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通过分析我院早期医联体模式的雏形、目前医联体的组织架构及紧密型医联体的"三三三一"管理模式,以及已经获得的初步成效,为推进其他地区医联体建设及组织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医联体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化"、综合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提出优化整合服务体系、统筹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医联体绩效考核、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医联体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3.
分级诊疗是新医改的重要改革工作之一。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能够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科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建设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将“互联网+”医联体平台运用于分级诊疗中能够推动医疗大环境逐步提高,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明确方向。该研究对分级诊疗中使用“互联网+”医联体的管理模式进行具体论述,将该模式的运用方式和运用价值进行分析,表明“互联网+”医联体管理模式适用于分级诊疗,且能提高医联体中各成员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该研究旨在为各医联体和分级诊疗单位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而患者依从性低、对疾病认识不足,使得患者血糖水平未能得到较好的控制,导致并发症发生或因血糖反复升高住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迫切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为改变这一现状,以综合医院为核心的医联体糖尿病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该文研究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医联体模式对2型糖尿病的管理方式,并对医联体的发展及糖尿病管理模式的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通过加快建设区域内医疗联合体,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以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信息共享互联,提高患者就诊效率。笔者梳理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对医联体建设的推进作用,发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实施,促进了医联体远程医疗的技术实现、扩大了医联体的跨区域建设、提升了医联体内部大数据管理能力。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医联体建设有效缓解了患者看病难、排队久、耗时长的传统就诊痛点和慢病患者复诊续方问题,同时降低了交叉感染风险。跨区域医联体内部“组团式”对口帮扶更有效解决了偏远区域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紧密型医联体背景下精益医疗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5家联盟医院组成紧密型医联体,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背景下的精益医疗管理模式,包括紧密型医联体背景下精益医疗管理模式的构建、奖励机制及绩效考核、派驻人员选拔条件及业务技术指导工作、优化分级诊疗流程、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比较紧密型医联体背景下精益...  相似文献   

7.
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第一医院以托管模式搭建医联体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市级医疗机构从医疗技术、管理理念等多方面对托管单位进行支撑,对进一步推进分级诊疗工作,改善基层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及管理水平起到一定作用。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医联体内资源共享、加强政策宣传能进一步优化医联体建设,推动医联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五种医联体形式,要求在明年逐步形成权责明确的医联体运行体系。同时,在服务患者方面,医联体内部转诊可在一定条件下仅收一次门槛费,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可优先使用上级医院投放到社区的专家号。医联体内转诊只收一次门槛费:利益分配方面,医联体要形成共享机制。比如探索推进医保对医联体实行按服务人口总额付费、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等改革,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对比分析中国、英国、美国医联体信息化发展现状、模式和成效,为我国医联体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美国、英国医联体信息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国内外医联体信息化发展。结果/结论中、英、美医联体的组织方式、业务运行方式、资金保障模式、历史基础等均存在差异,医联体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和相关信息技术的支撑,我国医联体信息化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和标准制修订、标准落地应用。  相似文献   

10.
推进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之一,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落实分级诊疗、满足群众就医需求、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举措。如何实施精准帮扶,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成了城市大医院的一道必答题。本文对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集团自2004年以来逐步探索实践的精准帮扶进行介绍,从四个切入点创新医联体精准帮扶模式,逐步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做法及效果,为新一轮医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建设在各地持续深入推进,医联体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本文基于文献和资料分析,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国内医联体实践与理论研究现况,重点阐述了我国区域医联体的联盟组织形态、内部运营管理、外部多元主体和环境支持现况,以及发展中的局限性。本文立足于多元视角对区域医联体联盟的治理结构、竞争与合作方式、健康促进与医疗服务改善,以及政府、市场和第三方组织间利益与分歧相交织的各要素进行剖析,以期进一步推动集服务、责任、合作、利益和管理于一体的区域医联体联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渊 《中国医院》2023,(1):43-44
目的:利用文献分析法探析医联体建设现状与发展状态,为进一步完善医联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检索2012-2021年国内学者发表的有关远程医疗医联体建设的相关文献,对所获取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 122篇中文文献,文献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发文数量最多为上海。结论:医联体建设正在高速发展阶段,中文文献数量逐年递增,但是没有形成有效的专家研究团队,大多都是以医疗机构或者医学院校为背景进行研究;对远程医疗助力医联体建设在政策支持、发展持续、人员配置以及医联体机构之间的管理研究相对缺乏,需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17年5月,我国正式启动医联体建设,并以试点改革的形式逐步展开,从而推动医疗资源的向下浮动,实现病患的双向转诊,进而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如何推动城乡医联体改革,并进一步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提出几点思考,希望能够为推进医联体改革进程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安徽省城市医联体发展与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提升安徽省城市医联体发展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安徽省某城市医联体为研究对象,抽取医联体成员中部分医疗机构开展问卷调查,基于共生理论的4要素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该医联体内38家医疗机构,分析得出不同等级共生单元与不同共生模式提供的医疗服务皆存在一定的差距,紧密型共生关系签约率仅52.6%,科室中心与信息系统等共生界面覆盖率不高,大部分医疗机构的共生环境属于正向,但仍存在优化空间。结论:当前安徽省城市医联体发展未能达最优状态,仍存在医疗资源不协调、配套管理制度未健全等问题,需建立协同高质的共生单元,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维护互利共生的共生模式,加强共生单元内部合作交流;完善系统科学的共生界面,实现信息平台技术全覆盖;健全医联体配套管理制度,优化良好规范的共生环境,推进城市医联体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介绍国内外医联体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阐述以其为主体的医联体信息平台架构、主要业务功能及应用效果,指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医联体内资源互通共享,提升医疗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4):140-143
目的 探讨医联体文化建设对社区医院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为社区医院改革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为研究工具,选取区域医联体内3 家社区医院86 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在医联体文化建设前后进行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 医联体文化建设后,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总体得分(81.30±4.58),较建设前的(58.75±3.82)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测评得分与建设前比较在工作本身、工作压力、工作条件、工作回报及组织管理维度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联体文化建设后,医务人员在人际关系维度的满意度测评得分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联体文化建设切实提高了社区医院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庆市松散型医联体服务能力,为进一步推进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综合评价重庆市4个松散型医联体22家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包括医联体的4家牵头医院及其托管的18家成员单位,对加入医联体前后的年门诊人次、年出院人次、年住院手术例数、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危重症比例进行分析。结果 加入医联体后,18家成员单位中11家年门诊人次增长,15家年出院人次增长,11家年住院手术例数增长,10家床位使用率增长,12家平均住院日下降,6家危重症比例增长。4家牵头单位年门诊人次、年出院人次、年住院手术例数增长,平均住院日减少1.70 d, 2家床位使用率增长。结论 松散型医联体模式助推了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介绍湖北省中医院中医医联体组织结构及建设目标,从总体架构、网络架构、功能几方面阐述平台设计情况,指出该平台有助于实现医联体内信息互通共享,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益,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推进。  相似文献   

19.
赵云 《中国医院》2020,(1):10-12
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是医疗卫生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认识仍然较乱,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数量仍然较少,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层次仍然较低,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研究仍然较弱。笔者经过社会调查概括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同时经过文献研究分析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联体建设的认识及其不足,为当前社会办医疗机构参与医疗联合体建设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医联体是实施分级诊疗和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而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是医联体的一种重要模式。本文通过对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实施的重要意义、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对策进行阐述,为建立区域内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提供政策依据,对医改的有效推进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