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传勤 《胜炼科技》2003,25(3):13-16
介绍了重整催化剂通常的三种失活分类及其机理,以连续重整催化剂GCR-100的一次失活为例,对失活时重整反应的现象进行说明,分析了引起失活的原因,即重组分污染,最后对失活催化剂的再生过程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在生产中使用该类催化剂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
文中分析了重整石脑油后加氢装置中失活CoMo/Al2O3催化剂的碳含量、硫含量,并用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分析了催化剂表面棕色粘稠物。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炭沉积并不严重,催化剂活性相中的硫流失也很少,都不足以引起催化剂的失活;红外和液相色谱的分析结果发现,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是重整石脑油后加氢反应过程中一部分的单环芳烃在催化剂表面缩合,形成的多环稠合物覆盖在催化剂表面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分析讨论了重整催化剂的结炭机理。结炭模型以及催化剂的再生烧炭本征动力学方程和宏观动力学方程,为延缓重整催化剂的失活和优化再生过程的操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甲醇作为氢能载体,利用蒸汽重整反应能够产生富氢气体,可以满足工业、燃料电池等对氢气的需求.综述了近几年重整反应中主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助剂和载体等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归纳了重整反应在Cu基和Pd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对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系统研究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甲醇作为氢能载体,利用蒸汽重整反应能够产生富氢气体,可以满足工业、燃料电池等对氢气的需求.综述了近几年重整反应中主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催化剂制备方法、助剂和载体等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并归纳了重整反应在Cu基和Pd基催化剂上的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的失活原因,对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系统研究催化剂...  相似文献   

6.
二甲醚重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二甲醚重整对生产燃料电池用途的富氢原料气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和评述二甲醚重整制氢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二甲醚重整催化剂以及其失活机理等。指出低温高活性的双功能催化剂的开发,以及体积小、质量轻、快速启动、自供热二甲醚重整系统的研制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重整催化剂的失活与复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拟常用的工业烧炭和氯化更新(氧化)条件,对铂锡重整催化剂进行了失活与复活研究.结果表明,在550℃含水的空气或氮气介质中焙烧处理,催化剂氯含量迅速下降,但在空气中处理后的铂分散度保持不变;正常失活的催化剂可在5~15min氯化和30~60min氧化后完全复活.  相似文献   

8.
重整催化剂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活性将逐步下降.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正常操作中由于积炭反应造成活性下降,这是一些烃类反应中不可避免的情况,但是除去这种失活外,催化剂上金属的熔结、酸性功能失调、甚至金属杂质中毒等也都可能造成活性的下降.下面仅就重整装置操作中各种失活的现象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中的情况介绍催化剂再生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厂重整装置第四、五周期铂催化剂失活很快。为查明原因,我们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综合研究所的协助下,做了一些工作,初步找到失活的主要原因是硫中毒,并对硫中毒后的催化剂的再生方法进行了探讨,取得一定效果。失活情况及原因我厂铂重整装置第四周期,在一反、二反内装入新的1226催化剂,于1974年11月10日开工,1975年3月20日停工再生。再生后  相似文献   

10.
陈亚中  徐恒泳  王玉忠  熊国兴 《石油化工》2004,33(Z1):1050-1052
研究了在汽油自热重整制氢的上段引入预转化工艺后,对改善重整镍催化剂稳定性的效果.结果表明,单纯自热重整镍催化剂很快积碳失活,在最初的6 h内氢气选择性即开始下降,而预转化结合自热重整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考察的100h内,转化率达到100%,氢气选择性在99.2%以上,重整生成气体组成非常稳定,自制的镍基预转化催化剂具有很好的活性和比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将工业天然气水蒸汽重整催化剂Z118Y用于由等摩尔的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的模拟沼气的重整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空速、压力、还原温度及氧气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运用BET、TG-DSC、TEM及H2-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反应气中适量添加氧气能提高甲烷转化率、一氧化碳选择性、H2/CO比、防止催化剂表面积炭并延长催化剂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分别以Na2CO3,NaOH和NH4HCO3作为沉淀剂,在pH值为9的沉淀条件下,采用并流沉淀法制备了Ni-Cu/ZrO2-CeO2-Al2O3催化剂,催化剂中Ni负载质量分数为10%。采用XRD、H2-TPR等方法表征了催化剂的结构及还原性能,并考察了不同沉淀剂对甲烷自热重整制氢Ni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650℃~800℃,采用Na2CO3作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及水煤气变换反应的程度明显高于采用NaOH和NH4HCO3作为沉淀剂制备的催化剂,这是由于采用Na2CO3作为淀剂有利于抑制催化剂中非活性组分NiAl2O4尖晶石的形成并改善了CuO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3.
流化床甲烷临氧CO_2自热重整制合成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井强山  楼辉  莫流业  郑小明 《石油化工》2004,33(11):1020-1023
采用分步浸渍方法,制备了高分散的Ni/MgO-SiO2催化剂,并在固定床和流化床反应器中对该催化剂用于甲烷临氧CO2自热重整制合成气反应进行了评价。反应结果表明,催化剂在两种反应器中均表现出接近热力学平衡的初活性;随着空速的变化及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的活性在两种反应器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采用TEM测试手段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流化床反应器对反应过程、消除积碳及控制活性组分晶粒烧结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固定床反应器相比,流化床反应器是适合甲烷临氧CO2自热重整制合成气的反应器。  相似文献   

