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MRI资料,重点分析DWI信号特征及其对病灶的显示能力。结果 45例共捡出47个病灶,34个病灶T,WI和T1WI均呈网状高、低混合信号,8个病灶T,WI1T,WI均呈高信号,4个病灶T1WI、T1WI均呈低信号,1个病灶T1WI呈等信号、T1WI呈稍低信号,46个病灶(占97.87%)T1WI灶周具有“铁环征”:DWI显示的病灶范围包括瘤体及灶周舍铁血黄素区域,敏感性较高、可提高病灶的显示率。结论 MRI是诊断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首选方法,常规SE序列与弥散成像相结合,能更准确、全面地提供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1.5T TWin Speed磁共振机对58例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明确的MS病例(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95岁),例行T1FLAIR、T2加权扫描(T2W1)及弥散加权成(DWI)像检查。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同时使用软件进行DWI的弥散系数(ADC)值及影像分析。结果(1)MS,病灶在MRI扫描中,T2WI像共发现病灶798个,T1FLAIR检见病灶673个,T1FLAIR显示的病灶数为T2WI的84%。采用DWI检查,可见病灶537个,检见病灶数为T2WI的67%。(2)T1FLAIR所检MS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影,在慢性期可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3)MS急性期病灶平均ADC值与急性脑梗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和慢性期平均A13(2值(0.00105)高于脑缺血的ADC值(0.000495)(P〈0.001),但低于脑肿瘤的ADC值(0.00174)(P〈0.05)。结论常规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判定脑内白质区的MS病灶是否急性期,同时应用DWI、ADC图检查对判别病灶的性质,尤其对脑缺血性或肿瘤性病灶有较大帮助,是诊断MS等脱髓鞘疾病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传统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影像学表现,10例进行了传统MRI平扫、增强及DWI扫描。11例仅进行了常规MRI扫描。[结果]21例患者单发肿瘤15例(71.40%),多发肿瘤6例(28.6%),共31个病灶,27个病灶位于大脑(87.1%),3个位于小脑(9.7%),1个位于下丘脑(3.2%)。病灶T1WI、T2WI信号与脑灰质相近。所有病灶都有占位效应,水肿程度不一。所有病灶都呈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7个病灶(22.6%)中心见裂隙状低信号影,周围呈环带状明显强化区。10例共13个病灶进行了DWI扫描,所有病灶在DWI图像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结论]脑内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传统MRI及DWI检查有助于该疾病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弥散成像(DWI)磁共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DWI诊断急性脑梗死100例,并与传统CT扫描及常规MRI结果比较。结果 DWI在发病6小时之内已能明确发现脑内相对应高信号灶.常规MRI需在发病12小时后才能显示病灶,其中T2W1较T1WI敏感,而CT则需24小时左右才能显示脑内病灶的存在。DWI显示的病灶较T2WI稍大,所有新病灶在DWI上均为高信号。结论 DWI对诊断超早期脑梗死十分敏感,并能显示缺血边缘带情况,结合T2WI可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RI常规扫描及DWI诊断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的价值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8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临床资料,按临床分期包括超急性期15例,急性期20例,亚急性早期16例,亚急性晚期15例,慢性期14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头部常规MRI序列及DWI扫描,并通过头颅CT证实,分析MRI常规扫描及DWI在不同时期自发性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小儿自发性脑出血不同时期血肿灶T1WI、T2WI信号变化以及对应DWI图像信号改变具有明显的规律,超急性期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或等信号,DWI高信号;急性期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FLAIR低信号,DWI低信号;亚急性早期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或等信号,FLAIR低或等信号,DWI低信号;亚急性晚期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慢性期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高或等信号,FLAIR混杂信号,DWI低信号。慢性期血肿ADC值高于亚急性晚期,亚急性晚期高于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早期高于急性期,急性期高于超急性期(P<0.05);DWI扫描结果中ADC值鉴别慢性期与亚急性晚期脑出血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高于亚急性晚期与亚急性早期(0.838)、亚急性早期与急性期(0.700)、急性期与超急性期(0.763,P<0.05)。结论不同时期小儿自发性脑出血MRI常规扫描及DWI诊断影像学征象存在差异,DWI在鉴别不同时间脑血肿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序列和常规MRI序列在急性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临床诊断的急性DAI患者的MR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1WI,T2WI,FLAIR及DWI序列扫描,分析其信号特征,比较各序列脑内病灶的显示率。结果DWI序列显示病灶最多、最敏感;FLAIR只有部分病灶显示;常规T2W1,T2WI较FLAIR敏感性差,其中,T1WI显示率最低。结论对急性DAI病灶检出率DWI序列较FLAIR及常规T1WI,T2WI高,可为急性DAI的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客观的影像学依据,对临床疑有DAI患者,DWI应做为MR检查的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7.
