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800例乙脑疫苗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中心接受乙脑疫苗首次接种的儿童800例,均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密切观察接种儿童不良反应并总结其护理方法和处理原则。结果 800例儿童接种乙脑疫苗出现局部红肿375例(46.9%)、发热362例(42.3%)、过敏反应43例(5.4%)、其他19例(2.4%)。结论儿童接种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较多,以局部红肿及发热为主,在科学控制及预防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及不良反应护理对接种儿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疫苗的接种普及后,乙脑的收治明显下降,据报导2011年至今乙脑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今年我科收治13例乙脑重症患者,本文通过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我科2013年收治的13例乙脑患者的护理展开研究。结果通过循证护理在乙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乙脑患者的护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百白破混合剂(DPT)的接种反应较其它疫苗重,并随着接种次数其反应加重,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反应有:局部红肿、疼痛,发痒或发热,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但接种后发生无菌脓肿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接种反应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卫生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三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对湖北省近6万名1—10岁健康儿童进行大面积接种反应观察,发生反应21例,反应率为3.5/万,其中轻度发热率为3.0/万,局部过敏性皮疹率为0.5/万。未发现疫苗引起的异常反应及脑炎或疑似脑炎症状者。对其中1946名1—6岁儿童进行了体温反应和局部红润反应观察3周,体温反应率为0.62—4.4%,以弱反应为主,22例体温中反应者和1例强反应者均为一过性升高,无其它不适,不影响儿童正常活动。观察3天的局部红润反应率为0.96—5.14%,1天时最高,3天时降至正常,以弱反应为主;28例局部中反应者无淋巴结肿大及其它不适,仅1例伴体温弱反应。1例强反应者系过敏所致。本次观察发现此疫苗接种局部反应似与儿童曾接种乙脑疫苗针次有关,接种的针次越多,局部反应率越高。此次观察证明了乙脑减毒活疫苗反应轻微,安全性好,且所有儿童只需接种一针,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狂犬病暴露前人群应用国产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小剂量皮内注射的接种反应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选择犬密切接触人群,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对244名Ⅰ级狂犬病暴露者接种国产纯化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VRV),按照随机、单盲的原则分成两组,A组122人,分别于第0、7、28 d皮内注射,每个部位0.1 ml;B组122人,分别于第0、7、28 d全量(0.5 ml)PVRV三角肌注射。观察受种者疫苗注射部位皮内及肌肉局部和全身反应,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结果皮内注射组局部红肿、硬结、疼痛、瘙痒,发生率分别为1.09%、0.27%、0.27%和10.66%,肌肉注射组分别为0.82%、0.27%、1.64%和0.82%。皮内注射组发热、皮疹、头痛、疲劳乏力等全身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27%、0.27%、0.55%和0.82%,肌肉注射组分别为0.55%、0.27%、0.55%和0.82%。不良反应常发生在第1、第2次注射之后。皮内注射(ID)组、肌肉注射(I M)组接种狂犬病疫苗后42 d抗体阳转率分别是94.21%和95.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冻干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免疫原性良好,皮内、肌肉注射不良反应轻微。对暴露前人群小剂量皮内注射国产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开江县30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型脑炎发病规律和临床特征,为乙脑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开江县1985~2005年临床诊治的乙脑患者306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及分析,取2002~2005年乙脑病人血清,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进行乙脑IgM抗体检测.结果 306例乙脑患者,分布于开江县20个乡镇168个村和居委会,农村发病是城镇的37.25倍,病死率为3.27%(10/306),发病高峰集中在8月,占63.73%(195/306),2~6岁儿童病例占78.43%(240/306),男女发病之比为1.41∶1,以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57.19%(175/306).临床上体温≥39℃占88.56%(271/306),患者以中、重型为多,占71.90%(220/306),随着年龄增大重型和极重型有增多的趋势.接种过乙脑疫苗占10.46%(32/306),家庭中有防蚊措施的占52.81%(47/89).临床病例血清学确诊率为63.33%(19/30). 结论 乙脑的防制策略,以农村2~6岁散居儿童为重点,采取防蚊灭蚊及全程足量接种乙脑疫苗,是控制乙脑发生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无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APDT)接种后的反应情况。方法于2008—2009年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767名接种APDT,观察局部与全身反应。并与2004—2006年采用全细胞百白破三联疫苗(WPDT)接种登记的完整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种WPDT和APDT者,总体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49%、3.26%;发热、局部红肿、硬结反应发生率WPDT组分别为21.11%、20.92%、9.79%,APDT组分别为3.13%、3.26%、0.65%。