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54例IgG抗A(B)高效价孕妇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效价IgG抗A(B)的孕妇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率的关系,提高对新生儿溶血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笔者自2000~2001年,调查了54例母婴ABO血型不合且IgG抗A(B)效价大于1:64的O型孕妇,并对其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ABO-HDN血清学检查。检查出ABO-HDN 12例,占22.22%;非ABO-HDN 42例,占77.78%;两组孕妇IgG抗A(B)效价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O.0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孕妇IgG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孕妇IgG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 对617例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包括孕妇ABO正反定型和Rh(D)定型;IgG抗-A(B)效价测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和效价测定.对其中分娩的388例新生儿进行HDN确认试验:包括患儿ABO和Rh(D)定型;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测定;红细胞抗体放散试验及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 1.孕妇617例中ABO血型不合者606例(98.2%),Rh(D)不合者15例(2.4%),ABO和Rh(D)同时不合者4例(0.6%).606例ABO血型不合孕妇中,IgG抗-A(B)效价≥64(定为抗体阳性)者250例(41.3%),其中O型204例(33.7%);A型32例(5.3%);B型14例(2.3%);O型孕妇与A、B型孕妇抗体阳性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617例孕妇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共10例(1.6%),经特异性鉴定均为Rh系统IgG抗体,效价8~256.2.新生儿388例共确认HDN 107例(27.6%).其中ABO-HDN 96例(24.7%),Rh-HDN 11例(2.8%);孕妇IgG抗-A(B)效价,低值组(≤64)与中值组(128~256)、高值组(≥512)ABO-HDN发病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1);11例Rh-HDN由抗-D(含抗-DC、抗-DE)引起6例(54.5%),抗-E(含抗-cE)引起的4例(36.4%),抗-c引起的1例(9.1%).结论 与A、B型孕妇比较,O型孕妇更易引起ABO-HDN,且ABO-HDN发病率随其母亲体内IgG抗体效价的升高而升高;Rh系统不规则抗体极易引起Rh-HDN,且与孕妇输血史和(或)不良妊娠史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A(B)抗原效价与A(B)型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夫妻ABO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测定IgG抗-A(B)抗原效价,对A(B)型血新生儿脐血做血清学检查,按孕妇妊娠的次数及检验结果 分组调查其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和发病时间.结果 (1) 第一胎与第二胎以上妊娠的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无显著差别,脐血检验结果 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 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依次增高,新生儿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游离抗体阳性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3) 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1∶64、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P<0.01).(4) 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依次增高,新生儿在出生3d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妊娠次数与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无显著关系;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1∶32时,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增加;随着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增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概率增大,但对新生儿发病时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南方有关母子ABO血型分布及不合妊娠率的现场调查资料未见有报道。我们调查943例产妇及活产新生儿ABO血型,现报告如下。 凡1989年5月~1990年4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及母亲均为调查对象。母亲年龄在22~35岁之间,汉族。其中初产孕妇871例(92.4%),经产妇72例(7.6%);正常产749例(79.4%),异常产194例(20.6%)。胎龄≤37周49例(5.2%),~42周866例(91.8%),>42周28例(3.0%)。新生儿中男549例(56.1%),女44例(43.9%)。血型按常规方法检查。抗A效价128,抗B效价64,母血采自分娩前或后1d~3d,新生儿血样由脐静脉穿刺采集。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溶血病(HDN)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溶血性疾病。ABO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B)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高效价(≥1024)IgG抗A(B)引起的极少见。现报道2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ABO新生儿溶血病与孕妇血型抗体效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方法628例孕妇常规进行ABO血型鉴定、Rh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对筛查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对有临床意义的抗体采用微柱凝胶法测定其效价。结果628对夫妇中ABO血型相合264对(42.0%),不相合364对(58.0%),其中IgG抗A(B)效价≥64的O型孕妇286例,B型孕妇1例。Rh血型相合626例(99.68%),不相合2例(0.32%),其中1例IgG抗D效价为256、合并IgG抗A效价为128,1例IgG抗E效价为32。O型孕妇血清IgG抗体阳性率较高,且与其丈夫血型不同,AB型最高,B型次之,A型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1,P=0.021)。O型孕妇血清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血型孕妇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81,P=0.000)。结论O型孕妇比其他型孕妇更易引起新生溶血病,特别是孕妇为O型和其丈夫AB型更易引起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7.