14.
镧液相掺杂合成了不同镧含量的La-BaTiO3载体,再通过浸渍负载活性组分制备出Ni/La-BaTiO3催化剂。通过CH4/CO2连续重整制合成气反应,考察常压下、700℃和750℃温度的Ni/La-BaTiO3催化剂稳定性和积炭性能;采用CO2脉冲反应评价了700℃低温重整条件下各Ni/La-BaTiO3催化剂上一氧化碳的歧化反应程度。结果表明,一氧化碳的歧化反应程度对催化剂低温CH4/CO2重整的稳定性和积炭性能影响显著,Ni/1.05%La-BaTiO3是最佳的低温CH4/CO2重整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用A-6型拉西环状整颗催化剂,在模拟工业上甲烷水蒸汽重整的单管实验条件下,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空速、V(CH4)/V(CO2)比等对甲烷与CO2重整所制得的合成气组成、催化剂结炭及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烷与CO2重整生成的合成气中CO含量高(~48%),V(H2)/V(CO)比可达0.8,但在较低温度区的催化剂易结炭和粉碎。  相似文献   

16.
镍催化剂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的活性与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新研制的镍负载型MCD-1催化剂对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进行了单管寿命试验,连续运转500小时。催化剂活性保持稳定,产物中合成气摩尔含量一直保持约87%,其中CO的摩尔含量保持在40%左右。反应500小时后催化剂无结炭粉化现象,反应前后机械强度基本一致。用孔结构分析仪、XPS和XRD对试验前后的催化刑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结构性能较稳定,具有很好的工业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制备方法对镍催化剂重整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XRD ,TPR和活性评价等手段 ,研究了NiO/γ Al2 O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对CH4与CO2 转化制合成气催化活性的影响。在本实验条件下 ,采用浸渍法和焙烧温度为 4 0 0℃制备的NiO/γ Al2 O3 (NiO质量分数w =0 113)催化剂 ,在反应温度为 75 0℃和空速为 2 5 0 0h 1下 ,对CH4和CO2 重整反应会显示良好的催化活性。本文还对催化剂抗积炭性能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8.
CO2和CH4均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成员并且数量可观,其资源化利用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甲烷干重整是经典转化方式之一,将CO2 “供氧”还原反应和CH4 “需氧”氧化反应结合起来并相互转化,其产物合成气(H2和CO)可用于费 托合成碳氢化合物液态燃料。近年来,干重整已经成为能源环境领域热点之一,在重整新工艺和催化剂设计策略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推动了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催化剂和新工艺研发。详细综述了甲烷干重整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干重整工艺新发展和催化剂功能设计,结合Ni载体相互作用、双金属协同效应、界面效应、单原子催化等新策略对干重整工艺中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干重整技术现有难点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用新研制的具有高抗结炭性能的负载型镍催化剂SYM-1,模拟工业用变温固定床,进行了CH4-H2O-CO2体系制取合成甲醇用合成气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CH4-H2O-CO2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能够制得工业合成甲醇用的合成气。甲烷的转化率和产物CO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随压力增大而下降。其较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900℃;压力0.1~0.7MPa,甲烷空速500~1500h-1;原料配比CH4:H2O:CO2=1:(1.1~1.5):0.3。  相似文献   

20.
甲烷制备合成气工艺开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天然气制合成气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对已工业化应用工艺的技术改进,如甲烷蒸汽转化工艺采用换热转化及自热转化技术;甲烷催化部分氧化技术,根据原料配比、催化剂体系、工艺条件不同,可分别采用固定床、流化床、陶瓷膜及晶格氧工艺;甲烷自热式转化工艺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与绝热蒸汽转化相结合,工艺中引入蒸汽可消除积碳;甲烷两段转化工艺采用换热-自热式转化技术。新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甲烷-二氧化碳重整技术,甲烷、二氧化碳和氧气催化氧化重整技术,甲烷联合转化工艺,气体加热转化工艺及联合自热转化工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