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持续湿化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湿化气道,对照组40例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湿化气道。结果观察组痰痂的形成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术后患者气道痰痂的形成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来说,持续气道湿化法明显低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持续氧雾化湿化在脑出血、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71例需要人工气道湿化的脑出血、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气管切开日期的单双日分为2组,单日35例采用持续氧雾化气道湿化法,为氧雾化湿化组.双日36例采用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为滴注湿化组.对2组患者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及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氧...  相似文献   

3.
徐锡明  董志霞  胡婷婷 《江苏医药》2013,39(9):1111-1112
合理的气道湿化可保持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润、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临床上采用的持续气道湿化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方法湿化效果也存在差异[1].我科应用氧气驱动一次性湿化液气道持续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新会  杨秀娜  孙磊  张传静 《河北医药》2014,(13):1978-1979
目的:观察脱离机械通气的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脱离机械通气的气管切开患者100例,随机选择50例为试验组,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选择50例为对照组,行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比较2组湿化良好率、湿化过度率和湿化不足率,同时比较2组气道各种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相比,湿化良好率(90%VS 72%)明显升高,湿化不足率(6%VS 24%)明显下降( 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组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 P <0.05)。气管切开术后不良反应有如下几种:痰液阻塞、肺不张、肺部感染、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患者自觉不适感等。结论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法,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临床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正>2008-01~2009-12,笔者所在科对53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经微量泵持续气道湿化和输液管持续滴注气道湿化法,并对两种湿化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输注泵持续湿化在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持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观察组与间断气管切开气道湿化法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等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输注泵持续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间断气道湿化法,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7.
不同剂量持续气道湿化效果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不同剂量,旨在提高此类患者气道管理质量。方法随机选择81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持续气道湿化,通过统计学分析进行研究。结果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3ml/h组湿化满意55.5%,4~6ml/h组湿化满意92.6%,〉6ml/h组湿化满意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管切开患者持续气道湿化开始剂量以4~6ml/h为宜,可以有效减少气道湿化不足或过度导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石晶明  王小松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44-145,147
目的比较微量泵持续加温湿化与传统气道湿化对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18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量泵联合输液恒温器加热持续气道湿化法,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常温间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刺激性咳嗽等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痰液黏稠度明显较低,痰痂形成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气道加温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气道湿化法,气道湿化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32例采用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和40例采用以往单层纱布覆盖定时间段湿化方法的气管切开患者呛咳、痰液黏稠度增加、SpO2<0.95、间断使用呼吸机的例数。结果改良气道湿化方法明显优于以往湿化方法。结论气管切开保护罩与微量泵持续泵入气道湿化方法有良好湿化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王欢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2):1780-1782
目的:探讨有效人工气道的湿化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黏液一纤毛系统正常运动的效果。方法:分别选用人工鼻湿化法、加热型湿化器湿化法、间断滴注湿化法、雾化湿化法等4种方法对58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气道湿化护理。结果:本组58例人工气道患者均无气道痰栓堵塞、气道黏膜溃疡、小气道塌陷等人工气道并发症.湿化护理效果较好。结论:有效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防止气道阻塞维持气道通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刘新会  孙磊  常燕  张传静  洪欣 《河北医药》2010,32(18):2528-2529
目的比较气管切开患者应用间断常温气道湿化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气管切开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应用间断常温气道湿化和持续恒温气道湿化2种气道湿化方法 ,比较2组湿化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湿化良好明显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 [42例(91.30%)与39例(82.98%)],湿化不足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方法 [2例(4.35%)与5例(10.64%)]。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法肺部感染、痰液阻塞、气道黏膜出血、刺激性咳嗽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法。结论持续恒温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间断常温气道湿化,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的常见手术,临床实际工作中气道湿化管理不合理规范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影响疾病预后.本文拟从气道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方式及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中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的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12例气管切开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6例,观察组采用气管内持续湿化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湿化法进行治疗,每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湿化方式的不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期间的疗效和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管切开患者采取持续气道内湿化的方式进行护理,能够预防患者的呼吸道感染,降低其病死率,提高临床疗效,对于患者的恢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气管切开的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气道湿化,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协同氧气持续气道湿化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发生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形成痰痂、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感染分别为3、1、3、1、3例,对照组分别为12、6、10、8、13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7.20、4.04、4.81、6.41、8.52,均P<0.05).结论 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微量注射泵协同氧气持续气道湿化法效果明显优于间断气道湿化法.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患者三种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管切开是抢救急性脑卒中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气管切开后,丧失了呼吸道对吸入气体加温和湿化作用,对患者会造成不良刺激,因此保持气道湿化是气管切开患者护理的关键.气道湿化方法较多,究竟何种方法最为有效且安全尚无定论.我们采用3种不同湿化方法,并就其对患者愈后的影响进行比较,旨在寻找一种最安全有效的气管湿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静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5):86-86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成为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黏膜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群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坦。为减少并发症,2000年8月~2003年6月对104例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湿化、过滤作用,防御功能减弱,如果在护理工作中对人工气道的湿化不够,将在人工气道或上呼吸道上形成痰痂,对肺功能将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引起气道堵塞,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程度的降低而升高。呼吸道湿化是保证气道通畅的重要环节。为减少并发症,2001年2月~2004年3月对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并与常规湿化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湿化法在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2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48例,将所选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24例,A组患者接受湿纱布覆盖法治疗,B组患者接受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湿化法治疗,两组湿化液全部采用灭菌注射用水.观察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以及管道痰痂形成情况等.结果 两组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以及管道痰痂形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B组患者未形成管道痰痂.结论 高流速可控性氧疗与恒温加热湿化法可以起到提高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均4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0.9%生理盐水250mL+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进行持续气道湿化,实验组采用0.45%氯化钠250mL+沐舒坦30mg持续气道湿化。比较两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湿化满意率为90.5%,对照组湿化满意率为47.6%,实验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3.06,P<0.01),实验组湿化不足为9.5%,对照组湿化不足为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5,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使用沐舒坦持续气道湿化可提高湿化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秦赞秋 《淮海医药》2003,21(4):327-327
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持续湿化加温是防止呼吸道粘膜干燥 ,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有效措施。我科 1999年 4月~ 2 0 0 0年 3月对 2 7例重型 (GCS≤ 8)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实施气道持续加温加湿 ,与 1998年 4月~ 1999年 3月 2 3例气管切开后实施气道间断湿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比较 (其它治疗、护理措施常规执行 )。结果气道持续湿化加温 ,大大降低了肺部感染的死亡率 ,缩短了气管切开带管时间 ,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 :气管切开气道持续湿化加温的患者2 7例 ,男 2 1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