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析因试验设计,考察了4种常用的酸奶稳定剂(果胶、黄原胶、海藻酸钠、耐酸性CMC)对搅拌型丝素酸奶乳酸菌数的影响。结果显示:果胶、黄原胶、海藻酸钠、耐酸性CMC对丝素酸奶的乳酸菌数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黄原胶、海藻酸钠和丝素对乳酸菌数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果胶和丝素对乳酸菌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耐酸性CMC和丝素对酸奶的乳酸菌数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4种稳定剂中,黄原胶和海藻酸钠可提高搅拌型丝素酸奶的乳酸菌数,其中添加1%丝素和0.03%海藻酸钠的酸奶的乳酸菌数最高,达到1.20×1011mL-1;其次为添加1%丝素和0.05%黄原胶的酸奶,乳酸菌数为1.07×1011mL-1。  相似文献   

2.
以未添加乳蛋白产品的酸奶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乳蛋白产品包括脱脂乳粉(SMP),乳清蛋白浓缩物(WPC),乳蛋白浓缩物(MPC)和凝乳酶干酪素(CS)的对搅拌型酸奶性质的影响,并研究了4℃下贮藏1d,7d和14 d后黏度和持水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比较几种蛋白强化酸奶,加入1%WPC后能够明显提高酸奶黏度,较对照样品提高了376.4%,4℃条件下贮藏14d后各个蛋白强化酸奶的黏度相应的降低;除了CS外,其他几种蛋白强化均可以增加酸奶持水性,其中添加2%WPC后持水性较对照样品增加了12.10%,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WPC强化酸奶的持水性下降;MPC和SMP强化可以明显提高感官品质,尤其是风味;不同蛋白强化后均改变了酸奶的凝胶结构,从而影响了其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3.
该文主要研究可溶性大豆多糖(SSPS)对配制型酸乳及发酵型酸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测定酸性乳饮料的离心沉淀率,分别研究单一使用SSPS及SSPS、CMC和HMP复配后对配制型酸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单一使用SSPS及SSPS和CMC复配后对发酵型酸乳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制型酸乳最终pH值为3.9时,添加0.4%的SSPS或添加0.3%的SSPS和0.1%的CM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添加0.3%的SSPS、0.05%的CMC、0.4%的HMP配制型酸乳的稳定性较好;发酵型酸乳的最终pH值为4.0时,添加0.4%的SSPS或添加0.1%的SSPS和0.3%的CMC,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酸浆果、胡萝卜和酸奶为主要原料,研制搅拌型酸浆果胡萝卜复合酸奶饮料。方法:以饮料感官品质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搅拌型酸浆果胡萝卜复合酸奶饮料的最佳配方。最佳配方为:酸奶中酸浆果汁、胡萝卜汁比7∶3,混合汁添加量为15%、蔗糖添加量为6%,柠檬酸添加量为0.02%,稳定剂为耐酸CMC与黄胶原(1∶1)的复合稳定剂,添加量为0.2%。  相似文献   

