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国外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新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国外地震勘探形势较好,主要体现在地震工作一有所增加,扭转了前几年地震工作量逐年下降的趋势。地震勘探技术在数据采集,常规地地震资料处理,3D地震,3D叠前溶度偏移,3D相干技术,可视化技术,地震数据压缩技术,4D地震和多波多分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进展提高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缩短了作业周期,提高了地震勘探效率,突出了地震在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地震分辨力新认识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地震分辨力一直是地震勘探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阐述了地震分辨力与地震分辨率差异的基础上,介绍了地震分辨力的定义、准则,讨论了地震分辨力同地震地质解释能力之间的关系和差异,重新认识了噪声与分辨力的关系。研究认为:地震分辨力是地震资料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只决定于地震子波的特性,与地震剖面中是否存在噪声无关。提高地震分辨力的惟一途径是改善地震子波本身的特性。.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只能提高地震地质解释能力,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分辨力。在地震分辨力一定的条件下,利用特殊的方法(技术)可以解释地层厚度小于1/4波长的薄层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地震分辨力的提高,仅仅说明地震地质解释能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3.
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研究及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发展,储层预测、属性分析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地震属性的概念,分类方法,地震属性之间、地震属性与储层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仍较模糊,各种地震属性解释方法虽然种类繁多,但缺乏系统的研究,这使得地震属性在应用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文章通过系统研究地震属性的概念、储层地震响应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地震响应的核心是反映地震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所有能引起地震能量发生变化的介质的不均质性均可导致地震属性的变化,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属性分类方法,并认为大部分地震属性只是基本属性在不同域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分析现有地震解释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地震属性解释的新认识,强调了地震属性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对属性间的关系及地震属性解释技术的确定性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岩性油气藏地震解释的工作流程及对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把地震资料的采集和处理作为反演过程,讨论其中地震反射序列信息的来龙去脉。强调指出观测噪声,特别是模型误差,是限制地震资料分辨能力的根源。本文所讨论的地震道的全息特征,是指在对地震道作奇性分析和多分辨分析后,分解出的地震道的各个部分都仍然包含有地震道可能采集到的地震反射序列信息,地震道全息特征的分析,对于地震资料的有集,处理和解释方法的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对地震反射资料进行品质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反射特征的“多参数法”划分地震相,用优势地震相来代表各层序的地震相类型,然后将单井相剖面和地面地质相剖面转换成时间域剖面,对地震剖面上的地震相进行标定,建立地震相与沉积的关系,进而将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相。依据层速度、剩余层速度和结井资料,建立岩性与速度量板,进行区域岩性预测。  相似文献   

6.
海上多波地震在莺歌海盆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莺歌海盆地纵波地震模糊带、中深层及地层-岩性圈闭含油气性问题,试用海上多波地震方法,采集多波地震资料132km,研制了多波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并成功地处理了这批海上多波地震资料,莺歌海盆地多波地震试生产资料证实,现有多波地震采集,处理技术是可行的,多波地震能解决地震模糊带问题,并能辨别真假亮点,提供直接找油,找气的可靠标志,海上多波地震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相似文献   

7.
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田勘探与开发阶段中的地震资料解释越来越依赖于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但2个阶段的地震属性分析又存在许多的异同点。在现有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渤海SZ361油田时移地震油藏监测过程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时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系列,并进一步明确了油藏监测中时移地震属性分析的重点研究内容是时移地震的敏感属性分析,地震属性分析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和时移地震差异的属性综合解释。这对于油藏监测中进一步开展时移地震工作,挖掘和发挥时移地震的作用和潜力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8.
三维地震资料拼接中的地震子波处理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王西文  周立宏 《石油物探》2002,41(4):448-451,455
研究区数据是由2个区的三维地震数据拼而成,不同工区的三维地震数据在频率,能量强弱和信噪比上都存在着差异,这给地震解释和地震反演带来了困难,而多工区三维地震数据连片处理结果往往使三维地震数据在频率,能量强弱方面失真,很难用于地震反演,因此,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地震子波处理方法,马东-唐南油田三维地震数据拼接的效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子波零相位化改造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地震资料准确标定是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工作的基础。从声波时差、密度资料的环境校正入手,利用合成地震记录求取准确的时间〖CD1.8mm〗深度关系,获得与井旁地震资料最佳匹配的非零相位实际地震子波;利用子波反褶积完成地震子波的零相位化改造,消除地震子波非零相位化引起的干涉假象和相邻地震工区间的闭合差,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清晰的地震反射结构突出了特定的地质现象,为地震资料的准确标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波分析在地震资料分频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傅立叶变换在地震资料分频处理中的不足,开展了小波变换在地震资料分频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并运用Modet小波变换分析方法,采用恰当的小波滤波器组对大港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处理,得到了不同尺度的地震资料,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品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同相轴变细,频带变宽,地震资料的分辨率得到了提高,对地震资料分频处理和解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震勘探中振动问题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吕公河 《石油物探》2002,41(2):154-157
地震勘探中的激发和接收分别是产生振动和感应振动的过程,因此地震勘探中振动问题的研究就是从根本上研究激发接收技术,这将有助于提高地震勘探的技术水平。分析了激发产生振动的过程、震源的耦合谐振特点和接收感应振动的过程、检波器的耦合谐振问题,分析了近地表振动系统产生的振动干扰。这些分析结果对于地震勘探方法研究具有较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沙漠区高分辨率地震数据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胡承元 《石油物探》1998,37(4):1-13
根据我国的高辨地震勘探技术状况和经验总结,普遍认为提高分辨率的主要途径是以拓宽有效率频率,丰富高频成分为原则。  相似文献   

