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胃小区和胃小沟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双对比造影所提供的X线征象比单对比检查多而细致,尤其是能显示胃粘膜微细结构-胃小区和胃小沟,这样使X线诊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达到发现毫米直径大小隆起和凹陷结构的能力,因此有条件能正确的反映胃粘膜微细结构的正常解剖。关于胃离体涂钡标本和活体的正常胃小沟的研究,国内外均有报道(1-4),本文收集国人100例活体胃双对比造影,观察胃小区之多寡,排列情况,形态及大小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正常胃小区的X线表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和CT检查对胃平滑肌肿瘤定位、定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胃平滑肌肿瘤患者进行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及CT强化检查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对腔内型肿瘤敏感,CT检查对非腔内型肿瘤诊断有优势,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各种胃平滑肌肿瘤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84%。结论: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和CT强化检查联合应用是诊断胃平滑肌肿瘤的有效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胃双重造影能清楚显示胃小区,有效地提高了细微粘膜病变的诊断水平,但对胃小区的正常与异常表现,X线分型及其临床意义尚有争论,本文就60例胃切除标本涂钡照片,进行X线--病理对照,就其中一些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其在双对比造影中获得较大进展的几种胃良性疾病作一综述。慢性胃炎与胃小区既往,X 线诊断慢性胃炎主要依靠胃粘膜皱襞,胃分泌量、胃形、胃壁柔度及其它功能性改变。随着应用胃双对比造影显示胃粘膜之微细结构,提高了对慢性胃炎病变的认识。在内窥镜、活检病理的协助下,双对  相似文献   

5.
胃双重造影显示胃小区,是粘膜涂布良好的证据。目前,除了知道早期胃癌可造成胃小区消失这一点以外,人们对胃小区了解甚少。本文目的是讨论胃镜发现和X线胃小区形态的关系,重点是胃炎的诊断。材料来源是57例胃镜检查后志愿作胃双重造影对照的病人。胃镜检查对胃窦大弯、胃体后壁和胃底分别取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经X线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早期胃癌,其X线表现为:(1)大片或小片状不規則的钡剂残留影。(2)小的浅表龛影。(3)贲门区息肉样种物突向胃腔形成小的充盈缺损。(4)胃内大而扁的龛影。(5)局部胃小区破坏。胃小弯轮廓线僵硬。(6)X线检查未见异常。本文还对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及X线检查方法,按照体位进行了讨论。强调了胃低张双对比造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食管胃连接(贲门区)的双对比检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的X线精细检查应包括充盈,压迫,粘膜和双对比四相(1),由于食管胃连接(责门区)的解剖形态特殊,功能复杂,充盈时病变易被遮蔽,压迫法又不能施行,双对比检查就成为X线检查中特别有效的方法了。本文取北站医院1985年8月至1986年6月期间2000例无食管胃连接部疾病症状及X线表现的正常人和134例有贲门区病变者双对比造影资料。就食管胃连接的双对比检查方法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胃底静脉曲张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底静脉曲张(GV),尤其是不伴有食管静脉曲张(EV)者并非少见,但常规钡餐检查的检出率不高,确诊更为困难,作者之一曾就此病与胃底贲门部恶性病变的X线鉴别诊断作过探讨(1),近年来随着CT,腹腔血管造影的广泛应用,国内也因胃内镜及X线双对比检查技术的普及,临床发现更见增多(2-4),本文选择诊断肯定,经精细X线双对比检查的10例分析报告,对本症的X线现特征,特殊X线检查体位,形成GV与EV的病理生理,临床原发疾病的重要性等加以讨论,以期提高本症的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胃双对比造影贲门区正面像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期贲门癌诊断是胃肠X线检查难点之一,尤其是癌肿尚未侵入食道下端,临床无吞咽困难症状时,胃肠检查极易漏诊。本文通过200例正常人与11例早期贲门癌的对比观察,着重分析胃双对比造影贲门区正面像的正常形态及早癌X线征象。同时介绍显示贲门区正面像的检查方法、注意事项及有关鉴别诊断问题。认为贲门区正面像显示该区结构清晰,容易发现异常X线征象,对早期贲门癌诊断极为有益,尤其当癌肿未侵入食道下端时,显示病变往往优于其它投照体位。  相似文献   

10.
