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人卵巢癌CAOV3细胞诱导血管新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CAOV3),采用主动脉环体外培养和鸡胚绒毛尿囊膜体内血管生长实验观察ART对人卵巢癌CAOV3细胞诱导血管新生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RT对人卵巢癌CAOV3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结果主动脉环体外培养和鸡胚绒毛尿囊膜体内血管生长实验结果显示,ART浓度为3μmol/L时即可明显减少CAOV3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P〈0.01)。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果显示,ART浓度在3μmol/L时即可明显减少CAOV3细胞分泌VEGF(P〈0.05)。结论 ART具有抑制卵巢癌CAOV3细胞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ART抑制卵巢癌CAOV3细胞分泌VEGF有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整合素阻断多肽HM-3体外对血管生成的作用。应用鸡胚尿囊膜实验、大鼠动脉环实验及Matrigel实验考察整合素阻断多肽HM-3抗血管生成作用。结果:鸡胚尿囊膜实验和大鼠动脉环实验表明HM-3能够抑制体外血管生成,多肽HM-3 0.05μg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最强,多肽HM-3 8μg/mL对大鼠动脉环微血管生成抑制作用最强。Matrigel实验表明HM-3 7~8μg/mL对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添加剂(ECGS)诱导的HUVEC细胞体外分化成管状结构抑制作用最强。整合素阻断多肽HM-3具有显著的体外抗血管生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鬼箭羽氯仿提取物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HUVEC)、大鼠动脉环模型(rat aortic rings)和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研究鬼箭羽提取物抑制血管生成作用.结果 8μg·mL-1鬼箭羽提取物显著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达到36.2%;2μg·mL-1和4μg·mL-1鬼箭羽提取物能够显著抑制大鼠动脉环新血管结构形成,抑制率分别达到56.41%和65.25%;鬼箭羽提取物20 μg·个-1与40μg·个-1.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血管抑制率分别达到了22.6%与31.2%.结论 鬼箭羽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血管生成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康普瑞汀磷酸二钠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鸡胚尿囊膜体内试验模型、大鼠动脉环体外试验模型、内皮细胞运动性试验和小管生成试验考察康普瑞汀磷酸二钠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结果 康普瑞汀磷酸二钠可以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及体外培养的大鼠动脉环微血管样结构,还可以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运动及血管网络状结构形成,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康普瑞汀磷酸二钠可以抑制血管生成,但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毛萼乙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以及对人肝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MTT法测试6个浓度的毛萼乙素在体外对原代培养的HUVEC增殖的影响;用人肝癌鸡胚尿囊膜血管复制模型,测定毛萼乙素在器官水平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毛萼乙素对HUVEC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7.27μg·mL-1;抑制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在剂量为25、50、100μg·mL-1时对人肝癌鸡胚尿囊膜血管面积比的抑制率分别为14.15%、48.72%、60.63%,抑制作用中等;其中剂量在50μg·mL-1时与阳性对照反应停相当(P>0.05)。结论:毛萼乙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诱导的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片仔癀对体外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片仔癀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肝癌SMMC-7721细胞、胃癌SGC-7901细胞、宫颈癌HeLa细胞)的抗肿瘤作用;以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CAM)实验,研究片仔癀对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片仔癀在0.2~1.0mg/mL对各肿瘤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1.0mg/mL片仔癀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率达到81.55%;片仔癀在0.1~1000μg/mL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给药鸡胚的新生血管数减少,血管变细,其中10μg/mL抑制率最高,一级血管抑制率为61.1%,二级血管抑制率为59.1%。结论在实验给药浓度下,片仔癀对受试肿瘤细胞的增殖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蒿琥酯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为研究青蒿琥酯成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可能性 ,观察其对新生血管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大鼠主动脉环无血清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迁移等实验 ,检测青蒿琥酯对新生血管增殖与迁移的抑制作用。结果 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表明 ,青蒿琥酯有较强的血管增殖抑制作用 ,对微血管作用强于大血管 ;大鼠主动脉环无血清培养实验表明 ,青蒿琥酯能明显推迟血管新生 ,减少新生血管数量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迁移实验表明青蒿琥酯对内皮细胞具有增殖和迁移抑制作用。在这些体内外实验中 ,青蒿琥酯抑制血管生成作用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青蒿琥酯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作用 ,此作用可能与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肽AP25在组织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的抗肿瘤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大鼠动脉环和鸡胚尿囊膜实验检测AP25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采用动物体内实验评价AP25抗肿瘤活性.结果 大鼠动脉环实验表明多肽AP25可以抑制大鼠动脉环微血管生成,并且在0.25 mg·L-1时抑制率达到62.19%;鸡胚尿囊膜实验表明多肽AP25对血管新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20 mg·L-1抑制率达到80.37%;动物体内实验表明多肽AP25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上可以明显地抑制HCT116细胞的生长.