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诊断(附18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特点。材料与方法:总结分析18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并与正常15例作了对照。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占80%,此型出血多数与脑缺氧有关。早产儿颅内出血亦是常见的疾病。结论:CT检查是诊断颅内出血的准确、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莉  何玉霞 《华西医学》2005,20(4):653-653
目的:通过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探讨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硬膜下血肿(SDH)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脑实质出血9例,脑室出血4例.结论: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较易排除与本病混淆的疾病,是诊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5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征象。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硬膜下出血7例,脑实质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2例。结论: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是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45例的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45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征象。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硬膜下出血21例,脑实质出血9例,脑室内出血6例。结论:CT检查可明确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是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8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生儿颅内出血适时的CT检查大多具有典型表现,但蛛网膜下腔出血有时可有假阴性,并应与纵裂、直窦相鉴别。  相似文献   

6.
笔者报告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后颅内出血7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5例施行了因肿清除手术。CT检查发现颅内出血可位于脑内、硬膜外、硬膜下及蛛网膜下腔,且常同时存在,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结合文献,本文对其发现机制及其CT表现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对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儿进行CT检查,初次CT扫描时间为生后1h~10d;37例均为CT平扫。结果本组37例中单纯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2例。CT对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断及协助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螺旋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诊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112例的临床资料及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本组11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轻度86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硬膜下血肿3例;中度21例,均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2例;重度5例,均伴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实质出血2例,硬膜下血肿和脑积水各1例。结论:螺旋CT检查能早期发现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脑水肿、颅内出血,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评估和判断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成人出血型烟雾病18例影像表现及临床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18例患者均经头部CT检查诊断为颅内出血,经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确诊。结果:18例出血型烟雾病中,CT表现为脑室出血者为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5例,脑实质出血者4例,脑血管造影均累及单侧、双侧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其病变区域均有烟雾状血管网形成。结论:对于年龄较轻的脑出血患者,尤其是脑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考虑出血型烟雾病的可能。CT及脑血管造影是诊断烟雾病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床旁颅脑B超对新生儿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病室具有脑损伤高危因素的572例患儿,应用扇形探头与高频线阵探头结合检查的方法进行床旁颅脑超声检查,并与CT检查及临床诊断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572例患儿中超声检查阳性发现151例,包括新生儿颅内出血8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11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合并颅内出血18例,室管膜下囊肿40例;复查CT检查117例,阳性发现98例;临床诊断新生儿脑损伤共135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颅内出血6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15例,颅内出血53例。结论床旁颅脑B超检查无创且简便易行,应用扇形探头与高频探头相结合,对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等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实质内点状出血、硬膜下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敏感性不如CT,可作为新生儿脑损伤的首选影像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分析术中CT立体定向微创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3月56例高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术前CT扫描定位血肿部位,术中全麻下颅骨钻孔,用脑穿针行血肿抽吸。治疗组采用术中CT立体定向引导下全麻行颅骨钻孔,用脑穿针行血肿抽吸。结果: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术中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成功率、有效率高;而且治疗组患者血肿吸收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改善。结论:术中CT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高龄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对正常脑组织损伤小,值得大样本临床观察及研究。  相似文献   

12.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1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提高急性颅内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总结分析经CT检查/手术确诊的急性颅内血肿117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和疗效。结果:手术治疗117例,硬膜外血肿57例,硬膜下血肿34例,脑内血肿23例,脑室内血肿3例;按国际GOS评分:良好84例,轻残17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死亡率为27.3%(12/44)。结论:头颅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颅脑损伤,正确掌握手术指征,积极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残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术中或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中或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规律、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脑外伤术后经CT检测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血肿发生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4例、远隔型6例、对侧型6例;发生在幕上15例,幕下1例;硬膜外血肿8例,脑内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伴脑内血肿2例;再次手术11例,其中良好5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2例:保守治疗5例,其中痊愈3例,中残2例.[结论]颅脑损伤术中或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颅骨骨折、脑挫裂伤、脑膜或皮质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影响不同类型血肿的形成,脑血管麻痹、低氧血症等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及时CT检查和密切临床观察为其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颅内出血CT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CT表面及围产期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5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76.8%),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内或脑室内出血10例(17.9%),单纯脑实质内出血3例(5.4%),27例(48.2%)合并有缺氧性脑病。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达95.6%,常合并有缺氧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治疗的价值。方法 58例颅内血肿经CT下直接定位,后经颅骨钻孔、引流及尿激酶溶胆术,并进行定期CT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1-4周复查CT血肿消失或大部消失,脑内血肿遗留脑软化灶。结论 CT引导下颅内血肿穿刺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有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产儿和足月儿窒息颅内出血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对58例出生时有窒息史,出生后5天内行CT扫描示有颅内出血的患儿CT表现进行分析,其中早产儿32例,足月儿26例,35例在1例后18月进行复查。结果:室管膜下和脑室内出血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脑实质出血18例,硬膜下出血2例,12例合并两种出血类型以上。室管膜下和脑内出血11/3例见子于早产儿。蛛网膜下腔出血20/25例,脑实质内出血15/21例见于足月儿。35例复查病例中28例出现后遗症。结论:CT能对缺氧性颅内的出作出准确诊断,出血类型与胎儿成熟度及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2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硬膜下出血19例,脑实质出血16例,脑室出血3例,其中多部位混合出血15例。脑水肿7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CT诊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CT在诊断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有完整临床及影像资料的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病例的临床CT表现。结果:蛛网膜下腔为最常见出血部位,其次为硬膜下、脑实质及脑室,脑室内出血可伴有梗阻性脑积水。脑缺氧缺血性病变为本病常见改变,可表现为一侧大脑半球梗死。结论:CT能快速准确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并能显示脑缺氧缺血性病变、脑水肿、脑梗死等并发症,对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