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OCT-M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由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OCT-M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特点及其在中国石化武汉分公司400 kt·a-1OCT-M装置进行工业应用试验的情况。标定结果表明,FCC汽油硫含量由727~794 μg·g-1降低到80~90 μg·g-1,研究法辛烷值损失0.4~0.5个单位,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2.
用H2O2/液体酸AE催化氧化处理直馏柴油,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将反应中生成的极性有机硫化合物除去。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催化效果明显。当V(柴油)∶V(AE)∶V(H2O2)=100∶8∶12,60 ℃反应10 min,可将直馏柴油硫含量从2 329 μg·g-1降至147 μg·g-1,脱硫率达94%。  相似文献   

3.
采用Mo-Ni-P/γ-Al2O3加氢催化剂, 对中粘度的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进行加氢精制, 精制前对加氢催化剂进行合理的预硫化。研究了加氢精制的工艺条件, 考察了反应温度、氢压、体积空速和氢油比对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加氢效果的影响, 确定了最佳的加氢精制工艺。结果表明,对于该实验原料和催化剂,采用反应温度280 ℃、氢压6.0 MPa、空速0.5 h-1和氢油体积比800∶1的工艺条件,加氢效果非常理想, 溴值由1.4 g-Br·(100 g油)-1降至0.22 g-Br·(100 g油)-1、残炭由0.105%降至0.012%、硫含量由0.9 μg·g-1降至0.4 μg·g-1、比色由2.5降至<0.5, 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的性能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FH-FS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的芳烃加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开发了最新一代的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FH-FS,对其用于几种含硫、氮和芳烃差异较大柴油原料的加氢精制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芳烃加氢性能。试验在200 mL小型加氢装置上进行,在氢油体积比500∶1、反应压力6.4 MPa和体积空速(1.0~2.5) h-1等工艺条件下,使用FH-FS催化剂,精制油硫含量均可降至50 μg·g-1以下,同时可脱除更多的芳烃,使多环芳烃脱除率达到71.0%~80.5%,密度下降(0.016 1~0.026 9) g·cm-3,十六烷值提高1.5~15.8个单位,可较大幅度提升柴油质量。FH-FS催化剂在反应温度比参比剂低15 ℃时,脱硫和脱氮水平相当,但多环芳烃和总芳烃脱除率仍比参比剂高10个百分点以上。FH-FS催化剂对于炼油厂生产低芳烃、低密度和高十六烷值的优质超低硫(S<50 μg·g-1),甚至是无硫(S<10 μg·g-1)柴油来说,是一非常有效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汽油电化学催化氧化脱硫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文波  汪树军  刘红研  张伟  王义刚 《化工学报》2006,57(12):3033-3039
采用一种新型的电化学催化氧化方法,研究了在碱性电解体系中汽油脱硫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碱性电解体系中汽油电解催化氧化脱硫的理论分解电压范围为0.5~1.5 V;适宜的电解条件为:分解电压1.90 V,碱液浓度1.0 mol·L-1,油/电解液进料体积比1/3,搅拌速度300 r·min-1,适宜温度50℃,电流密度155 mA·cm-2,进料流速200 ml·min-1.在此条件下油品硫含量从310 μg·g-1下降到120 μg·g-1左右,且对油品的主要性质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韩玉英  杨广峰 《工业催化》2007,15(10):48-50
为处理吡虫啉农药废水,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Mn催化剂。当n(Ce)∶n(Mn)=2∶1和焙烧温度500 ℃时,所得催化剂颗粒直径为3.60 nm,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为127 m2·g-1。在反应温度190 ℃、总压8.0 MPa、氧分压1.6 MPa、pH为8.42和加入2.0 g·L-1催化剂的条件下,COD的最高去除率达93%。  相似文献   

7.
梁薇 《工业催化》2005,13(7):65-69
实验室制备了SO42-/ZrO2-Dy2O3-HZSM-5(SZDH)固体超强酸复合分子筛催化剂。以柠檬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探针,采用Hammett指示剂法、BET、XRD和SEM等多种表征技术研究了不同SO42-促进剂及其含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H4)2SO4作为SO42-促进剂、SO42-质量分数为10%、550 ℃下焙烧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强的酸性,比表面积达344 m2·g-1,催化剂中的ZrO2主要呈四方晶相,柠檬酸转化率高达97.7%。  相似文献   