单一和双对比造影对诊断胃淋巴肉瘤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进展性胃恶性淋巴瘤。并报告2例早期胃淋巴肉瘤。对单一和双对比造影诊断胃淋巴肉瘤的作用及鉴别诊断作了讨论。 探讨了早期胃淋巴肉瘤双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归纳如下3点:(1)似Ⅱ型早期胃癌,但病灶周边鲜锐光滑。(2)病灶呈卵石样或不规则的粗大颗粒。(3)多发性溃疡伴糜烂,常有粘膜肥厚。最后提出中、晚期原发性胃淋巴肉瘤的八种X线特征及与胃癌区别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与病理组织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11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的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表现.并结合X线表现预测病变浸润胃壁的深度.结果 110 例早期胃癌,位于胃底部8例,胃体部26例,胃角部32例,胃窦部44 例.病理分型:Ⅰ型5例,Ⅱa型10例;Ⅱb 26例,Ⅱc 35例,Ⅱa+Ⅱc 5例,Ⅲ型23例,Ⅱc+Ⅲ6例.其中黏膜癌53例,黏膜下癌57例.X线分型:15例隆起型,26例平坦型,69例凹陷型.根据病变的大小,病灶表面状况,周围黏膜皱襞的改变及胃壁的僵硬度,X线预测病变胃壁浸润的深度,黏膜癌符合率64.0%(32/50),判断为黏膜下癌符合率52.6%(30/57).结论 优质的双对比造影检查对早期胃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可根据X线表现的特征大致推断肿瘤浸润的深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先进医疗设备在临床的运用,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诊断,尤其是胃肠气钡双对比造影(DC)检查的价值和实用性已被公认肯定.这一简便、经济、无痛苦的技术弥补了基层医院无内窥镜设备的不足.因此,本文就我院两年来所做的80例资料较完整的胃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的X线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阐述论证其诊断价值和优越性,同时亦为在基层医院积极推广这一技术起一个小范围的医疗导向宣传作用. 材料和方法 95年1月至96年12月间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诉,做(DC)检查的80例病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发病年龄最小25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39.36±5.86. 使用KB-500型X光机配日本WTV-30D型荧光增强器,造影方法:服产气粉6克1分钟后嘱病人吞服调拌好的双重造影用硫酸钡(BC)混悬液10~30ml,身体翻转3圈后在不同体位下电视透视重点观看,必要时给予点片,然后继续服钡剂60~100ml,以观察胃十二指肠的充盈影像. 观察内容和诊断依据进行胃十二指肠DC检查,重点观察其内部微粘膜结构的异常改变,即胃小区和胃小沟的形态变化.以此来揭示和确定病变的部位、形态、大小数目,浸润范围及功能变化.主要诊断依据是,粘膜皱壁的增粗,平坦,破坏中断及纠集,有无狭窄,肿块及龛影征象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临床X线检查对Peutz -Jegher’ssyndrom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近几年行X线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及经内窥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 6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6例均有明显的家族史 ,胃肠道多发性息肉 ,皮肤粘膜黑色素斑 ,可确诊为Peutz -Jegher’ssyndrome。结论 X线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并结合临床病史对Peutz -Jegher’ssyndrome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导管法食管双对比造影国内专题报导甚少,我们根据Levine等(1)报告的导管法食管造影并加以某些改良后,对常规法食管造影不能作出精确诊断的50例患者作了导管法食管双重对比造影(以下简称导管法),均获得较理想的食管双对比相,能较充分地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和精确范围,提供了更多更可靠的X线诊断征象。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胃癌性淋巴癌的诊断X线诊断(附2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当性胃恶性淋巴瘤的双对比X线征象。