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足元 《河北医学》2013,19(10):1527-1529
目的:观察喜炎平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65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进分为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2例,观察组患儿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mg.kg-1.d-1,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3-5d;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kg-1.d-1,分两次给药,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3-5d。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应用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够显著缩短病程,促进临床症状消失,提高疗效,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张风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3):695-696
目的比较喜炎平与病毒唑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的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喜炎平组100例)和对照组(病毒唑组100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0.1~0.2 mL/(kg.d),加用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1次,3 d~5 d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注射液10 mg/(kg.d),每天1次,3 d~5 d为1疗程。结果 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显著缩短病程及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且疗效确切,优于病毒唑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89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疗程为3-5d;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疗程为3-5d。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是93.16%,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3.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咽痛、退热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喜炎平注射液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3月—2009年6月在本院儿科门诊就诊病例进行分析,共计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8~10)mg/(kg.d),加入5%葡萄糖液静脉滴注,每日一次。结果:喜炎平注射液治愈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程为(1.6±1.1)天,而利巴韦林注射液为(2.7±1.4)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115例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5~10mg/(kg·d)加入适量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1次/d,连用3~5d;对照组予喜炎平注射液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3~5d.两组均给予抗感染、退热、对症等处理,观察两组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愈合、退热及食欲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可以加速溃疡面的愈合和改善进食,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建青  王晓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3):3029-3030
目的 观察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治疗组(喜炎平组100例)和对照组(利巴韦林组100例).治疗组予静脉滴注喜炎平5~10 mg/(kg·d),每日分2次给药;对照组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10~15 mg/(kg·d),每日分2次给药.2组均3 d~5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可明显缩短病程,缓解症状,效果优于利巴韦林注射液.  相似文献   

7.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18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332例上呼吸道感染感染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43例采用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治疗组189例采用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8%,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6%,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姜倞 《吉林医学》2014,(11):2317-2318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顽固高热的疗效。方法:选择小儿手足口病顽固高热病例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用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5 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结果:5天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退热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顽固高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16例。两组患儿疗程均为7 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液2 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观察组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液2 mg/(kg.d),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静脉滴注联合西米替丁注射液10~15 mg/(kg.d),用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0.0%,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儿的病情和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选择门诊就诊17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给予炎琥宁5.10mg/(kg.d),加入10%或5%葡糖注射液100~1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5d,对照组86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加入10%或5%葡萄糖液100-1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5d.观察患儿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等症状及体征.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莫桂培 《当代医学》2016,(12):136-137
目的 探讨喜炎平对于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0例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其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及其他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结果 .结果 经过为期1周的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5%);观察组的咽喉肿痛及咳嗽缓解时间、WBC恢复正常时间、退热时间和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且少,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滴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静脉滴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1);观察组退热时间、咽喉肿痛及咳嗽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喜炎平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疗效显著,能够快速退热,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汪雪梅 《中外医疗》2016,(12):128-129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将患者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给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给观察组患者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优于对照组,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0,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时,可以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该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范磊 《当代医学》2014,(30):114-115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河南省沈丘县人民医院194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n=98)和对照组(n=96)。观察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0.5~0.8mL/(kg·d)+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mg/kg+10%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d。3~5 d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咳嗽、鼻塞流涕、咽部充血的时间(1.7±0.5)d、(2.1±0.5)d、(2.3±0.6)d、(2.9±0.7)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病例随机分为喜炎平低剂量治疗组和喜炎平高剂量治疗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喜炎平低剂量治疗组予喜炎平注射液5 mg/(kg·d)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 L,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 d。喜炎平高剂量治疗组予喜炎平注射液10 mg/(kg·d)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100~250 m L,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 d。观察两组患儿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喜炎平低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喜炎平高剂量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42/4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退热时间方面喜炎平高剂量治疗组优于低剂量治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高剂量治疗组和低剂量治疗组均能有效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可迅速缓解症状,并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良好。高剂量治疗组在退热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黄伟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9):25-26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87 例病毒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用喜炎平注射液0.1 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用利巴韦林注射液0.1 g/(kg·d) 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 次.病例均不采用其他抗病毒药物及抗生素治疗,7~10 d 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发病症状以及病程等方面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效果上对照组中9例治愈,18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62.8%.在观察组中21例治愈,20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3.2%.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11.7,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喜炎平注射液在对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杨捷 《吉林医学》2012,33(4):748-749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氧泵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154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1例,用利巴韦林15 mg/(kg.d)静脉滴注及喜炎平注射液50 mg加生理盐水2 ml氧泵雾化吸入,2次/d;对照组63例,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d)静脉滴注。两组对症治疗相同,考虑合并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观察患儿治疗前后咽部疼痛、流涎等症状程度及溃疡数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用喜炎平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有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减少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8.
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可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8):1287-1288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172例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6例进行对照治疗观察,治疗组除给予积极的抗感染及各种对照支持治疗外,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mg/kg,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0.1%~0.5%的溶液静脉滴注,2次/d,对照组不用喜炎平,其余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2%,对照组总有效率83.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新生儿肺炎疗效满意,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利巴韦林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喜炎平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87.27%,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6.3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康复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巴韦林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药喜炎平注射液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7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8.9%,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喜炎平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