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背景:激素引起股骨头局部区域骨小梁和骨髓坏死,股骨头塌陷、变形,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但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机制及治疗仍未为人所破解,医学界存在多种病机学说争议,但是目前对病理机制的了解仍然不够深入,其研究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及难点。目的:综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成脂分化学说及治疗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PubMed数据库(1988/2010),英文检索词分别为"Glucocorticoids,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adipogenic differentiation,factors,treatment,choice",中文检索词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成脂分化,治疗,研究进展",从激素性股骨头成脂分化及治疗现状2方面进行归纳概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112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54篇文章。现代研究主要从细胞分子生物学层面研究,结果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部分生物学基础是骨细胞成脂分化异常,激素引起成脂分化因子的变化进而导致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分化,但是激素的作用于多个分化因子,单纯从某个因子来衡量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可能有较大误差,激素使用过度是股骨头坏死核心原因。目前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仍不深入。  相似文献   

2.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的治疗难题,特别是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然而激素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是困挠人们的一大医学难题,凋亡作为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的出现,为人们研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临床研究资料表明骨细胞凋亡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病理过程,是股骨头坏死发生与演变的细胞学基础。因此推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可能与激素导致的骨组织细胞的凋亡有密切关系。该文通过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凋亡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3.
背景: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糖皮质激素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到首位,且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的:主要对他汀类药物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PubMed、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1980-01/2010-12关于他汀类药物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机制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股骨头坏死;他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成骨细胞"或"ONFH:Corticosteroids;statins;Osteoblast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与他汀类药物修复治疗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排除陈旧及重复实验文章,初检得到16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34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多发性的疾病,其治疗是世界性的难题.他汀类药物能有效纠正激素所导致机体内脂质代谢紊乱的状态,减轻股骨头内的骨细胞损害,可以延缓或阻止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变形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细胞凋亡在股骨头坏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髋关节置换所取下的股骨头标本,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观察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标本上,可见骨陷窝中细胞核有蓝紫色颗粒的凋亡细胞.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标本上的凋亡细胞较少,而股骨颈骨折骨标本上基本见不到凋亡细胞.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细胞凋亡参与了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过程,骨细胞凋亡与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田野  张陈匀 《中国临床康复》2011,(45):8533-8536
背景:生物起搏器不需要更换电池,可接近磁场,对体内神经递质有自动反应性,有望成为临床治疗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目的:从基因治疗、细胞移植、激素治疗3方面总结生物起搏器的构建方法。方法:以"生物起搏器"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03/2009-03万方数据库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计算机检索2000-03/2009-03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iologicalpacemake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共检索到105篇文章,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25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目前,生物起搏器的构建主要有基因转导、细胞移植与激素治疗3种方法。生物"起搏器"的研究还处于动物实验研究阶段,将它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如怎样获得高效、安全的基因转染载体,细胞移植的最佳部位,起搏功能的调控及免疫排斥反应的处理等。随着细胞生物学、细胞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相信心脏生物起搏器将成为临床治疗心脏传导系统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世界性的难治性疾病.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尚缺乏一致公认的、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骨形态发生蛋白是高效的骨诱导因子,将其直接或复合移植骨植入股骨头坏死区域,可诱导局部成骨,促进坏死骨修复,在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作用及其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总结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95-01/2010-04)与骨形态发生蛋白及其治疗股骨头坏死有关的文章,检索词分别为"股骨头坏死;骨形态发生蛋白;发病机制;治疗"和"femoral head necrosis;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pathogenesy;therapy".纳入所述内容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骨形态发生蛋白的作用及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股骨头坏死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较陈旧的文章.结果与结论:收集到300篇相关文献,排除270篇不符合标准的文献,共纳入3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骨形态发生蛋白治疗骨折和骨缺损的疗效明确,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股骨头坏死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广泛,疗效满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修复股骨头坏死清除死骨后形成的缺损.骨形态发生蛋白在保留股骨头的各种姑息性手术如髓芯减压术、截骨术、骨移植等传统治疗方法均可用骨形态发生蛋白辅助治疗,提高传统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对髋关节具有特殊破坏性的退行性病变。