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30 d -6°头低位卧床期间下肢肌力训练和自行车功量计训练对立位耐力、最大运动时间、体质量以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旨在进一步明确体育锻炼方法对失重所致心血管失调的对抗效果,为制定我国载人航天飞行时航天员失重对抗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5名男性健康被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下肢肌力训练组和自行车功量计训练组3组,每组5人。对照组仅-6°头低位卧床30 d,不进行任何处理,下肢肌力训练组和自行车功量计训练组在30 d卧床期间分别进行下肢肌力训练和自行车功量计训练。实验前后测量立位耐力、最大运动时间,实验期间测量体质量及HRV。结果:卧床30 d,对照组的立位耐力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1),而下肢肌力训练组和自行车功量计训练组的立位耐力较卧床前有所降低,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卧床第30 d,对照组和下肢肌力训练组的最大运动时间较卧床前显著降低(P<0.05),而自行车功量计训练组较卧床前无明显变化,且较对照组和下肢肌力训练组显著升高(P<0.05)。卧床期间,对照组体质量较卧床前有降低趋势,下肢肌力训练组有升高趋势,自行车功量计训练组无明显变化;卧床第10 d,下肢肌力训练组体质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HRV分析发现,卧床期间对照组归一化低频(LFn)、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较卧床前有升高趋势,归一化高频(HFn)有降低趋势,两锻炼组上述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似。结论:30 d头低位卧床可引起立位耐力和运动耐力显著降低,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均衡性发生改变。下肢肌力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模拟失重后的立位耐力,而自行车功量计训练可提高模拟失重后的立位耐力和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航天飞行时产生的失重环境可引起体液头向分布,继而引起心血管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返回地球1G重力环境后立位耐力降低,严重者出现晕厥前症状或晕厥。目前对失重飞行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头低位一6。卧床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地面人体模拟失重的方法。本研究通过观察21d头低位卧床模拟失重人体心功能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探讨失重致立位耐力不良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航天失重环境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有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可引起航天员心血管功能发生改变 (如心功能下降、心血管调节功能失调等 ) ,以及立位耐力降低 (易导致晕厥 )。各国目前致力于物理训练和化学药物等方法对抗失重的影响 ,而采用短臂离心机锻炼则是最有发展前景的对抗方法。作者最近新研制出人力短臂离心机 ,它集人工重力和体育锻炼于一身 ,可望未来作为航天员对抗失重影响的训练设备。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人力短臂离心机训练方案对心率变异性谱的影响 ,为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短臂离心机训练方案奠定基础。1 方法 选取 18名健康男性志愿…  相似文献   

4.
孙姣  单兆亮 《心脏杂志》2023,(6):689-693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失重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学界重视,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对微重力的再适应调节可能对宇航员的健康及工作效能产生不利影响,立位耐力不良即人体由失重状态重新进入重力场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目前研究认为,失重后立位耐力不良的发生可能与体液再分布、血容量减少、心肌萎缩、静脉顺应性增加、外周阻力下降、脑血流调节异常、自主神经及压力反射受损、前庭功能异常等多种因素相关,本文对相关发生机制及可能的对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下体负压(LBNP)作用下加压服对人体立位耐力和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10名健康被试者穿或不穿加压服随机进行2次LBNP耐力检测。实验过程中连续监测心率(HR)、血压和心脏泵血功能等生理参数的变化。结果 在LBNP作用下,被试者穿加压服时的耐受时间(23.3±0.9)min较不穿加压服时(12.5±1.2)min显著延长(P<0.01),总外周阻力(TPR)和收缩压较不穿加压服时均显著升高(P<0.05),HR明显降低(P<0.05),而每搏量、心排出量和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加压服可显著提高人体立位耐力,其主要通过增加TPR促进血液回流来维持立位应激时人体的血压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位训练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耐力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站立耐力试验对35例受试者的进行体位耐力训练前后的评估。结果:受试者在站立耐力试验评估所出现的症状,体征明显低于训练前(P<0.01)。训练前在20min或晕厥时的心率(HR)、舒张期血压(DBP)、收缩期血压(SBP)明显低于试验后2min和0min时(P<0.01),试验2min的HR高于0min时(P<0.01);训练后20min或晕厥时的HR高于试验2min与0min(P<0.01),而DBP、SBP无改变,训练后试验0min时的HR,2min时的HR和SBP分别均低于训练前(P<0.01);20min或晕厥时HR、SBP、DBP训练前低于训练后(P<0.01)。训练后平均晕厥时间高于训练前(P<0.01)。结论:受试者存在立位耐力不良,体位训练作为一种有效对抗心血管系统的物理性措施,可提高患者站立耐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位训练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耐力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站立耐力试验对 35例受试者进行体位耐力训练前后的评估。结果 受试者在站立耐力试验评估所出现的症状、体征明显低于训练前 (P<0 .0 1 )。训练前在 2 0 min或晕厥时的心率 (HR)、:舒张期血压(DBP)、收缩期血压 (SBP)明显低于试验后 2 min和 0 min时 (P<0 .0 1 ) ,试验 2 min的 HR高于 0 min时 (P<0 .0 1 ) ;训练后 2 0 min或晕厥时的 HR高于试验 2 min与 0 min(P<0 .0 1 ) ,而 DBP、SBP无改变。训练后试验 0 min时的 HR,2 min时的 HR和 SBP分别均低于训练前 (P<0 .0 1 ) ;2 0 min或晕厥时 HR、SBP、DBP训练前低于训练后 (P<0 .0 1 )。训练后平均晕厥时间高于训练前 (P<0 .0 1 )。结论 受试者存在立位耐力不良 ,体位训练作为一种有效对抗心血管系统的物理性措施 ,可提高患者站立耐力。  相似文献   

8.
