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土壤含盐量对油葵含油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实含油率和籽仁含油率受土壤盐含量的影响下降明显,且籽仁含油率受到的影响大于子实含油率。土壤含盐量的增加,促进棕榈酸、亚油酸的生成,抑制油酸的生成,但硬脂酸、亚麻酸的变化受土壤盐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盐含量对籽仁含油率组分的影响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亚麻酸。  相似文献   

2.
叶籽两用茶树种质的研发利用对于茶产业结构调整、茶园综合效益提升具有特殊意义,因此深入研究现有茶树种质与茶籽相关性状特征,可为叶籽两用茶树的遗传育种提供基础信息。从福建、云南和湖南采集了31份同年结实茶籽,对种仁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特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树茶籽含油率存在2倍以上的差异;从茶籽油脂中检测到10种脂肪酸组分,包括棕榈酸、棕榈油酸、顺-11-十六碳烯酸、硬脂酸、油酸、顺-11-十八碳烯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烷酸和二十烯酸。油酸是茶籽中的主要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2.1%~59.2%;其次为亚油酸,占脂肪酸总量的18.9%~32.8%;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5.9%~20.8%,以棕榈酸为主。进一步分析各种质的脂肪酸组成特征,发现茶籽中的FAD2和FAD3活力在种质间存在较大差异。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发现来选择育种,以进一步改善茶籽的油脂性状。  相似文献   

3.
花生籽仁不同发育时期不同部位主要营养成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不同油酸花生品种为材料,对籽仁含油量、脂肪酸和蔗糖含量累积规律和基豆先豆间差异及籽 仁不同部位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花生籽仁的发育,含油量增加且高油品种含油量积累速率高于低油品 种,蔗糖含量下降;不饱和脂肪酸逐渐增加,饱和脂肪酸和超长链饱和脂肪酸逐渐下降,亚麻酸逐渐降低到消失,其 中高油酸材料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的下降速率以及油酸的上升速率高于普通油酸材料。各材料脂肪酸在基豆 和先豆间无显著差异,而含油量基豆高于先豆。成熟籽仁胚中棕榈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山嵛酸和二十四碳烷酸 含量显著高于子叶,含油量、硬脂酸和油酸含量低于子叶,在胚中约含有0.5%左右的亚麻酸,而子叶中未检测到亚 麻酸。本研究结果为选育品质优的油用型和食用型花生品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O/L花生品种8130为材料对其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的累积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花生籽仁中,含有8种主要的脂肪酸,按含量高低依次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山嵛酸、花生酸、二十四烷酸、花生烯酸;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油酸含量逐渐增多,其它脂肪酸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饱满籽仁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占全部脂肪酸的80%以上。脂肪酸总量在籽仁发育前期增加迅速,然后缓慢增长,到籽仁成熟期又迅速增加,在收获期达到峰值,油酸亚油酸比值(O/L),随籽仁发育呈逐渐增加的变化规律,饱满籽仁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5.
大豆种质资源脂肪酸组分含量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黑龙江省大豆种质资源的脂肪酸含量及其与品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科学地评价和利用大豆种质资源奠定基础.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100个大豆品种(系)的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并对各组分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中的脂肪酸含量高低顺序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亚麻酸>硬脂酸.不同大豆品种各脂肪酸含量均有一定的差异,其中硬脂酸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3.24%,亚油酸的变异系数最小,为4.57%.通过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与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酸呈极显著负相关,棕榈酸与硬脂酸呈显著负相关,而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蛋自质与油份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鉴定和评价亚麻种质资源的脂肪酸组分含量,采用近红外仪检测国内外102份亚麻种质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5种脂肪酸含量,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5种脂肪酸含量变异系数为11.78%~35.61%,依次排序为硬脂酸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棕榈酸;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4~2.31,依次排序为硬脂酸亚麻酸棕榈酸亚油酸油酸。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棕榈酸与硬脂酸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672),与油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353);亚麻酸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将102份亚麻种质分为4个类群,第一类群包括12份种质,第二类群包括58份种质,第三类群包括26份种质,第四类群包括6份种质。  相似文献   