材料与方法 对经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的2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X线表现,从病变形态、大小、数目、部位及范围、胃腔胃壁及功能改变、胃粘膜皱襞改变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胃粘膜皱襞异常肥大12例(60%)、多结节6例(30%),不规则浅大溃疡4例(20%),巨大软组织块影2例(10%),多种形态病灶并存14例(70%);病变大小50cm者16例,占80%;呈多发者18例(90%);胃壁增厚变僵18例(90%),胃蠕动减弱但存在者20例(100%),胃腔明显缩小狭窄仅1例(5%)。结论 病变的多形性、多灶性、弥漫性及范围广泛、胃壁增厚但保持一定的柔软性和蠕动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重要X线征象,且X线与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常不成比例。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对本病的术前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纤维内窥镜应用于临床后,胃、十二指肠X线检查日趋减少,目前,对胃、十二指肠X线检查的诊断价值有完全不同的看法,随着新的影象学方法的开展和介入放射学应用的不断增加,在大医院和教学医院则成了补偿上消化道X线作用的新重点。胃、十二指肠X线检查在小医院和临床X线诊断中仍为日常工作的重点。较大医院的放射科,从培训的理由来看,尤其是对外科医师说来常常要求作一些基本的胃、十二指肠X线的诊断,它是不能废除的。从我们对一所拥有1500张病床的综合医院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胃、十二指肠X线检查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多年来与外科内窥镜室密切合作以及近十二年来Mann-heim临床医院对上消化道X线检查的统计结果来看,似乎胃、十二指肠X线检查仍有其优点。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病变的双重造影和胃内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消化道的双重造影法已被普遍采用,胃内镜的问世不但能进行肉眼观察,而且能取活检进行组织学诊断,已显示了它在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上的重要作用,为了了解双重造影与胃内镜的诊断能力及其优缺点,在国外已有不少对照研究的报道(1-3),对照研究的文章,常以胃内镜来核实X线的诊断正确性,本文试图通过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客观对比两者的诊断能力,以提高认识,达到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210例胃双重造影,20例胃标本的解剖镜及显微镜观察与测量结果,讨论X线所示不同形态胃小区和小沟的病理组织学基础及临床意义。结果表明,X线所示胃小区和小沟形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胃小区增高扩大为小区部位粘膜增厚所致,引起粘膜增厚的原因为(1)胃粘膜重度肠化生,(2)腺体颈部增生,(3)粘膜肌锥形增生。胃小沟增宽的原因为(1)胃小区增高扩大时以中心部位较明显,当钡剂充填于小沟时,较低的小区周边部也被淹没,显示小沟增宽,(2)在部分胃粘膜的同一区域中的胃小区大小及高度极不相等,双重造影时,小而低的小区表面可能被钡剂掩盖而形成“小沟增宽”的假象。Ⅰ、Ⅱ型小区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一般慢性浅表炎症,可称为炎性胃小区;Ⅲ、Ⅳ型小区的显示,可能是胃粘膜增生性病变的特点,以肠化生为主,可称为增生性胃小区。  相似文献   

19.
在以往的教科书中,把圆形或椭圆形龛影作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X线征象,反映了大多数病例的实际情况。但对其它较少见形态的龛影常被忽视。近些年来随着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技术的推广对龛影的形态表现不典型的胃线形溃疡的诊断日益提高。现对我院近期收治的胃线形溃疡6例报告如下,共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吸水试验在胃食管返流X线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在上胃肠道双对造影检查中加用吸水试验,对胃食管返流的X线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219例吸水试验与322例非肖水试验者(即仅作通常的双对比造影)。结果 吸水试验组与非吸水试验组中胃食管返流的检出率分别为41.55%与18.63%,前者较后者高出2.23例。结论 在日常上胃肠道X线检查中加用吸水试验,在诊断胃食管返流方面检出率明显增高,且简便、安全、省时、无需添加任何设备,可作为胃食管返流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