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5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瘤体较大(≥10cm)或多发难以切除的经自动活检取材成功,病检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55例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并行临床和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随访6~50个月,经B超复查瘤体缩小幅度均达85%以上。41例病灶血供完全消失,14例病灶血供大部分消失。全组腹胀及其他症状解除。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有少量出血、发热、肝功能受损,均对症治疗痊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固化治疗肝多发及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定位精确,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脾脏血管瘤的可行性、有效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在局麻下,对2例脾脏血管瘤实施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2个病灶在术后1个月经脾脏增强CT/MRI复查显示病灶完全消融,无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行脾脏血管瘤的射频消融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波热毁损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在B超引导下采用微波固化治疗肝脏单发及多发海绵状血管瘤5例,常规手术探查肝脏,对瘤体较大(〉10cm)、距体表位置较远或多发难以切除的16例患者,采用术中微波固化技术治疗。结果全组术后随访3~28个月,18例患者(23个病灶),瘤体体积缩小80%以上,瘤体血供全部消失,病灶完全毁损;3例患者(4个病灶)瘤体体积缩小40%以上,病灶内血流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有少量出血、发热、肝功能轻度受损,对症治疗后均痊愈,无手术死亡。结论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CT引导下注射无水乙醇肝囊肿硬化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志明  贾斌  柳东 《当代医学》2010,16(29):556-55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的疗效。方法本组36例患者CT检查和(或)超声检查证实为肝囊肿共48个,其中多发性囊肿共4例,单发性囊肿共32例;囊肿直径约5.0cm~11.8cm。所有病灶均在CT引导下进行肝囊肿穿刺抽液,然后注入适量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术后随访6~18个月行CT检查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治疗,肝囊肿穿刺成功率100%,本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有效率约为94.4%。结论对于体积较大或有临床症状的单纯性囊肿,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是值得临床广泛推广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水冷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的初步疗效.方法 对我院住院接受超声引导经皮水冷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患者14例(16个病灶).行超声造影、增强MRI/CT等影像学复查,评价其疗效.结果 16个病灶均顺利完成微波消融术,无严重并发症.15个病灶完全消融;1个较大病灶经4次消融后大部分坏死.在6-62个月(中位27.3个月)的随访期内,1个病灶于术后27个月出现局部肿瘤进展;10例恶性肿瘤中9例生存满1年,8例生存满3年.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水冷微波消融治疗肾上腺肿瘤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pere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PMWA)肝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探讨并发症类型及治疗措施.方法 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171例患者274个结节,最大径0.9-5.7cm,平均(2.3±0.9)cm.肝细胞癌143例234个结节,肝转移癌16例25个结节.肝内胆管细胞癌12例15个结节.对≤1.7cm结节单点消融,>1.7cm者采用多点消融.治疗后规律性随访2-26个月,随访期间以原治疗病灶区域内或周边增强影像出现新发病变为局部肿瘤进展.结果 对171例274个结节行微波消融治疗,单个病灶治疗平均时间为(474.0±228.0)s.PMWA后1个月行增强CT、超声造影或MRI检查显示261个结节内部或边缘无增强表现,达完全消融,13个结节内部或边缘有增强,未达完全消融,技术有效率为95.3%(261/274).经2-26个月随访,局部肿瘤进展率8.8%(24/274).术后较严重并发症为1.1%(3/274),包括肝脓肿1例(抗感染和置管引流后治愈),1例为胆囊壁水肿、轻度增厚;另1例为治疗区下方相邻处肝边缘感染性病变.无与微波治疗重度损伤及相关死亡.结论 PMWA时采取适宜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重视附加方法的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经肺微波热凝固治疗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CT引导下,使用单极微波辐射天线经皮经肺穿刺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47例(共59个病灶)。微波频率2450MHz,功率40~80W,每点加热10~15分钟。根据肿瘤的直径及形状进行单点固化或者多点多次固化。结果肿瘤微波固化消融治疗后的的即刻CT表现为病灶密度减低或出现气化灶。治疗后2月复查CT显示病灶消失者(CR)5例,病灶缩小>50%者(PR)25例,有效率(CR+PR)为65.96%。随访3~40个月,1年、2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68.1%(32/47),46.8%(22/47),27.7%(13/47)。相关并发症为气胸10例,胸腔积液2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CT引导经皮微波热凝固疗法治疗周围型肺癌是有效、微创和安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凝固治疗(PMCT)小肝癌的疗效.方法 32例小肝癌患者(38个病灶,直径≤5 cm)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1~2周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微波凝固治疗.