磁共振成像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技术在诊断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近期26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DAI病例,对比分析MRI多序列成像检查对DAI病灶显示敏感序列及信号特征、分布特点。结果MRI显示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以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像(DWI)对DAI影像诊断具有敏感性,病灶显示率高于常规T1WI,极易发现病灶且均表现为高信号。结论高场强MRI常规多方位扫描加DWI为DAI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型多发性硬化(MS)的MRI特征,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48例脑型MS病人的MRI特征。结果本组48例脑型MS病人MRI表现为病灶多发、大小不一、多数位于侧脑室旁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和皮质下区,T1WI为低、稍低及等信号,T2WI和FLAIR为不均匀高信号,DWI在急性期为略高信号,慢性期为等或低信号。33例行增强扫描病人18例呈中等或明显强化,5例轻微强化,10例无强化。本组胼胝体信号异常22例,胼胝体萎缩16例,脑萎缩25例。结论多种MRI检查技术综合分析是诊断脑型MS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常规MRI与扩散成像(DWI)联合应用,在判定小儿病毒性脑炎病理基础中的价值.方法:对39例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或抗病毒治疗复查证实的病毒性脑炎行常规MRI和DWI.分别作轴位DWI和常规T2WI、T1WI、FLAIR成像.观察病毒性脑炎在DWI与常规T2WI的表现,同时测量感兴趣区域的ADC值.结果:MRI诊断39例阳性,共发现88个病灶.22个病灶在DWl出现异常高信号而T2WI、T1 WI及FLAIR均未见明显异常信号,39个病灶在DWI与T2w1均表现为高信号,且DWl显示范围较T2WI更清楚、更广泛,17个病灶在DWI表现为等信号,在T2WI为高信号,19例复查其中4例痊愈,13例病灶不同程度吸收,13例中2例出现局限性脑萎缩,4例出现9个软化灶,在12wi表现为异常高信号,在DWI表现为低信号,T1 WI表现为低信号.另有l例合并有出血,1例老病灶吸收,但出现新病灶.结论:DWI能在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异常信号,能够反映病毒性脑炎不同时期病理变化,与常规1r2wI相比可提供定量的诊断信息,对疾病诊断及预后疗效评估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脑多发性硬化(MS)的特征性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8例M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常规扫描T1WI,T2WI,FLAIR序列,其中10例进行了Gd-DTPA增强扫描。结果:28例MS患者脑部MRI均有阳性发现,均为多发病灶,共发现病灶193个,病灶主要位于侧脑室旁(30.57%),半卵圆中心(23.32%),皮质或皮质下(20.21%),胼胝体(16.06%)。病灶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形态多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典型病灶垂直于侧脑室。12个病灶出现强化,结节状强化5个,环状强化3个,弧形或开环状强化4个。15个病灶中心见到扩张小静脉。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脑内的MS病灶,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病毒性脑炎的MRI表现及其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特征。资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临床确诊成人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颅脑MRI和DWI图像,观察患者DWI、ADC图及T2WI的表现,并分析病灶的影像特征。结果 38例成人病毒性脑炎表现为多发病灶30例(79%),单发8例(21%),常呈对称性;按发生的部位可分为两大类型:(1)主要侵犯颞叶、边缘系统以及额叶20例。(2)主要累及顶叶皮层及皮层下、侧脑室周围白质以及基底节-丘脑18例。脑部病变区主要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且多数病灶(23例)在DWI较T2WI信号高,而且病变范围更清楚,其中3例DWI显示为高信号而T2WI未能显示病灶。结论成人病毒性脑炎急性期病灶DWI常呈高信号,多数病灶DWI信号较T2WI高,DWI对成人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不同分化程度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将sHCC患者根据病理分化程度分为4组,患者均行腹部常规MRI和DWI。并对不同组别患者的AD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例小肝癌患者中,T1W1稍低/低信号、等信号、稍高/高信号分别为27例、4例、3例;T2W1除1例等信号外,33例均为稍高/高信号;血供方面,多血供与少血供分别为28例与6例;延迟期与临近肝实质信号比较,高信号、等信号、低信号例数分别为4例、10例、20例;23例伴有包膜形成;DWI31例高信号,3例等信号;高分化组、高中分化组、中分化组、中低分化组瘤灶的ADC值分别为(1.79±0.31)×10-3、(1.89±0.68)×10-3、(1.82±0.52)×10-3、(1.70±0.19)×10-3。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3,P=0.608);常规MRI联合DWI的AUC(0.902)高于常规MRI(0.800);结论 MRI联合DWI对早期sHCC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不典型sHCC。  相似文献   

13.
