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在水温(25±2)℃下,给体质量150~200g的异育银鲫分别口灌3种剂量(20、30、40mg/kg)的诺氟沙星和恶喹酸,结合这两种药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体外药效学研究和对异育银鲫单次口灌不同剂量的诺氟沙星、恶喹酸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诺氟沙星、恶喹酸对异育银鲫体内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恶喹酸和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H10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μg/mL和0.5μg/mL。口灌上述3种剂量恶喹酸、诺氟沙星后,异育银鲫血浆中恶喹酸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4.1μg/mL、6.0μg/mL和8.89μg/mL;诺氟沙星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分别为11.5μg/mL、15.1μg/mL和18.9μg/mL;恶喹酸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4.1、6.0和8.89;诺氟沙星的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3、30.2和37.8;恶喹酸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1.6214、33.1449、39.1846;诺氟沙星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274.75、451.55、578.35。综合0~24h内药—时曲线下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最大药物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这两个指标可知,诺氟沙星对异育银鲫体内的嗜水气单胞菌AH10抑制效果强于恶喹酸。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氟苯尼考在鲫和草鱼体内的药代学、药效动力学联合参数,并制定氟苯尼考对鲫、草鱼的精确用药方案,本实验结合氟苯尼考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CAAh01的体外药效学研究和口灌不同剂量的氟苯尼考在鲫、草鱼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确定了氟苯尼考防治该致病菌引起的鲫和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的给药方案。研究结果显示,氟苯尼考对CAAh01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5μg/mL,最小杀菌浓度(MBC)为1.0μg/mL,防细菌耐药突变浓度(MPC)为6.0μg/mL,防耐药突变选择窗(MSW)为0.5~6.0μg/mL。按10、20、30 mg/kg体质量剂量对鲫、草鱼口灌氟苯尼考后,在鲫体内,血药浓度大于MPC的维持时间分别为5、8、24 h;AUC24/MIC分别为177.06、265.90、426.50;Cmax/MIC分别为15.59、21.32、31.24。在草鱼体内,血药浓度大于MPC的维持时间分别为0、0、3 h;AUC24/MIC分别为38.60、75.08、121.94;Cmax/MIC分别为4.75、10.08、19.99。研究表明,综合血药浓度维持MPC以上的时间、AUC24/MIC或Cmax/MIC指标,氟苯尼考适用于鲫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其防突变用药方案为剂量30 mg/kg,每日1次给药,休药期不低于20 d。对于草鱼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氟苯尼考不宜连续使用。  相似文献   

3.
在(20±1)℃的水温条件下,以77 mg/kg的单剂量,给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口灌诃子(Fructus chebulae)水剂,以诃子中的主要成分没食子酸为检测目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为0.01μg/mL,线性范围为0.01~84.00μg/mL。诃子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房室模型(1/C/C),其药物动力学方程为C=39.237e-0.320t+4.814e-0.006t,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吸收速率常数(Ka)为0.56 h-1,吸收半衰期(t1/2ka)为1.238 h,分布半衰期(t1/2α)为2.164 h,消除半衰期为(t1/2β)为119.369 h,达峰时间(Tmax)为4 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11.024μ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674.89μg.h/mL,延滞时间(TL)为0.286 h,药物平均滞留时间(MRT(0-∞))=113.626 h,总体消除率(CLs)为0.112 L/(kg.h),表观分布容积(Vd)为13.713 L/kg。这些参数表明,异育银鲫口灌诃子后,能比较迅速被吸收,并且在血浆中维持较长的时间,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单剂量肌肉注射和多剂量混饲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鲫(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和残留情况。结果显示:在(25.4±0.3)℃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单次给鲫肌肉注射诺氟沙星后,药物几乎在瞬间吸收,0.0333 h时血液中达到6.6708μg/mL,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用一级吸收二室模型描述较为合适,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t1/2α、t1/2β、AUC和C l(s)分别为:0.4231 h、9.1613 h、17.8619μg.h/mL和0.5727 L/(kg.h)。在(23±1)℃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的剂量多次连续5 d混饲后,鲫停药后第8天肌肉、血清和肝脏中未检测到药物,此时肾脏中药物浓度已降到(0.0463±0.0134)μg/g,低于0.05μg/g。建议在(23±1)℃水温条件下,按每千克体重10 mg的剂量连续5 d混饲给鲫诺氟沙星,休药期至少为最后一次给药后的8 d。  相似文献   