7.
《花生学报》2021,50(3)
高油酸花生是花生品质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本研究以高油酸花生琼花1号为材料,研究了其在13个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的籽仁品质及其变化。结果表明,琼花1号籽仁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油酸、亚油酸平均含量分别为6.77%、27.59%、80.04%和3.84%,油酸/亚油酸平均为22.58。籽仁亚油酸含量变异系数最大(32.11%),油酸变异系数最小(2.50%)。花生营养品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油酸与亚油酸、棕榈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和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棕榈酸与可溶性糖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花生四烯酸和山嵛酸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营养品质的形成受土壤成分影响不相同,可溶性糖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土壤碱解氮和土壤全氮呈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高油酸花生大面积推广及施肥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质类型花生籽仁脂肪酸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蛋白品系KB008、高脂肪品种花17和高油酸/亚油酸品种农大818为材料对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积累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花生籽仁发育过程中,籽仁中脂肪的积累速度呈先快后慢的趋势。油酸亚油酸比值(O/L)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收获期O/L值以农大818最高,KB008最低,差异显著。不同品种成熟期的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高蛋白品种成熟期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和山嵛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高脂肪和高O/L值品种,而其油酸和二十四烷酸相对含量明显低于后两者。高脂肪品种和高O/L值品种成熟期脂肪酸组分相对含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甘肃胡麻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品质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甘肃116 个胡麻地方品种种质资源的粗脂肪含量、5种脂肪酸含量及碘价等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 析,对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肃胡麻地方种质资源粗脂肪含量,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 油酸、亚麻酸含量及碘价的平均值分别为37. 48%、5. 90%、5. 32%、29. 05%、10. 94%、48. 76%和175. 60。粗脂肪 含量普遍较低,油酸和亚麻酸含量高。5种脂肪酸中棕榈酸、亚麻酸、亚油酸含量变异较小,硬脂酸和油酸变异较 大;不同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和相关程度不同,粗脂肪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硬脂酸含量有极 显著的负相关;亚麻酸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碘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 系;棕榈酸与油酸含量有显著的正相关,硬脂酸与油酸含量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油酸与碘价呈极显著负相关。初步 筛选出一批高油分、高油酸、高亚麻酸的优良种质。  相似文献   

10.
水氮交互对油用向日葵粗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水氮交互对油葵粗脂肪及脂肪酸组分的影响,选取油葵杂交品种康地T562,采用现蕾至开花阶段灌水与追氮肥2因素3水平(灌水90mm、54mm、36mm;追氮肥0、52、104kg·hm~(-2))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于2011年在河套灌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氮及交互对油葵籽仁粗脂肪及主要脂肪酸组分(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均影响显著。不追氮肥时,充足的土壤水分有利于油葵籽仁粗脂肪的生成。水氮交互下,土壤中有效氮的增加导致粗脂肪、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下降。土壤中水分的增加,促进油葵籽仁中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成,但会抑制油葵籽仁中硬脂酸及饱和脂肪酸的生成。W90N0(灌水90mm,不追氮肥)处理下油葵籽仁粗脂肪含量最高,为60.37%;W90N52(灌水90mm,追氮肥52kg·hm~(-2))处理下亚油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分别为69.06%、84.75%,而硬脂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分别为7.23%、13.06%。综合考虑粗脂肪含量高及脂肪酸组分构成有利于人类饮食健康,在河套灌区推荐油葵水肥技术参数为现蕾后开花前灌水90mm,追氮52kg·hm~(-2)。  相似文献   

