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肺癌,首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今又生(R)),2~5天后,行BAI灌注化疗药物;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再次进行基因治疗和/或BAI.治疗后常规使用螺旋CT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5例患者均完成上述治疗,并接受随访2~11个月.有效率(CR PR)46.7%(7/15),1例肺部肿块消失,6例肺部肿块缩小,3例纵隔淋巴结缩小,1例胸水减少,仅1例观察到肿瘤长大,14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93.3%(14/15).p53治疗后6例出现发热(38℃~40℃),未观察到基因药物的其它严重副作用,无严重操作有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p53基因治疗与BAI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BAI的治疗效果.经皮瘤内注射p53是否为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BAI)治疗肺癌的安全性、疗效和给药途径.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肺癌,首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或经支气管动脉灌注p53基因(今又生(R)),2~5天后,行BAI灌注化疗药物;然后根据病情变化再次进行基因治疗和/或BAI.治疗后常规使用螺旋CT定期复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5例患者均完成上述治疗,并接受随访2~11个月.有效率(CR+PR)46.7%(7/15),1例肺部肿块消失,6例肺部肿块缩小,3例纵隔淋巴结缩小,1例胸水减少,仅1例观察到肿瘤长大,14例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93.3%(14/15).p53治疗后6例出现发热(38℃~40℃),未观察到基因药物的其它严重副作用,无严重操作有关并发症出现.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p53基因治疗与BAI联合应用,是一种治疗肺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BAI的治疗效果.经皮瘤内注射p53是否为一种较好的给药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生物制剂与抗癌药联合支气管动脉导管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中晚期肺癌(转移瘤7例)21例,分别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支气管动脉、内乳动脉的部分血管栓塞,同时经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灌注淋巴激活因子杀伤(LAK)细胞(10~15亿)和高聚金葡素(3000~6000 U)等免疫生物剂。结果21例肺内病灶均见不同程度的缩小,数目减少,有效率达到100%。其中3例肺内肿块完全消失,5例肺肿块显示明显缩小,并行手术切除,6例肺转移灶明显缩小。随访1.5年,其生存率100%,两年以上生存率为85.7%(18/21),与化疗相关的毒副作用明显减轻。结论生物制剂与抗癌药联合支气管动脉导管灌注治疗中晚期肺癌,有利于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支气管动脉(BA)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前的的肺癌病例,中央型13例,周围型2例。15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传至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观察支气管动脉。结果13例中央型肺癌均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肿瘤性支气管动脉的起点、分支情况及走行特点;其中2例右侧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2例周围型肺癌中有1例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1例找不到明确发自支气管动脉的供血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显示肺癌特别是中央型肺癌的肿瘤性支气管动脉并能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提供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中晚期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bronchi alartery infusion,BAI)与病变供血血管、肿瘤组织学分类、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2例原发性中晚期肺癌行BAI,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富血管型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乏血管型。中心型肺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周围型肺癌。多次灌注治疗的疗效优于单次灌注,临床分期的近期疗效与治疗效果无关。结论肿瘤供血与肿瘤介入治疗疗效有直接关系。肺癌的病理类型、生长部位、血供类型和灌注次数等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动脉门静脉栓塞灌注化疗联合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肝动脉门静脉置化疗泵栓塞灌注化疗、术后行B超引导下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的21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后通过CT或B超观察肿瘤大小、血供情况和AFP浓度的变化.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的改善,AFP浓度均不同程度降低,治疗前AFP浓度(382.25±90.92)ng/mL,联合治疗后AFP浓度(116.62±63.89)ng/mL.CT或B超复查肿瘤直径均缩小,血供不同程度地减少,治疗前肿瘤直径(5.8±0.9)cm,联合治疗后(4.9±0.3)cm.患者生存质量得到良好的改善,1年生存率为80.95%.结论 肝动脉门静脉栓塞灌注化疗联合经皮瘤内无水乙醇注射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治疗方案,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及并发症少、生存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 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巨大坏死性肝转移瘤(LNML)的应用。方法9例LNML患者,瘤体直径7~21cm,平均15cm,全部患者均已行原发病灶切除。原发病包括胃间质恶性肿瘤1例,结肠腺癌4例,直肠癌3例,肺癌1例。肝内肿瘤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3~5天内,于CT导向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坏死物并无水乙醇注射。结果术后9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1周复查CT显示瘤腔明显减小。随访结果: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66.7%。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结合CT引导下置管引流、无水乙醇注射是治疗LNML的有效双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在肺癌手术前、后不同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9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手术前、后辅以BAI治疗,随访1~5年。结果 手术后灌注组术后3、5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手术前灌注组。结论 术后行支气管动脉灌注是肺癌辅助治疗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导引下多弹头射频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老年人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46例确诊为肺癌的老年患者首先进行多弹头射频治疗,7天后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共灌注1~3次,灌注间隔4~6周。对照组36例,单纯进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用量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54.3%、半年生存率为95.7%、1年生存率为80.0%,对照组有效率为30.6%、半年生存率为77.8%、1年生存率为52.8%。两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弹头射频联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肺癌近期疗效确切、痛苦小,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综合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肝动脉栓塞联合经皮瘤体内注药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和价值。