近10年来,随着对成人股骨头坏死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骨髓干细胞技术的应用,成人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文章综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85-12/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以“stem cell,mesenchymal cell,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femoral head necrosis,therapy”为检索词分别进行组合检索,文章语言种类限定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文CNKI全文数据库1980-12/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以“干细胞,股骨头坏死,治疗”为检索词分别进行组合检索,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①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②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和机制。③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或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标准:重复研究、Meta分析或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76篇相关文献,31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5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1篇文献中,分别涉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生长因子、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移植方法等内容。资料综合:股骨头坏死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股骨头缺血和骨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围绕其发病机制目前主要存在脂肪栓塞学说、骨细胞脂肪变性坏死学说等,都支持在股骨头发生缺血坏死后,骨髓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均受到抑制的观点。因此,也可以将股骨头坏死认为是一种骨细胞和(或)间充质干细胞的疾病。骨髓间充质细胞来源于中胚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而转基因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同时还能表达特定转染基因,分泌目标活性因子,极大提高了干细胞修复骨坏死的效能。骨髓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方法包括局部注射移植、超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移植、支架复合材料的移植以及相互间的联合应用等。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股骨头坏死早期患者,可以使其病情缓解甚至出现逆转,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自我增殖能力和分化多潜能性,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目的: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与机制。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92-01/2010-10及清华同方中文系列数据库(http://www.cnki.net/index.htm)2000-01/2010-10涉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内容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femur head necrosis,mesenchymalstem cell,cell culture,therapy,overview",中文关键词为"股骨头坏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治疗,综述",排除陈旧性、重复性文献,保留30篇文献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的成骨及成血管作用,直接作用于股骨头坏死病灶部位,达到治愈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目的,是目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热点。今后应进一步分析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坏死股骨头内增殖分化的潜能及影响因素、新生血管再狭窄的预防、骨缺损修复的时间,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至体内后影响干细胞存活和分化的因素,如局部感染、全身免疫情况等,介入治疗时干细胞是否会随着血流的冲击而流至其他部位,这些问题依然需要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9.
韦标方 《中国临床康复》2011,(39):7403-7406
背景: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发病与遗传易感因素有关。目的:探讨临沂地区人群中候选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关联。方法:纳入分析63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和71例使用激素无股骨头坏死的对照组患者的激素总剂量并测定两组ApoB基因C7623T,G12619A,CYP1A2基因G2964A共3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它们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与结论:两组激素治疗的总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poB C7623T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出现的频率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CYP1A2G2964A与ApoB C7623T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遗传易感性有关。CYP1A2G2964A与ApoB C7623T的基因多态性的协同作用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背景:迄今没有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用于股骨头坏死相关研究,是其研究进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目的:比较各种方式及各种动物造模的优劣及特点,为股骨头坏死的研究模型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2006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英文检索词“OsteonecrosisoftheFemoralHead、Animalmodel、VivoExperiment、LeggCalvePerthesdisease、Osteoarthritis、ColapseoftheFemoralHead、Trauma、Corticosteroid、Alcohol、LiquidNitrogen”;中文检索词“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体内实验、Perthes病、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塌陷、创伤、激素、酒精、液氮”,共48篇文献纳入。结果与结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模拟了临床上最常见的股骨头坏死的类型,对于Perthes病的模型建立较为成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模型适合于病因、病理及综合性研究。物理方式建立的模型,可作为模拟临床外科治疗方法研究的动物模型。理想的动物模型需要在髋关节的解剖学、组织学、生物力学等方面与人类相似,其股骨头坏死的病理、病生及影像学进展能模拟整个人类股骨头坏死的过程,来源容易、性价比高、可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1.
背景:在临床骨科研究方面,为了研究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从根本上进行治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 目的:对近几年来学者们建立的各种各样股骨头坏死的改良模型作一个综述,分析各种模型的优劣,用来指导临床对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进行研究或者评价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郑淞文  王楠  王琰  刘洋  姜原  董越 《中国临床康复》2012,(36):6663-6668
