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甲烷磺酸亚铈催化合成氯乙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甲烷磺酸亚铈,用热重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甲烷磺酸亚铈为催化剂,研究其催化氯乙酸与异丙醇酯化反应中各种地酯化率的影响。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 1∶1,催化剂用量1 0%(以酸的摩尔数计),反应时间2 5h,反应温度80~85℃,环己烷2 5ml为带水剂,酯化率可达98 6%。其催化活性远远高于SnCl4·5H2O、CeCl3·7H2O等其它Lewis酸催化剂。反应后甲烷磺酸亚铈经过简单的相分离就可重复使用,用甲烷磺酸亚铈催化合成其它氯乙酸酯,酯化率均在98 0%以上。  相似文献   

2.
甲烷磺酸铝催化合成氯乙酸酯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姜恒  宫红  王锐  刘立军 《化工科技》2003,11(5):40-43
合成了甲烷磺酸铝,用热重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甲烷磺酸铝为催化剂,研究其催化氯乙酸与异丙醇酯化反应中各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2∶1,催化剂摩尔分数1.0%(以酸的摩尔数计),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80~85℃,环己烷5mL作为带水剂,酯化率可达96.8%,反应后催化剂经过简单的相分离就可重复使用。与AlCl3·6H2O、Al2(SO4)3·18H2O及其它Lewis酸进行比较,甲烷磺酸铝的催化活性最好。用甲烷磺酸铝作催化剂合成其它氯乙酸酯,酯化率均在96.0%以上。  相似文献   