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肝动脉插管至血管瘤供血动脉,对3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注入PLE至血管瘤体大部分充填,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血动脉;对碘油空虚区域再行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PLE。定期观察瘤体碘油充填情况,瘤体大小和并发症。结果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后,碘油存积好,血管瘤体积明显缩小,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肝动脉栓塞结合经皮瘤体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血管瘤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应用支气管动脉灌注(bronchial artery infusion,BAI)化疗后再行手术切除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34例Ⅲ期NSCLC患者,在肺癌手术前先行BAI化疗,对其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4例中32例有效,30例取得手术机会,2例未能完全切除。结论术前BAI化疗是治疗Ⅲ期NSCLC的一种有效辅助措施,能明显提高Ⅲ期NSCLC的手术根治率,并能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CT导向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132个瘤灶)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25例(68个瘤灶,治疗组)施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和CT导向经皮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治疗,对23例(64个瘤灶,对照组)施行单纯TACE。全部病例随访10~43个月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缩小率分别为66.2%和48.4%;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0%,80.0%,64.0%和78.3%,65.2%,47.8%;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6.0%和39.1%。两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TACE联合CT导向PEI在肝转移瘤治疗中可相互协同,疗效优于单纯TACE。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多极射频治疗中晚期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多极射频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失去手术机会或放弃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在进行常规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的同时,于首次化疗灌注后2周,在CT引导下对病灶进行多极射频治疗1次。随访并记录术后半年、1年、2年、3年的有效率与患者生存率,与单纯进行常规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的38例对照组进行同期有效率与生存率的比较。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半年、1年、2年、3年的有效率/生存率分别为:87.5%/96.9%、71.9%/81.3%、34.4%/46.9%、12.5%/21.9%。对照组有效率/生存率分别为:63.2%/78.9%、36.9%/52.6%、26.3%/36.8%、5.3%/7.9%,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与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联合多极射频治疗中晚期肺癌,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P<0.05),同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是一种较为理想、安全有效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贺继刚  马廉亭 《中华外科杂志》1994,32(2):106-107,T012
介入法治疗无手术指征的中心型肺癌扩大了肺癌的治疗途径。作者自1992年1月以来治疗32例无手术指征的中心性肺癌患者,分别经过1~3次支气管动脉插管介入治疗,27例肺部肿块明显缩小,5例肿块全部消失。2例喉返神经受压声音嘶哑得到恢复。取得满意的近期效果。作者就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法的操作以及防止高位截瘫等严重并发症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小细胞肺癌10例报告曾多,蒋俭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化疗,国内外早有报道[1,2],但对其疗效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将我们从1990年3月~1993年9月对支气管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10例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相似文献   

16.
1992年2月至2 0 0 2年12月,我们共收治了Ⅲa期肺癌(NSCLC) 3 8例,其中2 2例采用手术 化疗治疗,16例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BAI) 栓塞(SBAE)治疗,现将治疗效果比较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手术组2 2例,男18例,女4例,中位年龄5 8岁。术后病理证实鳞癌13例,腺癌8例,大细胞肺癌1例。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介入化疗结合经尿道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对15例有膀胱全切指征而患者无法耐受或不愿接受膀胱全切手术的浸润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进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采用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后经尿道切除治疗,经髂内动脉灌注的化疗药物为健择1.0 g/m2.结果:经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后,完全缓解(CR)1例(6.7%),部分缓解(PR)14例(93.3%),膀胱癌瘤体明显缩小,缩小的癌灶经尿道电切或钬激光均得以顺利切除,患者膀胱得以保留.所有病例定期随访,平均随访22.4个月.肿瘤复发5例(33.3%),对复发肿瘤再次行经尿道切除术或化疗、放疗.结论:术前动脉化疗可使多数浸润性膀胱癌降期,使部分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临床初步的观察结果提示疗效良好,且患者保留膀胱功能,获得了较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肝癌微创治疗的并发症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就肝癌的微创治疗,包括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毁损(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 ),冷冻(cryosurgery)的并发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例支气管动脉灌注(BAI)化疗病人心跳骤停的抢救护理,探讨其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瘤内注射化疗药物治疗(间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收集晚期NSCLC患者586例,肺内癌灶1026个,在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至癌灶内并注射抗癌化疗药物,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并定期随访。结果穿刺成功率100%,肿瘤内注射药物成功率100%。主要并发症有发热(215/586,36.69%)、局部疼痛(305/586,52.05%)、气胸(38/586,6.48%)、瘤周出血(26/586,4.44%)、针道出血(37/586,6.31%)、痰中带血(71/586,12.12%)等。治疗有效率为76.28%(447/586),疾病控制率为90.44%(530/586)。随访6个月生存率为81.74%(479/586),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48%(372/586)、35.67%(209/586)、19.28%(113/586)。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间质治疗晚期NSCLC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近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