5.
在水温(25±2)℃条件下,以15 mg/kg鱼体重的剂量给奥尼罗非鱼单次口灌盐酸土霉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肌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研究盐酸土霉素在奥尼罗非鱼体内的代谢及消除规律。结果显示:血药时间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半衰期(T1/2Ka、T1/2α、T1/2β)分别为4.79、4.10、45.20 h,最大血药浓度为1.50μg/m L,达峰时间为7.30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42.35μg·h/m L。肌肉作为可食性组织,选取肌肉组织作为残留检测的靶组织,以0.1 mg/kg为最高残留限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10 d。  相似文献   

6.
水温(25±2)℃时,给体质量150~200g的草鱼分别口灌4种剂量(10、20、30、40mg/kg)的硫酸新霉素,采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液、肠道和肌肉内的实时药物质量浓度,结合硫酸新霉素对肠型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药效学和草鱼单次口灌不同剂量的硫酸新霉素的体内药代动力学以及硫酸新霉素在肠道内的代谢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硫酸新霉素对肠型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为6μg/mL,抗菌后效应为1h;按不同剂量口灌草鱼后,草鱼肠道内0~24h用药曲线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52.467、72.963、109.907、136.489;肠道内药物的最大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0.93、15.24、23.20、28.98;口灌剂量为40mg/kg的硫酸新霉素时,血药质量浓度达峰时间为2h,达峰质量浓度为3.833μg/mL。综合肠道0~24h用药曲线面积/最小抑菌质量浓度和肠道达峰质量浓度/最小抑菌质量浓度2个指标,确定硫酸新霉素对由肠型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草鱼肠炎病的给药方案为:每日给药1次,每次40mg/kg,连续给药3~5d,休药期为8d。  相似文献   

7.
在水温(28±2)℃、盐度28条件下,采用30mg/kg的剂量口灌法,用HPLC-MS/MS检测研究了盐酸氯苯胍在体质量为(350.15±5.18)g的眼斑拟石首鱼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残留消除规律。结果显示,单剂量口灌给药后,眼斑拟石首鱼血浆中盐酸氯苯胍的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药物在血浆中的达峰时间、血药质量浓度峰值、药时曲线下面积和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39h、958.78μg/L、33 247.57μg/(L·h)和19.24h;盐酸氯苯胍在肌肉、肝脏和肾脏的血药含量峰值分别为156.72、227.68μg/kg和553.44μg/kg,达峰时间分别为2.0、1.5、2.0h;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别4664.04、4897.74、17 228.19μg/(kg·h);消除半衰期分别为19.68、24.33、22.81h。按30mg/kg剂量连续5d口灌给药后,鱼血浆、肌肉、肝脏、肾脏中的药物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4.46、35.39、39.60、33.94h。若以10μg/kg为最高残留限量,肌肉作为食用靶组织,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少于7d。  相似文献   

8.
研究替米考星对3种水产致病菌体外抗菌作用,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感染异育银鲫的防治效果和替米考星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作用。应用二倍稀释法研究质量浓度为0.125、0.25、0.5、1、2、4、8、16、32、64、128 mg/L的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olrophila)、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计算MBC/MIC比值。腹腔注射0.3 m L浓度为9×10~8CFU/m L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液感染体质量为(217.65±25.26)g的异育银鲫,分别在感染后1、24和48 h以0、50、100、150 mg/kg鱼体重的剂量分别口灌替米考星,计算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异育银鲫的保护率。应用剂量为0、260、300、340、387、440 mg/kg的替米考星口灌异育银鲫,记录异育银鲫的死亡率,计算替米考星对异育银鲫的半数致死量LD_(50)。结果表明,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和鳗弧菌的MIC分别为4.00、0.50和1.00mg/L,MBC分别为64、32和32 mg/L,MBC/MIC比值分别为16、64和32;100和150 mg/kg鱼体重剂量的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异育银鲫的保护率可达100%;替米考星对异育银鲫口灌的24、48、72和96 h的半数致死剂量LD_(50)分别为344.0、306.3、298.5和298.5 mg/kg。替米考星对3种水产致病菌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菌效果;替米考星对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异育银鲫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同时替米考星对异育银鲫也具有中等毒性。本研究可为替米考星在水产养殖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霉素在奥尼罗非鱼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1±1)℃的水温条件下,以50 mg/kg的单剂量,分别给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水剂口灌和混饲口灌土霉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最低检测限为0.005μg/mL,线性范围为0.005~4μg/mL。水剂口灌组和混饲口灌组的药时数据均符合具时滞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水剂口灌组的动力学方程为:Ct=0.231e-0.028(t-0.010)+0.353e-0.011(t-0.010)-0.584e-0.468(t-0.010),混饲口灌组动力学方程:Ct=0.839e-0.057(t-0.459)+0.442e-0.013(t-0.459)-1.281e-0.282(t-0.459)。水剂口灌组及混饲口灌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吸收半衰期(t1/2ka)为1.481 h,2.458 h;分布半衰期(t1/2α)为24.834 h,12.193 h;消除半衰期(t1/2β)为60.312 h,51.533 h;达峰时间(Tmax)为7.230 h,8.221 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0.494μg/mL,0.796μg/mL;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37.74μg.h/mL,43.075μg.h/mL。这些参数表明,水剂口灌比混饲口灌吸收快,分布和消除慢,在血液中达到峰浓度的时间更短,但峰浓度值比混饲口灌低。  相似文献   

