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形神一体的形神观是中医原创思维模式的要素之一,中医学认为作为思维对象客体的人是形神相偕相依的统一体,具体表现在形神构成、形神体用、形神存亡3个方面,共同构成形神一体的形神观,反映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对中医学的诊断、治疗、预后、养生康复以及对心身医学的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人类学家、文明史学家一直以来均有"医源于巫"的观点,我国的古"医"字写作"醫"或"毉",明显可见"医"与"巫"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天神透过巫掌管人间"的层次观点渗入医学体系中,影响并形成中医学的形神理论。上古巫文化以"天(神)-巫-人"为核心架构的天人体系,至春秋时期,诸子以哲学思辨将其转化为"天(神)-心-人"体系,至战国晚期,以人为重心,建构出"神-心-形"的形神体系。此哲学思维模式影响中医学而形成中医原创思维"形神一体观"的核心架构,有效指导中医学数千年,由此发展出灿烂的中医文化。形神观的核心架构:"神-心-形"思维体系演变过程的确立,丰富并完善形神理论,明确了中医学天人合一之整体观的原创思维内涵,印证哲学对医学的指导意义,可使中医学能在更坚实的哲学、文化之根基上将理论及临床应用推向更宽广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形神一体观作为祖国医学的基石而存在,有之精神、形体,则生命始生、发展、变化,直至精神消亡,形体陨落,生命终结,人由此所得一生。抑郁症之主要病位在肝,与心、脾、肾关系密切,虽属于单独脏器,但基于中医整体观念,仍属"形神一体"系统。历代医家论著表明,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与形神变化密切相关,文章在汲取先辈相关理论基础上,以中医藏象学说为突破点探究抑郁症的发病、诊疗,着重针对中医形神观对抑郁症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以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现了人体生物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方法的概括,体现了主观思维对人体状态变化的综合识别。形神一体观的指标体系由反映"形"、"神"本质的中医四诊信息构成,而中医四诊信息的内容,必须反映人体的状态变化,真实体现形神一体观的客观表征。中医重视四诊信息的综合评价,实际是对形神一体的关注,是对生命状态变化的真实客观反映,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5.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文章基于中医形神一体观理论,以稳定或控制尘肺病变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标,探讨尘肺综合性康复方案的构建。该方案运用"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采用"形神并治"的康复手段和"形神合一"疗效评价系统。这种结合现代医学模式将形神一体观理念贯穿于尘肺康复诊疗的各个环节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突破"形"的局限,对尘肺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养生康复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714-1716
中医形神合一理论是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石,主要从精神和躯体的相互联系上探讨生命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历程,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的重要方面。作为五脏之君,心不单是一个具体的器官,也是"形神合一"的系统。历代医家论述表明,心脏诸疾尤其是心悸的发病与形神变化密切相关。该文在汲取先贤相关理论基础上,以中医藏象学的角度,在形神一体观模式下探究心悸的发病诊疗,着重中医形神对心悸影响的系统总结与分析,以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传统的“形神一体”生命观,在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下得到新的关注。“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但历代医家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讨论。本文主要从《黄帝内经》的认识出发,比较形神理论与心身医学的异同,结合临床观察,从形神病机、察神揣穴、形神治法3个方面论述“形神一体观”对针灸临床诊疗的指导,厘清了“形”与“神”在疾病、诊断、治法不同层面的指代对象,讨论了“形神一体观”视域下的针灸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8.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生理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统一。而中医学也一直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临床治疗疾病提倡"形神并调",通过药物疗法与情志疗法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治疗,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文章旨在从"形神一体观"角度对于中医治疗疾病的思路进行分析和阐述,这对于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以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对于生命整体认识的重要学术思想,体现了生命活动过程中形体与精神统一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从中医学形神一体观的角度浅析孙思邈《千金方》导引养生思想,总结孙思邈在导引养生保健方面的独特贡献,从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介绍《千金方》的导引实践方法,阐明了《千金方》导引中形神一体观在祛邪防病和养生保健中的特色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现了人体生物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方法的概括,体现了主观思维对人体状态变化的综合识别。形神一体观的指标体系由反映“形”、“神”本质的中医四诊信息构成,而中医四诊信息的内容,必须反映人体的状态变化,真实体现形神一体观的客观表征。中医重视四诊信息的综合评价,实际是对形神一体的关注,是对生命状态变化的真实客观反映,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1.