航天失重可引起心血管功能失调,是威胁航天员健康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发展新型失重防护措施将有力提升我国航天医学保障能力。近年研究表明,穴位刺激可部分对抗模拟失重引起的心血管功能失调,维持人体立位耐力。本文简要阐述了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发生机制和防护措施研究进展,重点论证了基于穴位刺激的失重生理效应防护作用的理论依据,全面总结了穴位刺激对抗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实验研究,对进一步阐明失重致心血管功能失调的机制,发展新型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50岁。因劳力性胸闷、气短1周就诊。血压120/80 mmHg。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时发现立位性Q波,卧位记录心电图Q波消失,再次立位记录心电图又出现Q波。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运动核素未见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心肌酶谱正常。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临床诊断: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电图1 A记录于立位状态。窦性心律,心率112次/min。P-R间期0.16 s,QRS时限0.96 s,Q-T间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种测定立位和卧位蛋白尿选择性的诊断方法。方法体位性蛋白尿14例,男8,女6,年龄9~32岁,观察其有固定且可重复性的蛋白尿共3~78个月,卧位蛋白尿<30mg/dl,立位>30mg/dl。肾小球滤过率、尿沉渣、血沉、血清胆固醇、补体_3(C_3)均正常。经肾活检证实的肾炎14例,男9、女5,年龄12~72岁。收集病人正常立位昼尿8~15小时后,接着平卧30分钟排尿,将排出之尿并入首次尿  相似文献   

11.
成人Bartter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成人Bartt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13年14例住院治疗的成人Bartter综合征病例。结果 成人Bartter综合征发病平均年龄31.8岁,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同,临床上以下肢乏力,心悸,胸闷,软瘫等为主要表现,1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乏力,其中软瘫4例;实验室检查均表现为低血钾,低谢性碱中毒,卧立位醛固酮试验显示,血肾素活性(12/14),血管紧张素Ⅱ(14/14)及醛固酮(11/14)明显升高,而血压正常;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旁细胞增生(8/10);补钾治疗后症状缓解,血钾水平程升高。结论 成人出现双下肢乏力,低血钾,高尿钾而血压正常时需考虑到本病,行卧立位醛固酮试验可明确诊断,必要时行肾穿刺活检;本病治疗以补钾为主,辅助治疗包括补镁,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醛固酮拮抗剂。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17岁。因卧位后心悸3天就诊。3天前因精神刺激,恸哭、失眠,自感平卧后心悸加重,站立及活动后减轻。平素健康,无心脏病史,无感冒及发热等病史。体格检查:体温、血压正常。心脏立位听诊心律整齐,无杂音,卧位听诊为频繁早搏呈二联律。血常规,血沉,抗“O”均正常。心脏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心电图示:卧位性房性早搏二联律,即刻立位房性早搏消失(附图)。经给予镇静剂及调节植物神经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心电图转正常。一般认为,卧位时迷走神经的兴奋占优势,而坐位、立位或运动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田氏曾报道5例卧位性房室传导阻滞,证实其发生机理均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32岁。因精神刺激,自感卧位后心悸、胸闷,夜间明显,站立及活动后症状减轻,于2003年5月24日前来就诊,患者平素健康,无感冒及心脏病史,体检:体温、血压正常,心脏立位听诊心律整齐,无杂音,卧位时可闻及频繁期前收缩,血常规、血沉、抗“O”均正常,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正常,心电图为Mvs导联和Mv,导联连续描记示:窦性心律,心率84次/分,卧位时可见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PVS),立位时PVS消失,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卧位性PVS(图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立位心电图 ST- T变化在器质性心脏病伴 β-受体过敏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35例健康者 (组 ) ,4 2例 β-受体过敏综合征 (组 ) ,34例器质性心脏病 (组 ) ,36例器质性心脏病伴 β-受体过敏综合征 (组 )患者的卧、立位心电图 ST- T波及心率进行对比研究 ,并观察心得安试验对其影响。结果 组 与组 ,组 与组 卧、立位心率增快程度不同 ,后者均分别大于前者 (P<0 .0 1) ;组 患者的卧位心电图 ST- T正常 ,转为立位时ST- T发生异常改变 (71.4 2 % ) ,或卧位心电图 ST- T异常 ,转为立位时 ST- T异常的程度与范围加重 (2 8.5 7% ) ;组 心电图 ST- T正常及组 原有 ST- T改变者分别在卧、立位对比时无明显变化 ;组 者立位时原异常 ST- T变化的程度与范围加重 (10 0 % ) ;卧位心得安试验使组 患者的心电图 ST- T改变完全恢复正常 ,组 无改善 ,组 轻度改善。