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链路的稳定性与数据传输可靠性有直接关系,该文主要研究AOMDV的能量有限性以及由于能量不足问题导致链路频繁中断问题。针对AOMDV协议在路由建立过程中对路径节点剩余能量的忽略,在请求包RREQ结构中加入节点剩余能量参考机制,目的节点根据该剩余能量参考值决定路由是否建立。仿真结果表明,协议在数据包发送率、端到端延迟、平均跳数等方面有较好性能,协议的性能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协议是针对移动终端和无线通讯的特点设计的无线应用协议,是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本文主要根据WAP协议的规范以及和欣操作系统的特点,在和欣操作系统上实现构件化WAP的协议栈的应用开发模型(协议栈中的WSP 和WTP).构件化的WAP协议同时具有适应无线通讯和良好的封装性的特点,提供给编程人员良好的接口,使编程人员更加方便的使用WAP协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快速以太局网中分布式并行服务器通信特点和对网络协议栈的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分布式操作系统传输协议。该协议在维持通用编程接口的同时,精简网络协议栈底层的冗余操作,减少操作系统干预和协议自维护开销。在8个节点的服务器系统上的测试结果表明,分布式操作系统传输协议获得比用户数据报协议更小的往返延迟和系统开销,应用环境下有约20%的增益,能有力地支持系统扩展和大并发访问服务。  相似文献   

4.
针对水声网络中信道时空变化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Q-Learning技术的高效水声网络协议。在该协议中,智能移动节点能够利用增强学习算法,自适应规划路径。仿真表明,该协议在能耗、端到端延迟等方面均取得较好性能。  相似文献   

5.
WAP技术研究     
介绍了WAP的规范、WAP的协议栈、基于XML的移动通信设备的标记语言WML和手持设备标记语言HDML。最后,对WAP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从协议的分布性和简约性出发,设计了适用于当前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平台的嵌入式协议栈,使节点快速地自组织构建网络并且实现数据通信.协议栈采用了多种路由和组网方式,直接为应用提供网络通信接口.仿真结果表明,本协议栈能实现成百传感器节点的快速组网和多跳通信,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协议的分布性和简约性出发,设计了适用于当前大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平台的嵌入式协议栈,使节点快速地自组织构建网络并且实现数据通信.协议栈采用了多种路由和组网方式,直接为应用提供网络通信接口.仿真结果表明,本协议栈能实现成百传感器节点的快速组网和多跳通信,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TCP/IP协议栈的实时性,并保证其可靠性和可扩展性,满足物联网工程低功耗的需求,采用LPC2124ARM微控制器和ENC28J60网络芯片,实现了嵌入式的TCP/IP精简协议栈.该协议栈以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为内核,除了基本TCP/IP协议簇外,还包含了DHCP、ICMP、Socket接口以及DNS协议以增强灵活性和可靠性.使用纯C和汇编语言编写,利用keil进行编译,proteus模拟仿真.完成了系统的移植、硬件驱动和协议栈的实现.使用wireshark等工具进行了一系列的功能、性能测试和实验.实验和测试结果表明,精简的协议栈在实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带来了更短的代码量(7.6 K RAM,48K ROM),其UDP传输速率达到了16.5K/s.而且协议栈支持扩展,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自行设计.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用户根据业务积压情况自适应安排传输的多址接入协议(UASMA),它利用自组织算法确定网络中处于激活态节点的个数,使用轮询的方式妥善安排分组的传输,根据用户业务量合理地调整节点每次传输的分组数.它采用独特的帧结构,并提出参考帧长的概念,大大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UASMA协议同时提出了一个高效的接入竞争解决算法,保证激活节点能够迅速接入信道.最后对UASMA协议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研究,并与CSMA协议、轮询机制和UPMA协议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UASMA协议具有更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优化传感器媒介访问控制(S-MAC)协议以减少网络能量消耗和数据延迟,已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亟待解决的问题.在S-MAC协议原有周期不变的情况下,根据通信流量变化改变活动时间,以减少能量损耗,同时在NS-2仿真平台采用MILD算法减少节点间不公平竞争现象,并建立了优化后的NS-MAC协议.实验结果表明,NS-MAC协议在能量损耗与延时性能上较S-MAC协议效果更佳,也更加符合WSN的MAC协议节能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1.
无线应用协议的安全层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讨论了无线应用协议(WAP)协议栈的分层结构,着重研究了其中的安全层的构成并实现了安全服务的主要功能,可为通信双方提供数据一致性检查,加密,身份认证等。实现的安全层可直接加入到WAP的分层结构中,并且能不断加入新的密钥算法,使安全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无线应用协议WAP及其在移动终端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应用协议WAP将移动通信网和internet网紧密地联系起来,提供一种独立于网络类型、运行商和终端设备的移动增值业务.详细介绍WAP协议及其应用模型等技术,并对WAP在移动终端中的软件进行了开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密集物联网环境下的信号碰撞问题,提出了一种分组及时应答多个节点、降低碰撞率的广播协议.通过多周期迭代分析碰撞概率,建立了理论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传感器节点并发广播信道碰撞严重的问题.使用蒙特卡洛法仿真评估延迟、容量指标,分析了影响性能的关键参数,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与无应答式的广播协议相比,所采用的广播应答机制可以高效确认,降低了23%的网络延迟和90%的广播碰撞,并使系统容量提升1倍.  相似文献   

