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时间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5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根据患者接受胃镜检查的时间分为三组,超早期胃镜组(8h)、早期胃镜组(8~24h)、常规胃镜组(24~48h),各45例。比较三组的检查效果。结果:超早期胃镜组、早期胃镜组住院时间、出血量显著低于常规胃镜组(P0.05)。三组出血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超早期胃镜组、早期胃镜组的活动性出血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胃镜组(P0.05)。超早期胃镜组、早期胃镜组的止血后再出血检出率、输血率显著低于常规胃镜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超早期胃镜和早期胃镜有助于发现活动性出血,且内镜止血率高,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院2004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5例上消化道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5例均经胃镜检查发现病变,经常规胃镜及活检诊断8例,其余7例中,诊断为胃息肉2例、间质瘤2例、十二指肠隆起性病变2例及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术前经超声内镜拟诊类癌3例。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免疫组化证实为类癌。15例患者中外科手术治疗9例,内镜下治疗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8~96个月,1例因合并胃癌于2年后死亡,1例2年后死于肿瘤复发,其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胃镜和超声内镜是诊断上消化道类癌的重要方法,手术及内镜治疗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有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行胃镜下局部染色后,观察着色情况并取材。结果:46例食管染色患者中,慢性炎症22例,局部上皮不典型增生19例,食管癌2例,Bsr-rett's食管6例。52例胃染色患者中对45例有不同程度染色区域进行取材,病理示不典型增生及肠上皮化生33例(轻度23例,中度8例,重度2例),胃癌2例,着色区域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检出率为73.33%。结论:色素内镜能提高上消化道疾病的检出率,方法简单、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EGC)的胃镜及临床特点,以提高EGC的检出率。方法回顾分析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经胃镜检查发现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51例E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EGC病灶分布以胃体和胃窦部为主,以腺癌为多,占62.74%。结论 EGC以凹陷型病变多见,无典型症状和体征,易误诊,胃镜检查是EGC确诊的重要手段,诊断主要靠内镜医师认真细致观察和识别EGC的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GC)的诊断、治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9月至2004年12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EG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共68例,男性50例,女性18例;年龄32~74岁,平均53.4岁。肿瘤部位:贲门部1例,胃体4例,胃角16例,胃窦45例,双原发癌2例(胃窦+胃体,胃角+胃体各1例)。本组患者症状无特异性,以上腹疼痛为首诊症状35例,占51.5%,合并嗳气、反酸60例,占88.2%;合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消瘦10例,占14.7%;腹胀、腹泻14例,吞咽困难2例,黑便3例,体检发现1例。上消化道X线造影、B超的EGC检出率分别为14.7%和26.5%。全部行胃镜检查,凹陷型62例(91.2%),隆起型8例,病理确诊率92.6%。本组全部接受胃癌根治术,其中D241例(60.3%),D127例(39.7%),远端胃癌根治术63例,近端胃癌根治术1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4例。手术病死率为0%,无1例吻合口瘘。肿瘤最大径6.5cm,平均2.34cm。术后病理分型:低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16例,高分化腺癌2例,黏液细胞癌23例,印戒细胞癌2例,溃疡癌变17例。黏膜内癌67例,黏膜下癌1例,一点癌1例,息肉恶变及萎缩性胃炎癌变各1例。未见淋巴结转移。11例患者术后行化疗,化疗方案主要采用CF+5-FT-207。获得随诊63例,随诊率92.6%,随诊时间13个月~17年。术后病程超过5年者24例,死亡3例(1例肝、胰腺转移,2例肝转移),5例失访。术后5年生存率为91.9%,病死率4.4%。结论根治性手术治疗是EGC取得良好疗效的最佳途径。胃癌根治术是治疗EGC的标准术式。胃镜病理活检是EGC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6.