10.
伊维菌素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章晓  江敏  吴昊  何琳  杨李 《水产学报》2012,36(3):422-428
以0.4 mg/kg的给药剂量进行口灌和肌肉注射给药,研究伊维菌素(IVM)在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两种给药方式下,鲫组织中的IVM药—时曲线大都呈现多峰现象。肌肉注射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445 mg/L、Tmax=48 h、t1/2z=524.2 h、MRT(0-∞)=788 h、AUC(0-∞)=289.2(mg/L).h;口灌给药后,药动学统计矩参数为Cmax=0.264 mg/L、Tmax=8 h、t1/2z=153.9h、MRT(0-∞)=269.78 h、AUC(0-∞)=83.77(mg/L).h。两种给药方式相比,口灌组鲫对药物的吸收和清除均较快,而肌肉注射组鲫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高,AUC值也较大。两种给药方式下,IVM在鲫各组织中AUC(0-600)值呈现相同的排列顺序,由大到小分别为性腺、血液、肾脏、肝胰脏、肌肉。IVM在鲫性腺和肾脏中均具有一定的蓄积作用,其主要表现为药物浓度高,MRT值大,且清除率低于血药的清除率,其中卵巢的积蓄作用最为明显。25℃的水温条件下,肌肉注射给药后,鲫休药期应不低于25 d;口灌给药后,鲫的休药期应不低于15 d。休药期与水温条件和给药剂量有关,因此在养殖生产过程中的休药期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1.
盐酸诺氟沙星在奥尼罗非鱼体内的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静脉注射和混饲口灌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盐酸诺氟沙星后鱼体血液中该药含量变化,用3P97药动学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计算生物利用度.结果表明,在(25±1)℃水温下,以10 mg/kg剂量对奥尼罗非鱼静脉注射和混饲口灌盐酸诺氟沙星,静脉注射药时...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水温(16℃、25℃)、不同给药剂量(10 mg/kg、20 mg/kg)和不同给药方式(肌注、口灌)等条件下,恩诺沙星及其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了不同条件下药物在蟹血淋巴中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的差异。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药-时数据符合开放式二室模型。16℃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96.818 mg/(L.h),Cmax6.54μg/mL,t1/2α0.851 h,t1/2β95.415 h;25℃时以1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68.457 mg/(L.h),Cmax7.12μg/mL,t1/2α0.58h,t1/2β88.833 h;25℃时以20 mg/kg剂量肌注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155.612 mg/(L.h),Cmax11.045μg/mL,t1/2α5.239h,t1/2β88.378 h;25℃时以10 mg/kg剂量口灌给药后,恩诺沙星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AUC86.525 mg/(L.h),Cmax3.469μg/mL,t1/2α8.071h,t1/2β61.842 h。不同条件下,恩诺沙星在蟹血淋巴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较大。恩诺沙星的活性代谢产物环丙沙星在各种给药条件下的蟹血淋巴中均能检出,但含量均处于较低值,且药-时数据不能用房室模型拟合,表明恩诺沙星在蟹体内只有极少部分代谢为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3.
盐酸诺氟沙星在奥尼罗非鱼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按照鱼的体重,以10 mg/kg的单剂量,分别给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aureus×O.niloticus)水剂口灌和混饲口灌盐酸诺氟沙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给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药浓度。结果显示:水剂口灌组和混饲口灌组的药时数据符合开放性二室模型,水剂口灌组药物的吸收、消除都明显快于混饲组,水剂口灌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ka=0.269 h,t1/2α=0.588 h,t1/2β=16.42 h,Tmax=0.745 h,Cmax=0.123μg/mL,AUC=1.83 h;混饲口灌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ka=0.428 h,t1/2α=1.85 h,t1/2β=21.77 h,Tmax=1.63 h,Cmax=0.099μg/mL,AUC=2.42 h。  相似文献   