14.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和壮大 ,许多应用程序都正在移植到Internet上 ,WAP规范定义了一个开放的标准结构和一套用来实现无线Internet接入的协议。本文详细探讨WAP网关平台的实现功能和WAP网关软件系统结构 ,并介绍了WAP网关平台设计的原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分布式波长路由光突发交换网络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并行的组装算法.该算法根据对网络流量的预测,将突发帧组装过程和突发帧资源预约过程并发执行,和传统的波长路由光突发交换网络比较能够极大降低网络的端到端时延.同时,该算法充分利用了波长路由中的双向预约机制,在轻网络负载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丢包率.此外对该算法下网络的TCP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改善整个网络的TCP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较为准确、客观地评价微型无人机群(UAV:Unmanned Aerial Vehicles)空空数据链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根据ZigBee(Zig+Bee无线数传网络)协议,通过建立时隙轮询表完成时隙分配。在简要分析ZigBee协议栈各层的功能及其网络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空空数据链协议的时隙分配机制及网络地址分配机制,讨论了利用网络仿真工具OPNET(Optimized Network Engineering Tools)建立该无线通信协议模型的过程,并通过构建一个网络仿真平台对信道接入延时、吞吐量等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空空数据链采用的通信协议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其他网络协议仿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种实用的网络性能分析与评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一种功能强大的网络建模和仿真工具——OPNET,对校园局域网性能进行分析与评价.该软件在网络设计、性能评价、协议优化等方面得到广泛地应用,具有很高的权威性.通过对客户端的延迟、应用响应时间等性能指标的测量来评价整个网络的性能,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主要针对SCPS-TP协议中Vegas机制在大带宽时延积的卫星网络中,存在慢启动阶段结束过早、拥塞窗口过小,以及拥塞避免阶段窗口增长方式过于保守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Vegas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通过修订窗口增长速率因子ρ和判决因子D,并利用带宽估计来判断慢启动结束时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使窗口大小迅速接近最大带宽时延积,从而提高了链路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无线电子商务中企业级CA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WAP和J2ME两种现有终端技术的安全性和优缺点,利用PKI/WPKI技术,提出了一个适合上述两种终端技术的企业级安全解决方案.介绍了方案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CA,RA,证书库,PKI入口等部件.给出了用户注册,证书请求和生成,证书的发布等主要模块功能介绍以及基于两种终端技术的处理流程.重点对适合WAP的WTLS证书的处理给出了具体的数据结构类型和处理步骤.上述解决方案已基本实现,可应用到无线电子商务应用中.  相似文献   

20.
基于服务质量的时延、时延振荡、带宽需求和丢包率,认为传输控制协议是一个安全的协议,而UDP(用户数据包协议)是一个相对实时的协议.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可针对不同的数据类型选择相应的协议.使用UDP协议控制数据时有包丢失问题,可采取冗余发射的方式加以克服.在基于Internet的机器人遥操作系统中有网络时延问题,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透明性和实时性.使用UDP协议使系统具有了实时性的同时。不影响系统的稳定、透明和同步.使用力、图像、声音、温度等多模态反馈能够提高系统性能和安全性,但各个模态之同存在同步问题,用事件驱动的方法可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