结论 立位心电图 ST- T动态变化、心率增快程度及心得安试验 ,对器质性心脏病伴 β-受体过敏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游泳耐力运动对小鼠骨骼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SIRT)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雄性小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12只。采用皮下注射5 mg/kg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建造肌肉衰减综合征小鼠模型,每天0.1 ml/10 g,连续注射6 w。建模成功后再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对照组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耐力运动对照组各6只,模型组分为正常模型组和耐力运动模型组各6只,耐力运动对照组和耐力运动模型组进行相应的游泳耐力运动训练。评价模型组小鼠建模情况。对比小鼠骨骼肌中AMPK mRNA、AMPK蛋白和SIRT1 mRNA、SIRT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建模成功,小鼠跑台掉下次数显著多于对照组,游泳速度和筋肉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耐力运动模型组小鼠的AMPKα1 mRNA、AMPKα2 mRNA、SIRT1 mRN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耐力运动对照组、正常模型组(P<0.05),耐力运动对照组AMPKα2 mRNA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模型组(P<0.05)。耐力运动对照组和耐力运动模型组AMPK蛋白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模型组(P<0.05)。结论肌肉衰减综合征小鼠筋肉含量减少,运动能力下降,同时游泳耐力训练可增加肌肉衰减综合征小鼠的AMPKα1 mRNA、AMPKα2 mRNA、SIRT1 mRNA水平,同时增加AMPK蛋白水平,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测量107例60岁以上老年人血压,其躺位平均血压为17.57&;#177;2.72/10.3&;#177;1.6kPa与立位30秒钟后的血压17.07&;#177;2.9/10.03&;#177;16kPa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lt;0.05)。心超异常表现者94例,躺位到立位有收缩压下降大于3kPa的有14例,与心超正常表现13例中有体位性血压改变大于3kPa1例比较,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lt;0.05)。另选25例高血压老年人,其躺位收缩压与立位30秒、1~5分钟血压比较,统计学上有极显著差异(P&;lt;0.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倾斜训练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为采用物理方法治疗VVS提供新思路。方法 8名临床诊断为VVS且两次基础倾斜试验阳性患者,每天完成1次头高位75°的倾斜训练,连续5 d。治疗后进行基础倾斜试验,并记录试验血压、心率以及心脏泵血功能的变化。结果 倾斜训练治疗后8名患者的基础倾斜试验均转为阴性。与倾斜训练前相比,倾斜训练后平卧位时患者心率变异性低频功率、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显著升高(P<0.05),高频功率显著降低(P<0.05);在倾斜试验终点时患者每搏量和血压显著升高(P<0.05),心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每天1次、连续5 d的倾斜训练可以恢复VVS患者的立位耐力,其可能主要与改善自主神经功能、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和外周血管收缩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体位性房性心律失常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6岁。间歇性胸闷、心悸半年,曾多次心电图检查均为正常。此次健康体检作心电图,经体位改变可见:卧位时,窦性心律,心率72次/分,正常心电图;立位时,当窦性心率增至86次/分时,较多提前P’波落于前-T波升支,呈阻滞型,继之间断出现短阵心房颤动(Af)心律,心室率约130次/分。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立位性房性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期前收缩一未下传,短阵性Af)。  相似文献   

19.
坐位和立位测量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位和立位测量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周学平,刘文革(国防科工委兴城疗养院,兴城125105)我们对39例疗养员进行了坐位和立位的血压测量,发现无论收缩压、舒张压立位测量都比坐位测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对于指导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有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20.
体位变化对人体心率的即刻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从坐位到立位时,人体心率的即刻变化情况。方法受试对象共168人次,先静坐休息10min,然后站立,并检测前后心率变化情况。结果受试对象站立后心率明显加快,£检验结果表明这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由于自主神经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人从坐位到立位时交感神经兴奋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