比较各相关指标。结果48例高钠血症患儿的基础疾病:腹泻病30例,神经系统损害11例,脓毒败血症5例,其他2例。合并ARF者25例,在腹泻病和脓毒败血症患儿中发生率较高。ARF组和非ARF组的血Na+峰值分别为(167.58±11.96)mmol/L和(167.88±12.10)mmol/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RF组中,大多数(20/25)患儿的尿Na+排泄分数(FENa)<1%。ARF组的pH值和SB值明显低于非ARF组(P分别<0.05和<0.01)。结论婴幼儿高钠血症主要发生于腹泻病和神经系统损害等基础疾病上,而腹泻病和脓毒败血症患儿较易合并ARF,值得儿科医生警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人工肾小管辅助装置(bio-artificialrenaltubuleassistdevice,RAD)对动物模型细胞因子水平、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经盲肠结扎加穿孔及双侧输尿管结扎术造模后的12头猪被随机平均分为3组,分别为RAD治疗组、不含小管细胞的假RAD治疗组和非治疗对照组。各组分别定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液电解质、肾功能指标。应用猪特异性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记录两组动物的存活时间。结果:RAD组透析前后的血钾均值为(6.92±0.12),(4.39±0.46)mmol/L,血肌酐均值为(911.3±100.7),(652±130)μmol/L,TNF-α均值为(0.537±0.038),(0.278±0.069)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RAD组的平均生存时间为犤(110.25±18.69)h犦,明显长于非治疗对照组犤(72.84±11.62)h犦和假RAD治疗组犤(75.20±19.08)h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RAD治疗可降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organdys-functionfailure,MODS)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动物的TNF-α水平,并延长其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活血复肾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过程中脂质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采用腺嘌呤制作大鼠(雄性SD大鼠,山西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慢性肾衰竭模型,按体质量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0只、CRF组10只(死亡4只)、活血复肾胶囊组及血脂康组各10只(各死亡2只)。除了正常组外,每只大鼠每日灌服腺嘌呤400mg/(kg·d),灌服药物时间为30d。正常对照组及CRF对照组,每日灌服蒸馏水2mL;活血复肾胶囊组及血脂康组每日分别灌服药物为1.6g/(kg·d),均持续治疗为4周。分别观察血清三酰甘油、胆固醇及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的水平。结果:CRF组血肌酐犤(59.15±9.03)μmol/L犦与血尿素氮犤(18.25±3.50)mmol/L犦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RF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犤三酰甘油:(4.40±1.50)和(1.65±0.48)mmol/L;胆固醇:(4.60±1.20)和(2.29±0.26)mmol/L;载脂蛋白A:(1.17±0.20)和(0.79±0.13)mmol/L;载脂蛋白B:(0.49±0.20)和(0.31±0.04)mmol/L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活血复肾组血脂水平明显降低犤三酰甘油:(2.50±0.68)mmol/L;胆固醇:(3.06±1.40)mmol/L〗犦犤;载脂蛋白A:(1.10±0.12)mmol/L;载脂蛋白B(0.40±0.03)mmol/L犦,与正常对照组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民俗秧歌(中原秧歌)锻炼方式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生物学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运动干预方式的有效性。方法:202例糖尿病高危患者(空腹血糖5.3~6.9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7.8~11.0mmol/L),按有关条件排除后剩余病例(193例)自愿进入以下两组:①锻炼组:95例,采用民俗秧歌锻炼方式,2次/d,80~100min/次,持续6个月。②对照组:98例,未参加锻炼。锻炼组治疗前后(对照组首次检查后6个月)进行生物学指标(体质量、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和血生化指标犤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试验2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GHb)、血清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犦。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检查生物学和血生化各项指标分布接近(P均>0.05),锻炼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量(77.9±20.2)kg,体重指数24.6±7.8,腰围(84.9±26.3)cm,腰臀比0.88±0.04,收缩压(138.4±21.0)mmHg,空腹血糖(5.59±1.26)mmol/L,葡萄糖负荷2h后血糖(7.88±1.65)mmol/L,GHb(5.65±0.42)%,TC(5.42±0.98)mmol/L,三酰甘油(2.04±0.31)mmol/L,HDL-C(1.58±0.35)mmol/L和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链脲霉素所致实验性高血糖大鼠血糖变化与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关系。 方法:将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链脲霉素组(streptozotocin, STZ,n=10)和生理盐水组(n=10)两组,STZ组腹腔注射链脲霉素(50μg/kg),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06 mL)。先对大鼠的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进行行为学测试,随后采血测血糖。 