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生存质量评价在慢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论述生存质量(QOL)的定义,分析中医药的临床优势与评价体系的相对不足,针对帕金森病中医药疗效评价现状,提出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生存质量量表用于帕金森病的中医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是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和生存质量评价的重要工具,在临床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国内学者在中医药领域研制了多种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大量研究成果得以公开发表,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研究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学借鉴,但因上述量表在反映其有临床意义的分值变化上研究仍然较少,使得现有量表多束之高阁,少应用于临床,制约了其作为临床疗效评价工具的应用性,因而研究设想以最小重要差异值作为切入点,提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临床疗效判定阈值研究的构想,希望借此推动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量表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存质量及其量表在中医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存质量评价的概况、生存质量量表的制定方法、中医药临床研究现状及特点、中医特色生存质量量表形成的可能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以中风病为例说明将生存质量评价方法引入中医药的临床疗效评价中是可行的、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陆雪玲 《新中医》2015,47(2):32-33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7.8%,对照组82.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生存质量的概念、特点以及生存质量量表的分类.认为应在此基础上,将生存质量测评方法引入到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中来.对目前中医药疗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强调研制具有中医特色的生存质量量表,为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的、客观的评价指标,将是近几年评价中医药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中西医结合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应用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法结合西医标准治疗干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将240合格受试者采取中央随机化方法分至试验组与对照组,结合盲法、安慰剂对照,疗程8周,随访18周,观察西雅图生存质量(SAQ)变化以及心电图变化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各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各个维度评分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各导联下降值好转情况试验组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干预可以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从生存质量的概论、肺心病临床疗效评价现状、生存质量在其疗效评价中的价值、应用范围及前景等方面论述了生存质量已经成为肺心病临床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生存质量量表已成为其测量“软指标”的主要工具.该应用不仅能对患者的病情有一个客观了解,同时又可以使中医的辨证和疗效评价建立在客观和定量的基础上,从而实现中医临床评价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8.
吴艳  徐慧  涂琳 《江西中医药》2021,52(10):58-60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酸枣仁汤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各1次,治疗周期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心脏相关积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心脏相关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合酸枣仁汤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生存质量是一种新型的健康评价方法,已经在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研究近20年国内外生存质量在临床上应用的相关文献,对生存质量在临床疗效评价中的运用与发展进行综述,阐述了生存质量的定义与测量,总结了生存质量在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0.
生存质量评价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但治疗手段及效果仍无突破性进展,患者预后不理想.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生存质量在肺癌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作者综述了生存质量量表的研究概况及其在中、西医临床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应用于肺癌临床的量表有几十种,其中较好的有 FACT-L及 EORTC系列量表等.生存质量评价除作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新药试验的评价指标外,更为中医疗效评价的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2):1145-1152
临床论著芎芍胶囊干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研究………………………………………………鹿小燕等26(1)∶13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适应症和疗效判断的非创伤性指征探讨———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肝活检资料分析……………胡义扬等26(1)∶18补肾冲剂联合苦参素治疗肝肾亏虚兼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陈建杰等26(1)∶23调脾护心法对冠脉搭桥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阮新民等26(1)∶28采用国际生存质量量表评价肺积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游捷…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部围刺结合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局部围刺结合调理脾胃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围刺进行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以黄褐斑皮损评分标准、生存质量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为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的皮损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升高(P0.05),各项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围刺结合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黄褐斑疗效确切,能改善黄褐斑皮损状况,提高生存质量,缓解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乔海平 《环球中医药》2012,5(11):825-827
随着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何进行疗效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最直接、具有说服力的评价是患者血糖的降低。可以运用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结合中医专家的临床经验,实现舌脉定量化、客观化,指导临床对于患者舌脉变化的评价。糖尿病所带来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可能造成某些患者严重生活不便,对其治疗效果的评价有赖于患者的主观感受,但要如何客观的评价,则有赖于症状积分评价。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概念的改变,生活质量评价是其中一个重点,通常采用生存质量量表评价,包括通用生存质量量表和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糖尿病会引起多种慢性并发症,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其他多种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其发生年限,减少患者病死率也是其临床疗效评价的重点,但目前相关的观察和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4.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严格按照国际患者报告的结局指标量表的研制指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国际患者报告结局(PRO)量表的理论框架,构建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理论结构模型。基于多中心收集的319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患者及其847份量表,采用多种统计方法综合运用,确定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的条目,并在研究量表反应尺度的基础上,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本量表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亦适用于中医属于胸痹、心痛等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日益受到重视,如何将之用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评价、突出中医特色疗效,为此研究制定了具有中医特色内涵的冠心病生存质量量表,并对其信度、效度、反应度进行了考评。  相似文献   

16.
于宏春 《中医药研究》2011,(12):1529-1530
目的了解焦虑抑郁情绪对急性首发心脑血管病患者的生存与治疗影响。方法将55例患者按入院时焦虑值(划界值〉14分)和(或)抑郁值(划界值〉24分)分为焦虑抑郁情绪组(研究组,22例)与对照组(33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焦虑量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在生存质量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总体印象(疾病严重程度、总的进步、效果指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抑郁焦虑分值变化不明显,生存质量除环境、社会关系外其他各因子、临床总体印象各因子与抑郁焦虑分值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焦虑抑郁情绪与临床治疗效果,生存质量存在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血栓片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各72例。两组均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1次,试验组在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基础上服用脑血栓片1.2 g,每日3次,两组均服药12周。在治疗6、12周和纳入后2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量表、改良Rankin量表、Barthel指数、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SS-QOL)量表、中医症状积分评价其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中医症状等方面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12周时NIHSS量表、Barthel指数、中医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随访至纳入后24周时NIHSS量表、Barthel指数、SS-QOL量表、中医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Rankin量表比较,两组改善情况相当(P0.05)。[结论]脑血栓片可以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疗效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托,基于多中心的481例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并结合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确定了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疗效评价量表的条目。采用M指数非线性量化等多种方法对量表条目进行了综合量化,最终形成了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疗效评价量表。本标准(量表)供中医内科、中西医结合内科医生临床使用,适合于冠心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9.
调脾护心法对冠脉搭桥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评价调脾护心法治疗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106例拟行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55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调脾护心法.以护心方为主方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的改善情况,并应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证候积分总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中医证候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SF-36量表积分,试验组患者在“身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变化”等维度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调脾护心法(应用护心方加减)可以促进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康复过程,提高心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应用生活质量一般性健康调查简易量表(SF-36)及冠心病患者特定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的自测量表-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作为评价指标,评价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结果:4wk后观察组SF-36、SAQ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中西医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