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对胆道疾病时胆汁的变化、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后胆汁粘度、胆固醇及IgA与肝胆功能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联合引流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护理。方法7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联合引流术的患者结果78例患者术后7例出现胆道感染、6例血性胆汁、4例引流管渗液,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结论掌握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外联合引流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现象,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达到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十二指肠引流术是门诊治疗室的日常工作。由于它对肝、胆、胰的疾病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且术中引出脓性胆汁,对胆道感染患者有一定的止痛及治疗作用,故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本组142例中,大部分仍按习惯使用慢插管,右侧卧位引流法,成功率虽高,但引流时间较长。近年来逐步改用陕插管,坐位式引流方法,缩短了引流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或胆道支架植入术,其中实施外引流术1例,支架植入术7例,术后黄疸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并发胆汁性腹膜炎1例。结论: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及胆道支架植入术疗效可靠,创伤小,缓解症状快,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BD)或经皮肝胆管内支架引流术(PTIBS)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共15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次采用 PTBD 或 PTIBS 介入治疗,分类对比临床发病特征、手术方式和术后观察资料。结果共23例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并发胆道感染,发生率14.6%。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胆道感染病史、术前黄疸天数、低位梗阻、不全梗阻、支架累及 Oddis括约肌、术后胆汁引流不畅是造成术后胆道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术前详细了解病史、依据梗阻平面和程度合理选择介入治疗方法、加强术后观察,能够降低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胆道感染患者胆汁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245例因急慢性胆道感染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老年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胆总管结石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胆总管结石者.老年组胆汁中最常见的细菌为大肠杆菌.结论年龄及有无胆总管结石对胆汁细菌培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胆道胆汁体外引流术后经空肠胆汁回输在临床应用体会青海红十字医院急诊科田俊民,吕世明胆道疾患行胆总管“T”管引流,一般时间较长。每天引流出胆汁量较大,特别是高胆汁引流量、体液水分的大量丢失,可导致循环血容量不足以及离子的丢失,故行胆汁回输,使肠道对胆汁...  相似文献   

8.
校附属一院、附属儿童医院联合专家组,不久前成功地为一出生不到10个月的男婴实施了活体部分肝移植手术,使其成为我国目前接受活体肝移植年龄最小的病人。 患儿出生于2000年8月28日,因先天性胆道闭锁而发育迟缓,脸面呈黄绿色且几乎每天发热,于12月接受胆肠内引流术。患儿术后胆道感染一直无法控制,并发生胆汁性肝硬化。专家组会诊后认为,只有进行肝脏移植患儿才有可能恢复健康。由于当时患儿仅出生不足  相似文献   

9.
T管逐渐外退预防T管拔除致胆汁性腹膜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遂锋  谌彦军  典辉 《中外医疗》2011,30(23):68-68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可起到胆汁引流、支撑胆道、防止胆道狭窄等作用。T管拔除致胆汁性腹膜炎并不少见,发生率为0.66%~0.98%[1],容易误诊,不能给于及时有效的处理,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危及生命。我们自2006年1月至2009年7月共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205例,T管均不一次拔除,而是在术后2~14周,平均3.5周,经T管造影无异常,逐渐外退T管,视经T管胆汁引流量在3~14d将其拔除,无胆汁性腹膜炎发生。现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以便为临床减少T管拔除致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胆道病变,其脓性胆汁、胆泥及砂石等,经非生理通道排出体外,以缓解胆道高压和病情,是外科治疗的一项基本方法。事实上,有胆道病变自发穿破引出体外者,如胆囊积脓,或胆源性肝脓肿,穿破排脓成瘘者,肝脓肿穿入膈下,再穿出体外者,或经膈入胸,成脓胸穿出体外,或经支气管瘘排出体外者等等,胆道外引流手术是建立一个人工的引流道,减少病人的重大体力负担,避免或缓解胆道高压或感染,引出结石,故占有突出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张学军  李巍  杨云鹏  杨曙光  康庆民 《河北医学》2007,13(10):1209-1211
目的:探讨与研究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手术疗效,总结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至2004年4月共实施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术24例,均疗效满意。结果:手术时间80~240min,平均120min,一期缝合4例,留置T管20例。术后5~10d拔除腹腔引流管,住院时间6~11d。留置T管者,6周后来院行T管造影,证实无胆漏、胆总管狭窄及残留结石后予以拔除T管。1例术后出现胆漏,早期每日引流胆汁300ml,腹腔引流6d愈合,2例发生剑突下操作孔感染,经换药愈合。结论:腹腔镜胆道探查术可以达到开腹手术同样满意的疗效,术后病人痛苦小,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术后因窦道形成缓慢,T管拔除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病人不很方便。  相似文献   