骈文婷  杨明铭  张敬  张伯生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9):781-783,I000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脑内血肿的DWI、GRE-T2*WI序列信号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临床及CT确诊的脑内血肿患者的的MR图像,全部病例均采集MRI常规T1WI、T2WI序列及DWI序列图像,其中39例采集GRE-T2*WI序列图像,结合血肿形成时间、主要成分及其在常规T1WI、T2WI的信号特征对脑内血肿进行分期,并分析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规律。结果超急性、亚急性晚期脑内血肿在DWI序列表现为"中高周低",其中5例超急性期、10例亚急性晚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同样表现为"中高周低"。急性期、亚急性早期脑内血肿DWI序列表现为"中低周高",其中10例急性期、9例亚急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均为低信号。慢性期脑内血肿DWI序列信号不稳定,其中5例慢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表现为"中高周低"。结论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存在规律性,结合MRI常规序列检查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RI多参数成像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PCa37例、前列腺增生42例和前列腺炎6例患者的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增强(DCE)资料.比较PCa与非癌患者的T2WI、DWI、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DCE表现.组合上述3种技术形成以下4种方案:方案1:T2WI;方案2:T2WI+DWI;方案3:T2WI+DCE;方案4:T2WI+DWI+DCE.绘制ROC曲线,并采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计算各方案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 PCa在T2WI上多呈斑片状、结节状低信号(25/37),DWI上大多呈斑片状或结节状明显高信号(33/37),动态增强均呈Ⅱ、Ⅲ型曲线(37/37);前列腺增生T2WI上呈结节状高低混杂信号,DWI上大多呈等或稍高信号(33/42),动态增强大多呈Ⅰ、Ⅱ型曲线(39/42);前列腺炎T2WI上多呈不规则稍低信号(4/6),DWI上多呈稍高信号(4/6),动态增强大多呈Ⅱ型曲线(4/6);PCa与非癌患者的ADC值分别约(0.99±0.21)×10^-3mm^2/s、(1.75±0.25)×10^-3mm^2/s,两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方案AUC从小到大依次是:方案1:0. 741、方案3:0.905、方案2:0.930、方案4:0.974.方案1与方案2~4间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4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最高,分别为94.59%、93.75%、94.12%.结论 MRI多参数成像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及诊断准确度,其中以T2WI+DWI+DCE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本院30例经病理证实的CPA囊性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回顾性分析这些病变的MRI表现,并和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30例病变中右侧CPA 16例,左侧10例,双侧4例;位于CPA池内24例,脑内6例。其中表皮样囊肿12例,多呈不规则形沿蛛网膜下腔匐行生长,并包埋邻近的神经血管,DWI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无强化;蛛网膜囊肿5例,信号与脑脊液一致,增强后无强化;皮样囊肿3例,呈长T1长T2信号2例,混杂信号1例,2例DWI呈高信号,均无强化表现;囊性听神经瘤6例,呈单房或多房改变,增强后囊壁及分隔均见强化,其中3例患侧内听道扩大、听神经增粗并强化;血管母细胞瘤4例,均为大囊小结节型,附壁结节明显强化。与手术及病理对照,MRI对CPA囊性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92%。结论:MRI对CPA囊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3.0T磁共振成像系统中,使用常规MRI(T2WI)、DWI及DCEI技术联合应用方案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效能。方法:将我院经穿刺活检和(或)外科手术后病理证实的96例前列腺MRI扫描的患者纳入本研究,研究对象均行T2WI、DWI及DCEI扫描。将前列腺T2WI与DWI、DCEI技术进行组合,组成以下4种MRI技术联合检查方案:(1)仅采用T2WI技术;(2)采用T2WI联合DWI技术;(3)采用T2WI联合DCEI技术;(4)采用T2WI联合DWI和DCEI技术。将上述96例MRI检查资料按照不同MRI技术组合检查方案进行影像学诊断评分,并将各种组合方案的影像诊断评分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利用SPSS软件进行诊断效能的比较分析。结果:96例患者经病理证实为PCa 45例(46.9%);非癌病变51例(53.1%),包括4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7例前列腺炎。