3.
甲烷磺酸盐的合成及其对酯化反应的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姜恒  宫红  王锐 《工业催化》2003,11(12):22-25
合成了甲烷磺酸镁、铝、钙、亚铁、钴、镍、铜、锌、钡、镧、亚铈、镨、钕等13种盐,并用热重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在醇酸摩尔比1.1∶1、催化剂用量0.25%(以酸量计)、摩尔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为80~85 ℃、环己烷2.5 ml作为带水剂的条件下,考察了甲烷磺酸盐催化合成乙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其中甲烷磺酸镧、铜、钙的催化活性较好,酯化率可达90.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路易斯酸。还考察了甲烷磺酸铜、甲烷磺酸钙、甲烷磺酸锌的重复使用性,结果表明, 这三种盐经过简单的相分离就可重复使用,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甲烷磺酸锌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酯化反应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婷婷  姜恒  宫红  王彩凤  王敏 《当代化工》2004,33(3):163-166
合成了甲烷磺酸锌,并利用红外、热重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热重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合成的甲烷化磺酸锌分子中含有3个结晶水;ZnO含量的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相符。以甲烷磺酸锌作为催化剂,研究其催化正丁醇与冰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正丁酯中各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反应条件为:醇酸摩尔比1.2/1,催化剂用量1%(以酸的摩尔数计量),带水剂环己烷2.5mL,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最高酯化率可达到89.9%。甲烷磺酸锌在催化酯化反应过程中可以重复使用6次,酯化率仍然达到88.4%。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甲烷磺酸铜,用热重和红外对其进行表征。并以甲烷磺酸铜为催化剂,研究其催化乙酸与正丁醇酯化反应中各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反应条件为:醇酸物质的量比1.1∶1,催化剂用量0.5%以酸的物质质量计,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80~85℃,环己烷2.5ml为带水剂,酯化率可达97.7%。其催化活性远远高于CuSO4·5H2O、CuCl2·2H2O、CaNO32·3H2O、CuCH3COO2·H2O及其它Lewis酸催化剂。用甲烷磺酸铜作催化剂合成其它乙酸酯和氯乙酸异丙酯,酯化率高,反应后经过简单的相分离就可重复使用,并且重复使用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6.
对氯乙酸酯化反应的催化剂如硫酸、三氯化铁、石墨层间化合物、钛酸四异丁酯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涉及的酯化反应包括氯乙酸甲酯化、氯乙酸正丁酯化、氯乙酸辛酯化反应。结果表明,硫酸石墨层间化合物中的硫酸对氯乙酸酯化反应没有催化活性,所显现的催化活性皆为层间脱落下来的H2SO4所致。在氯乙酸辛酯反应中,加量相同时,钛酸四异丁酯的催化活性明显优于三氯化铁。钛酸四异丁酯的添加量对反应影响显著,而三氯化铁添加量对反应影响不大。钛酸四异丁酯催化活性随温度上升而增加,适宜温度120~140℃。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SAPO分子筛,考察磷与铝物质的量比对SAPO分子筛催化转化氯甲烷制氯乙烯单体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PO-34在氯甲烷催化转化制备氯乙烯单体反应中,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蔡东仁  詹国武  肖静冉  邱挺 《化工学报》2021,72(7):3601-3612
基于4-甲基噻唑,采用两步法合成4种不同阴离子的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用于催化无患子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傅里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液体被成功制备并且具备高热稳定性。其中,3-(3-磺酸基)丙基-4-甲基噻唑三氟甲烷磺酸盐([Ps-MTH][CF3SO3])在所制备的离子液体中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以[Ps-MTH][CF3SO3]为催化剂,无患子油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128℃、醇油摩尔比28.10∶1、催化剂用量0.62 mmol/g(基于油的质量)、反应时间8 h,生物柴油收率高达92.78%±0.47%。此外,[Ps-MTH][CF3SO3]具备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在不同酯交换反应中也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该研究为离子液体催化无患子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在电解液中添加氧化锌、氢氧化锂、氟化钾、全氟丁基磺酸钾、三氟甲烷磺酸锌等添加剂,制备出不同组分的电解液。本文对不同电解液中的锌负极析气量进行了测量,并对制备的XR41电池循环性能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负极在添加氧化锌、氢氧化锂、氟化钾、全氟丁基磺酸钾、三氟甲烷磺酸锌的电解液中的析气量最小,为0.11 m L/20 d。制备出的XR41电池具有较好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10.
靳立军  王焦飞  郑宇  胡浩权 《化工进展》2014,33(12):3125-3132
综述了炭催化甲烷裂解制氢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具有不同孔结构特征的微孔炭、介孔炭和金属负载型炭催化剂在甲烷催化裂解制氢过程中的催化性能和影响规律。与微孔炭具有较高初始活性、较低稳定性相比,介孔炭或具有微孔/介孔结构的多级孔结构炭材料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和寿命;将金属负载于炭材料制得的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可同时利用金属的高活性和炭材料相对较高的稳定性提高催化裂解甲烷性能。该文还对炭催化甲烷裂解机理进行概述,指出通过调控炭材料结构与组成、提高甲烷催化裂解性能和加强对炭催化甲烷裂解机理研究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The batch reac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made for the first tim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onic structure on the re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of the trioxane-forming reaction catalyzed by a Br?nsted-acidic ionic liquid (IL). The ILs considered include 1-cyclohexyl-2-pyrrolidinon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NCyP][TfO]), 1-cyclohexyl-2-pyrrolidinonium benzenesulfonate ([NCyP][BSA]), 1-cyclohexyl-2-pyrrolidinonium p-toluenesulfonate ([NCyP][p-TSA]), 1-octyl-2-pyrrolidinonium 2,4-dinitrobenzenesulfonate ([NOP][DNBSA]), 1-octyl-2-pyrrolidinonium benzenesulfonate ([NOP][BSA]), 1-octyl-2-pyrrolidinonium methanesulfonate ([NOP][MSA]), and 1-octyl-2-pyrrolidinonium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NOP][TfO]). It is found that the yield of trioxane in the reaction solution correlates inversely with the Hammett acidity function H0 of the aqueous solu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ILs. Variation of the cation structure from [NCyP]+to [NOP]+exert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yield and the selectivity of trioxane in the reaction solution. Using [TfO]?or [DNBSA]?in place of [MSA]?or [BSA]?apparently increases the yield of trioxane, but only slightly increases the concentration of formic acid in the reaction solution. The contin-uous production experiments have been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NOP][MSA], [NOP][DNBSA], [NCyP][TfO], and H2SO4 as an extraction distil ation agent. Such effect of [NCyP][TfO] considerably overrides that of H2SO4. The yield and the selectivity of trioxane are both increased when [NCyP][TfO] is used instead of H2SO4 at a reaction time 5 h.  相似文献   