结果 通过活检、彩色多普勒及CT增强扫描,显示38个病灶完全性坏死.26例AFP升高,治疗后10~14天内降至正常水平.随访9~18个月,2例出现复发病灶.随访期内患者均存活.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凝固治疗小肝癌,疗效好、安全、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的疗效。方法:对68例肝血管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平阳霉素(瘤体直径<5 cm、5~8 cm、>8 cm,用量分别为8 mg、16 mg和24~32 mg)。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治疗1次48例,治疗2次11例,9例治疗3次后均治愈,瘤体内血流消失,总有效率为100%。术后5例出现低热,8例出现上腹痛伴呼吸困难,2例出现恶心、呕吐,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安全、无严重并发症,可用于临床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评价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的治疗疗效。方法根据瘤体的大小,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血管瘤内缓慢注射平阳霉素药液,治疗2周1次。结果42例中,22例治疗1次,15例治疗2次,5例治疗3次,总有效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所有病例肝血管瘤持续缩小,逐渐形成强回声结节,无复发病例。结论超声引导下肝血管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安全、有效,无严重并发症,操纵简单、方便、易行,可作为临床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张旭  杨冬艳  孙志霞  王辉 《吉林医学》2007,28(11):1253-125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学活检对小肝癌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经影像学检查发现的直径小于3 cm的60个肝内实质性结节施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0个结节156次取材全部成功,病理确诊率达96.7%,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25个(41.7%),毛细胆管癌3个(5%),转移癌4个(6.7%),肝硬化结节6个(10%),肝炎性结节5个(8.3%),局灶性脂肪肝7个(11.1%),肝血管瘤6个(10%),肝结核2个(3.3%),病理阴性2个(3.3%),经手术证实分别为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学活检以其微创、快捷、并发症少及确诊率高等优势对小肝癌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亮  王立刚  范卫君  唐田 《当代医学》2009,15(11):169-172
目的探讨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技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2007年6月~2008年9月共16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27个转移灶,其中直径小于3.0cm的病灶共9个,3.0cm~4.0cm者12个,4.0cm~5.0cm者4个,大于5.0cm者2个,平均3.5cm±0.8cm,均采用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术后第1、3个月分别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评价治疗疗效。结果肿瘤影像学评价,16例患者27例病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23个,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3个,稳定(nochange,NC)1个。全组16例目前全部存活,随访时间最长15个月,最短6个月,近期平均生存期10个月。结论CT导向下水循环冷却式微波刀消融治疗技术是治疗直肠癌肝转移瘤的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单针消融系统治疗毗邻胆囊、胃肠道、肝内主要血管、膈肌的特殊部位肝肿瘤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从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33例特殊部位肝肿瘤患者(肿瘤最大径≤5cm且肿瘤数目≤3,毗邻部位:胆囊8例,胃肠道9例,门静脉右支11例,下腔静脉1例,膈肌4例)接受经皮水冷式微波固化术,探讨其安全性、并发症、固化范围及其疗效。结果:33例患者共42个肿瘤[肿瘤直径介于2.1~4.6cm,平均直径为(3.4±0.9)cm]接受微波水冷式微波固化术,围术期无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右侧胸腔积液;水冷式微波固化范围为(4.8±1.1)cm(固化范围介于3.5~6.0cm),共41个肿瘤取得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为97.6%;1例毗邻横结肠肿瘤固化不完全经补充治疗后取得完全固化。结论:水冷式微波固化单针消融系统治疗特殊部位肝肿瘤是安全的,能产生较大固化范围,对于直径≤5cm肝肿瘤基本能达到完全固化的目的,是安全的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水分离技术在CT引导特殊位置(距离胃肠、胆囊、心脏、肾、膈肌等脏器或组织≤5 mm)肝癌微波消融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经CT引导下水分离技术辅助消融治疗的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术前均经增强CT扫描明确肿瘤位置,其中邻近胃肠道10例,胆囊5例,心脏4例,肾2例,膈肌7例,在CT引导下直接穿刺向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将肝肿瘤患者(28例)共30个病灶与胃肠道及其他脏器、组织分离后行经皮微波消融治疗.术中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术后1周内复查腹部CT,观察肿瘤消融情况及腹腔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个月时复查增强CT或MRI,并定期临床随访检查,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结果 CT引导经皮穿刺注射生理盐水400~2 000 ml,28例患者均形成人工腹水,将肿瘤与邻近脏器、组织分离.30个肝癌病灶均完成了经皮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术中及术后1周内复查平扫CT均无腹腔内出血、胃肠道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复查增强CT或MRI显示所有肝癌病灶完全消融.随访3~34个月28例患者均未见复发及新发病灶.