5.
屠洁  刘冠卉  燕薇 《食品科学》2012,33(21):136-140
为改善丝素酸奶的品质,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析因试验设计,考察4种常用稳定剂(果胶、黄原胶、海藻酸钠、耐酸性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与丝素蛋白对搅拌型酸奶黏度、保水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果胶、黄原胶、海藻酸钠和丝素蛋白对搅拌型酸奶的黏度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上述3种稳定剂和丝素蛋白对酸奶的黏度均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果胶、黄原胶、耐酸性CMC和丝素蛋白对酸奶的保水性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其中黄原胶和丝素蛋白对酸奶的保水性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获得4个优化组合,分别为0.5%丝素蛋白和0.01%果胶,酸奶的黏度和保水性分别为903.8mPa.s、65.5%;1%丝素蛋白和0.03%黄原胶,酸奶的黏度和保水性分别为1196.2mPa.s、68.0%;1%丝素蛋白和0.03%海藻酸钠,酸奶的黏度和保水性分别为1320.6mPa.s、68.3%;0.5%丝素蛋白和0.05%酸性CMC,酸奶的黏度和保水性分别为962.1mPa.s、65.0%。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研究、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凝固型与搅拌型花粉酸奶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对于搅拌型花粉酸奶的影响因素为:花粉的添加量>乳粉的添加量>蜂蜜的添加量>稳定剂的添加量;对于凝固型花粉酸奶的影响因素为:花粉的添加量>乳粉的添加量>稳定剂的添加量>蜜的添加量。搅拌型花粉酸奶的最佳因素水平为(质量分数):花粉为0.5%;稳定剂为0.5%;乳粉3%;蜂蜜1.2%;凝固型花粉酸奶的最佳因素水平为(质量分数):花粉为0.5%;稳定剂为0.6%3乳粉3%5蜂蜜1.5%。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柑橘纤维添加量对搅拌型A2β-酪蛋白酸奶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酸奶酸度、粘度、持水力、脱水收缩敏感性和稳定性指数为指标,研究不同柑橘纤维添加量(0‰、0.3‰、0.5‰、0.7‰、0.9‰)对搅拌型A2β-酪蛋白酸奶的影响。结果:随着柑橘纤维添加量的增加,酸奶的酸度、粘度、持水力、脱水收缩敏感性和稳定性指数均发生变化,当柑橘纤维添加量为0.5‰时,产品酸度适中,粘度、持水力、脱水收缩敏感性较好,产品组织结构更稳定。结论:使用柑橘纤维作为稳定体系的原料,工厂产业化生产搅拌型A2β-酪蛋白酸奶时,柑橘纤维添加量至少应为0.5‰。  相似文献   

8.
粒径分析法研究稳定剂对含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向东  李娟 《食品科学》2011,32(13):58-61
研究水溶性大豆多糖(SSPS)、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高酯果胶(HMP)在含乳饮料中的粒径分布和离心沉淀率。结果表明:在SSPS、CMC和HMP的质量分数大于0.3%时,酸性含乳饮料的体系开始趋于稳定,当HMP添加量为0.3%、SSPS和CMC的添加量分别为0.5%时,含乳饮料体系稳定性最好,而且粒径分析与离心沉淀率结果相一致。通过分析含乳饮料的粒径分布和离心沉淀率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所添加稳定剂的含量在含乳饮料体系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以海红汁和鲜乳为主要原料,发酵生产搅拌型海红营养保健酸乳.对生产工艺中影响酸奶品质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采用85℃~95℃对鲜牛乳进行杀菌15 min,添加蔗糖8 g/100 g,添加配比量为1:1,0.3 g/100 g的CMC和PGA混合物作为稳定剂,接种量为1:1的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3 g/100 g,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为3.5 h,添加海红汁7 g/100g,生产出的搅拌型海红酸乳的质量指标都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稳定剂对脱脂搅拌型酸奶粘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稳定剂对脱脂搅拌型酸奶粘度的影响。粘度是搅拌型酸奶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控制项目之一,也是评价酸奶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控制脱脂搅拌型酸奶的粘度,研究其抗剪切能力,进而控制它的口感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分别添加PGA 0.10%、琼脂0.08%、明胶0.20%、果胶0.10%、变性淀粉0.50%浓度时,其抗剪切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1.
成晓霞  张国顺  李丽 《食品科技》2007,32(5):208-210
通过控制草莓酱、黄瓜汁的添加量,经过二次均质,控制搅拌条件,添加搅拌型酸奶复合稳定剂,控制冷藏条件等措施,提高了搅拌型草莓酱、黄瓜汁复合酸奶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复合菌发酵乳生产及其稳定剂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罗地亚MY900复合乳酸菌剂和CMC、黄原胶、变性淀粉、复合稳定剂,对搅拌型酸奶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当MY900菌剂的接种量为40U/1000L、发酵温度为43℃、发酵时间为5.0~6.0h, 搅拌破乳,制得的搅拌型酸奶口感优良,同时表明使用变性淀粉或复合稳定剂在酸奶生产中是合适的增稠剂.  相似文献   

