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络合物K2〔Ph2SnCysF2〕是在适当混合溶剂中,经由Ph2SnCys与KF及Ph2SnF2与L-半胱氨酸两种途径合成。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紫外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是两种新的络合物。L-半胱氨酸通过O,N或S的孤对电子与Sn(Ⅳ)的d轴道双齿配位络合。  相似文献   

2.
在pH8.3的NH3-NH4Cl介质中,KSCN存在下铜(Ⅱ)与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氮基酚(5-Br-PADAP)生成络合物,在线性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于-0.35V(vs.SCE)出现一络合物吸附波。二阶导数峰高与铜(Ⅱ)浓度在7.81×10-9~8.00×10-6mol/L范围内里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13×10-9mol/L。用多种电化学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及电极反应机理,峰电流由中心离子铜(Ⅱ)还原产生。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的影响,方法已用于矿样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合成得到3个新型联苯甲酰类配体C6H5N=CPh(C=O)Ph(L1)、2,6-(CH3)2C6H5N=CPh(C=O)Ph(L2)及2,6-(CH(CH3)2)2C6H5N=CPh(C=O)Ph(L3).利用红外光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单晶XRD测定了配体L1、L2的晶体结构(CCDC No:860489&860490);元素分析进一步确定了配体L3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整合型双膦配体对钼的双氮分子络合物中配位氮分子反应性的影响,本文详细地描述了配位双膦Ph(Et)CH_2CH_2P(Et)Ph的制备和一步法合成MO(N_2)_2[Ph(Et)PCH_2CH_2P(Et)Ph]_2[Ⅰ]j的试验。并报导了[Ⅰ]与 PhCN的置换反应。红外分析测得在化合物[Ⅰ]中V_(N≡N)=1950厘米~(-1)。化合物[Ⅰ]中的一个N_2被PhCN置换后,剩余之配位N_2的V_(N≡)=1928厘米~(-1);与此同时共配位PhCN之v_(C≡N)=2120厘米~(-1)均向低波数移动,文中还就双膦配体的合成路线及红外、质谱分析结果作了初步的讨论。在此之前,Mo(N_2)_2[Ph(Et)PCH_2CH_2P(Et)Ph]_2未见诸文献报导。  相似文献   

5.
以L-谷氨酸钠为起始原料,经L-谷氨酸二乙酯,合成了三种(S)-5-氧代-2-四氢吡咯甲酰胺及其N-取代物,再分别用四氢铝锂还原,获得了三种(S)-2-氨甲基四氢吡咯及其N-取代物,测定了它们的比旋光度。  相似文献   

6.
关于弱正则*—N(2,2,0)代数的若干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了弱正则*-N(2,2,0)代数的概念,着重探讨了弱正则*-N(2,2,0)代数的投射集P(S)及Q^*(S)的性质,得到了投射集构成群的一个必要条件,证明了在弱正则*-N(2,2,0)代数中,每一个幂等元集都是投射集。  相似文献   

7.
在UB3L YP/6-311 G(d,P)、UB3L YP/6-311 G(3df,2p)、UB3L YP/AUG-CC-PVTZ,UQCISD/6-311 G(d,p)水平优化得到了N2S2单、三重态的平衡几何构型,发现单重态N2S2为能量最低的稳定分子。用优化的最稳定单重态N2S2结构在UB3L YP/6-311 G(d,p)//UB3L YP/6-311 G(d,P),UB3L YP/6-311 G(3df,2p)//UB3L YP/6-311 G(3df,2p)计算同键反应芳香性稳定化能(HASE)。用基团加和法(group increment approach)在UB3L YP/6-311 G(d,P)//UB3L YP/6-311 G(d,P)和UB3L YP/6-311 G(3df,2p)//UB3L YP/6-311 G(3df,2p)水平计算磁化率增量(A),计算结果表明N2S2分子的键长发生了平均化。同键反应芳香性稳定化能和磁化率增量均为负值.表明N2S2具有芳香性.实现了N2S2分子芳香性的几何、能量和磁性的判定.  相似文献   