14.
郭海燕  张其中 《水产养殖》2009,30(10):24-26
研究了多剂量混饲口灌给药方式下,诺氟沙星在草鱼体内的残留消除情况。结果显示: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连续5d混饲给药后,停药后第12天在草鱼肌肉中未检测到药物,此时血清、肝脏和肾脏中的药物浓度分别降为(0.0287±0.0015)μg/mL、(0.0181±0.0042)μg/g和(0.0369±0.0037)μg/g,均低于0.05μg/mL或0.05μg/g。因此初步建议在(19±1)℃水温条件下,以每千克鱼体重10 mg连续5 d混饲给草鱼诺氟沙星,休药期至少为最后一次给药后的12 d。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0±0.5)℃下,给体质量(50±10)g的鲫Carassius auratus单剂量口灌20mg/kg(体质量)甲苯咪唑后0.25h、0.5h、0.75h、1h、1.5h、2h、4h、6h、8h、12h、24h、36h、48h,及72h,采集鲫血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的浓度,药动学DAS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研究甲苯咪唑在鱼体内的吸收和消除规律。结果表明:单次口灌给药后,甲苯咪唑在血浆中的药时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每天给药一次,连续3d,氨基甲苯咪唑(MBZ-NH2)于25d后低于检测限(0.0465μg/m L)。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休药期不低于25d。  相似文献   

16.
通过肌内注射、口灌两种给药方式,研究氟苯尼考在罗非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把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随机分成2组,控制水温在30℃,以15 mg/kg分别单剂量肌内注射、口灌给药。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浆中氟苯尼考浓度,用Win Nonlin药动学软件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肌内注射氟苯尼考后,药物吸收较慢,消除较快,达峰时间(T_(max))=4 h,峰浓度(C_(max))=4.64μg/mL,消除半衰期(T_(1/2λ)z L)=10.45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91.06μg·h/mL。口灌氟苯尼考后,药物吸收较快,消除较慢,T_(max)=1 h,C_(max)=5.92μg/mL,T_(1/2λ)z L=13.13 h,AUC=61.96μg·h/mL。肌内注射、口灌氟苯尼考后,二者的药动学参数差异显著,这一差异表明肌内注射给药吸收相对较慢,但更为完全(肌内注射氟苯尼考的AUC明显较大),消除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7.
土霉素在锯缘青蟹体内的药物代谢和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土霉素,研究土霉素口灌给药途径下在锯缘青蟹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锯缘青蟹口灌给药土霉素50 mg/kg后,其血浆、肌肉和肝胰脏中的药峰浓度分别为16.78±1.98 mg/L、9.39±2.12μg/g和32.12±6.12μg/g,达峰时间分别为4 h、8 h和4 h。血浆中土霉素浓度-时间关系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开放动力学模型。土霉素在锯缘青蟹体内分布广泛,其表观分布容积(Vd)为2.129 L/kg;分布半衰期(t1/2α)和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200 h和47.856 h,总体清除率(CLs)为0.063 mL/(kg.h)。肌肉和肝胰脏中土霉素浓度与时间关系的药动学参数采用统计矩原理分析,其消除半衰期(t1/2 z)分别为60.145 h和71.009 h,总体清除率(CLz)分别为0.054 g/(kg.h)和0.037 g/(kg.h)。土霉素在精巢和卵巢中达峰时间分别为8 h和12 h,峰浓度分别为9.83μg/g和10.26μg/g。给药后24 d时,血浆、肌肉、肝胰脏、精巢和卵巢中土霉素含量都已低于0.10μg/g。土霉素在锯缘青蟹体内消除比较缓慢。  相似文献   

18.
体外药动模型中强力霉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证强力霉素(doxycyline)在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上的合理应用,通过建立强力霉素体外药动-药效同步(PK-PD)模型的方法,研究了强力霉素的药物动力学和抑制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药效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强力霉索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