13.
以奶粉和马铃薯为原料研制马铃薯酸奶。研究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菌种添加量对酸奶发酵工艺的影响,以及搅拌速度、搅拌时间、马铃薯浆添加量对搅拌工艺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贮藏期间马铃薯酸奶水分含量、pH、酸度、持水力、质构、流变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酸奶的最佳发酵工艺为菌粉添加量0.02%,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4.5h;最佳搅拌工艺为马铃薯浆添加量25.5%,搅拌速度90r/min,搅拌时间25min;在贮藏期间,马铃薯酸奶各项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减,但与空白组相比变化幅度更小,说明品质更稳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搅拌型酸奶黏度问题,本文研究了凝固型和搅拌型酸奶黏度特性的差别.结果表明,在提高酸奶的黏度和稳定性方面,添加复合稳定剂比单一稳定剂效果好;其中0.50%果胶与0.25%明胶的复合稳定剂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果汁添加量对果汁酸奶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鲜牛乳、苹果汁为主要原料,以混合乳酸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产品风味和沉淀率为指标,对果汁酸奶的果汁添加量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发酵后将果汁和稳定剂加入到搅拌后的酸奶中,所得产品质地均匀,口感细腻,无分层,无乳清析出;②酸奶中添加0.10%的 PGA,0.25%的耐酸CMC和高达35%的苹果汁,可获得酸奶香味与苹果香味协调又能稳定贮存的活性苹果汁酸奶,该果汁酸奶可稳定贮存18天。  相似文献   

16.
以澄清指数、黏度、离心沉淀率作为产品稳定性评价指标,研究了大豆多糖(SSPS)、果胶(HMP)、CMC三种常用稳定剂对清爽型酸性乳饮稳定性和口感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稳定剂对产品稳定性均有一定的作用,相同添加量的条件下黏度大小依次为:CMCHMPSSPS。考虑产品清爽口感需求,将SSPS分别与HMP和CMC进行复配。经过复配后得到稳定性最佳方案为:2‰SSPS与3‰HMP或3‰SSPS与2‰CMC。通过对两个稳定性最佳方案进行感官评价实验,得到兼具清爽口感和稳定性能的最终方案为:2‰SSPS与3‰HMP复配。该文为口感清爽型酸性饮品的开发和稳定体系的搭建提供一定的实际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鲜牛乳、苹果汁为主要原料,以混合乳酸菌为发酵剂,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产品风味和沉淀率为指标,对果汁酸奶的果汁添加量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发酵后将果汁和稳定剂加入到搅拌后的酸奶中,所得产品质地均匀,口感细腻,无分层,无乳清析出;②酸奶中添加0.10%的PGA,0.25%的耐酸CMC和最高35%的苹果汁,可获得酸奶香味与苹果香味协调又能稳定贮存的活性苹果汁酸奶,该果汁酸奶可稳定贮存18天.  相似文献   

18.
以龙眼汁和奶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一种复合型发酵酸奶。从产品感官质量和稳定性入手,应用正交实验法,确定了合理的配方和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龙眼酸奶的主要原料最佳配比为奶粉与水质量之比为1∶8,龙眼汁添加量7.5%,复合稳定剂为淀粉0.10% 果胶0.025% CMC0.05%,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5%,发酵温度为42℃,发酵时间为2.5h,将得到保健功效的搅拌型龙眼酸奶。  相似文献   

19.
搅拌型果汁酸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亲水性胶体和盐类对果汁酸奶稳定性和口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后添加亲水性胶体优于杀菌前添加;在6种胶体单独作用时,以CMC和PGA的稳定效果较好,二者最佳配比为CMC:PGA=2.5—4:1。聚磷酸钠对果汁酸奶的稳定效果好于柠檬酸钠,并应在发酵后添加。盐类不影响果汁酸奶的粘度,但抑制了甜味,突出了酸味,使口感变差,故应该少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新型甜味剂D-塔格糖在搅拌型酸奶中的应用。通过质构分析和喜好排序法,确定了D-塔格糖在搅拌型酸奶中的最佳使用量,同时研究了D-塔格糖在酸奶货架期内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添加3%的D-塔格糖和3%的蔗糖的酸奶比只添加6%蔗糖的酸奶稠度、黏度都有所增加,口感更为醇厚,更受消费者喜好。D-塔格糖在酸奶货架期内含量有所增加,有利于产品功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