12.
Cholesterol levels of both plasma and liver of cholesterol-fed rats are lowered by feeding linoleyl and oleyl esters of p-toluenesulfonic acid. A structural specificity exists, since the effect is not observed with similar amounts of sodium p-toluenesulfonate nor with linoleyl methanesulfonate. Effective levels of these arylsulfonates do not alter liver to body weight ratios and maturation, nor reduce plasma cholesterol in normocholesterolemic rats. Published as Journal Paper No. 6696, AES, Purdue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3.
以无水氯化锌为催化剂,氯乙酸与异戊醇合成了氯乙酸异戊酯。探讨了氯化锌催化反应机理以及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锌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在醇酸的物质量比为1.3:1,催化剂用量为0.8g,带水剂用量为8mL,反应时间120min,反应温度100。llO℃的条件下,氯乙酸异戊酯的产率可达91.5%,并通过红外光谱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4.
莫鹏飞 《中国氯碱》2004,(10):25-26
从理论上分析了采用硫磺催化法生产的部分氯乙酸产品水溶解后出现混浊现象的原因,介绍了在工艺操作中的改进措施。经改进,氯乙酸产品水溶后澄清透明。  相似文献   

15.
一氯乙酸合成工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殷锦捷  王丽芬 《农药》1996,35(4):26-27
本文通过醋酸酐和硫磺粉对醋酸氯化生成一氯乙酸的催化机理探讨,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条件比较,选择不同催化剂的最佳条件,并对两种催化剂进行了比较,使一氯乙酸的收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应用相转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催化β-萘酚与氯乙酸反应,合成了β-萘氧乙酸。研究结果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考察了β-萘酚与氯乙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在典型反应条件(β-萘酚与氯乙酸的摩尔比=1∶3,回流1.5 h)下,所得β-萘氧乙酸的产率为48.08%。  相似文献   

17.
程云  杨莹  罗根祥 《工业催化》2014,22(6):462-465
采用Y-β复合分子筛负载H3PW12O40为催化剂,对氯乙酸与异戊醇酯化反应合成氯乙酸异戊酯进行研究,考察催化剂用量、异戊醇与氯乙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等对酯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3PW12O40/Y-β催化剂具有催化性能高、易回收及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等优点。在氯乙酸0.1 mol、异戊醇与氯乙酸物质的量比1.2、催化剂用量0.8 g和反应时间45 min最佳反应条件下,氯乙酸异戊酯收率为93.5%  相似文献   

18.
王明  徐颖华  丁旭芬  马淳安 《化工学报》2014,65(6):2193-2201
以准毛细间隙反应器为电化学合成装置,采用恒电流电解技术考察了阳极材料、支持电解质、电流密度等工艺参数对茴香醚直接电氧化合成茴香醛二甲基缩醛的影响。结果表明,收率从高到低采用的阳极材料依次为:石墨>钛基铱钽>钛基钌铱>钛基铂;支持电解质依次为:对甲基苯磺酸钠>苯磺酸钠>氟化钾>甲醇钠>高氯酸钠>间硝基苯磺酸钠;在电流密度1~9 A·dm-2范围内,反应选择性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添加适量的2,6-二甲基吡啶能抑制茴香醛二甲基缩醛的氧化从而提高反应选择性。在优化条件下,茴香醛二甲基缩醛的收率和电流效率分别达到75%和47%。  相似文献   

19.
氨基磺酸催化合成氯乙酸正丁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氨基磺酸作催化剂,通过氯乙酸和正丁醇反应合成了氯乙酸正酯,并探讨了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氨基磺酸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当醇酸配比为1.4∶1(mol),催化剂用量约为氯乙酸质量的2.5%,甲苯为带水剂,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130~139℃,酯收率可达86.1%.且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