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纤维/天丝混纺针织物的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其断裂强力下降,顶破强力下降;撕破强力下降,纵向、横向弯曲长度下降,柔软性提高;起毛起球性增加,织物磨损时的质量损失率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变化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采用各种不同实验仪器对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保暖性能,透湿性能,导热性能,冷暖感,透气性能,浸润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导热系数逐渐增加,保温性逐渐下降,接触凉爽感越来越好。随着大豆蛋白纤维含量的增加,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透气性变差,大豆蛋白纤维/棉混纺针织物的导水性能随着提高。  相似文献   

3.
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针织物中桑皮纤维含量对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对6种不同混纺比例的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桑皮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针织物的纵向断裂强力呈下降趋势,横向断裂伸长率小于纯棉针织物;顶破强力、折皱回复角有先降低后增加趋势;混纺针织物的纵向、横向弯曲长度均低于纯棉针织物;柔软性提高,悬垂性有所改善;耐磨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80S丝光羊毛纤维和3D毛型竹浆纤维混纺纱,混纺比例竹浆/丝光羊毛分别为30/70、50/50、70/30,进行针织物开发及舒适性探究。通过对混纺纱的强力、伸长率、耐磨性及毛羽进行测试,得出:实验结果均满足上机织造标准。以纬平针组织为例,织造出三种混纺比针织物,并对其透气性、透湿性和热导率进行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织物透气性、热导率随丝光羊毛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透湿量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牛奶蛋白纤维混纺产品的定量化学分析方法.通过研究化学试剂对牛奶蛋白纤维和其它纤维的溶解性能,筛选出合适的试剂进行试验,测定牛奶蛋白纤维与常见纺织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结果表明:牛奶蛋白纤维/羊毛混纺织物可用88%质量分数甲酸法,牛奶蛋白纤维/粘胶纤维、牛奶蛋白纤维/锦纶混纺织物可用65%质量分数硫氢酸钾法,牛奶蛋白纤维/棉、牛奶蛋白纤维/莱赛尔纤维可用1 mol/L次氯酸钠溶液/65%质量分数硫氢酸钾溶液法,牛奶蛋白纤维/涤纶混纺织物采用75%质量分数硫酸法.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可以准确、安全、简便地测定牛奶蛋白纤维与常见纺织纤维混纺产品的含量,可满足纺织服装面料纤维含量标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混纺纱的强伸性、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在混纺纱中的分布及混纺纱的抗弯刚度等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确定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混纺纱的优化混纺比,优化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涤纶混纺纱中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质量分数达到40%左右时,即为最优混纺比,该混纺比可以保证混纺纱线性能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微孔结构阳离子改性涤纶纤维针织物的服用性能,纺制不同纱支、不同混纺比的微孔结构改性涤纶/棉混纺纱线,并编织成一定规格的针织物,测试各类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微孔结构改性涤纶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拉伸性能有所提高,抗弯刚度和抗弯弹性模量有所减小;织物透湿性能、透气性能明显提高,织物快干特征明显增强,即高含量微孔结构改性涤纶织物具有导湿排汗性能,该种改性涤纶可用于导湿排汗类运动服装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采用相同的纺纱工艺纺制了5种不同混纺比例的蓄热调温/羊绒混纺纱,研究了不同混纺比对蓄热调温/羊绒混纺纱物理机械性能和调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蓄热调温纤维质量分数大于30%时,混纺纱具有调温性,且随着蓄热调温纤维含量的增加,调温效果逐渐增大,混纺纱的毛羽、条干CV值逐渐下降,而强伸性能呈波动性变化;当蓄热调温纤维质量分数小于50%时,40/60蓄热调温/羊绒混纺纱的强伸性能较好;质量分数大于50%时,混纺纱的强伸性能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和棕彩棉纤维的性能和特点.根据测试标准,采用悬垂性测定仪和织物风格仪等,通过试验和测试,分析了大豆蛋白纤维与棕彩棉混纺针织物的风格特征,得出棕彩棉/大豆蛋白纤维混纺针织物具有良好的性能,适合用于开发高档服饰面料.  相似文献   

10.
研究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的力学性能,就其耐磨性和悬垂性与纯棉织物、涤棉混纺织物做了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的耐磨性、悬垂性均优于纯棉,与涤棉混纺织物相比略差。通过对吸湿发热纤维混纺针织物力学性能的测试分析,为后续针织物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混纺纱的强伸性和弹性与混纺比之间的关系,对各种混纺比例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棉混纺纱的强伸性和弹性进行了测试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大豆蛋白复合纤维/棉混纺纱的强度与混纺比间关系总体趋势与简化模型不一致,随着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的增加,混纺纱强度和弹性逐渐增加,达一定程度后,混纺纱弹性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大豆蛋白纤维这种新型的纺织原料混纺比的测试方法,利用数理统计原理,采用密度梯度法对大豆/涤纶(65/35)混纺纱混纺比进行了测试和计算,该方法不仅可以得到混纺比均值,而且可以得到混纺比标准差,粗纱和细纱混纺比均值的控制范围分别为(63.64%,65.32%)和(64.16%,66.17%),粗纱和细纱混纺比标准差的控制限分别为2.89%和3.56%,同期细纱用溶解法实验结果为64.5%,2种方法误差为1.1%。  相似文献   

13.
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3种不同混纺比例、不同组织结构的牛奶蛋白纤维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综合评判,以研究牛奶蛋白纤维混纺织物的性能特点和产品开发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大豆蛋白改性PVA纤维的内部结构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漂白和染色对力学性的影响,对大豆蛋白改性PVA纤维的拉伸性、松弛性进行了测试分析,并选择适当的模型拟合之。力学建模分析得出大豆蛋白改性PVA纤维的松弛性能符合标准线性固体模型,漂白对大豆纤维的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而大豆纤维由于其自身的颜色———大豆色,在后加工中为了获得鲜艳的颜色需进行漂白加工,后加工中应考虑漂白对强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中桑皮纤维质量分数对混纺纱线拉伸性能的影响,纺制了不同混纺比的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在YG061电子单纱强力仪上进行了拉伸性能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的断裂强度随着桑皮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质量分数达到一定程度后,混纺纱断裂强度随着桑皮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混纺纱线的断裂伸长率随着桑皮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有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之,桑皮纤维质量分数在20%~30%范围内,混纺纱的拉伸性能比较优良。  相似文献   

16.
有机棉是一种环保型材料,但其性能特点影响了制成品的推广.通过对有机棉混纺针织物基本结构参数和性能的测试,分析了不同种类的混纺纤维对针织物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混纺可以有效改善有机棉制品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