8.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BMK/6-311+G(d,p)和组合能量算法BMC-CCSD,研究了CH_3CCl_2与NO_2的反应机理,得到了体系的势能面信息和详细的反应机理.反应物发生碰撞后,其中NO_2中的N原子和O原子可以分别进攻CH_3CCl_2中-CCl_2基团上的C原子而首先形成络合物,然后从络合物开始经历一个或者多个过渡态生成产物或者直接分解成产物.共找到了11条反应通道,计算结果表明CH_3CClO和CH_3CCl_2O是反应的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9.
用对向靶反应溅射法制备了α″-Fe16N2薄膜,用X射线衍射(XRD)透视电子显微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α″-Fe16N2的结构、磁性以及结构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随火温度的升高,α″-Fe16N2相逐渐分解为α″-Fe和γ″-Fe4N两相,对磁性的分析表明,造成饱和磁化强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与其内在的结构差别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抗肿瘤Bu_2SnCl_2(phen)和5Fu反应及其合成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络合物 Bu_2Sn(phen)(Fu)_2·KCl 是在碱性 K_2CO_3和 DMF 溶液中.由 Bu_2SnCl_2(phen)和5-氟尿嘧啶两种化合物合成的产物.经无素测定,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H)谱分析.结果表明该产物是一种新络合物.其5-氟尿嘧啶分子作为单一配体,通过其分子中N_(1)或 N_(3)按均等机会与 Sn(Ⅳ)络合.  相似文献   

11.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3种不同结构的同组分物质Sr2Mn2CuAs2O2的电子能带结构及物质总能量,并探讨了Sr2Mn2CuAs2O2可能的最稳定结构.结果表明,3种不同结构的Sr2Mn2CuAs2O2材料均表现出金属性,且主要是具有Mn原子的层状结构起导电作用.其中同时含有CuO2层面与Mn2As2四面体层,并具...  相似文献   

12.
用二带G-L模型研究了非磁性超导LuNi2 B2C和Yni2B2C的相干长度ξ(T)、速率vc(T)、伦敦穿透深度λ(T)和临界电流密度j(T)在Tc附近对温度T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3.
报道用叔丁醇和氢溴酸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溴代叔丁烷的实验研究,讨论了各种因素对其产率的影响。得到了其最佳合成条件:叔丁醇:氢溴酸:浓硫酸为8:14:7(体积比)时,温度控制在30℃-35℃,其产率达到67%。  相似文献   

14.
利用Tang Toennies(TT)势模型,计算了O2-O2,O2-N2,和O-N2相互作用势,得到了重要的的相互作用势的参数Rm和ε,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O2-O2系统的输运系数.其结果与文献值符合较好,说明TT势模型对于计算氧分子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以SnCl2.2H2O为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的H2O2为氧化剂,催化氧化2-金刚烷酮得到相应的内酯,选择性高达100%,通过柱层析分离产物,并进行NMR表征.考察了溶剂、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及产物选择性的影响,简单探讨了该催化氧化体系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根据化学键理论和非晶态结构的短程有序,设计了晶态团簇NNiP2,Ni2P2,Ni 3P2,Ni4P2的四种构型,并用DFT方法对他们的几何结构型进行高水平的量子化学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体系中P原子供给Ni原子电子这与非晶态合金Ni81.5,5p18.5的实验结构一致,说明NiP2,Ni2P2,Ni 3P2,Ni4P2原子簇模型能反映非晶态Nig1.5 P18.5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了解非晶态Co-Fe-B合金的性质,本文从能量学视角,对团簇Co2FeB2和CoFe2B2各构型所占比例定量分析,探究其稳定性,发现团簇Co2FeB2的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随构型能量增加出现剧变点,临界能量约为463.061a.u,主要存在构型为能量低于临界值的两种戴帽三角锥和一种四角锥构型。团簇CoFe2B2的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不存在剧变点,有多种异构体共存。高Co含量的团簇有较小的结合能和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稳定性弱,此结论符合相关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实验和热力学计算探讨No2O2与CO2反应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改进锌还原法制备了SmCl_2,EuCl_2和YbCl_2(mp 832,827,704℃)。测定了产品的组成、晶胞参数及粉末X-衍射图谱。结果表明:SmCl_2(黑色)Pnma,a=4.5175±0.0017A,b=7.5490±0.0016A,c=8.9923±0.0018A; EuCl_2(白色)Pnma,a=4.5065±0.0013A,b=7.5341±0.0020±,c=8.9599±0.0018A,YbCl_2(浅绿色)Pbca,a=6.7001±0.0008A,b=13.1429±0.0017A,c=6.9502±0.0010A,SmCl_2,EuCl_2的晶相转变点分别为754,738℃.  相似文献   

20.
H2O2常在工业和实验室过程中用作绿色氧化剂,但其残留量需要分解处理,否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M-SiO2(M=Ni、Zn、Fe、Bi、Cu、Al、Cd、Co)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在低温条件下(5~20℃)对H2O2的催化分解性能,结果表明Co-SiO2催化剂对H2O2表现出优异的催化分解作用.当Co质量分数为8.0%时,Co-SiO2催化效果达到最佳.在5~20℃范围内,0.05 g 8.0%Co-SiO2催化剂对H2O2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分解性能.5℃下反应40 min时,10 mL 1.0 mol/L H2O2分解率为71.7%,20℃下分解率几乎达到100%.并以XRD对代表性的Co-SiO2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在SiO2中可能处于高分散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