结论 水分离技术可安全有效地辅助邻近胃肠道及其他脏器肝肿瘤病灶的微波消融治疗,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何婉玲  李新  蔡名金 《海南医学》2012,23(16):141-143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至2011年我科在CT导向下微波消融治疗的38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患者全部按术前制定的治疗计划成功进行微消融波治疗.所有消融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术后随访CT示肿瘤无强化指示肿瘤均达到了完全坏死.其中出现并发症5例,分别为肝包膜下出血3例,气胸1例,疼痛及发热1例.结论 CT导向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在护理上有其特殊要求,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术后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于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微波消融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性与疗效,阐述主动抽吸瘤体内淤滞血液对消融过程的意义。方法使用频率2450MHz水冷式微波针在超声造影引导和监测下对19例多发且至少有1枚最大径大于6cm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全身麻醉后进行消融治疗,对其中10例患者的20枚瘤体在最大径配对后分别采用和不采用主动抽吸瘤体内血液的策略,评价消融过程中制约安全性与耗时长短的因素、消融的彻底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19例患者消融总耗时39~163min,平均每例患者需(93±39.85)min;瘤体最大径相近时,主动抽吸瘤内血液组平均每瘤消融耗时(29.61±14.07)min,不抽吸血液组则为(41.57±14.93)min(P<0.05);除丙氨酸转氨酶(ALT)轻度升高[(133.58±46.29)U/L]外,无出血、胆漏、血红蛋白尿等并发症;平均住院(4±0.95)d;经(2.75±0.87)次随访,所有瘤体均缩小,最大径缩小幅度最高达82.54%。所有患者的血管瘤相关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超声造影引导和监测下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技术可行、过程安全、疗效明显,可部分替代外科手术治疗高危部位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内冷循环射频消融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患者,97个肿瘤结节(直径2.2~7.0cm),应用Radionics公司生产的脉冲式冷循环射频仪,能量输入为120~200 W,持续时间12~15 min,在超声引导下应用18G针尖裸露长度为2~3 cm的内冷循环电极针进行RFA治疗。每个肿瘤结节治疗1次或3次,新发现的结节再次行RFA治疗。结果肿瘤完全坏死率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为80.8%、75.6%、63.1%。存活率在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分别为98.4%、93.6%、85.7%、61.9%、58.7%。34例原发性肝癌AFP升高患者中,23例术后1~3个月降为正常。10例转移性肝癌中CEA术前增高,术后明显下降,均未降到正常,维持在20 ng/ml左右,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改善,2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内冷循环消融肝癌是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疗效评价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Liang P  Dong BW  Yu XL  Yu DJ  Feng L  Gao YY  Wang Y  Xiao Q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06-8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治疗肝转移癌的疗效和影响生存率的因素。方法1995年7月至2005年6月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超声科行微波局部消融治疗肝转移癌128例患者282个肿瘤,原发灶分别为食道、胃肿瘤26例,结肠、直肠肿瘤44例,乳腺癌19例,肺癌15例,其他部位恶性肿瘤24例。肿瘤最大直径0.7~8.6 cm(平均3.5 cm±1.6 cm)。根据肿瘤的大小分组:直径≤3.0 cm 64例140个结节;直径>3.0 cm 64例142个结节。根据肿瘤的个数分组:单发47例,2个44例,3个或3个以上37例。根据肿瘤的分化程度分组:低分化57例、中分化53例和高分化18例。生存率的单因素分析采用Kap lan-M e ier方法;显著性检验采用Log rank方法;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方法。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20个月(1~103个月)。1、2、3、4、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0.88%、73.84%、51.09%、36.14%、31.89%。单因素分析肿瘤的大小(P=0.028)、分化程度(P=0.026)和病灶有无复发或转移(P<0.001)对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病灶大小(P=0.035)、有无复发或转移(P=0.001)及肿瘤的分化程度(P=0.038)对生存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对肿瘤直径小于3.0 cm、分化较好且无复发或无肝内外转移的肝转移癌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刘永晟  王峰  纪东华  李枫  李城  王凝芳  李军 《当代医学》2010,16(11):157-158
目的迈德S-1500射频治疗仪及配套电极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08年7月,对2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迈德S-1500射频治疗仪及配套电极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进行前瞻性研究。对其肝功,影像学结果进行随访。结果79.3%(23/29个病灶)完全缓解,13.8%(4/29个病灶)部分缓解,3.4%(1/29个病灶)无变化,3.4%(1/29个病灶)进展,有效率(CR+PR)为93.1%。随访3~21月,3月,6月,12月,18月的生存率分别为96%,96%,92%,58%。对Child-Pugh评分无显著影响。1例出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结论应用迈德S-1500射频治疗仪及配套电极在CT监视下进行射频消融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直径小于5cm)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对肝功能影响小。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