以上反应发生率均为WPDT组高于APD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DT的接种反应较WPDT低、安全性好,针次增加,接种反应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儿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突破性感染的临床特点, 为指导儿童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2月7日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收治的97例3~14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患儿, 根据是否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分成未接种组、部分接种组和完全接种组, 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 97例COVID-19患儿中, 男49例, 女48例;轻型87例(89.7%), 普通型10例(10.3%), 无重型及危重型。学龄前儿童(3~6岁)未接种、部分接种和完全接种的比例分别为56.5%(13/23)、30.8%(12/39)和17.1%(6/35), 进度缓于学龄儿童(7~14岁)的43.5%(10/23)、69.2%(27/39)和82.9%(29/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4, P=0.007)。完全接种疫苗患儿发热的比例为17.1%(6/35), 低于未接种疫苗患儿的43.5%(10/2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 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针对性护理。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3月在四川省疾控中心预防医学门诊部接受狂犬疫苗接种,并发生不良反应的252例受种者进行分析和针对性护理。结果 252例研究对象在接种第0,3,7,14,28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比率分别为23%,45%,16%,10%,6%。所有研究对象在接受护理后都顺利完成了疫苗接种,无接种失败引发狂犬病的病例。结论受种者接种狂犬疫苗可能会出现某些不良反应,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其反应程度,提高狂犬疫苗的安全接种率和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在小儿预防接种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共选择我中心进行预防接种的786例小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3例.两组小儿均进行常规疫苗接种,接种疫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有17例出现接种后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3%,对照组有40例出现接种后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1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7.46%,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8.55%,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预防小儿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家长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疾控中心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在我疾控中心接种流感疫苗的小儿4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未进行接种流感疫苗的小儿4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小儿的流感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流感发生率为5.1%,优于对照组的3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7%,其中包括1例红肿,1例头晕,2例皮疹,1例发热,1例呕吐。结论我疾控中心45例小儿接种流感疫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内科》2016,(3)
目的比较传统健康宣教模式与"知信行"干预模式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提高儿童一、二类疫苗的接种率、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降低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取2011~2015年我中心接种门诊管辖社区的0~6岁儿童485人,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60人,对照组225人。分别采用"知信行"干预模式及传统健康宣教模式对两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预防接种有关干预。比较两组儿童一、二类疫苗的接种率、接种合格率、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知晓情况及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儿童一、二类疫苗接种率及接种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家长计划免疫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3.07%)显著低于对照组(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知信行"干预模式应用于预防接种工作中,能显著提高儿童家长计划免疫知识,提高儿童一、二类疫苗的接种率、接种合格率,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百白破混合剂(DPT)的接种反应较其它疫苗重,并随着接种次数其反应加重,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反应有:局部红肿、疼痛,发痒或发热,一般不需做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但接种后发生无菌脓肿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各类疫苗疑似预防异常接种反应(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运转情况及接种的安全性。