8.
丙酮酸分批发酵的供氧控制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寅  陈坚  伦世仪 《化工学报》2002,53(12):1227-1232
以一株光滑球拟酵母的多重维生素营养缺陷型为研究菌株,考察了分批发酵中不同体积传氧系数(KLa)对其产丙酮酸性能的影响.高KLa(450 h-1)下,丙酮酸产率较高(0.797 g·g-1),但葡萄糖消耗速度较慢(1.14 g·L-1·h-1);低KLa(200 h-1)下,葡萄糖消耗速度快(1.97 g·L-1·h-1),然而丙酮酸产率(0.483 g·g-1)却明显下降.根据发酵过程主要参数和碳流分配的变化特性提出了发酵前16h控制KLa为450h-1、16h后控制KLa为200 h-1的分阶段供氧控制模式,结果实现了高产量(69.4 g·L-1)、高产率(0.636 g·g-1)和高葡萄糖消耗速度(1.95g·L-1·h-1)的相对统一,丙酮酸生产强度(1.24g·L-1·h-1)比控制KLa恒定为450、300和200h-1的过程分别提高了36%、23%和31%.实验数据表明,供氧良好状态下细胞产丙酮酸性能出现的差异可能是由维生素处于亚适量水平时酵解产生的NADH去路不同,导致细胞处于不同的能量水平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9.
苏凤宜  邢新会 《化工学报》2008,59(10):2589-2595
使用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实现了对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QAS)在水溶液中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准确测量及其在CMC以下的浓度定量。用该法测得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在水中的CMC分别为12~13 mmol·L-1和0.70~096 mmol·L-1,与电导率法、表面张力法和芘荧光法的检测值相近。对DTAB和CTAB的检测下限分别是011 mmol·L-1和1.7 μmol·L-1,定量范围分别为0.11~9.73 mmol·L-1(0.034~3.0 g·L-1)和1.7 μmol·L-1~0.27 mmol·L-1(6.2×10-4~0.1 g·L-1)。结果表明,使用FITC荧光探针检测QAS具有安全、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刘翠  李保山  吴艳萍 《工业催化》2007,15(10):51-54
用均匀沉淀法制备了纳米棒状氧化铁,并用XRD和T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果绿、碱性黄和亮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性能,考察了光催化剂用量、光照时间及空气的存在对三种染料降解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光催化剂为六方晶系的纳米棒状α-Fe2O3,其长轴约为(300~500) nm,短轴约为(20~40) nm。对浓度为10 mg·L-1的果绿、碱性黄和亮蓝溶液,当催化剂用量分别为0.30 g·L-1、0.30 g·L-1和0.40 g·L-1时,在通入200 mL·min-1空气的条件下,用紫外光照射150 min,三种染料的降解脱色率可分别达到97.98%、94.89%和92.64%。  相似文献   

11.
FCC汽油烷基化脱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大孔磺酸树脂NKC-9及FCC汽油烷基化催化剂SW—I对FCC汽油进行静态及动态烷基化脱硫研究。结果表明,SW—I烷基化脱硫操作条件更为缓和,其催化活性及寿命均优于NKC-9树脂。在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60 min和剂油质量比1:100的条件下,SW—I烷基化脱硫汽油硫含量降至181.7μg·g~(-1),脱硫率63.49%,收率85.30%。SW—I对不同硫含量的FCC汽油均具有一定的脱硫效果,脱硫适应性较强。通过对汽油烷基化反应前后硫化物的分布分析发现,烷基化反应使FCC汽油中的大部分噻吩类化合物反应生成沸点更高的产物,通过蒸馏分离将其除去,达到脱硫目的。  相似文献   

