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研究其与心率变异性及心功能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30例,根据2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资料,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比较2组之间的差别,并分析震荡初始、震荡斜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24 h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DD)的相关性.结果 心力衰竭组震荡初始明显高于对照组,震荡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心力衰竭组震荡初始与震荡斜率均与LVEF、INEDD、SDNN、SDANN、rMSDD明显相关,震荡初始与震荡斜率不相关.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心率震荡可能作为评价心力衰竭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预测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心率变异性与心率震荡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76例,根据两组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资料,计算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分别比较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24 h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每5分钟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和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缺血性心肌病组TO及TS均与LVEF、LVEDD、SDNN、SDANN及rMSDD明显相关。结论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室性早搏后的心率震荡现象减弱,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相关,HRT可做为评价老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及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65例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记录到单个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分别计算HRT的初始值(TO)、HRT的斜率(TS),并进行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的相关性比较。结果:心衰组与对照组HRT间存在明显差异,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0.92±3.13vs-1.78±2.77,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2.93±2.09)ms/RR间期vs(8.65±5.29)ms/RR间期,P<005]。TO、TS与LVEF、LVED显著相关。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HRT现象明显钝化,TO、TS值与LVEF减小、LVED增大显著相关,可将TO、TS值变化结合临床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和危险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的新测量指标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及HRT测量指标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并分析各指标与年龄、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及左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79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CHF组,51例非心脏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经超声心动图测量LAD、LVEDD、LVEF值,同时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HRT的3个指标:TO、TS、TT,及室性早搏前心率、联律间期、代偿间期。比较CHF组与对照组各指标的差异,并分析HRT各指标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F组TT、TO、LAD、LVEDD显著高于对照组,TS、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CHF组TO与TS呈负相关(P=0.028),与LVEF呈负相关(P=0.023),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2),与室性早搏联律间期(P=0.008)及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24);对照组TO与年龄呈正相关(P=0.009),与联律间期呈正相关(P=0.049),TS与室性早搏前心率呈负相关(P=0.006),与代偿间期呈正相关(P=0.014);2组TT与其他所有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CHF患者HRT明显减弱,其中TT值增大提示患者室性早搏后窦性心率减速现象出现时间延迟,TT有望成为更客观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1~3周的92例AMI患者和7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收集入选患者详细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获取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平均心率以及HRT的3个参数,即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结果:AMI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T、TO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RT在AMI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尤以TT和TS差异显著,HRT可作为AMI后再发心脏事件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并研究其与心率变异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30例.根据两组患者24h动态心电图(Hoher)资料,计算震荡初始(T0)及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分别计算T0、TS与24h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每5分钟窦性RR间期的掺准差的平均值(SDANN)及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DD)的相关性. 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原发性高血压组'r0及偈均与SDNN、SDANN及rMSDD明显相关(r=-0.587、r=0.679、r=-0.423、r=0.513、r=-0.336、r=0.417)(均P<0.05);TO与1"3不相关. 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减弱可用于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情况。方法:测定和比较62例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健康人室性期前收缩后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值。结果:心力衰竭组TO值(0.14±0.17)%高于对照组(-0.04±0.09)%,TS值[(1.15±0.58)ms/R-R)]低于对照组[(3.51±0.86)ms/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全心衰竭者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单侧心衰者(P〈0.01、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指标的变化可作为判定心衰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儿童室性期前收缩与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以及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至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进行体检的5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选取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小儿心内科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47例室性期前收缩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根据Lown分级结果将这147例患儿分为良性组(LownⅠ、Ⅱ)90例和恶性组(LownⅢ、ⅣA、ⅣB、V级)57例,对比3组患儿的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各项指标。结果:(1)良性组患儿与对照组儿童的QT间期离散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恶性组患儿的QT间期离散度要明显高于功能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2)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恶性组患儿的NN间期标准差(SDNN)、NN间期均值标准差(SDANN)、NN间期标准差指数(SDNN index)、相邻NN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相邻NN间期差值超过50ms心搏数百分率(PNN50)等数据均要明显低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组患儿的SDNN、SDANN、SDNN index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患儿心率变异性显著降低,QT间期离散度显著增高,QT间期离散度以及心率变异性检测可以有效地预测儿童室性期前收缩的危险程度。  相似文献   

9.
