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微波辐射作用下,以乙醇为提取剂,从大蒜中提取大蒜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蒜素的提取率.考察了微波功率、乙醇的体积分数、料液比、微波辐射时间对大蒜素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从大蒜中提取大蒜素的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200W、乙醇的体积分数90%、料液比1:5(g/mL).微波辐射时间5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大蒜素的提取率为0.143%.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最佳工艺,以微波功率、提取时间、液料体积质量比为影响因子,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实验设计,以薰衣草挥发油提取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提取条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结果表明: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的交互项对提取率影响显著,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微波功率为914.3 W,提取时间为13.79 min,提取液料体积质量比为12.75(mL/g),由回归方程预测薰衣草挥发油提取率理论值可达到2.446%.通过验证实验,表明所选的工艺条件可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微波辅助碱提酸沉法从花生粕中提取花生分离蛋白.相比于碱提法,采用微波辅助法可以将花生粕蛋白质的提取率提高18.00%,效果显著.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料液比、碱提pH、微波提取功率、微波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四因素对花生粕蛋白质提取率影响顺序为:微波提取功率>碱提pH>微波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10(g/mL),提取pH10,微波输出功率为480W,微波提取时间4min.在此条件下,花生粕蛋白质最高提取率可达85.43%.  相似文献   

4.
以干品草石蚕粉末为原料,对微波辅助法提取草石蚕中水苏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探究提取温度、微波功率、料液比及提取时间对水苏糖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波辅助法的提取工艺.当微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5.6 min、提取温度60℃,料液比1∶25 mg/mL时,水苏糖提取率是41.18%,与模型高...  相似文献   

5.
《粮食与油脂》2017,(12):50-54
采用微波-超声波法协同提取荞麦壳黄酮。在单因素基础上,以超声波功率、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乙醇浓度为因素,考察各个因素对荞麦壳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波功率700 W、微波功率615 W、提取时间29 min、乙醇浓度77%,在此工艺参数下做3次平行试验,荞麦壳黄酮提取率为94.61%。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荞麦壳黄酮提取率大小因素依次为微波功率提取时间超声波功率乙醇浓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从石榴皮中微波辅助提取多酚的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条件下石榴皮多酚提取率.结果表明,提取溶剂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功率、提取时间得料液比均对石榴皮多酚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石榴皮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50%(体积分数)乙醇作溶剂,微波功率300W,提取时间120s,料液比1∶35(m∶V).该条件下提取石榴皮多酚,提取率可达21.41%.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波辅助水浴法提取芋头多糖并对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水提时间、水提温度、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4个因素的Box-Benhnken实验设计,以多糖的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芋头多糖的提取工艺,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指标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水提时间为3h、水提温度为82℃、微波功率为395W、微波时间为77s,此时多糖的实际提取率为5.57%,与理论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小于0.5%.说明通过响应面优化后得出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大蒜为主要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大蒜挥发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方法,得出提取大蒜挥发油的最优条件。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时间126 min、微波时间5 min、微波功率430 W。此条件下,大蒜挥发油提取率为0.57%。  相似文献   

9.
微波辅助提取桃金娘果实总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乙醇浓度、液固比等因素对桃金娘果实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桃金娘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次序为液固比微波功率微波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300W、微波时间5min、液固比25∶1,乙醇浓度40%vol。  相似文献   

10.
杨萍  林立东 《粮油加工》2014,(12):60-62
以牛蒡为原料,从液固比、微波功率及处理时间3个因素出发,研究各个因素对牛蒡中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分析并确定牛蒡中多糖提取率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牛蒡中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300W、微波处理时间2min和液固比40:1.最终多糖提取率可达13.41%。  相似文献   

11.
以环已烷- 丙酮复合溶剂提取大蒜精油,对复合溶剂提取大蒜精油的工艺条件进行研究,探讨影响大蒜精油得率的因素条件:复合溶剂质量配比、料液质量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单因素试验确定较好的因素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大蒜精油最佳工艺条件为:环已烷- 丙酮复合溶剂质量配比7:3,料液质量比1:6,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6h。  相似文献   