12.
脱除催化裂化油浆中催化剂粉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彻  万昆  余国贤  周晓龙 《广东化工》2010,37(1):181-183
文章采用破乳-絮凝沉降分离工艺处理高桥催化裂化油浆,在实验室考察了破乳剂和絮凝剂类型及加量、水相pH、沉降温度及沉降时间对催化裂化油浆中催化剂粉末脱除的影响。选择PR-3复配物为破乳剂,添加量100μg.g-1,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用量1000μg.g-1,加入质量浓度30%的葡萄糖水溶液,水溶液pH为7,沉降温度90℃,时间12 h,可以有效地脱出油浆中催化剂粉末,油浆灰分含量可降低到100μg.g-1以下。  相似文献   

13.
冯保杰 《广州化工》2012,40(19):123-124,140
简单介绍了FCC汽油脱硫技术的概况,重点阐述了几种可以满足硫质量分数小于10μg·g^-1标准FCC汽油生产技术,总结了各自的特点,提出了生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炼化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共同开发的YD-CADS汽油固定床超深度催化吸附脱硫组合技术,以全馏分FCC汽油为原料生产超低硫清洁汽油,采用脱二烯烃和催化吸附脱硫串联固定床工艺,具有流程短、投资低、占地少和操作简单等优点。中试结果表明,处理硫含量约100 μg·g-1的FCC汽油时,汽油产品硫含量小于10 μg·g-1,烯烃饱和小于2%,研究法辛烷值损失小于0.8个单位,目的产品汽油收率大于99%,化学氢耗小于0.2%。  相似文献   

15.
对Ni/ZnO吸附剂脱除模拟汽油中噻吩硫的性能进行了评价,在温度400℃,压力1.0 MPa,液时空速(LHSV)60 h-1,氢气与模拟油的体积流量比为200(氢气体积为标准状态下的气体体积)条件下,Ni/ZnO吸附剂对硫含量为100μg/g的模拟汽油(A)和模拟汽油(B)的穿透硫容分别达到360 mg-S/g-sorb和292 mg-S/g-sorb。通过实验测定了模型化合物在吸附剂上的吸附热,结果显示吸附热的高低顺序为:3-甲基噻吩﹥甲苯﹥2-甲基-2-丁烯﹥噻吩﹥2,3-二甲基-1-丁烯。两种模拟汽油中噻吩硫在吸附剂上吸附性能和吸附热的不同,均表明Ni/ZnO吸附剂与汽油中噻吩硫相互作用形成了S—M键而不是π络合键。  相似文献   

16.
以水玻璃低温膨胀负载硅和铝作为载体,先通入空气、后浸入Mo-Ni-P-H,制得催化剂,用于催化聚α-烯烃基础油加氢反应。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80℃、氢压6.0 MPa、空速0.5 h-1和氢油体积比为700∶1条件下,加氢效果较理想,溴值为0.18 g.(100g)-1,残炭质量分数为0.011%,硫含量0.38μg.g-1,比色0.5,运动黏度几乎没有损失。聚α-烯烃合成基础油的性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制备以SiO_2-Al_2O_3为载体、W为活性组分的加氢精制W/SiO_2-Al_2O_3催化剂,并考察了温度、氢压、氢油体积比和空速的影响。研究了在W/SiO_2-Al_2O_3催化剂作用下,润滑油基础油的加氢精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精制温度260℃、氢压9.0 MPa、氢油体积比700:1和空速1.25 h^(-1)条件下,氮含量从63.4μg·g^(-1)降至0.9 μg·g^(-1),硫含量从110.2μg·g^(-1)降至0.32 μg·g^(-1),液体油收率92.7%,运动黏度、闪点、凝点与原料油相比变化不大,加氢精制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余济伟  王童  姜海波  赵悦  贺新 《工业催化》2012,20(10):43-46
在分析催化裂化汽油硫和烯烃分布不均匀的基础上,对全馏分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预加氢后再分馏,开发出活性高和稳定性好的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结果表明,产品汽油硫含量由196.2×10-6降至39.2×10-6,加氢脱硫率80.1%,硫醇由33.8×10-6降至5.95×10-6,烯烃体积分数较原料油降低了2.1个百分点, 研究法辛烷值损失0.5个单位,收率99.24%,可生产满足国Ⅳ清洁标准的汽油调和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