吴逸南  葛志明  李方  贺红  张运 《新医学》2006,37(1):30-3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和UCG分析6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组)和5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心衰组24h(全程)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ormal numberofintervals,SDNN)、每5min平均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per-5 min averages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SDANN)、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平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 values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RMSSD)、相邻正常窦性心搏间期差值超过50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数的百分率(percentage of differences exceeding 50 ms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PNN5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随心功能的下降,心衰组SDNN和SDANN降低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MSSD和PNN。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显著下降,SDANN、SDANN、RMSSD、PNN50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早期和晚期充盈速度比值呈正相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心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呈负相关(均为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且损害程度与心功能减退、左心室肥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心肌病(DC)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DC患者33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患者TO及TS均值,并对TO、TS与24h正常窦性心律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左室舒张末内径(LEVD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C组的TO值高于对照组[(-0.38±0.12)%与(-1.88±0.13)%;t=7.38,P=0.01],TS值低于对照组[(2.02±0.82)ms/R-R与(9.72±1.18)ms/R-R;t=18.69,P=0.02];TO与SDNN及LEVDD有相关性(r=-0.35,P=0.02;r =0.68,P=0.01),TS亦与SDNN及LEVDD有相关性(r=0.45,P=0.01;r=-0.39,P=0.03).结论 DC患者HRT现象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11.
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对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功能指标(心率变异性及心率震荡)对心脏性猝死(SCD)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50例猝死高危患者(猝死高危组)进行前瞻性随访研究,同时选择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史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采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测,分析心率变异性的24h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时域指标(SDNN)、窦性心率震荡的心率起始(TO)和心率斜率(TS)指标的变化,3个月随访1次,持续2年。猝死高危组根据是否发生终点事件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12例)及非恶性心律失常组(38例)。以SCD或室颤作为终点事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猝死高危组中12例患者发生SCD(冠心病6例,扩张性心脏病5例,长QT综合征1例)。猝死高危组SDNN、T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O高于对照组(均P〈0.05)。恶性心律失常组的TS明显低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P〈0.05);2组SDNN及T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猝死高危患者TS低于对照组,且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TS可能是SCD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杨传高  郁志明  张笛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377-3378
目的:观察扩张型心肌病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震荡(HRT)变化。方法:3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行Holter检查,计算HRT的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的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值。取同期住院无器质性心脏病者20例为对照组。并据Holter结果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分为无室性心动过速组(A组)和伴室性心动过速组(B组)。结果:A组18例,B组14例。两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LVEF)、TO、TS、SDNN差异有显著性;与A组相比,B组心功能较差(P<0.05),LVEF较低(P<0.01),TO值较高(P<0.01),TS较低(P<0.01),SDNN较低(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较不伴室性心动过速者HRT减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心率震荡(HRT)现象的检测探讨HRT现象在U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UAP患者4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及健康对照者30例,进行HRT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TS)检测,并进行比较。UAP组分为HRT异常亚组和HRT正常亚组,比较其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SAP组及对照组相比较,1UAP组TO高,TS明显降低,P〈0.05,而SAP和对照组TO值,TS值无明显差别。对UAP患者随访6—36个月,HRT异常亚组的复合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HRT正常亚组。结论:UAP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评价UAP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和发生心脏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崔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9):2045-2046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功能及节律的干预。方法:选取A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常规治疗,第2组加螺内酯20mg/d口服。检测心率变异性(HRV)、窦性心率震荡(HRT)、Tei指数。结果:两组间Tei指数、TO、TS差异有显著性(P〈0.01);LF差异无显著性(P〉0.05),SDNN、SDANN、rMSSD、PNN50、HF、LF/HF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螺内酯可以提高患者心功能,使心率变异性及窦性心律震荡趋于正常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心力衰竭患者(83例)及对照组患者(36例)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2组患者TO及TS均值;并比较不同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心功能分级下的HRT.