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谈新密市资源整合煤矿的水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学辰  李素忠 《中州煤炭》2009,(10):104-106
在对新密市资源整合煤矿的水文地质、水害特点、水害现状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当前资源整合煤矿防治水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矿井安全管理角度对水害防治工作提出了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日趋严峻的形势,高庄煤业有限公司在矿井防治水制度与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深化矿井水害事故控制的各环节研究,以矿井防治水信息系统、井上下水文动态监测体系和水害报警系统等为基础平台,集成矿井水害的预警、监测、隔离、报警、水害避灾逃生及水灾应急救援等功能,构建了一个科学、有效的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应用结果表明,该保障体系有效预防了煤矿水害事故,提升了矿井水害防治能力,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矿井水害的防治可以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文章结合新庄矿井生产地质条件以及矿井往年涌水量以及水害防治情况对矿井未来的水害防治工作进行了计划和部署,从而来确保矿井可以安全、高效地生产。  相似文献   

4.
浅谈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矿井水害的防治技术及系统性、动态性等特点,论述矿井水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及构建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了矿井水害立体防治技术体系、构成及立体性、技术体系性分类特点,按立体空间位置及软件措施、危险程度及控制措施、系统的影响要素等特征进行几种分类方法的论述,重点给出了影响因素分类系统中矿井地表水害防治技术子体系、地下水害立体防治技术子体系等分类、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将立体防治技术在北皂矿井海下采煤水害防治研究中进行了体系构建、分类及防治技术综合实例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资源整合矿井由于原主体技术、资金及管理的原因,形成大量采空区,采空区内积存了大量水和有毒、有害气体。大部分小煤窑没有真实有效的地质图纸资料,隐蔽致灾因素较多,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较大危害。防治透水事故发生成为煤矿生产建设中的重要课题,文章通过对矿井水患危害的认识以及加强煤矿防治水措施的阐述,对杜绝矿井水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煤矿水害事故一直是困扰煤矿安全开采的关键性问题,资源整合矿井的水害事故更是呈现易发多发的趋势。以马堡煤矿为例,资源整合后其东部、中部都开始形成较大面积的采空区,矿井水文地质问题也日益严峻。特别是随着开采深度和范围的扩大,水害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和各方面的损失进一步增加,严重阻碍和制约煤矿的开采和发展。本文以山西马堡煤矿为例,对矿井的主要水害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必要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煤矿水害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矿井水害防治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在认真分析恒源煤电公司管辖矿井水害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剖析了当前矿井水害的基本现状、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新时期公司防治水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煤矿水害防治工作中,由于对一些关键概念内涵和本质的理解、认识不到位和不统一,常导致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探查、矿井水害特征的分析诊断、矿井涌水量预测预报及矿井水害防治技术方案制定等方面缺少统一规范的标准,工作内容的针对性和工作成果的实用性不强,使得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经常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分析了矿井水文地质与水文地质、矿井涌水量与水资源量及疏降水量、矿井采掘工程与水害防治工程等几个关键概念之间的相关性和本质差别,给出了矿井水文地质条件探查、矿井水害特征诊断分析、矿井涌水量预测等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应取得的重点结果及表征方法,提出了矿井采掘工程与水害防治工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9.
矿井防治水工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矿井水害是矿山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灾害之一,它给国家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与人身伤亡。煤矿生产企业应切实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并紧抓不懈。文章主要研究矿井水害的类型及表现形式、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矿井水害防治技术,以此来指导企业进行水害安全防治。  相似文献   

10.
平煤集团矿井水害类型及其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疏水降压是防治矿井水害的有效途径.平煤集团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结合自身的水文地质特点,采用"浅部截流,深部疏干"的疏水降压方法,彻底消除了岩溶水害,保证了矿井安全.介绍了平煤集团矿井水害类型、水文地质条件、水害防治实践.  相似文献   