殷东风 《辽宁中医杂志》2013,(11):2177-2180
运用形神医学指导肿瘤的诊治,形包括人体结构和体内肿瘤,可量化为肿瘤大小、血常规及肝肾等功能变化。神主要指广义的神,可量化为症状、合并症、一般状态(PS)等变化。形分为形存(正常的形)和形伤(受损伤的形),神分为余神(正常的神)和神伤(受损伤的神),早期肿瘤患者的形存较多,神伤较少,到中、晚期,形存减少,神伤随之加重。治疗目标,早期是彻底治疗形伤及神伤,呈正相关,达到形神绝对统一;晚期是重点治疗神伤,以减少神伤的程度和速度,与形存呈反相关,达到形神相对统一(假说);强调调神应贯穿在肿瘤治疗始终、合理应用综合治疗方法、把握抗肿瘤和姑息治疗的适应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认为"清静"是<内经>中的重要概念,进而阐述朱丹溪的"清静"观,并通过其在药治与心治中的具体运用,抛砖引玉,使中医"阳密归根""形神兼治"之理论得到重视及升华.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胃肠癌不同阶段疾病及症状变化特点的分析,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形与神的特殊内涵。方法:回顾性收集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的以胃癌、肠癌为第一诊断的患者。首先对胃肠癌患者所有诊断和治疗相关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在不同疾病阶段形与神的状况。结果:收集胃肠癌病例437例,胃癌256例,结肠癌94例,直肠癌87例。胃正常结构的损伤包括手术后的胃肠结构缺损、肝转移手术切除对肝脏的创伤、梗阻后的胃肠造瘘以及肿瘤局造成的胃肠道、泌尿道的梗阻,所有患者以PS为23分者占比例最大。症状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循环系统等症状,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全身其他系统症状均有出现。胃肠癌患者的形伤总频数为791次,神伤的情况则较形更为严重,共1081次。结论:胃肠癌患者的形包括肿瘤和手术及放化疗后对正常脏器造成的损伤,神包括各系统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症状,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方面,恶性肿瘤对患者神的损伤比形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从中医"治未病"视角探讨健身气功防病治病的理论依据及作用机制。健身气功可调身、调神、调心、舒筋利节、协调脏腑功能,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符合中医理论中"形神合一"的观念。从作用机制看,健身气功可调节大脑功能、提高免疫和代谢功能,促进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复发性流产发病率增高、病因复杂,其临床治疗方法愈加被关注。介绍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临床诊疗步骤,主要内容包括明确诊断、查明病因、改善体质、监卵助孕、孕后保胎和调整精神因素几大方面,并隅举病案加以说明。其中改善体质为重要环节,医生在指导患者规范日常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运用中药、针灸治疗,四诊合参、综合调理;孕后保胎为关键步骤,反复堕胎,胎元不固,需持续治疗,胎元方可健。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临床辨证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临床辨证方法是使中西医诊断方法优势互补、辨证与辨病相统一的辨证方法。从四个方面论述了这一辨证方法的研究思路 :1坚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性 ;2坚持功能辨证与形态辨证的统一 ;3促进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有机结合 ;4促进中西医结合辨证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7.
"形神"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在指导中医诊断与治疗上有其独具特色的优势。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而将"形神"理论应用于肿瘤患者的综合治疗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中蕴含丰富"全科"思想,集中体现在大医精诚的医德观、天人合参的整体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内外相因的疾病观、辨证论治的诊疗观、未病先防的预防观、形神并调的养生观、针药并用的医技观等,这些观念涵盖了现代全科医学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突出"以人为中心"的医学观。当今中医的发展,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文章旨在通过对中医学中全科医学观的探源,理清中医学之"全科"与现代全科医学之"全科"的联系与区别,为探索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中医全科医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形神合治慢性疲劳综合征临证心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探讨形神合治在该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列举验案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