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痛风石是痛风日久,尿酸盐晶体沉积于体内引起的典型的临床表现,可以造成关节的畸形、活动受限、甚至发生皮肤破溃和感染,还会给痛风石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及时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治疗,对于痛风石患者非常重要。国内外指南所推荐的药物并没有涵盖所有类型的痛风患者,特别是是病情严重以及有使用禁忌证从而不可使用相应药物治疗的痛风患者,因此,这就需要使用非药物疗法为这一类痛风患者解除病痛,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痛风石的治疗有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中西医的非药物疗法在治疗痛风石方面都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世龙 《中医正骨》2012,24(2):69-70
痛风的临床表现为关节的急、慢性炎症,痛风石泌尿系结石及痛风性肾病.痛风石是关节炎症长期迁延不愈的表现.以关节软骨及关节周围组织多见.体表痛风石好发部位是外耳、尺骨鹰嘴、膝关节囊、跖趾、指间和掌指等处.发生在腰椎部位的痛风石临床少见,而腰椎椎管内实为罕见.我院收治1例腰椎椎管内、外痛风石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是穴刺血对急性痛风及后期痛风石形成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阿是穴刺血,对照组45例先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待疼痛症状控制后改服苯溴马隆片,于治疗21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尿酸浓度的变化,3个月后比较两组痛风石的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86.7%和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均有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血尿酸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两组的血尿酸浓度降低大致相近;两组治疗前后痛风石的形成病例数比较均有上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治疗组痛风石的形成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阿是穴刺血在治疗急性痛风及预防痛风石的形成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王德军  梁华 《中医药学报》2010,38(3):110-111
目的:应用针刀治疗痛风患者的痛风石,观察血尿酸指标的变化。方法:对临床21例具有痛风石的痛风患者,治疗前进行血尿酸值测定,治疗后1W、2W、4W分别进行血尿酸值测定,对治疗前后血尿酸测定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血尿酸值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应用针刀治疗痛风患者的痛风石,治疗后血尿酸值明显降低,近期治疗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微创合中西医综合治疗痛风石的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1年12月来我科就诊的痛风石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口服非布司他和小苏打以及痛风石软化予针刺排石,治疗组予口服中药及非布司他和小苏打,痛风石软化予针刺排石,连续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症状、实验室指标(血尿酸)、功能科指标(肌骨超声痛风石大小)、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综合评分、血尿酸值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综合评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血尿酸值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肌骨超声效果(无效/有效/显效)比较总有效率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对照组,即治疗组为(21/31)67.74%,对照组为(14/30)46.67%。治疗组完成31例,显效68%,有效10%,无效22%;对照组完成30例,显效47%,有效17%,无效36%。结论:针刺微创合中西医综合治疗痛风石,将西药降尿酸作用迅速,与中药健脾化痰、软坚散结、活血逐瘀...  相似文献   

6.
申康 《中医杂志》2007,48(8):691-692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尿酸肾结石。吕兰凯老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痛风治疗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兹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切除痛风石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痛风伴有痛风石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针刀方法切除痛风石疗法)和对照组(口服中药痛风婷胶囊),每组30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压痛评分、关节红肿评分、关节活动障碍评分、血尿酸的指标变化及关节体征总积分与治疗后的综合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采用针刀方法切除痛风患者的痛风石后,可以减轻患者的关节疼痛,改善痛风病人的关节压痛、关节红肿、关节活动障碍体征,降低痛风患者的血尿酸,其综合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胡荫奇辨治痛风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痛风是指机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单一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若未经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9.
鸡鸣散治疗痛风二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为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以血清尿酸增高、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畸形、痛风石逐渐形成为主要临床特征。古代医籍中也有相同的病名,但中医所言痛风,系指痛痹久而不愈而言。因此,二者在概念上不能混淆,痛风可归属于中医学的“痹证”范围。 笔者在西医学习中医期间,在苏中德老师的指导下,用鸡鸣散治疗痛风,均获得了较  相似文献   

10.
痛风为长期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好发于男性青壮年,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形成、关节畸形、肾实质性病变和尿酸结石形成。笔者近年采用中医药治疗痛风15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苏展影  罗璇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59-1560
通过对我院2000~2006年采用手术治疗痛风关节炎痛风石20例进行辨证施护,针对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特点及辨证分型,分为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观察、评价、修正、改进,总结出适合痛风关节炎痛风石的围手术期辨证护理措施,以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痛风煎剂治疗痛风37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患者采用内服自拟痛风煎剂进行治疗。结果:治愈率为29.73%,总有效率为89.19%。结论:中药内服是治疗痛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孙淳  刘维  吴沅皞 《天津中医药》2014,31(5):291-291
<正>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可并发肾脏病变。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痛风患者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1]本院近来诊治1例17岁男性原发性痛风患者,以中药为主治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7岁,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疼痛间断  相似文献   

14.
范小萍 《双足与保健》2017,(10):102-103
目的探讨对足部痛风石患者行双能量CT检查的临床特点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诊治45例痛风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双能量CT检查,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查显示,45例患者均存在痛风石沉积,沉积在174处关节和85条韧带/肌腱,第1跖趾关节(74.86%)、跟腱(38.82%)为最常见受累部位。结论足部痛风石沉积部位主要为关节以及韧带/肌腱,最常见受累部位为第1跖趾关节、跟腱。  相似文献   

15.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严重者可因关节毁损而致残,或出现肾功能不全症状.笔者自2005年以来,运用自拟宣痹通络汤治疗痛风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淀,特征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肾尿酸结石形成。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经方治疗痛风临床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陈文照,姜宏,顾瑞生苏州市中医医院(215003)吴惠芳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以高尿酸血症为临床特征,常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等;病程迁延则表现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型...  相似文献   

18.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根据该病以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活动不灵活等主要表现,属于中医学“热痹”、“风湿热痹”范畴。西医对痛风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且副作用大。近年来,中医治疗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总结了目前痛风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证治及预防调护。  相似文献   

19.
痛风是长期的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血中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部分患者后期可累及肾脏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肾结石形成为主要特征.目前还没有根治痛风的有效药物,而且治疗痛风的西药毒副作用大,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中医药对痛风治疗的研究,已经从临床探讨出一些有效的治疗方剂,随着动物实验研究的不断展开,现在不少临床工作者开始对中医药治疗痛风的疗效及药物作用机理进行实验研究,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朱良春治疗痛风的经验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本病以往少见,近年逐渐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