结论 多肽AP25对新生血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新生血管达到抑制肿瘤的生长,进而发挥抗肿瘤的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测定四种中草药对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血管生成的作用,并与阳性药物索拉菲尼对比,探究药物作用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探究药物可能存在的靶向治疗作用。方法醇提取四种广西特色中草药.建立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测定不同药物醇提物与极性组段抗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索拉菲尼、破骨风、土半夏、血党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鸡胚尿囊血管生长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索拉菲尼与破骨风对二、三级血管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土半夏、血党对三级血管有抑制作用(P〈0.01),其高剂量组对二级血管也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结论索拉菲尼、破骨风、土半夏、血党均可不同程度抑制血管的生长,可能是通过与索拉菲尼相同的作用机制实现;天胡荽对血管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一种实效、经济的血管抑素制备工艺。方法对基因工程菌(E.coli,M15/pQE/AS)的IPTG诱导条件及包涵体复性纯化条件进行优化,产物以SDS-PAGE鉴定纯度,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模型及鸡胚尿囊膜模型上鉴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经优化后重组人血管抑素的表达量约达菌体蛋白的30%,纯化的重组人血管抑素可显著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最高抑制可达47%,并可显著抑制鸡胚尿囊膜模型上血管的生成。结论该表达、复性工艺简单,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蛹虫草乙酸乙酯提取物(CME)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方法:用高糖(40mmol/L)诱导建立HUVECs衰老体外模型,以冬虫夏草提取物(CSE)(50μg/mL)为阳性对照,观察CME(12.5~100μg/mL)对内皮细胞衰老的干预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SA—β-半乳糖酐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特异性的SA—β—gal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经高糖干预24、48、72h后,HUVECs增殖活性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在高糖孵育96h后,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孵育48h后,处于G0/G1期细胞的百分率和ROS相对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高糖组相比,CME(25~50μg/mL)孵育48和72h后细胞OD值显著提高(P〈0.05);CME(12.5~100μg/mL)孵育96h后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0.01);孵育48h后Go/G1期的细胞百分率(P〈0.01)、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CME25、50/μg/mL效果优于CME12.5、100〉g/mL(P〈0.05),且与CSE50ptg/mL作用相近(P〉0.05)。结论:蛹虫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增殖,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从而减轻内皮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aMK)Ⅱ抑制剂(autocamtide 2-相关抑制肽,AIP)在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培养新生1~3 d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3代),分为正常对照组(CO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0.1 umol/L)组,AngⅡ(0.1μmol/L)+AIP(0.2μmol/L)组,AngⅡ(0.1μmol/L)+AIP(0.5μmol/L)组,AngⅡ(0.1μmol/L)+AIP组(1.0μmol/L);MTT法及细胞记数法分别测定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TGF-β1,TNF-a);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mRNA水平;免疫印记法检测MMP-2,9的蛋白表达。结果:AIP(0.5μmol/L,1.0μmol/L)抑制AngⅡ引起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AIP(0.5μmol/L,1.0μmol/L)抑制AngⅡ引起的细胞因子分泌,并呈剂量依赖AIP(0.5μmol/L,1.0μmol/L)预防0.1μmol/LAngⅡ引起的MMP-2,9 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加。结论:AIP(0.5μmol/L,1.0μmol/L)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IP预防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因子分泌以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前后糖尿病(DM)并发冠心病(CHD)患者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B组)检测2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含量变化。结果 A组、B组治疗后NO、t-PA浓度[A组:(62.76±7.25)μmol/L、(32.75±9.36)μg/L;B组:(69.86±5.97)μmol/L、(40.62±10.56)μg/L]均显着高于治疗前[A组:(42.73±6.14)μmol/L、(20.83±8.13)μg/L;B组:(41.76±6.65)μmol/L、(19.93±7.87)μg/L](t=2.545,t=2.911,P均<0.05);A组、B组治疗后PAI-1浓度[(62.76±7.25)μg/L、(51.01±5.09)μg/L]均显着低于治疗前[(88.23±9.91)μg/L、(89.46±9.15)μg/L](t=2.445,t=2.411,P均<0.05);B组治疗后PAI-1(51.01±5.09)μg/L明显低于A组(62.61±7.63)μg/L(t=2.589,P<0.05)。结论罗格列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北豆根中的成分蝙蝠葛碱在体外对人正常肝细胞(L-02)、人胚肾细胞(HEK-293)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影响.方法采用 MTT 法检测蝙蝠葛碱对肝细胞和肾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对给药后的细胞形态进行观察;检测给予蝙蝠葛碱后,肝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功能性指标(AST、ALP、LDH)和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功能性指标(LDH)的含量.结果 MTT 法显示,50~100 g·mL-1的蝙蝠葛碱能显著降低 L-02细胞的活力(P <0.01),25~200 g·mL-1的蝙蝠葛碱对 HEK-29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 <0.01),12.5~50 g·mL-1的蝙蝠葛碱能降低 HK-2细胞的活力(P <0.01或 P <0.05);给予蝙蝠葛碱后,肝肾细胞均不同程度的皱缩、减少、甚至死亡,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呈现此状态的数目增多;100和200 g·mL-1的蝙蝠葛碱能显著升高肝细胞培养上清中的AST、ALP、LDH 含量和肾细胞上清中的 LDH 含量(P <0.01).