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进行了PCI治疗前后血清sFas、sFasL和ET-1的检测,并与40名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在PCI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sFas、sFasL和ET-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sFas水平与sFasL水平呈正相关(r=0.5398,P<0.01);血浆sFas水平与ET-1水平呈正相关(r=0.5282,P<0.01);血浆sFasL水平与ET-1水平也呈正相关(r=0.5484,P<0.01).结论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Fas、sFasL和ET-1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组)进行了PCI治疗前后血清sFas、sFasL和ET-1的检测,并与40名正常健康人(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在PCI治疗前,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清sFas、sFasL和ET-1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2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sFas水平与sFasL水平呈正相关(r=0.5398,P<0.01);血浆sFas水平与ET-1水平呈正相关(r=0.5282,P<0.01);血浆sFasL水平与ET-1水平也呈正相关(r=0.5484,P<0.01).结论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sFas、sFasL和ET-1水平的变化对了解病情、观察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可溶性Fas、Fas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sFas、sFasL水平进行测定,20例健康体检者作正常对照。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sFas、sFas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仅sFas与肿瘤临床分期相关(P〈0.01)。化学治疗后有效者sFas和sFasL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sFas和sFasL的水平变化对探讨肿瘤的发生发展、病情判断及指导化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L(sFasL)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39例乙型肝炎和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浓度.结果重型乙型肝炎、肝硬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sFas和sFasL比值,除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余各组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sFasL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二者的比值则与病情严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检测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L(sFasL)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139例乙型肝炎和30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浓度。结果 重型乙型肝炎、肝硬变、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血清中sFas和sFasL比值,除急性肝炎与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余各组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Fas、sFasL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二者的比值则与病情严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Fas与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1)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的表达情况 ;(2)探讨结直肠癌的一些病理特征与可溶性Fas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 ,对24例结直肠癌患者和24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中可溶性Fas浓度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血清中的Fas浓度平均值为(2.357±1.84)pg/ml。大肠癌无淋巴结转移组血清Fas平均值为(5.38±4.2602)pg/ml,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组Fas平均值为(7.114±3.065)pg/ml。大肠癌组血清中的sFas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有转移灶组大肠癌的sFas表达与无转移组无明显差异(P>0.05)。sFas的表达在大肠癌的不同分化程度和大小中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1)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的sFa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血清中的可溶性Fas浓度与大肠癌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及癌肿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6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sFas、sFasL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肿瘤患者sFas、sFasL显著高于对照组,仅sFas与肿瘤分期相关。化学治疗后sFas和sFasL显著降低。结论 sFas、sFasL变化对探讨肿瘤发展、病情判断指导化疗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肾同种移植急性排斥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s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健康对照组及实验组透析前后sFas、sFasL进行检测。结果 对 照组sFas为(256.8±72.0)ng/L,sFasL为(227.9±65.9)ng/L;实验组透析前后sFas分别为(1225.7±467.6) ng/L、(1225.8±464.0)ng/L,sFasL分别为(227.9±147.2)ng/L、(226.9±109.6)ng/L。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sF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sFas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Fas在排异的病理反应过 程中参与了细胞凋亡的抑制,透析并不能改善Fas 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肾同种移植急性排斥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s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健康对照组及实验组透析前后sFas、sFasL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sFas为(256.8±72.0)ng/L,sFasL为(227.9±65.9)ng/L;实验组透析前后sFas分别为(1 225.7±467.6)ng/L、(1 225.8±464.0)ng/L,sFasL分别为(227.9±147.2)ng/L、(226.9±109.6)ng/L.实验组与对照组的sFas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sFas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sFas在排异的病理反应过程中参与了细胞凋亡的抑制,透析并不能改善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宋洁  李辉  张晓东  李瑛 《中国临床康复》2011,(18):3337-3340
背景:细胞凋亡在移植免疫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Fas/FasL系统被认为是细胞凋亡参与肾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肾移植受者80例分为肾功能稳定组(49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3例)和环孢素A中毒组(8例)。另选择性别、年龄与肾移植受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均常规使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给予每日甲基强的松龙6~8mg/kg冲击治疗,3d为1个疗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结果与结论:肾移植组患者手术前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相同时间段肾功能稳定组(P〈0.05)。环孢素A中毒的肾移植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与肾功能稳定组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动态监测血清sFas、sFasL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联合检测CA125和sFas、sFasL在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sFas、sFasL在子宫腺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和ELLSA技术检测3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CA125和sFas、sFasL的含量,并与20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1)研究组手术前后cAm和sFas、sFasL表达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CA125,和sFas、sFasL表达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手术前研究组CA125和sFas、sFasL表达情况与对照组术前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3)手术后5d研究组与对照组CA125和sFasL表达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研究组术后5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sFas、sFasL的高表达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sFas、sFasL尤其是sFasL可作为子宫腺肌病的新的血清学诊断标志物,与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和复发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各类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s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8例各种类型CHB患者经前列腺素E1等药物治疗前后血清sFas、sFasL的水平,并与30名健康献血者比较.