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一期前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伴后凸畸形的高胸段脊柱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8例高胸段脊柱结核患者,均有椎旁及椎管内脓肿,严重破坏的椎体均小于三个节段,脊柱后凸Cobb角术前为26~76度;ASIA分级:A级2例,B级4例,C级2例.采用单纯经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加钉、钩、棒系统矫形固定治疗.[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结核复发.ASIA分级平均恢复1.88级.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为8~24度,无明显加重;术后3个月血沉均恢复正常;植骨融合时间为3~7个月,平均5个月.[结论]对于严重破坏的椎体小于三个节段,同时合并后凸畸形的高胸段脊柱结核,采用单纯经后路一期前方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背景:多节椎体破坏的腰骶椎结核在治疗上比较复杂,除了考虑病灶清除,解除脊髓压迫外,恢复脊柱椎体的高度及脊柱的稳定性也是必要的。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一期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修复多节段腰骶部结核的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多节段腰骶椎脊柱结核患者25例,病变节段位于L2-S2,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后,行一期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治疗。修复后定期复查X射线片与CT扫描,评估骨块融合和畸形矫正情况,并记录不良事件及材料宿主反应。结果与结论:修复后进行了平均16个月的随访,23例切口全部愈合,2例切口二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术后所有患者腰腿痛均消失;随访期间植骨块无滑脱移位,无断钉断棒,6个月内均出现骨性融合,术后1年结核病灶无复发,血沉正常,X射线片显示病变椎体已骨性愈合。术后腰骶角为16°-36°,平均26°;末次随访时为15°-30°,平均20°。提示:一期病灶清除多节段腰骶骨结核,并同期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完成后凸畸形矫正,可重建稳定的腰骶段,恢复躯体矢面平衡,取自体髂骨植骨能提高融合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156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8个月,未有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的前提,坚强内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抗结核药物和病灶彻底清除是内固定安全植入的前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应该是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1.5年。结果:3例脊柱结核复发(3%)。另有植骨不融合5例,植骨融合率为94%,植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还有3例术后窦道形成,经切开清创探查,加强换药后痊愈。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70%。14例截瘫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恢复1.1级。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背景:有学者提出的经前路矫正脊柱结核后凸畸形和解除脊髓压迫的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植骨块塌陷、吸收或断裂的并发症。研究证实,通过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可增加对后凸畸形的矫正力量,避免出现植骨并发症、降低假关节的形成并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及功能恢复。目的:分析评价2个或多个节段受累伴中重度后凸畸形的脊柱结核患者,一期行前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矫正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脊柱胸腰段有2个或更多节段受累的结核患者,一期行后路内固定融合并前路病灶清除钛网融合内固定。所有患者内固定后持续9个月抗结核化疗,最初3个月采用四联抗结核药物,后6个月采用三联抗结核药物。随访时测量后凸角度,评价患者融合情况、神经病变和功能恢复状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均超过37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牢固节段融合重返工作岗位。内固定治疗后15例(75%)的患者仅残留局部轻度疼痛,3例(15%)活动受限明显。内固定前11例有神经功能障碍,内固定后9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凸角度平均矫正了35.1。(84.8%)(P〈0.001),在随访期间矫正丢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未出现内固定及植骨相应并发症。结果表明,对于2个或更多节段受累伴有中重度后凸畸形的脊柱结核患者,应环形融合,即一期前后路联合内固定融合治疗。可获得更大矫正,有助于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稳定病变节段,而且可以长期有效地维持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脊柱结核患者,经3~4周正规抗结核治疗,行前路病灶清除、椎间大块自体髂骨(肋骨)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1.5年。结果:3例脊柱结核复发(3%)。另有植骨不融合5例,植骨融合率为94%,植骨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5个月)。还有3例术后窦道形成,经切开清创探查,加强换药后痊愈。脊柱后凸畸形平均矫正70%。14例截瘫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术后Frankel分级平均恢复1.1级。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植骨一期前路(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能彻底清除结核病灶,对脊髓及神经根进行彻底减压,促进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同时一期建立和恢复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促进脊柱植骨融合,提高脊柱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前路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方法21例脊柱结核患者行前路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2~4周,术中彻底切除病灶包括脓液、结核肉芽肿组织、死骨、病变椎间盘。椎间大块髂骨和肋骨或装满自体骨屑的钛网植入,术后继续抗结核化疗1~1.5年。结果全部病例随访3~24个月,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1~3个月血沉逐渐恢复正常,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愈合,无内固定钛网松动及移位;术后Cobb角(3.5±1.0)°,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基本纠正。结论前路一期病灶切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可彻底清除病灶,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巨大寒性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路一期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结核27例。术前正规抗结核化疗4~6周,术中彻底的清除病灶,对于骨缺损采用自体髂骨或多根肋骨支撑植骨修复,同时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卧床4~6周,继续正规化疗至少12个月。结果 27例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脊髓、神经、血管等严重的并发症。1例结核脓肿复发,于术后40 d再次进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1个月,结核病灶愈合良好,死腔消失,所有植骨均获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拔出、断裂,脊髓神经Frankel分级均达到E级。结论对胸腰椎结核行后外侧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可有效地重建脊柱稳定性,矫正和预防脊柱后凸畸形,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患者8例,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8例患者无术中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8~28个月,平均16个月,结核无复发,植骨全部成活,无侧弯后凸畸形,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所有病人全身状况良好.