背景: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已经成为目前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研究的重点。但对于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自体骨髓移植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研究鲜有报道。目的:抽提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行体外扩增和表型鉴定。方法:取成年大耳白兔10只,对照组2只不给任何药物;模型组8只每周2次臀肌注射甲基强的松龙8mg/kg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34、CD44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经过大量激素作用后,MR灌注成像及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组造模成功。模型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h内仅有少量细胞贴壁,12d左右细胞铺满瓶底的85%-90%,传代培养生长良好;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呈典型S型,第4-7天处于高速增殖期,与对照组生长曲线相近;经流式细胞术鉴定,第4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34表达呈阴性,CD29,CD44表达呈阳性,证明所培养的细胞为较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提示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生长和增殖能力,可用于干细胞标记及进一步自体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背景:由显微外科技术在股骨头坏死治疗的运用中发展而来的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联合植骨为治疗叶1青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方法之。目的:通过回顾及分析对于大转子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临床及培础研究,从不同层面对人转子骨瓣移植术的研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背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存在各种理论学说,脂质代谢异常是其中一种假说,但是脂质代谢如何参与骨坏死的发病机制仍不清.目的:通过对激素性和酒精性骨股头坏死患者血脂改变及股骨头置换标本形态计量学观察分析,探讨脂质代谢改变在非创伤性骨坏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股骨头坏死住院患者162例,包括酒精性骨股头坏死57例,激素性骨股头坏死63例,创伤性骨股头坏死42例,其国际骨循环分期为(ARCO)Ⅱ~Ⅳ期.患者入院后常规抽空腹静脉血行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检测.各组选取12例关节置换股骨头标本,股骨头冠状面正中剖开,在负重区和非负重区取材,对骨髓造血面积、脂肪细胞密度、脂肪细胞直径和脂肪细胞面积等行形态计量学观察.结果与结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三酰甘油升高率显著高于激素性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P 〈 0.05).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低密度脂蛋白降低率明显高于激素性和创伤性股骨头坏死(P 〈 0.05).与激素性骨坏死患者相比,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脂肪细胞面积和脂肪细胞直径大,但造血面积减小,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推测脂质代谢改变在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晚期起重要调节作用,而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晚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临床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方案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共识,如何保留患者的股骨头也一直是临床治疗的核心。目的:综述目前国内外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治疗现状,主要分析多孔钽金属棒治疗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研究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85年1月至2013年8月的 PubMed 数据库,在标题和中以“avascular necrosis”,“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和“tantalum rod”为主题词检索有关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病机制、风险因素、分型及治疗等方面的相关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以及内容重复的文献,最后选择42篇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髓芯减压+多孔钽金属棒置入是一项治疗股骨头尚未塌陷的早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微创技术,能延缓或防止早期股骨头坏死进一步发展,但对于出现股骨头塌陷、继发性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晚期患者效果较差。虽然多孔钽金属棒置入在临床已开始应用,有些报道也显示出令人振奋的短期疗效,但其在临床治疗经济学方面的效果仍需要通过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来权衡。  相似文献   

16.
背景:良好的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为股骨头坏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研究内毒素脂多糖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液诱导兔股骨头坏死的实验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1只和对照组15只。模型组连续2d每日经耳缘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10pg/kg,再连续3d,每日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kg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模型组4周后×射线显示兔关节间隙增宽,密度增大,关节软骨下骨密度增高,股骨头变平,骨小梁模糊,软骨下骨与骨松质界限不清,在股骨头内出现斑块状高密度区域,股骨颈变短粗。双能量X射线骨密度测量仪进行股骨头局部骨密度测量,兔股骨头骨密度检测发现模型组股骨头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组织学切片见模型组骨细胞陷窝空疏,脂肪细胞增多,部分血管栓塞,其中存活动物的骨坏死率和骨陷窝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实地塞米松联合脂多糖可有效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犁。  相似文献   

17.
背景:目前评价保髋治疗的疗效标准较多,没有统一标准,因此保髋治疗的疗效缺乏一定的可比性。目的:通过回顾及分析现有的用于保髋治疗疗效的各种评价标准,试图研制一款特异性的用于评价保髋治疗疗效的生存质量量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0/2010-08),以"Osteonecrosis Femoral Head 、quality of life"或"Osteonecrosis Femoral Head、curative effect"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4-01/2009-12),以"股骨头坏死、疗效"或"股骨头坏死、生存质量"为检索词。选择与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疗效或生存质量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根据纳入标准共31篇文章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现有的评价保髋治疗的疗效标准过分的侧重髋关节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等方面,局限于髋关节或下肢的局部改变情况,对患者整体的生存质量反应不够,而以SF-36为代表的生存质量量表评价标准却缺乏一定的特异性,都未能更全面更具特异性的用于评价保髋治疗的疗效。因此,研制一款特异性的用于评价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疗效的生存质量量表成一种必要。  相似文献   

18.
背景:骨蚀宁胶囊方是安徽中医学院丁锷教授在长期治疗激素诱导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实践中,根据“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和“活血、祛瘀、生新”等理论,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剂.目的:观察骨蚀宁胶囊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兔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为正常组,另外90只新西兰大白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加甲强龙的方法成功制备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兔随机分为骨蚀宁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和仙灵骨葆对照组进行观察.分别于用药后4,8,12周处死,检测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组织病理学的变化.结果与结论:骨蚀宁胶囊和仙灵骨葆均可升高股骨头坏死模型兔的血管内皮素和N O浓度,且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骨蚀宁胶囊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股骨头坏死明显减轻,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或P 〈0.05).骨蚀宁胶囊各组间比较,中剂量组差异显著(P 〈0.01或P 〈0.05),更接近正常组数据.说明中剂量骨蚀宁胶囊可以有效地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