结论蝙蝠葛碱对肝肾细胞均有毒性作用.μμμ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内氧化应激产物活性氧簇(ROS)、细胞早期凋亡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2 '7'-二乙酰二氯荧光素(DCFH-DA)作为荧光探针,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FITC/ PI)双染色分析细胞早期凋亡率.结果:与未经葡萄糖处理的牛血清白蛋白(BSA)组对比,500 μg/mLAGEs显著促进成骨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均P< 0.01);给予二甲双胍(100~500μmol/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BSA组及AGEs组成骨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浓度分别为500、400 μmol/L时,对细胞内ROS形成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达到最强.结论:AGEs显著诱导原代成骨细胞内ROS的形成和细胞凋亡,而二甲双胍能够呈浓度依赖性抑制AGEs诱导的成骨细胞内ROS的形成和细胞凋亡,减轻AGEs对成骨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李建勋  华海婴  李瑞 《中国药房》2010,(45):4238-4239
目的:研究紫苏醇亚微乳剂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紫苏醇溶液为对照,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50、100、200、400、800μmol·L-1)紫苏醇亚微乳剂处理不同时间(24、48、72h)后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及半数抑制量(IC50)值,并设立空白组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作用24h、浓度高于400μmol·L-1,48h、浓度高于100μmol·L-1,72h、浓度高于50μmol·L-1时均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P<0.05);后2组抑制作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对MCF-7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353.9、377.9μmol·L-1。结论:紫苏醇制成亚微乳剂后与其溶液比较,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巧云  李丙华  朱莉  李萍  韩志武 《中国药房》2014,(43):4033-4035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氧化损伤模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方法:分别以含10%胎牛血清DMEM高糖培养液[含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质量浓度分别为0、25、50、100、200、400μg/ml)]培养HUVECs,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以筛选复制模型最适质量浓度。以0、10、20、40、60、80、100μmol/L齐墩果酸培养HUVECs,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以考察齐墩果酸试验最适浓度。以5、10、20、40μmol/L齐墩果酸作用于氧化损伤模型HUVECs(100μg/ml ox-LDL诱导),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复制模型ox-LDL最适质量浓度为100μg/ml;齐墩果酸试验最适浓度范围为040μmol/L;5、10、20、40μmol/L齐墩果酸可增加氧化损伤模型HUVECs存活率,增强CAT、GSH-PX、NOS活性,增加NO含量。结论:齐墩果酸能够保护ox-LDL氧化损伤的HUVECs,其保护机制与增强CAT、GSH-PX、NOS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体外对血浆炎症因子的影响,为合理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二磷酸腺苷(ADP)或凝血酶为诱聚剂在体外激活血小板,同时加入20%、50%和80%抑制浓度的替罗非班,37℃共同孵育30min,标本离心,取上清液用ELISA法检测P-选择素和IL-6、IL-1β等炎症因子的改变。结果:ADP(终浓度为10μmol/L)可诱导P-选择素增多;此效应能被31.25μmol/L(IC20)以上浓度的替罗非班抑制;ADP对IL-6、IL-1β的产生无影响。凝血酶(终浓度0.03U/L)可诱导P-选择素、IL-6、IL-1β产生增多;此效应能被156.25μmol/L(IC50)以上浓度的替罗非班抑制。各浓度替罗非班单独应用对P-选择素、IL-6、IL-1β均无影响。结论:替罗非班浓度在IC50以上时可抑制凝血酶诱导的P-选择素和炎症因子增多。充足剂量的替罗非班在体外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和炎症反应的双重效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外丝裂霉素(MMC)联合塞来昔布对浅表性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浅表性膀胱癌T24细胞,分为MMC[0(对照组)、2、5、10、25、50μmol/L]组及其与塞来昔布(50μmol/L)混合组,每个浓度5个复孔,采用MTT法检测作用24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采用免疫组化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对照组、MMC(50μmol/L)组和混合[塞来昔布+MMC(50μmol/L)]组作用48h细胞中Bcl-2蛋白、作用24h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及作用96h内VEGF蛋白浓度。结果:MMC能明显抑制细胞增殖(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塞来昔布能明显增强MMC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0.05);与对照组比较,MMC组和塞来昔布+MMC组细胞中Bcl-2蛋白、VEGF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且后2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塞来昔布+MMC组细胞中VEGF蛋白浓度随作用时间延长明显降低(P<0.01)。结论:塞来昔布可协同增强MMC抑制T24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Bcl-2、VEGFmRNA表达水平和抑制细胞分泌VEGF蛋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3,5-二甲氧基苯甲撑基)-环戊酮(IV)的合成方法及其对抗炎和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环7戊酮与吗啡啉脱水反应得到烯胺,然后与3,5-二甲氧基苯甲醛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目标化合物IV7。采用人胆囊收缩素/缩胆囊素八肽(CCK-8)法评价IV7对Hela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应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评价IV7的抗炎活性。结果:IV7与阴性对照药CMC-Na组相比,抗炎活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7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作用较弱,在培养48h时IC50为76.0靘ol/L。结论:IV7具有较好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