经χ2检验,PCa诊断的特异度和准确度方案一和方案二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方案一和方案三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一和方案四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方案二和方案三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二和方案四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三和方案四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组合方案中方案四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PPV、NPV值最高,方案二次之,方案一最低;方案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及PPV、NPV值显著低于方案二、四,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T2WI、DWI与DCEI的联合应用能够显著提高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其中T2WI+DWI的诊断效能略逊于T2WI+DWI+DCEI,但因其扫描时间短、费用低,可将其推荐为临床对疑似PCa患者进行筛查的基本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常成人扩散加权成像(DWI)时,不同b值对脑组织灰白质对比、信号强度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方法:随即选择20例正常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DWI技术检查。DWI扫描序列依次为:①TR/TE/激励次数为8284ms/106.0ms/1次,扩散敏感系数(b值)为500s/mm^2,一次扫描时间相应为40s;②TR/TF/激励次数为8284ms/112.8ms/1次,b值为800s/mm^2,一次扫描时间为49s;③TR/TE/激励次数为6817ms/116.5ms/1次,b值为1000s/mm^2,一次扫描时间为40s;④TR/TE/激励次数为7647ms/133.1ms/2次,b值为2000s/mm^2,一次扫描时间为1min 8s;⑤TR/TE/激励次数为8284ms/145.8ms/4次,b值为3000s/mm^2,一次扫描时间为2min 4s。结果:ADC值随b值升高而降低。当b值小于1000s/mm^2时,DWI上灰白质信号的对比与T2WI上相似,灰质信号高于白质;b值为1000-2000s/mm^2时,灰白质信号对比大致相等;b值为3000s/mm^2时,灰白质信号对比倒置,图像信噪比下降。结论:b值对扩散加权成像技术有重要影响,不同b值时正常成人脑组织信号强度和ADC值不同。  相似文献   

18.
肝脏退变结节MR诊断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的大鼠肝脏退变结节MR各个序列的信号特征及病灶检出率。方法对DEN诱发的30只大鼠肝脏病变模型进行MR检查,扫描序列为T1WI、T2WI及弥散加权(DWI)。扫描后即行病理学研究,对病灶进行严格影像-病理对照。结果通过大体标本连续切片,共发现30只大鼠肝脏〉3mm结节160个,其中3-4mm大小结节142个,4-5mm大小结节12个,5-6mm大小结节6个。退变结节(n=154)的信号特征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等信号或高信号,DWI等信号或高信号。MR各序列对退变结节的检出率分别为T1WI:29%(45/154),T2WI:45%(V0/154),DWI:52%(64/124)。结合常规T1WI、T2WI与DWI,检出率为65%(81/124)。结论结合MR扫描T1WI、T2WI及DWI,对DEN诱发的大鼠肝脏退变结节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胆红素脑病(AB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2月~2012年8月在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为A、B、C三组,对所有患儿进行MRI扫描,测定并比较三组患儿T1WI、T2WI和DWI扫描序列两侧苍白球的信号强度,并测定三组患儿双侧苍白球ADC、eADC值.结果 14例患儿双侧苍白球T1WI信号增强,60例患儿双侧苍白球T2WI和DWI信号强度肉眼观察无差异;B组患儿T1WI信号强度高于A组,C组患儿T1WI信号强度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三组患儿双侧苍白球T1WI信号强度随着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增高而增高,同组患儿左侧和右侧苍白球比较,T1WI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T2WI信号强度及双侧苍白球ADC、eADC值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7例确诊急性胆红素脑病患儿均位于C组,MRI表现为两侧苍白球T1WI呈对称性高信号,信号强度平均值左侧为(1186.65±62.34),右侧为(1192.47±63.38),高于同组平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T2WI和DWI信号强度无改变.结论 MRI扫描在ABE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两侧苍白球T1WI对称性高信号是ABE主要的MRI表现,信号强度随血清胆红素水平增高而增高,T1WI信号强度增高是临床诊断ABE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