11.
《Plant Production Science》2013,16(3):253-259
Abstract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vegetable oils and consequently their use, depend on the composition of fatty acids that accumulate in storage lipids during seed developmen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eed development stages and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soil on oil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anola.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field conditions on four soils with different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To evaluate seed oil content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canola, we harvested plants at six growth stages (GS), GS 75, GS 79, GS 83, GS 87, GS 92 and GS 99 including development of seed, ripening and senescence. The synthesis of oil and fatty acids we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seed maturity and soil type. Seeds had maximum content of stearic and palmitic acids at GS 75 (50% of pods reach final size). The seed yield, oil content of seeds and oleic acid percentage of seed oi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at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in canola.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poor soils should be ameliorated not only to obtain higher crop yields but also quality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2.
以7种主栽油用山茶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山茶果实经济性状、茶油脂肪酸组成及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间的差异。结果表明:7种主栽油用山茶的果实经济性状、脂肪酸组成、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小果油茶的鲜出籽率(60.07%)、干出籽率(37.47%)、鲜果含油率(10.76%)最高;浙江红山茶的出仁率(64.99%)、种仁含油率(60.23%)和干籽含油率(38.47%)最大,油酸(82.69%)和单不饱和脂肪酸(83.18%)含量最高、多不饱和脂肪酸(5.96%)含量最低,是高油酸品种选育的理想材料;7种山茶籽油中的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等3类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高低依次为β-谷甾醇>角鲨烯>维生素E,其中博白大果油茶的角鲨烯、β-谷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最为丰富,这可为3类活性物质利用提供潜在植物源树种。相关分析表明,β-谷甾醇含量与出仁率、干籽含油率呈显著负相关,角鲨烯、维生素E与果实经济性状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试验以26个不同杂交种F1作为研究材料,测定其后代(S1)果穗单粒重和含油率,并对这两个重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X2拟合优度检验和经验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对每个S杂交种S1(F2)子粒含油率分布的正态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平均单粒重为0.29~0.45 g,变异系数为4.4%~19.4%,含油率为4.52%~10.50%,其后代相对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较大(11.02%~27.9%)。只有材料4053-2 S1子粒含油率分布,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都符合正态分布,其它材料S1子粒含油率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含油率与单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含油量高且脂肪酸组分丰富的茶树品种,对9个省区49个茶树品种茶叶籽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品种茶树茶叶籽含油量范围为16.29%~33.80%.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个品种茶叶籽油中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α-亚麻酸,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6.00%~72....  相似文献   

15.
以豫南地区42份茶树种质资源的茶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茶籽含仁率及茶籽仁的脂肪含量,范围分别在33.53%~71.60%、17.77%~38.39%。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茶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其中主要成分棕榈酸、硬脂酸、顺-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的含量分别在2.64%~5.70%、0.21%~1.11%、7.33%~17.29%、0.09%~8.44%和0.01%~0.15%;相关性分析显示,顺-油酸与十三碳酸、十四碳酸和顺-二十碳二烯酸的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反-油酸、顺-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除了水仙7202茶籽仁中的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为3.08∶12.16∶1,其余茶树种质资源茶籽仁中,这三类脂肪酸的比值均约为1∶2.69∶1.37。中黄1号、农抗早、迎霜、鄂茶11号、龙井43、中选8号、崂山3号和黄金叶8个茶树品种,不仅含仁率和脂肪含量较高,而且茶籽仁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丰富、均衡,可初步筛选出来作为豫南地区叶籽两用茶园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16.
赵韦 《玉米科学》2015,23(6):35-38,44
以EMS诱变获得的高油玉米突变体ce03005为材料,对子粒油分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并以B73×ce03005的BC群体构建连锁图谱,考察玉米167个BC1S1家系的油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101个SSR标记,所构建遗传图谱总长度为1 611.7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5.9 c M。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5个控制子粒油分含量的主效QTL和6个微效QTL,分别位于第1、6、7染色体上;所有QTL位点的含油量正向贡献均来自高油突变体;单个油分QTL的贡献率变幅为4.58%~18.62%。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以26个不同杂交种F1作为研究材料,测定其后代(S1)果穗单粒重和含油率,并对这两个重要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采用X2拟合优度检验和经验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对每个S杂交种S1(F2)子粒含油率分布的正态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有供试材料平均单粒重为0.29~0.45 g,变异系数为4.4%~19.4%,含油率为4.52%~10.50%,其后代相对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较大(11.02%~27.9%)。只有材料4053-2 S1子粒含油率分布,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正态分布检验都符合正态分布,其它材料S1子粒含油率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含油率与单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态区域环境对中国大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16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高低,除受品种本身内在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生态区域环境因素(如地理纬度、海拔高度等)的影响。凡是环境条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籽粒蛋白质含量高时,脂肪含量则相应减少;反之,环境条件有利于脂肪形成,脂肪含量增加时,蛋白质含量相应减少。 根据研究结果,初步将中国大豆品质生态区域划分为五大区,即:1.东北大豆生态区;2.黄淮海流域大豆生态区;3.长江流域大豆生态区;4.南方秋、春大豆生态区;5.西北干旱大豆生态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