结果 118例各种类型CHB患者的sFa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1、0.01、0.05),且重型肝炎(FH)>CHB重度>CHB中度>CHB轻度(P均<0.01),sFas的升高与总胆红素(TBil)呈显著性正相关(r=0.605,P<0.01);FH和CHB重度的sFas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恢复期各组sFas和sFasL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血清sFas、sFasL的水平与CHB病情密切相关,监测二者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并探讨其在肝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了31例肝细胞肝癌和20名正常人血清sFas水平(5.9±2.0ng/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6±0.8ng/m1)(t=3.87,p<0.01).患者血清sFas与肝炎活动程度指标无相关性.结论外周血中sFas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各类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s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变 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8例各种类型CHB患者经前列腺素E1等药物治疗前 后血清sFas、sFasL的水平,并与30名健康献血者比较。结果 118例各种类型CHB患者的sFas明显高于正常 对照组(P<0.01、0.01、0.01、0.05),且重型肝炎(FH)>CHB重度>CHB中度>CHB轻度(P均<0.01),sFas 的升高与总胆红素(TBil)呈显著性正相关(r=0.605,P<0.01);FH和CHB重度的sFas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均<0.01)。恢复期各组sFas和sFasL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血清sFas、sFasL的水平 与CHB病情密切相关,监测二者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肝细胞Fas和血清sFas与肝脏病理炎症程度、血清生化指标等的相关性。方法 ELISA法检查106例各型乙肝患者及24例体检健康者sFas,并同步测定生化指标和HBV DNA定量。分析19例慢性乙肝患者肝活检的炎症活动度和肝细胞Fas表达强度与sFas相关性。结果 各组患者血清sFa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sFas含量慢性重性肝炎〉急性乙肝〉肝硬化〉慢性乙肝。sFas含量与T-Bil呈显著性正相关(r=0.94894);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清蛋白(Alb)呈负相关(r=-0.68409,r=-0.39437);与ALT、AST、HBeAg半定量、HBV DNA定量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0.26,P〉0.5)。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痛程中血清sFas含量显著升高;各乙肝sFas含量各不相同;慢性乙肝患者肝细胞Fas与血清aFas关系密切;sFas与肝脏损伤有相关性,但与血清HBeAg半定量、及HBV DNA定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细胞凋亡在移植免疫和移植物功能丧失发生过程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Fas/FasL系统被认为是细胞凋亡参与肾移植的急性排异反应过程的主要途径之一。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后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变化及其在预测早期急性排异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肾移植受者80例分为肾功能稳定组(49例)、急性排斥反应组(23例)和环孢素A中毒组(8例)。另选择性别、年龄与肾移植受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肾移植受者术后均常规使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治疗。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给予每日甲基强的松龙6~8mg/kg冲击治疗,3d为1个疗程。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结果与结论:肾移植组患者手术前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排斥反应组血清sFas、sFasL水平高于相同时间段肾功能稳定组(P<0.05)。环孢素A中毒的肾移植患者术后各时间点血清sFas、sFasL水平变化与肾功能稳定组基本相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动态监测血清sFas、sFasL水平可能对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凋亡抑制物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sTNFR Ⅰ )的水平。方法  6 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按心功能分级 (NYHA)分为 3组 :Ⅱ级组 2 0例 ,Ⅲ级组 2 0例 ,Ⅳ级组 2 2例 ;另设 15例健康人作对照。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 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组间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Fas及sTNFR Ⅰ含量的变化可能参与慢性心力衰竭的致病机制 ,它们的含量变化对慢性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9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d-1治疗组(35例)和40mg.d-1治疗组(34例),并设正常对照组34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测定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ACS组血清sCD40L、hs-CR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后sCD40L和hs-CRP水平有明显降低(P〈0.01),阿托伐他汀40mg.d-1组较10mg.d-1组降低幅度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降低ACS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可能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血清sFas和sFasL浓度在MODS诊断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以及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6例MODS患者血清sFas、sFasL和TNF-α浓度,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评分和改良MODS评分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比较MODS组与对照组[包括非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以及MODS组内死亡和存活患者之间血清sFas、sFasL浓度的差异,分析患者血清sFas、sFasL和TNF-α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及血清sFas和sFasL与TNF-α浓度的相关性。结果MODS患者血清sFas、sFasL浓度均明显高于非SIRS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且与病情严重度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1)。MODS患者中死亡组较存活组血清sFas、sFasL浓度明显升高(P均〈0.05)。MODS患者血清TNF-α浓度较非SIRS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并与MODS组血清sFas、sFasL浓度呈高度正相关(P均〈0.01)。MODS患者血清sFas、sFasL浓度随器官衰竭个数增加而升高。结论血清sFas、sFasL可用于临床MODS辅助诊断和协助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TNF-α可能促进了MODS中Fas/FasL系统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水平,探讨手术对血清sFas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76例乳腺癌患者及100例正常人血清sFas水平,并比较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Fas水平。结果血清sFas浓度与临床分期、雌激素受体有关,各期乳腺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Ⅳ期乳腺癌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期,Ⅲ期明显高于Ⅱ期,Ⅱ期明显高于Ⅰ期;乳腺癌患者术后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术前。结论血清sFas水平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血清sFas检测可作为乳腺癌病情判断和疗效评价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