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减压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后路减压术治疗,观察组行前路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伤椎高度和Cobb角水平。结果: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伤椎高度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术治疗胸腰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伤椎高度,降低Cobb角水平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术,但术中出血量更多,手术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措施,探究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法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椎体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椎体高度、Cobb’s角。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椎体高度和Cobb’s角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椎体高度和Cobb’s角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减压法治疗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均有良好的疗效,前路减压法复位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前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方法 将6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结果 观察组术后5周运动评分、触觉评分、伤椎高度及Cobb's角均要好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采用前路减压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后路减压手术,前者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路手术入路和后路手术入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前路手术组和后路手术组,各22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前路手术组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cobb角、伤椎高度恢复情况好于后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手术入路可让患者的脊髓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其疗效优于后路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和分析前路和后路减压手术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患者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患有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前路手术,对照组采用后路手术。对两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的触觉评分、手术时间、运动评分、Cobb's角、伤椎高度以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治疗组触觉评分、Cobb's角、运动评分与伤椎高度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治疗组触觉评分、Cobb's角、运动评分、伤椎高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对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后路减压术相比,前路减压术对改善患者脊髓功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更好地内固定力学,明显缓解患者脊髓压迫。虽这种入路方式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总体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2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后路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切口长度,减轻术后疼痛,缓解伤锥严重程度,促进骨折复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时机选择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A组于伤后72 h内接受手术治疗,共54例;B组于伤后72 h后接受手术治疗,共36例。两组均采取经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治疗前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椎管容积、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B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椎管占位、伤椎高度、Cobb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有明显改善(P<0.05),B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早期行手术治疗可有效解除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但也应考虑到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综合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8.
李永战 《包头医学》2021,45(3):36-38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患者采用不同入路方式内固定融合术的效果.方法:对在本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行内固定融合术的脊柱骨折患者8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采用前路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并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脊髓神经功能及Cobb角.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时,两组Cobb角均比术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的创伤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Cobb角,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4例胸腰段脊柱结核确诊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给予前路脊柱手术治疗;观察组在2周抗结核治疗后采用后路脊柱手术。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for assessment of cervical myelopathy,JOA)评分、Cobb’s角、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及JOA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后凸Cobb’s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凸Cobb’s角均有改善,且观察组后凸Cobb’s角矫正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95.24%,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可以有效改善伤椎高度丢失、矫正脊椎后凸畸形,缩短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手术疗效更确切、安全,是治疗脊柱结核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0.
袁小平 《中外医疗》2014,(27):27-28
目的研究分析经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在该院确诊收治的100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前路手术治疗,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后路手术治疗。术后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脊柱畸形角的矫正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脊柱畸形角的矫正情况上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方法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显著,能够有效矫正患者脊柱骨折后畸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行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1日~2017年11月20日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患者64例,行后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后路组,行前入路手术治疗的32例患者为前路组。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行前入路手术治疗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并发症发生率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均低于手术前(P0.05),伤椎前缘平均高度高于手术前(P0.05),且前路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评分和Cobb角低于后路组术后水平(P0.05),伤椎前缘平均高度高于后路组术后水平(P0.05)。结论前路手术方案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疼痛和功能障碍较轻,Cobb角和伤椎前缘平均高度恢复较好,是一种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促进触觉、运动觉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ASIA分级B、C、D级,随机分为两组,前路组采取前路减压治疗,后路组采取后路减压治疗,均由同一组医生完成,60例患者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前路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分别为(597.4±76.4)m L、(243.6±25.9)min,均显著高于后路组,P<0.05;两组治疗前触觉评分、运动评分、Cobb’s角、伤椎高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前路组触觉评分、运动评分分别为(75.6±13.3)分、(76.4±16.3)分,均优于后路组,均P<0.05;治疗后,前路组Cobb’s角、伤椎高度分别为(43±4)度、(3.7±0.6)cm,与后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效果较佳,可有效解除脊髓受压,有助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术与传统切口手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9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传统组44例采取传统切口手术治疗,研究组45例予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及住院天数,并比较两组后凸Cobb角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住院天数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1d、术后3个月后凸Cobb角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后路小切口微创椎弓根螺钉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确切,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4例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组21例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照组23例择期应用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和椎管前后径,12个月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时伤椎椎管前缘高度、脊柱矢状位Cobb角度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伤椎椎管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时观察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诊应用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合并脊髓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可在短时间内解除脊髓和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确切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入路行椎管内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效果。方法:根据椎管骨块占位程度将111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前入路组55例和后入路组56例,分别行椎管内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对比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伤椎高度与后凸Cobb角的变化。结果:前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和植骨融合时间高于后入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能够提高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降低后凸Cobb角,但前入路组提高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和降低后凸Cobb角幅度明显高于后入路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入路椎管内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能够通过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中出血量降低手术风险,前入路椎管内减压植骨内固定术能够通过恢复伤椎高度和降低后凸Cobb角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应根据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和椎管受压程度选择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内固定与后路融合术对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2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5例。前路组采用前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采用后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运动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末次随访Cobb角度及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但两组末次随访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内固定术与后路融合术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并发脊髓损伤,注意合理选择手术入路,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均可有效恢复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1):81-84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与传统开发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9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并发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5个方面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末位数字奇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且未选后路入路,观察组行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后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s角矫正、椎管截面积改善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2组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s角、椎管截面积及脊髓神经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术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肯定,不仅固定可靠,且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7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ASIA评分)、功能独立性(FIM评分)及脊柱畸形矫正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ASIA评分、FIM评分、Cobb角和伤椎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以上各指标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