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利用降深-时间曲线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是地下水向井运动及泰斯(Theis)假设。然而由于抽水试验延续时间较长,水流场不仅受边界条件影响,还受含水层的非均质性影响,从而导致在某些抽水时间区段内,地下水流难于满足向井运动假设。利用微分分析方法,可清晰划分出降深-时间曲线中符合向井运动的时间区段,并根据分析结果选取合理的井流模型,进行有效的参数计算。实际应用表明,基于抽水试验的微分分析,整合了更多的地质信息,确定了边界条件及含水层非均质性对抽水试验的影响,为计算合理的水文地质参数,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周子俣  秦志泉 《矿产勘查》2018,9(4):706-713
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为了解预查研究区含水层的富水性、地下水类型和渗透系数,以防城港地区那梭镇ZK03号水文地质钻孔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钻孔水文地质条件和工作条件,采用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的方法对那梭ZK03号水文钻孔进行3次降深的抽水试验,根据涌水量、单位涌水量与降深之间的关系曲线图,可以确定该地下水埋藏条件为承压水,容积法可大致确定抽水井出水量约为1.81L/s,为中等富水性。按稳定流计算通过迭代法、水文恢复法对比计算分析可以得出水文恢复法计算的渗透系数值较为合理,更具有可参考价值,为下一步评价含水层特性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渗透系数是评价地层渗透性和地下水水量的重要参数。以福州轨道交通2号线某车站的抽水试验为例,分析在非均质地层中的抽水试验中,按稳定流带不同观测孔的各公式和水位恢复法公式分别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结果表明,采用稳定流公式计算的渗透系数结果相对准确,采用水位恢复法的计算结果偏大。按稳定流计算渗透系数的结果对降深敏感程度的规律是:单孔主孔+1个观测孔主孔+2个观测孔,主孔观测孔。对含水层为非均质地层的沿海地区,按稳定流、单孔或带1个观测孔等相对"粗犷"的公式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更可靠,而按带2个观测孔的公式求得的水文地质参数容易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某基坑降水工程非稳定流和稳定流抽水试验成果,分别应用泰斯(C.V.Thies)和裘布依(A.Dupuit)理论公式,求取的水文地质参数与实际深基坑降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对比分析。认为单纯采用稳定流己不能满足对地下水控制的需求,主要因为稳定流计算所得的参数,不能用来预测地下水动态变化和降水设计。因此,随着深基坑开挖对地下水的渗流运动研究的提高,推广应用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并与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结合起来,配合使用求参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坑深度不断加大,多层承压水的深基坑问题亟待解决。在实际工程中,查明场区岩土体水文地质特性及不同含水层间越流补给关系,获取较为准确的水文地层参数,防止突水、管涌等事故的发生对基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常州市某深基坑工程为例,对基坑底部Ⅰa、Ⅰb层承压水进行研究,开展了单井与群井承压水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将数值模拟的成果与实际观测得到的拟合曲线对比,评价抽水试验获得的水文地质参数的可靠性。根据抽水试验及水位恢复过程中的地表沉降监测结果,预测承压水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从而为减压降水井设计及基坑底板稳定性分析提供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工况下的降水试验,观测水位降深、出水量的变化,得到试验数据。根据与试验场地相适应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抽水试验数值模型。通过抽水试验实测数据曲线与数值模拟取得的数据曲线进行拟合,查明了第一承压水的水文地质参数。将水文地质参数用于模型验证,得到群井抽水条件下第一承压水的降深云图,可满足最大开挖条件下的控制安全水位。  相似文献   

7.
李瑞 《四川建材》2022,(3):65-66,95
勘察设计施工领域,在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需要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地层的渗透性系数,为基坑开挖工程提供有效的地下水控制措施.通过对复杂水文地质情况下抽水试验的研究,整理成果资料,与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方便以后施工过程中普及抽水试验的应用,更准确地提供设计参数,提高工程降...  相似文献   

8.
基于抽水试验的多种方法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文地质参数对于地铁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工程建设安全及安全运行等具有重要意义,野外抽水试验是确定水文地质参数的主要方法。本文以“长春市地铁一号线”南湖大路站抽水试验资料为依托,采用传统的稳定流公式法、非稳定流的直线图解法、Theis公式法等计算,并采用全程曲线拟合法进行计算,结合实际水文地质条件,多种方法对比分析,确定该地块渗透系数为45 m/d、导水系数13.50 m2/d及贮水系数为0.000 3。本次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全程曲线拟合法在承压水含水层中的适应性,提出了井管回水的附加水位对抽水试验参数计算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求解越流补给条件下水文地质参数为涉及2个未知数的超越方程,常规的解析法无法直接获解。而目前工程上采用的图解法及试算法或是误差大,或是依赖图表、计算繁复。本文采用优化拟合方法,在工程适应参数范围内,用较为简单的函数实现了对由图表给出的越流补给条件下虚宗量零阶第二类修正贝塞尔函数的替代,并利用水位降深比值关系,经整理获得了可直接完成参数求解的计算式,计算过程简捷,不依赖图表,便于实际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2):297-299
为了给五沟煤矿第四含水层下正常开采及提高回采上限提供科学的水文地质依据,根据伸直法原理,在建立参数模型和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判别出1016-1孔第四含水层抽水试验Q-S曲线类型,建立了抛物线方程,换算出井径为91mm、10m降深时的q值,精准地评价了第四含水层富水性,消除了野外施工中机械设备、降深等一些因素对抽水试验获取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3.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4.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19.
材料性能的随机场特性参数的检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议根据相关函数分析结果描述材料随机场性质,提出用曲线拟合方法检定随机场特性的分析模型参数。经过实例分析,指出指数余弦式模型的现实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