12.
在28例已行胆囊切除带T管引流的胆石症病人中,静脉滴注我院中药制剂“茵陈胆道汤”。发现,在胆酸丢失、胆汁成石指数增高、胆汁成石性增高的情况下,应用该制剂时,胆汁成石指数无明显变化;并且胆汁中总胆红素、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及胆汁UCB/T Bil%值等均较注药前明显降低。提示该制剂具有阻止胆固醇过饱和之成石性胆汁生成和阻止胆色素性成石性胆汁的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疗拔T管所致胆漏。方法回顾我院1998年12月至2009年1月间收治胆道手术后常规拔T管所致胆漏13例病例分析。结果 13例胆漏,7例经非手术疗法治愈,6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拔T管胆漏重在预防,要重视全身情况的评估,正确安置T管技术,一旦发生胆漏先积极非手术充分引流胆汁,无效者应果断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李彦玉  王四海  闫玉洁  郝青 《医学综述》2014,(15):2846-2847
目的探讨胆总管取石术后早期夹闭T型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7例,所有患者均行胆总管取石术后早期夹闭T型管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闭管成功56例,其中一次性闭管成功44例、间断夹闭T管成功12例;失败1例,闭管后,患者腹腔引流管内有胆汁流出。闭管成功者术后12 d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电解质平稳,术后第1、3、5日血清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住院时间52 d胃肠功能恢复,术后电解质平稳,术后第1、3、5日血清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术后住院时间57 d。结论严格把握适应证,早期夹闭T型管,可减少输液量,促进消化系统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自制的双腔T管,临床应用29例,结果表明,该管除具有普通T管的引流作用外,还可用来进行胆道冲洗、胆道造影、采集胆汁行细菌培养及空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6.
李铁军  赖星 《西部医学》2011,23(3):507-508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医源性胆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仅行缺损修补及Winslow孔引流3例;修补后加T管支撑引流5例;胆总管端端吻合加T管支撑4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2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4例。术后8例感染患者经抗感染、保肝及全身支持治疗后痊愈;13例带管者T管于术后6~12月顺利拔出,2例后期再次出现胆道狭窄,行胆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治愈。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根据损伤的情况和术后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邱志强  陈飞 《黑龙江医学》2006,30(5):349-349
目的探讨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对1996-10~2004-10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205例患者拔除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8例(3.9%)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拔T管时间平均为5周,7例患者经保守治疗而治愈,1例患者经手术引流后治愈。结论拔T管后胆汁性腹膜炎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可采用低负压吸引。  相似文献   

18.
罗顺全 《河北医学》2012,18(3):317-3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1±0.4)h,住院时间(14.6±3.1)d;放置T管者术后2周经T管造影,无残石且末端通畅的,术后3周拔管;3例有残石,2例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用胆道镜取石,1例用甲硝唑及生理盐水冲洗后排出,全组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安全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胆总管结石较好大的微创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护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80例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配合医生作好围手术期处理,术后针对腹腔镜手术的特点加强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康复出院。结论术后专科护理对提高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手术的成功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并及时观察和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MRCP与T管造影对胆道术后拔除T管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胆道术后留置T管引流的248例患者拔除T管前的临床资料,其中T管造影组195例,MRCP检查组53例,分析T管造影组与MRCP检查组的作用、毒副反应和延长住院时间的影响,探讨MRCP在胆道术后拔除T管前的诊断作用与影响。结果2组患者检查均获成功,都获得清晰完整的胆管图像。与T管造影组相较, MRCP组53例均得到准确的诊断结果,无假阳性结果出现,无不良反应发生,不延长患者住院时间。结论MRCP可替代T管造影作为拔除T管前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