田志彬  张孟尚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8):1209-1209,1216
目的探讨血型不合妊娠产前抗体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预测中的意义。方法对400例先天性ABo或Rh血型不合孕妇产前抗体效价检测,以抗体效价≥1:64为阳性,药物干预后检测效价,分娩后统计新生儿溶血病(mN)发病率。结果抗体效价≥1:64并发生HDN者占25.7%。结论血型不合妊娠夫妇进行ABO、Rh血型鉴定,检测孕妇血清中血型特异性抗体及抗体效价对预测新生儿溶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043 93 3 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 ABO血型和 ABO溶血的关系 /魏晓萍…∥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 0 0 4,15 (1) .-2 5~ 2 7检测结果 :新生儿血型不论 A型、B型、O型 ,母亲血液中均可以检出抗 A或抗 B抗体 ,O型组新生儿与 A、B型组新生儿中母亲 Ig G抗 A或抗 B抗体效价分布不同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新生儿 ABO溶血的发生率与母亲抗体效价相关 ,效价越高 ,新生儿 ABO溶血发生率越高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表 2参 4(张小冬 )0 43 93 4 小儿双清颗粒治疗小儿血液病伴发热的临床观察 /戴碧涛∥儿科药学杂志 .-2 0 0 …  相似文献   

9.
此研究的目的,是要观察在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中,脐血胆红素水平和对予测以后发生的高胆红素血症的严重性的意义。母子ABO血型不合比较普遍,估计在所有妊娠中约为20~25%,但发生溶血病者不到其中的10%,且严重病例较少,故对制定予测此病严重性的标准似不甚迫切,而一直以Rh不合的标准应用于ABO不合。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溶血病(HDN)指母婴血型不合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溶血性疾病。ABO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ABO血型不合,母体的IgG抗A(B)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引起。高效价(≥1024)IgG抗A(B)引起的极少见。现表12例血型ABORh0(D)直抗实验游离试验ACBC1BD -4 2 2AD ±2 4 例1患儿男,第3胎第1产,其母前2胎人流产,患儿出生体重3500g。生后15h发现皮肤度黄染,波及手心、足心,心率128次/min,律齐音有力,无杂音。血清总胆红素257μmol/L,直胆红素27.68μmol/L,Hb为85g/L,网织红细胞数0.30~0.54。例2患儿女,系第4胎第1产,其…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溶血病的血型血清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因母子血型不合(ABO或Rh等)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免疫过程发生在母体,血型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发生溶血。本病的诊断除根据母婴血型不合和临床上有溶血表现外,最主要是根据血型血清学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诊断。通过血清学检查可了解:①母婴血型是否不合;②母亲血清中有无与婴儿红细胞相  相似文献   

12.
文献证实,妊娠中约有15%属ABO血型不合。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做唯一的诊断尺度,在ABO妊娠中只找出2~10%溶血病。随着更灵敏技术的应用,其发病率可高达71%。有人指出,在ABO溶血病中,DAT假阴性可多到70%。为了评价比一般更广泛有用的筛查结果和试图查明能表示该病严重性的指标,于1977年1月至6月间将所有的新生儿的脐血进行筛查。其程序包括血型、Rh、DAT、间接Coombs(抗体筛查)和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等试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妇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ABO-HDN)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及荆门市妇幼保健院产检至孕16周后、与配偶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采用微柱凝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测定孕妇IgG抗体效价,孕16~20周进行首次血型抗体检查,对抗体效价≥64的孕妇每4周测定一次,观察IgG抗体效价对新生儿发生ABO-HDN的影响。结果 纳入研究的1458例夫妻中,夫妻血型A-O组652例(44.7%),B-O组620例(42.5%),AB-O组186例(12.8%),其中母婴血型O-A者573例,O-B者435例。孕妇首次抗体效价≥64者1368例,异常检测率93.8%。对抗体效价≥64的孕妇动态监测抗体效价,64、128、256和≥512各组HDN发生率分别为0、11.8%、22.9%和42.2%,不同抗体效价组间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45,P〈0.001),共发生ABO-HDN 249例(17.1%,249/1458)。结论 新生儿ABO-HDN的发生率随孕妇血型IgG抗体效价增高而升高,产前IgG抗体效价监测有助于筛选新生儿ABO-HDN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血清学变化特征。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考虑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所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及母亲血型、新生儿溶血检测结果,并比较不同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胆红素水平、Coomb’s试验、抗体弥散试验等结果。结果共收治母子血型不合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258例,入院日龄均≤72 h,其中O-A血型不合122例,O-B血型不合118例,Rh血型不合18例;发生溶血患儿分别为94例(77.0%)、85例(72.0%)、18例(100%);入院后最高胆红素分别为(352.0±120.2)、(383.9±116.3)、(455.9±145.4)μmol/L。Rh组胆红素水平和溶血发生率均高于O-A组和O-B组(P<0.05),O-A组和O-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发生溶血患儿抗体弥散试验阳性率58.4%(115/197),Coomb’s试验阳性率19.3%(38/197)。O-A血型不合、O-B血型不合、Rh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Coomb’s试验阳性例数分别为18例(19.1%)、4例(4.7%),16例(88.9%),O-A血型不合、O-B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抗体弥散试验阳性例数分别为68例(72.3%)、47例(55.3%)。结论 Rh血型不合较ABO血型不合溶血患儿血清胆红素峰值、Coomb’s试验阳性率高,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与母亲血清Ig G亚型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G-6-PD)的病因,多数是母子血型不合(Rh溶血症及ABO溶血症)、感染所致的新生儿溶血;其次的原因还有未成熟儿、新生儿呼吸窘  相似文献   

16.
