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的FD患者138例,对入选病例询问消化不良症状(包括腹胀、餐后饱胀、早饱、腹痛、嗳气、恶心、呕吐等7项),并为患者症状积分.同时以我院体检健康成年人11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结果 FD者中37.7%有抑郁症状,34.7%有焦虑症状,28.9%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男女间无差异.FD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P<0.05).伴焦虑抑郁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较非焦虑抑郁状态者显著增高(P<0.01),消化不良症状程度与SAS、SDS标准分呈正相关(r=0.531,r=0.467,P<0.05).结论 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与FD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不良是用来描述“难以消化”的医学术语,指位于上腹部的一组异质性症状,包括器质性消化不良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D)。FD患病率高,具有慢性、反复发作的特点,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医疗保健及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担。目前尚无治疗FD的特效方法及药物。该文以FD的致病因素及病理生理学改变为基础,重点阐述评估近年来FD治疗的方法及药物。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定义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 ,又名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有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痛或不适、腹胀、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心等 ,病程超过 1 2周以上而未发现器质性疾病。 FD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因病不能工作而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显著 ,并消耗大量的医疗资源 ,因此对 FD仍在不断深入的研究。2 FD的类型FD根据不同的症状分成几种亚型 :1溃疡样消化不良 :上腹痛为主 ,可表现为“典型的消化性溃疡”症状。 2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 :表现为胃排空迟缓的症状如早饱、恶心、腹胀等。3…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 NUD),是消化系常见病,国内占胃肠专科门诊1/3以上,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20%~40%.主诉上腹不适如隐痛、早饱、胀满等消化不良症状,但应用胃镜、上胃肠道钡餐造影,腹部B超和各项化验检查,除可能有轻度胃炎外,常无异常所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国内外学者认为FD与胃肠动力障碍、胃电活动异常和神经精神因素导致的内脏神经敏感性增高有关,因此,除促胃肠动力药外,近年来还使用改善心理障碍药治疗FD.本研究通过对FD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观察黛力新对FD患者的作用,为心理治疗FD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十二指肠运动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存在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因素之一[1].FD在临床上发病率极高,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腹上区不适、早饱、恶心、呕吐等症状。为探讨FD患者胃十二指肠运动的情况,对31例FD患者进行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Hp)是发现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一种,能够导致胃上皮黏膜层的慢性炎症,全世界感染率约为50%.目前,Hp感染被认为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的可能因素之一.FD常同时伴有胃肠症状和心理疾患,不明确的病因和难以缓解的症状最终导致患者焦虑、抑郁,而精神心理异常又通过多种机制加重FD症状.Hp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后可引起机体多种体液因子变化,如5-羟色胺、胃泌素、胃饥饿素、多巴胺等,从而影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多系统功能并出现相应症状表现.本文就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激素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近来研究认为FD的病因与胃肠道动力障碍及精神因素密切相关,因而我们对FD患者给予身心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消化不良3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剖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器质性消化不良(OD)的临床特点,探讨消化不良的诊治。方法:通过360例内镜检查分类,总结分析FD和OD各型的症状。结果:FD组、OD组分别为63%和37%患者年龄平均分别为47.5岁、60岁。两组性别女>男、OD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FD组。结论:消化不良特征对判断FD和OD有较高的价值,根据进餐试验及分型有助于消化不良的诊治。  相似文献   

9.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发病机制迄今不甚清楚。许多研究表明FD患者的症状可能与个体的性格、生活经历、心理状态、社会层次和慢性应激等有关。本文对个体因素与血压分布的关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225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is,FD)是指有消化不良症状,而不存在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和肝、胆、胰等疾病者。幽门螺杆菌(HP)在成人FD中检出率为41.9%~83.5%。笔者就225例FD患儿临床资料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估,探讨FD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为临床治疗FD提供新的依据。 方法 选取符合RomeⅢ诊断标准的FD患者80例,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PDS)45例,上腹痛综合征(EPS)3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45例作为比较对象,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及消化不良症状积分量表评估FD患者的焦虑、抑郁及消化不良状况。 结果 FD组、PDS组、EPS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5);而PDS组与EPS组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D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积分与SAS、SD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 结论 精神心理因素对FD的发病起促进作用;焦虑、抑郁评分越高,FD患者消化不良主观症状越严重。  相似文献   

12.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指一组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和早饱感的症候群,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的产生与消化系统器官疾病有关,从病因上可分为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OD)和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其中,FD患者的症状源于上腹部,血生化及内镜等检查无异常发现,临床表现难以用器质性疾病解释。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在缺乏任何能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证据的情况下,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表现,包括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或烧灼感等[1]。目前FD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幽门螺  相似文献   

1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消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也越来越受到医院的重视~([1-4])。FD是一组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上腹疼痛或不适(包括上腹饱胀、早饱、烧灼感、嗳气、恶心呕吐及难以描述的上腹部不适感等),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5])。本研究拟调查在消化内科就诊的FD患者的症状谱,了解FD患者症状发生频率、严重程度及危险因素,为诊断及治疗FD提供理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多种因素如:胃肠激素因素、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敏感性异常因素、脑一肠轴的作用等引起的异质性疾病,同时FD和IBS重叠发病有着>50%的概率,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还不完全清楚,而且几乎无单一的发病机制能够完全解释所有FD和IBS的临床症状,随着近年来对FD和IBS两病研究的深入,了解其重叠的发病机制将会对FD和IBS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杨迪坤 《华夏医学》2009,22(3):501-50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病因复杂,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过消化不良症状,只是持续时间长短和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程度不同而已.尽管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FD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部分患者存在胃动力异常并与精神因素有关[1].  相似文献   

17.
李丕成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0):602-60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或反复发作的,包括上腹痛、上腹饱胀、上腹胀感、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部症状的一组临床症状。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时,这一临床症状便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发病率高,普通人群有消化不良症状者达19%~41%。门诊资料统计,FD患者占我院消化门诊40%以上。除以上消化系统症状外,多数患者伴有失眠、焦虑等症状,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经检查排除了引起这些症状的胃肠道、肝胆道及胰腺等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占消化专科门诊患者的20%~40%[1];F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认为,精神因素和应激因素一直被认为与其发病有密切关系,联合应用抗焦虑抑郁类药物对很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明显疗效;为进一步探讨此类药物的疗效,对什邡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FD患者在常规治疗(兰索拉唑和/或莫沙必利)基础上联用黛力新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宁邦彦  李天津  杨胜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4):3406-3407
目的: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心理状态,探讨心理干预对于F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HAMD抑郁量表、HAMA焦虑量表对176例FD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将筛选出的90例FD同时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心理干预组,常规治疗组常规应用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给予心理千预和抗抑郁药物辅助治疗。治疗8周后进行精神量表评分、消化道症状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FD组在躯体化、焦虑、抑郁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消化道症状积分、HAMD、HA- MA评分均值;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治组下降更为显著,且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在常规改善胃动力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必要时辅以抗焦虑抑郁剂能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消化不良症状。  相似文献   

20.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与中青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华龙 《热带医学杂志》2004,4(6):736-737,741
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 )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抗HP治疗,证实HP与FD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选择87例FD患者,予雷尼替叮(铋剂),甲硝唑、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进行抗HP治疗2周。结果发现抗HP治疗能改善FD者症状及病理状况,从而提示HP感染可能是FD的一个致病因素。结论抗HP感染是治疗HP阳性FD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