结果:链脲霉素所致高血糖大鼠血糖水平明显升高[(3.43±0.10)mmol/L和(9.03±0.46)mmol/L,P<0.001】,机械刺激缩足反应阈值降低[(12.98±2.19)g和(7.21±1.26)g,P<0.01],而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未发生明显变化[(13.63±1.65)s和(15.31±0.95)s,P>0.05]。生理盐水组血糖、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均未发生明显变化[(4.01±0.25)mmol/L和(3.86±0.22)mmol/L,P>0.05;(13.54±1.08)s和(13.08±0.05)s,P>0.05;(20.06±2.77)g和(19.75±3.18)g,P>0.05]。以上数据均以左足为例。 结论:①中剂量链脲霉素(50μg/kg)腹腔注射,可以成功的诱导出SD雄性大鼠的实验性高血糖(7.0~16.7mmol/L),并且持续12d左右。②链脲霉素所致高血糖大鼠模型血糖水平升高过程中可产生机械痛敏,热痛敏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不同亚型之间血脂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酶法及免疫比浊法检测66 例抑郁症和36 名健康对照者的血脂[总胆固醇(TC) 、三酰甘油(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载脂蛋白(Apo)A1 和ApoB]水平,并比较34例内源性抑郁症患者、32例非内源性抑郁症患者、25例有自杀行为者、41例无自杀行为者与健康对照者血脂水平的差异.结果内源性抑郁症组血清TC[ (3.99±0.76) mmol/ L ] 、HDL-C[ (0.96±0.24) mmol/ L ]、ApoA1[ (1.33±0.11) g/L] 、ApoB[ (0.68±0.11) g/ L ] 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0.001);非内源性抑郁症组除HDL-C[ (1.06±0.23) mmol/ L ]低于对照组外(P<0.01),其他差异均无显著性;自杀行为组血清TC[ (3.76±0.75) mmol/ L ] 、HDL-C[(1.01±0.26)mmol/ L ]、LDL-C[ (2.32±0.84) mmol/ L ] 、ApoA1[ (1.34±0.12) g/L] 、ApoB[ (0.64±0.14) g/ L ]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非自杀行为组除HDL-C[ (1.01±0.23) mmol/ L ]低于对照组外(P<0.01),其他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而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脂质代谢异常,其中低HDL-C水平可能是抑郁症共同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影响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98例CAP患者,男69例,女29例,(75.1±6.7)(65~91)岁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病死率为12.2%,单因素分析发现卧床、合并基础疾病的数量、合并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是否发生意识障碍、血白蛋白<30 g/L、尿素氮>10.35 mmol/L,PSI和CURB-65评分系统较高均为影响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论 PSI和CURB-65评分系统可以评估CAP预后;而意识障碍及尿素氮>10.35mmol/L为其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饮食干预方式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生物学和血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饮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293例糖尿病高危患者(空腹血糖5.3~6.9mmol/L或口服75g葡萄糖2h后血糖7.8~11.0mmol/L),按有关条件排除后剩余病例自愿进入以下两组:①饮食干预组:91例,选用全国预防糖尿病协作组推荐的饮食干预方案,持续6个月。②对照组:98例,未参加锻炼和进行其他方式干预。饮食干预组治疗前后(对照组首次检查后6个月复查)进行生物学指标(体质量、体重指数、腰围、腰臀比、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心率)和血生化指标(空腹血糖、葡萄糖负荷试验2h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结果:两组患者首次检查生物学和血生化各项指标分布接近(P均>0.05)。饮食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体质量(78.7±22.0)kg、体重指数(24.9±8.8)kg/m2、腰围(85.7±24.7)cm、腰臀比(0.87±0.05)、血糖(5.66±1.53)mmol/L、葡萄糖负荷2h后血糖(7.84±1.73)mmol/L、糖化血红蛋白(5.67±0.48)%、血清总胆固醇(5.59±0.93)mmol/L、高密度脂蛋白(1.39±0.39)mmol/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2.136~2.392,P均<0.05),但对照组6个月后上述各项结果均较首次检查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饮食干预方式可显著改善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血糖控制指标。 方法:回顾性分析837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并微血管病变及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 结果: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15.44±5.31)mmol/L和(14.27±4.53)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11.2±1.8)%和(9.8±1.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显著性正相关,是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从我院 1995年 6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 (HCH)病例中 ,筛选出符合条件者 12 8例 ,分析其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SIRS/ MODS)与预后的关系。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HCH经 CT或 MRI检查确诊 ,SIRS/ MODS诊断依文献〔1,2〕标准。按出现 SIRS表现的项目及出现衰竭的脏器数分为 2、3、4组 (衰竭 4个以上脏器者归为 4组 )。男 83例 ,女 45例 ;平均年龄 (6 4.2± 4.8)岁。表 1 出血量与发生 SIRS/ MODS及死亡的关系例组别例数 (例 ) SIRS2项 SIRS3项 SIRS4项 MODS2个 MOD…  相似文献   

16.