结果 心力衰竭组的TO值高于对照组[(-0.31±-0.17)%与(-1.63±-0.23)%,P<0.01)],TS值低于对照组[(2.24±1.42)ms/R-R与(8.73±3.68)ms/R-R,P<0.001)];在心力衰竭组,存在肢端水肿、颈静脉怒张、肺淤血、心胸比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腔扩大、心率增快和心率变异异常的患者,其TO值明显升高,TS值明显降低(P均<0.05);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分级水平越高,TO值越高、而TS值越低.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震荡现象明显受损;心率震荡的减弱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振荡现象和其他临床预测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1例,NYHA分级Ⅱ~Ⅳ级.行24 h动态心电图测量窦性心率振荡(HRT)参数,振荡起始(TO)和振荡斜率(TS);计算心率变异性(HRV)参数,24 h全部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和三角指数.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电图测量出校正QT离散度(QTcd).多信息心电检测心室晚电位(VLP).对HRT与HRV、LVEF、QTcd、VLP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①HRT(TO,TS)显著增强现象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心功能Ⅳ级组(P均<0.01),LVEF≥30%组较LVEF<30%组显著(P<0.01).② 50例患者住院治疗后心功能改善,其HRT变化为显著增强(TO减小,TS增大,P均<0.01);LVEF、HRV的SDNN和三角指数显著增加;LVESV、LVEDV和QTcd显著减少(P均<0.01);VLP阳性率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③HRT(TO,TS)变化的增强与减低和LVEF、LVESV、LVEDV、HRV(SDNN,三角指数)及QTcd呈显著相关(P<0.05或0.01),而与VLP变化无相关性.结论 窦性心率振荡简单、无创、实用,充分反映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是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危险度分层及病死率预测的一项临床新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及其预后,以及与肺动脉高压、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60例肺心病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度15例、中度32例、重度13例,按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17例、心功能Ⅲ-Ⅳ级43例。另选同期正常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肺心病患者不同肺动脉高压及心功能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相邻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节段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节段R-R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的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监测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肺动脉高压与HRV的关系:随肺动脉高压程度加重,反应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HRV指标SDNN、SDANN、SDNNind有逐渐下降趋势,重度肺动脉高压HRV明显下降(P〈0.05)。而反映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HRV指标rMSSD、PNN50则无明显下降。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HRV越低,且心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HRV可间接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判断肺心病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相关性。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UARE不同分为糖尿病正常自蛋白尿组(N组,51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胁组,25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组(Ma组,14例),并且选取正常健康人30例作为对照组(C组,30例),用24h动态心电图分析其HRV,检测其自主神经功能。结果(1)糖尿病各组的全程内相邻正常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内每5min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Mi组显著低于N组,Ma组明显低于Mj组(P〈0.05)。(2)N组和Mi组的全程内每5mi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相差〉50ms的个数占总心跳次数的百分比(PNN50)与C组相比无显著差别,但Ma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随着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自主神经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19.
沈俊娴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05-7606
目的研究心率震荡(HRT)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的变化及与血浆脑钠素(BNP)间的关系。方法 70例CHF患者和53例正常对照者,CHF患者按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为轻度(Ⅰ~Ⅱ级)和重度(Ⅲ~Ⅳ级);所有研究对象经心超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行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采用ELISA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BNP浓度。结果 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TO值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血浆BNP水平明显升高;TS与BNP呈负相关(P〈0.05)。结论 CHF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血浆BNP水平升高,可作为评判C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高龄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窦性心律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现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高龄高血压患者52例,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除做常规化验及检查外,做24 h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测量窦性心律震荡参数:震荡初始(turbulence onset,TO)的均值,震荡斜率(turbulence slope,TS)的均值及心率变异参数窦性心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结果 高龄高血压患者TO(3.21±2.0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24±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分别为7.0±3.6,11.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DNN与TO呈负相关,与TS呈正相关,TO、TS无相关性.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的HRT明显减弱,说明其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