12.
以石榴籽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提取石榴籽油。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了处理时间、料液比以及微波功率对石榴籽油得率的影响,确定了微波辅助提取石榴籽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420W,料液比1∶4,处理时间50s×5(时间×次数)。在此条件下石榴籽油的得率为15.48%。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大蒜多糖的提取效率,采用复合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法辅助提取大蒜多糖,采用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和响应面试验设计(RSM)对影响大蒜多糖提取的主要因素和最优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并采用Schaal烘箱加速氧化法评价大蒜多糖对油脂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设计结果表明大蒜多糖得率最高时的条件为:提取温度67.2℃,提取时间59.9 min,料液比1:28.8,在此条件下大蒜多糖得率的预测值为33.8%,经三次重复验证试验后,得到平均大蒜多糖提取得率为33.6%,采用复合酶法辅助提取大蒜多糖的得率增加了52.1%。构建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能够用于精准预测大蒜多糖的得率。添加0.5%的大蒜粗多糖,加速氧化10 d,植物油的过氧化值(POV)为10.38 meq/kg,仅为空白对照组的30%,提取的大蒜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油脂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研究了薏苡仁中薏苡仁油的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对薏苡仁油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薏苡仁油最佳提取液料比为12:1 mL/g、微波提取温度为60 ℃、微波提取时间为15 min、微波提取功率600 W。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薏苡仁油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液料比为12.39:1 mL/g,微波提取温度为60 ℃,微波提取时间为920 s,微波提取功率为621 W。在此条件下,薏苡仁油得率可达9.31%±0.10%,与预测值9.41%接近,说明响应面法优化的薏苡仁油微波辅助提取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以牡丹籽为原料,优化牡丹籽油的微波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牡丹籽出油率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液料比、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进行考察。以出油率为指标,对三因素进行中心复合设计,并经响应面法优化,分析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微波提取牡丹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正己烷、液料比9:1(ml/g)、微波功率825W、提取时间8min。在该工艺条件下,牡丹籽油的出油率为24.52%。GC-MS 分析结果表明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分别为24.57% 和67.13%。  相似文献   

16.
实验首先优化出了微波提取牛蒡籽油的工艺参数,然后将微波提取和其他提取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牛蒡籽油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223 s、提取功率303 W,液料比10∶1(mL:g),在该提取条件下,牛蒡籽油的得率为17.940%;与其他提取方法相比,微波提取时间短,得率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大蒜挥发油最优提取工艺。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以发酵温度、料液比、浸泡时间、蒸馏时间为研究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结果:影响大蒜挥发油提取的最主要因素为蒸馏时间,其次为加水量、发酵温度、浸泡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35℃,料液比1:3.5(m/V),浸泡4h,提取2h。此提取工艺简便易行,在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0.35%。  相似文献   

18.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白豆蔻挥发油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中的液料比、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3因素的最优化组合进行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各因素与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1(mL/g),微波时间153s和微波功率322W。经验证实验,在此条件下得率为2.67%,与理论计算值2.64%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白豆蔻挥发油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波无溶剂法提取东紫苏精油,考察工艺中料液比、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微波功率对精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鉴定东紫苏精油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微波无溶剂提取东紫苏精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体积比),浸泡时间2 h,提取时间60 min,微波功率600 W,精油得率0.096 mL/50 g。采用GC-MS技术,从提取的精油中鉴定出4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乙酸松油酯,相对含量达到了56.25%,其次为丙酸香叶酯(6.8%)、棕榈酸(4.95%)、依朴酚醇(4.83%)、氧化石竹烯(4.41%)、乙酸(Z)-5-十二烯醇酯(3.28%)、α-松油醇(2.91%)、(S)-(+)-5-(1-羟基-1-甲基乙基)-2-甲基-环己烯-1酮(1.18%)、萜品醇(1.14%)、植酮(1.1%)。  相似文献   

20.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微波辅助提取苘麻籽油工艺中的液料比、微波时间和微波功率3因素的最优化组合进行了定量研究,建立并分析了各因素与得率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0.4 mL/g,微波时间176 s和微波功率372 W。经试验验证,在此条件下得率为21.72%,与理论计算值21.62%基本一致。说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苘麻籽油的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