饮食营养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理的饮食营养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所致的CRF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给予低蛋白、高热能营养液,对照组患者给予低蛋白、麦淀粉饮食。观察两组各营养指标及肾功能的改变,并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结果经过3周的临床观察,治疗组的血浆总蛋白(g/L)、血浆白蛋白(g/L)和血清钙(mmol/L)明显升高(P<0.05或P<0.01),分别由治疗前的(58±4),(31.5±2.2),(2.36±0.13)升至(60±3),(34.5±2.1),(2.42±0.09);而血尿素氮(mmol/L)、肌酐(μmol/L)、血清磷(mmol/L)明显降低(P<0.05或P<0.01),分别由治疗前的(14.3±3.1),(350±89),(1.48±0.11)降至(12.5±2.7),(291±125),(1.14±0.13);各项QOL评分明显改善(P<0.05或P<0.01),症状、活动能力、心理及社会功能和总评分分别由治疗前的(34±9),(42±9),(47±13),(122±23)降至(29±8),(37±8),(40±12),(105±21)。对照组的营养状况明显下降,其中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上臂围(A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肾功和QOL评分虽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低蛋白、低磷、高热能营养液能改善CRF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肾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瘦素水平与性别及残余肾功能关系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性别、残余肾功能的关系。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例(患者组),男16例,女15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38例(对照组),男18例,女2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瘦素水平,测定血液透析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结果:①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犤(11.820±5.507)μg/L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犤(6.163±3.230)μg/L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②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女性血瘦素水平犤(15.710±4.969)μg/L犦高于男性犤(8.173±2.879)μg/L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③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尿素氮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存在高瘦素血症。②女性患者血瘦素水平高于男性,性别是影响血瘦素水平的一个独立因素。③慢性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瘦素水平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治疗对脑外伤患者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外伤后血糖改变与高压氧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 70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以GCS评分判断疗效 ,并测定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浓度 ,进行比较判定。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GCS评分为 (11.9± 1.7)分 ,对照组评分为 (10 .7± 2 .0 )分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组血糖为 (8.5 0± 4.5 5 )mmol/L ,对照组为 (8.76± 2 .78)mmol/L ,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后治疗组血糖为 (5 .46± 0 .84)mmol/L ,对照组为(6.0 4± 0 .86)mmol/L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治疗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脑外伤后血糖显著升高 ;高压氧能提高受损脑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 ,使血糖下降 ;高压氧治疗是脑外伤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危重病儿胃肠功能衰竭时两种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危重病儿血胃泌素、胰高糖素的变化及其与胃肠功能衰竭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危重病儿及30名正常健康儿血胃泌素、胰高糖素水平并作比较。结果:①危重病儿危重期的血胃泌素、胰高糖素水平犤(1.62±0.43)ng/L,(2.3±0.5)ng/L犦均较恢复期犤(1.47±0.51)ng/L,(1.9±0.6)ng/L犦和正常组犤(1.19±0.73)ng/L,(1.9±0.4)ng/L犦明显升高(P<0.01);危重病恢复期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伴胃肠功能衰竭的危重病儿血胃泌素、胰高糖素水平犤(1.67±0.51)ng/L,(2.4±0.5)ng/L犦显著高于正常组犤(1.19±0.73)ng/L,(1.9±0.4)ng/L犦(P<0.05),有胃肠功能衰竭的危重病儿血胃泌素、胰高糖素水平有高于不伴胃肠功能衰竭者犤(1.55±0.28)ng/L,(2.1±0.5)ng/L犦的趋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多器官损害组胃泌素、胰高糖素水平犤(1.66±0.47)ng/L,(2.4±0.5)ng/L犦高于单器官损害组犤(1.53±0.28)ng/L,(1.9±0.5)ng/L犦,其中胰高糖素水平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病儿组及正常组胃泌素与胰高糖素水平均呈正相关(危重病组r=0.443,P<0.05,对照组r=0.832,P<0.01)。结论:危重病儿胃泌素、胰高糖素水平与病情及胃肠功能衰竭密切相关,检测血浆胃泌素、胰高糖素水平可作为反映危重病  相似文献   

20.
磁处理酒对小鼠血脂及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磁处理酒对小鼠血脂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3组小鼠分别饮用含乙醇 10 %磁处理白酒 (磁处理白酒组 )、10 %未经磁处理白酒 (白酒组 )、自来水 (对照组 ) 38d后 ,取血清用酶法测定血脂及血糖。结果 对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h)含量 ,磁处理白酒组 ( 2 .42 0±0 .6 2 7)mmol/L ,比对照组 ( 2 .0 77± 0 .5 0 5 )mmol/L显著升高 (P <0 .0 5 ) ,白酒组 ( 1.980±0 .5 48)mmol/L ,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总胆固醇含量 ,二者均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对甘油三酯含量 ,磁处理组白酒有降低作用 ( 1.0 86± 0 .336 )mmol/L ,白酒有升高作用 ( 1.36 5±0 .6 6 0 )mmol/L ,二者与对照组 ( 1.2 0 1± 0 .491)mmol/L相比 ,差异虽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磁处理白酒组与白酒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血糖含量 ,磁处理白酒有显著降低作用 (P <0 .0 1) ,白酒虽亦有降低作用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磁处理白酒对血脂的影响优于一般白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