11.
煤炭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昌盛 《煤》2000,9(1):15-17
论述了我国在煤炭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 ,诸如地表塌陷、矸石山、矿井水、煤泥水、粉煤灰、酸雨等 ,分析了引起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治理的措施。有利于煤炭企业实现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和谐统一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李明山 《中州煤炭》2016,(8):145-148
玉泉煤业属于资源兼并重组整合高水害高瓦斯矿井,整合前井田内9号煤层已几乎全部开采(8号煤层踏空),15号煤层已进行了大范围开采,分布多处大小不等的采空区,9号、15号煤层采空区内聚集了大量老空水,对矿井安全生产存在严重威胁。首采区位于原大花沟老窑采空区内,其采空区边界及积水范围不清,影响着首采面的布置及巷道安全施工。为查明首采区内的老空区边界及积水范围,在地面采用瞬变电磁法进行了勘探,基本查明了老空区边界及积水范围,并通过了井下巷道及钻场验证,对矿井老空区积水的防治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煤矿井下充填保水开采的技术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解濉萧矿区煤炭资源开采紧张和防止矿井水害的发生,根据绿色开采体系中保水开采的重要性,依据濉萧矿区的生产地质条件,提出了充填矸石替换三下压煤的充填保水采煤技术模式。结合矿压研究理论分析了试验工作面充填采煤的可行性,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充填效果,并结合矿区开采现状分析了充填保水开采的技术和经济优势。结果表明,采高3 m的情况下,充填率达到75%,可以保护顶板上方20 m以外的含水层不被破坏。充填保水采煤技术模式在濉萧矿区有很强的实用性,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做好东滩煤矿下步五七采区复杂地质构造中水害防治,通过五七采区相关资料系统收集、整理与分析,采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和数值模拟等综合方法对采区内开采底板水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成果不但可以充分回收煤炭资源、延长矿井稳产年限;同时,也为其它矿井断裂构造和风氧化带相关研究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为防止发生突水事故,常在井下设置防隔水煤柱。通过留设矿井防隔水煤柱,对矿井延长服务年限和煤矿水害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研究合理的防隔水煤柱宽度,能够更加安全、合理、高效地开采煤炭资源。通过点荷载试验测定了祁南煤矿34下6工作面采取的松软结构煤体的点荷载强度指数。考虑到尺寸效应,对不规则试件的结果进行修正后,利用点荷载强度间接获取松软煤层抗张强度。在矿井特定位置留设防水煤柱时,煤层的厚度和水头压力是固定的,煤柱的留设宽度仅为煤层的抗张强度的函数。因此,根据经验公式可计算出防隔水煤柱的合理留设宽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云平台的矿井水害智慧应急救援系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强  徐华  赵颖旺  杜沅泽  张小燕  穆文平  姚义 《煤炭学报》2018,43(10):2661-2667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应急救援已成为矿山安全生产监察的迫切需求。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矿井水害智慧应急救援服务体系,采用混合云架构,提供按需和弹性计算能力及存储资源。通过集成与挖掘所有可能的历史和实时数据,建立云环境下多源异构、大规模、跨领域、动态信息资源"一张图",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应急救援智库。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应急救援系统,实现数值模拟、预测预警、应急疏散、应急评估、人员设备管理等功能,支持矿山应急演练和应急决策,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为矿井水害应急救援提供智能化的服务和管理,实现矿井水害事故预防、检测、预警、处置、评估等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以梧桐庄煤矿的突水治理为例,以一种全新思维方式将矿井水控制、处理、利用、回灌与生态环保五位一体优化结合,统筹管理,较好地解决了矿井水害防控、水资源利用与生态环保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8.
明确了煤矿井下综合防治水的内涵,对综合防治水的对象进行了分类,概括了综合防治水的特点包括:高度集成、综合交叉、复杂性和服务性;概述了综合防治水工作流程,对综合防治水数据进行了分类,并建立了综合防治水数据集成模型,由数据集成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煤矿井下综合防治水体系,保证了煤矿作业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高阳铁矿在解决复杂富水矿床高效低成本开采技术难题时,采用多层位矿体盘区一体化分层回采胶结充填采矿法、高黏性细粒尾矿胶结充填、局部帷幕注浆封堵、岩层变形破坏监测及地压监测、大位移定向钻孔和注浆封堵井下突水等技术,将监探测方法、治水技术与矿体回采进行了系统的整合,提高了资源回收率,有效地控制顶板岩层移动,避免了地下采矿造成的地表塌陷和安全隐患,实现了矿体的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