结果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疗效确切,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矫正后凸畸形较理想,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探讨我科对多节段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右侧卧位为主,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和单钉棒内固定,并维持抗结核治疗。结果22例手术患者得以随访,时间为8~24个月,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行成,无神经症状加重,结核病灶愈合良好,脊柱融合,稳定性好。结论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多节段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椎体间融合加同期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各节段脊柱结核病灶进行充分的病灶清除、减压、矫正畸形,再行椎体间植骨融合,同期前路或后路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畸形基本矫正,椎体间植骨融合,结核无复发。结论椎体间植骨加同期内固定,能在清除脊柱结核病灶的基础上对脊柱提供良好的即时和远期稳定,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治脊柱结核和一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与内固定的选择。方法:36例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术,除腰骶椎选择后路内固定外,其余均在病灶区直接内固定。35例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全部患者均治愈,植骨全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率为55%。结论:彻底的病灶清除联合一期内固定是提高脊柱结核疗效和后凸矫治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根治脊柱结核和一期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的方法与内固定的选择。方法:36例脊柱结核患者均采用前路病灶清除术,除腰骶椎选择后路内固定外,其余均在病灶区直接内固定。35例行椎间植骨融合。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全部患者均治愈,植骨全部融合,后凸畸形矫正率为55%。结论:彻底的病灶清除联合一期内固定是提高脊柱结核疗效和后凸矫治的很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前路病灶清除、一期自体骨或人工骨植骨及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12~18个月。结果全组31例均治愈,无组织器官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患者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牢靠,术后脊柱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13.4°,15个月植骨愈合率100%,随访期间无结核复发及窦道形成。结论前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后凸畸形矫正良好、重建脊柱稳定性好、可早期活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AF钉内固定加病灶清除拉骨融合治疗胸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9年3月-2003年6月行后路AF钉内固定加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3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诊1~4.5年,平均2.7年.结果:术后1年30例患者植骨融合,13例合并截瘫的患者中,术后改善12例,术后后凸畸形矫正平均17°.结论:后路AF钉内固定加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椎结核能增加脊柱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促进病灶融合及截瘫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30例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段椎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7.12±6.25)月,见减压彻底,内固定位置满意,畸形全部矫正,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胸背痛症状消失,3例有神经症状者术后半年均恢复。结论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安全有效,切实可行。实施该手术需要注意:彻底清除病灶,植骨,牢固内固定,合理、规律、系统、长期抗结核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必要性及适应证。方法:2002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后路器械固定、融合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脊柱结核17例。病变位于胸椎3例,胸腰段2例,腰椎4例,腰骶椎8例;累及2个节段7例,3个节段7例,4个节段3例;有3例伴窦道形成;9例伴不同程度的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术前后凸成角10°-72°,平均31°。所有患者均一期手术。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3.1年,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后凸成角7°-58°,平均16°,椎间植骨平均在5个月融合,植骨融合率95.6%,优良率达89.6%,无一例复发。结论:后路器械固定结合前路彻底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脊柱结核主要适用于多个节段受累、腰骶段及伴窦道者,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植骨融合率、纠正和预防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8.
黄象望  肖晟  刘向阳  张毅  刘宏哲  王靖  方科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063-2064,2068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46例胸腰椎结核患者,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情况以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的效果.[结果]本组4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6个月.术后内固定无松动,植骨愈合,病灶无复发;愈合时间3~7个月;术前Cobb角平均35°,末次X线片随访复查Cobb角平均16.5°.[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既能彻底清除病灶,又能有效矫正脊柱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对于大于40°的脊柱结核畸形、脊髓或马尾、神经根受压及不稳定者行开放手术指征是明确的,经后路行切开病灶清除,植骨,矫形融合内固定是理想的治疗方法。目的:分析后路脊椎双平面截骨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的临床结果及其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1/2010-01接受一期后路脊椎双侧截骨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严重脊柱后凸畸形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与结论:9例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获随访12(8~16)个月,未见结核复发,均骨性融合,末次随访Cobb角及疼痛目测类比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植骨融合时间8.5(5~14)个月。说明后路脊椎双平面截骨矫形、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严重后凸畸形配合正确的抗痨治疗,可取得优良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痛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腰骶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7年9月手术治疗腰骶椎结核15例,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术,术前术后常规抗痨治疗,并定期随访,复查血沉,摄X线片.[结果]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21个月,结核病灶区无复发、植骨块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无其他并发症,无复发.植骨融合时间4~8个月.[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前路病灶清除、植骨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