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发症,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并发肝性脑病,病死率较高。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和急诊内镜的开展,发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尤其是门脉高压性胃病成为出血的主要原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52岁;均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的临床效果.方法 148例EGC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74例.对照组选择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ESD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9%高于对照组的78.4%,差异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内镜新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诊治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440例消化道早癌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以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220)、观察组(n=220)。对照组予以传统内镜检查,观察组予以新型内镜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技术对消化道早癌知诊治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25.00%);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内镜新技术在消化道早癌中的诊治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结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在上消化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7年10月至2009年7月间的上消化道病变患者,首先应用电子放大内镜及靛胭脂黏膜染色检查,对考虑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的148例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随机分成二组,一组行黏膜注射法EMR治疗,对照组行普通的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切除后病变组织送病理。病理结果与放大内镜下病变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定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EMR组均一次或分次切除病灶,普通治疗组有9人无法切除病灶而改为EMR治疗成功,与病理组织学比较,放大内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对上消化道病变镜下诊断的符合率为81.8%。结论 EM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可提高上消化道病变的镜下切除率,放大胃镜结合靛胭脂黏膜染色可评价病变性质及浸润程度,提高胃镜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ENTAX高清智能染色内镜在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经普通高清胃镜检查后疑似早期胃癌、食管癌患者105例,分别行高清白光(HD+)模式、高清智能电子染色(i-scan)模式、染色内镜检查,评价各检查方法中病变腺管开口形态以及微血管结构形态的清晰度,并对疑似部位进行靶向活检,比较3种内镜诊断早癌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与病理组织学的符合率。结果 105例患者中,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早癌51例。在观察微血管形态方面,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明显优于电子白光内镜、染色内镜(P<0.05)。在诊断上消化道早癌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与病理的确诊符合率方面,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明显高于电子白光内镜(P<0.05),且均与染色内镜相近(P>0.05)。结论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有助于对病灶性质的判断和指导活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胃镜直视下直接给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13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内镜下喷药组)与对照组72例(常规治疗加口服止血药物组)。结果内镜下喷药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组总有效率为92.5%,未行内镜下喷药止血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9%,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内镜下喷药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镜直视下直接给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13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7例(内镜下喷药组)与对照组72例(常规治疗加口服止血药物组)。结果内镜下喷药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组总有效率为92.5%,未行内镜下喷药止血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9%,两组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内镜下喷药止血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一种安全、经济、有效、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胃镜下治疗老年性与非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集安市太王镇卫生院收治的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集安市太王镇卫生院收治的非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胃镜检出率,出血原因及伴随疾病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胃镜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有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对照组患者出血原因主要有消化性溃疡、食管静脉曲张;研究组患者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胃镜下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判断出血原因,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出血为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发症,常引起失血性休克或并发肝性脑病,病死率较高.随着胃镜的广泛应用和急诊内镜的开展,发现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尤其是门脉高压性胃病成为出血的主要原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8~78岁,中位年龄52岁;均有肝硬化的病史,时间3~18年;其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8例,乙醇性肝硬化2例;平均出血1~4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我院于2004年至2013年收治的156例患者(早期食管癌48例、早期胃癌69例、早期大肠癌39例)行消化内镜技术诊疗情况,予以分析、总结出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方式的影响。结果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呈现出逐年递增态势(0.11%0.23%);早期大肠癌、早期胃癌、早期食管癌行内镜根治切除的占比分别为40.2%、42.0%和38.4%;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患者57例,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患者82例,诊断准确率为89.1%。结论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消化内镜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消化道早癌检出率,改变了传统治疗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在诊治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行胃镜检查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急诊胃镜组)66例和对照组(择期胃镜组)62例。比较2组胃镜检查结果、病变检出率及止血情况。结果 128例患者首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其次是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等。观察组病变检出率为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8h内止血率为60.61%高于对照组的4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胃镜对于诊治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快速、有效、提高病检率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我院内镜室行胃镜检查的2156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普通胃镜组(1293例),采用口服利多卡因胶浆行口腔咽喉部麻醉;无痛胃镜组(863例),采用丙泊酚单一药物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对胃镜检查成功率、慢性胃炎患者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小息肉检出率、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无痛胃镜组与普通胃镜组检查前后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异常发生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无痛胃镜组检查中不适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组(P<0.01),无痛胃镜组操作时间比普通胃镜组明显缩短(P<0.05),小息肉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普通胃镜组(P<0.05)。结论两种胃镜检查方法均安全可靠,无痛胃镜检查患者痛苦更小、耐受性更好、安全性及有效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分析河北省邢台县2010-2012年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患病情况及变化特点。方法筛选邢台县40~70岁高危人群7 105例,对高危人群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技术进行筛查,对发现的癌前病变者及癌症者及时开展相应的治疗。结果在筛查的7 105例对象中食管癌47例(0.66%),早诊率63.83%(30/47);检出胃癌41例(0.58%);早诊率34.15%(14/41);贲门癌67(0.94%),早诊率47.76%(32/67)。男性的食管癌、胃癌、贲门癌的检出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邢台县男性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检出率高于女性,且近年来不断有上升趋势。建议改善饮食结构,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早防早治意识。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1992—1994年对失去手术时机或不愿意手术的中晚期上消化道癌肿患者25例,采取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药物治疗。其中卡铂治疗组18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18例,女7例。年龄35~78岁,平均53岁。以上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证实为中晚期上消化道癌肿。其中食道癌7例,食道贲门癌6例,胃癌12例。内镜下肿块呈菜花  相似文献   

20.
内镜切除器治疗胃食管早期癌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明利  王士杰 《河北医药》1999,21(3):186-188
近年来,随着内镜性能的日臻完善及检诊技术的提高,特别是人群普查的开展及色素内镜的应用,早期食管癌及早期胃癌发现例数日渐增多,对其中无淋巴转移的原位癌及转移率极低的粘膜内癌开展内镜根治切除,并取得肯定的效果[1,2]。在我国内镜治疗早期癌(早癌)开展晚,报道少,我院1990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内镜切除早癌已30余例[3,4]。实践中体会到内镜切除方法复杂,技术要求高,不易掌握,致使这项技术的推广普及受到限制。我组在总结各种方法利弊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经验,研制成功早癌内镜切除器,并用其切除早癌20例,取得良好效果。1 一般资料自1996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