13.
川东山地表层条件复杂,地震接收条件变化非常大,形成了地震接收道低频和高频现象,影响了地震资料的有效频带。为了改善接收效果,提高单炮品质,基于耦合和振动理论,结合地震记录中的实际现象,对川东山地不同类型的低频道和高频道进行了分析,认为耦合系统的谐振频率、耦合系统的复杂性、耦合介质的非均质性及介质的共振是形成低频和高频道的主要原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耦合谐振频率、减小共振、简化耦合振动系统阶数等技术方法,改善了接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可控震源非线性扫描是高频地震勘探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以往使用的非线性扫描对高频地震信息的补偿,没有考虑地下介质结构衰减量的横向变化和震源与大地耦合响应的影响,以致使所获得的地震资料往往不够理想。为此,本文根据测区内主要目的层的不同埋深及近地表地层特征进行分区,然后分别求取吸收衰减量和振动耦合衰减量,再根据衰减量总和及噪音性质,从期望的扫描频宽出发,分区计算出相应的补偿系数,对高频地震信息进行补偿。本文还就与可控震源非线性扫描长度和震源台数,振动次数及低频端扫描速率、扫描频宽等参数的选择与计算方法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地震检波器与地表耦合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波器大地耦合问题已成为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一个瓶颈,它对地震勘探的负面影响不容质疑.文章叙述了检波器大地耦合问题的理论和实验发展现状,提出了检波器大地耦合问题的研究方向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看法供同行切磋.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中最佳药量及耦合条件的选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首先较系统地从理论上讨论了在高分辨率地震探中如何选取最佳药量及炸药耦合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际试验得出,在高分辨率勘探中应采用较大药量的激发方式以及为了改善炸药耦合条件应采用小井孔、闷井的措施;同时建议采用接收不同药量震源子波的方法,使其更接近地震勘探的实际情况,并使因素更为单一,更具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17.
分布式光纤声波传感技术(distributed acoustic sensing,DAS)是利用光纤本身作为传感器进行信号采集的一项新兴技术,在国外井中地震勘探的应用发展迅速。为了验证DAS在井中地震勘探应用的适用性,结合DAS在井中地震采集应用实例,简述了DAS技术原理及其在井中地震勘探的实施方法,对比了DAS与常规检波器、可控震源与炸药震源不同激发方式、套管内与套管外不同布设方式的采集资料;以可控震源采集资料为例分析了DAS与常规检波器采集资料直达波振幅衰减规律、不同入射角直达波振幅响应、频谱、子波波形的差异;指出了DAS与常规检波器Z分量采集资料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部分替代常规检波器Z分量的采集工作;通过对比套管内悬置和套管外水泥固井两种不同光纤布设方式采集资料的直达波振幅响应,认为固井光缆具有与地层更好的耦合效果,同时不易受到井筒内因素的干扰。随着DAS技术的不断进步,凭借其高密度、全井段和高效施工等优点,DAS的应用将逐步拓展到石油勘探的更多领域。  相似文献   

18.
充液大型储罐自振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构的自振特性分析是大型储罐地震响应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给大型储罐的地震动力响应进一步分析提供依据,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100dam3的大型储罐装有不同原油量时的有限元模型,考虑了液罐耦合作用,对罐内原油的晃动特性和液罐系统耦合自振特性进行计算。分析表明罐内原油高度对液罐系统的振动频率有影响,液罐系统本身的某些高阶振频率受到激发而产生共振效应,是矮胖型大型储罐罐壁底部在地震中遭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地震仪器对高频信息可记录性的影响及其试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本文较系统地讨论了地震仪器性能及因素对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影响,指出仪器的瞬时动态范围和低截止频率是高频信息可记录性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因素。通过不同低截频、不同陡度及不同频率检波器的实际试验,说明了选用“三高”仪器因素对提升深层反射波的频率有独到的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震勘探中的电磁干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文章从电磁干扰在地震勘探中的表现形式、电磁干扰的主要种类和一般属性、电磁干扰对地震采集系统的作用、现行检波器的结构和原理分析、防止电磁干扰的措施和解决电磁干扰的根本途径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震勘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电磁干扰的一般规律和消除方法。目的在于为减弱直至消除电磁干扰对地震资料的影响提供一种思考方法和参考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