286例RhD阴性孕妇血清IgG抗-D筛查与效价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RhD阴性孕妇血清IgG抗-D是引起母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主要抗体。进行孕妇血清IgG抗-D筛查与效价检测,对预测和治疗该病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目前国内大规模的检测报道和临床分析不多,该研究对2001年3月至2007 年12月我院RhD阴性孕妇IgG抗-D筛查与效价检测的意义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采集286例确认为RhD阴性孕妇的血清,作血型抗体筛查与特异性鉴定,并对抗体阳性患者作定期效价检测。结果:在286例孕妇血清中,IgG抗-D阳性21例,阳性率为7.3%;随着孕期时间的延长,抗体效价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观察12例抗体阳性的胎儿(新生儿),有2例胎儿死亡,2例全程健康;另有8例胎儿(新生儿)出现不同程度的溶血,经换血或输血治疗后,其预后较好。结论: RhD阴性孕妇IgG抗-D筛查与效价测定,对于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预测、治疗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3):185-187]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指母胎血型不合引起胎儿或新生儿的同族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据统计,我国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不合者占85%,Rh血型不合者占14.9%,MN血型不合者占0.1%,ABO溶血症合并Rh溶血症的病例罕见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新生儿MN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特点、诊治经验及发病机理。方法报告我科近年诊治的3例新生儿MN血型不合溶血病,复习我科曾报道的另外2例,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国内近24年来报告的所有病例报告,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包括本文报道的3例,国内共报道31例新生儿MN血型不合溶血病,MN型25例,M型6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13例,抗体释放试验阳性17例,患儿血型抗体IgG抗M型阳性28例;母亲血型抗体IgG抗M型阳性30例,IgM抗M阳性16例。31例患儿中6例(19.4%)为第1胎发病,贫血发生率67.7%,其中重度贫血发生率29.0%,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22.6%;较多患儿需要换血(29.0%)和输血(45.2%);病死率9.7%。结论新生儿MN血型不合溶血病容易出现黄疸、贫血,可导致患儿急性死亡。光疗、输注丙种球蛋白、白蛋白等治疗效果良好,严重病例需要换血、输血治疗。为了提高MN溶血病的诊断率,应检测孕妇MN血型及抗M抗体效价。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概述自1944年Halbrecht首先报道新生儿溶血病(简称ABOHDN)以来,该病逐渐成为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一个主要原因,约占17.5%和22%。上海1978年报道,在712例ABOHDN中新生儿死亡1.4%,重度黄疸27.2%,重度贫血4.8%,核黄疸5.9%,且约50%发生于第1胎。严重影响着优生优育。二、发病机理多见于母血型为O,子为A或B型者。理论上母血型为A或B型,若与婴儿血型不合(婴儿为B、AB或A、AB)也应使婴儿  相似文献   

20.
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新生儿 ABO溶血症 (ABO- HDN)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 )的主要原因之一 ,严重病例可以出现重度黄疸、贫血及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根据 ABO- HDN的发病机理 ,我院应用静注免疫球蛋白 (IVIG)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一、诊断标准1 .ABO系统母子血型不合 ,临床有黄疸、贫血和溶血症状 ;2 .直接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 (改良法 )及 /或抗体释放试验及 /或游离抗体测定阳性者。二、研究对象1 997年 1月~ 1 999年 1月收入我院新生儿急救中心确诊为 ABO- HDN者 48例 ,均为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