方法通过AEFI信息管理监测系统采集2012─2016年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上报的AEFI资料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2012─2016年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共报告AEFI 206例,其中一般反应178例、占86.41%(178/206),异常反应28例、占13.59%(28/206);AEFI年均发生率30.16/10万,不同年度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8,P0.05);报告发生率最高为7价肺炎疫苗(220.75/10万),病例数最多为"百白破"疫苗(67例);2岁~组发生AEFI最多(116例,占56.31%),85.44%(176/206)的病例发生在接种后24 h内,以局部红肿、发热为主,AEFI大多发生于首次接种时,占48.06%。结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明显提高,疫苗和预防接种安全性已达国家要求,应进一步对大众开展AEFI的正面宣传和引导,正确宣传疫苗防病的相关知识,同时提高基层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预防接种操作,杜绝接种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儿童抗癫痫药物超敏综合征(AHS)的临床特征及其护理干预策略。方法选取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神经科2007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AHS患儿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临床转归,并总结其护理干预策略。结果 32例AHS患儿中出现发热24例,粟粒样皮疹15例,Stevens-Johson综合征(SJS)8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TEN)5例,伴口腔黏膜溃疡8例,唇及眼周红肿糜烂6例,会阴糜烂2例;出现单核细胞及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21例,肝功能损伤13例,心肌损伤7例,肾功能损伤2例。32例AHS患儿经1~4周治疗及护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儿童AHS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和脏器损伤,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因此应熟练掌握其临床特征以提高护理预见性,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甘肃省天水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乙脑下一步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整理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2008—2018年天水市报告的乙脑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乙脑发病及流行特征。结果 2008—2018年天水市乙脑发病317例,年均发病率为0.87/10万;死亡16例,年均死亡率0.044/10万;发病率2018年(5.30/10万)最高、2009年(0.03/10万)和2012年(0.03/10万)最低,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013,P<0.05);发病主要集中在7—9月(98.42%,312/317),8月发病人数最多(75.08%,238/317),其次是7月(14.82%,47/317)和9月(8.52%,27/317);7个县(区)均有发病,秦安县发病率最高(1.49/10万)、武山县最低(0.35/10万);发病年龄最大93岁、最小1岁,主要集中在40~79岁(76.66%,243/317);以农民为主、占88.01%;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1.22,年均发病率男性(0.39/10万)和女性(0.48/10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1,P>0.05);无免疫史病例最多(233例,73.50%),免疫史不详77例、占24.29%,有免疫史仅7例、占2.21%。结论天水市儿童乙脑发病控制效果明显,农村地区防蚊灭蚊工作无法得到有效落实的情况下,在做好儿童乙脑疫苗常规接种的基础上,应制定成人乙脑免疫策略,结合监测、健康教育及防蚊灭蚊等综合措施防控乙脑疫情。  相似文献   

17.
1996年6月15U在湖北公天县果因呆村友主一起接种乙脑疫苗过程中因注射器污染细菌引起数十例儿童发病,并死亡二例的事件。1事故发生经过及临床表现当日上午9时,该村防保医生刘XX,吕XX给本村散居儿童注射乙脑活疫苗直至下午6时左右,共注射44人。2小时后开始出现首发病例,症状均为发烧、恶心、呕吐、腹泻及注射部位局部红肿热痛等症入院治疗。到次日晚12时止,因类似症状入院者达33人,年龄最小为8个月最大的3岁,其中最后注射的两名儿童陈X和汪X症状最重高烧达39.5’C~40.5’C,白细胞2.3~3·5万,中性粒细胞为85%,经镇卫生院抢…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发病以儿童多见,成人较少,特别是近10多年来,随着疫苗的接种及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成人乙脑似有上升迹象〔1〕。我科近期收治1例成人重型乙脑,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女,44岁,农民,发热4天,神志不清8h,伴抽搐2次于1999年8月11日入院。入院前4天出现发热、头痛、体温波动在36.5~39℃之间,在当地医院查血白细胞3.4×109/L,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血小板90×109/L经治疗症状无改善,入院前8h转神志不表,伴四肢抽搐2次,头颅CT查未见异常,转诊我院。急诊查血白细胞3.2×109/L,中性粒细胞57%,淋巴…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钦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钦州市2003-01~2012-12的乙脑疫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03~2012年该市共报告乙脑病例91例,年均发病率为0.29/10万;散居儿童发病69例,占75.82%;男性、女性分别占69.23%、30.77%;2~10岁儿童发病77例,占发病总数为84.62%;5~7月份发病90例,占病例总数的98.90%,呈明显的夏秋季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农村边远地区,共65例,占病例总数的71.43%。结论预防控制乙脑要重点抓好农村边远地区2~10岁散居儿童的乙脑疫苗常规接种和查漏补种工作,在乙脑高发的夏秋季节加强监测力度和宣传教育力度,落实防蚊措施,减少乙脑发病。  相似文献   

20.
戚士芹  黄河 《山东医药》2006,46(18):75-76
卡介苗是一种无毒力型结核杆菌活菌疫苗,接种后对结核病有显著预防作用。部分儿童接种后会出现腋下淋巴结红肿,甚至破溃。2002年9月~2005年3月,我们共收治接种卡介苗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