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省盐碱地水稻种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有盐碱地1000余万亩。建国以来,随着水利和农业技术的提高,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盐碱地种稻发展潜力较大,经济效益较高,这里我们介绍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 育秧期的灌溉要求 盐碱地育秧期灌溉技术的要点是通过灌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西部地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之一,即将开发建设的松原灌区就在其中,灌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中重度苏打盐碱地。如何改良开发这些中重度苏打盐碱地,是开发建设松原灌区的关键,特别是重度盐碱地,改良利用上一直存在着见效缓慢、改良困难等问题。本次试验重点针对pH值9以上,ESP在40%以上的重度盐碱地,采取水利、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等技术的综合治理措施,力求摸索一套经济实效、易于推广的治理重度盐碱地的技术模式,以便于为松原灌区,乃至于吉林省西部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王保泽 《中国水利》1999,(12):47-47
我国东北地区有盐碱地3000余万亩。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水利和农业技术的提高,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取得了很大进展。盐碱地种稻发展潜力较大,经济效益较高。这里我们介绍盐碱地湿润育秧的灌溉技术。 育秧期灌溉(排水)技术 盐碱地育秧期灌溉技术的要点是通过灌溉,调节土壤湿度,满足秧苗的生理生态需水;调节温度,提高积温,同  相似文献   

4.
通过连续两年的田间秸料覆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盐碱地进行地面覆盖达到,第一,影响其水盐运动,减少土壤蒸发,抑制土壤返盐;第二,秸料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加速盐碱地的改良。期望试验能够为推动秸秆覆盖技术改良盐渍化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在耕层设隔层,利用作物秸秆还田方法改良盐碱地,隔层起到了切断潜水蒸发、抑制耕层土壤反盐、增加土壤肥力;埋设隔层的方法改良盐碱地成本低、见效较快,是盐碱地改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林园 《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8(5):76-77,80
通过对尉犁县哈拉洪灌区盐碱地调查,分析灌区盐碱地的分布状况和类型,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灌区盐碱地的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根据灌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和具体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7.
种稻改良盐碱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簡要的闡述了种稻改良盐碱地在我国盐碱地改良工作以及国民經济上的重要意义。种稻是利用盐碱地,特别是低洼盐碱地的最好方法。水稻的生理特性,正可以把低洼地区容易积水、两季易涝、盐分脫除困难等不利因素变成有利条件,不需要庞大的投資,当年就可获得300~400斤以上的亩产量。种稻由于用水期长、用水量大的特点,对于改良任何一种盐碱土,它起到的脱盐作用均較其他措施为大。并且还可通过灌溉水中大量的泥沙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在改善水文地質条件方面也有明显的作用。本文着重指出了种稻改良盐碱地的关鍵措施——水利土壤改良技术的作用,特别对排水在改良盐碱地中的作用,作了比較詳尽的分析。对于种稻与碱土改良及种稻对周圍旱作地区的影响两个問題,也作了初步的探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沙湾县盐碱地调查,分析了全县盐碱地的分布状况和类型,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灌区盐碱地的成因,以及造成的危害.根据沙湾县实际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和具体的改良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以降水和灌水入渗为补给条件的不同田面入渗形式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了解决盐碱地的地下水淡化问题的途径、办法和计算公式。旨在改良利用盐碱地和缓解日趋尖锐的供水矛盾。  相似文献   

10.
生物排盐改良利用盐渍土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内陆干旱区盐渍化土壤改良和盐碱地利用这一主题,通过对生物排盐改良利用盐渍土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新疆地区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实践,从植物的耐盐与排盐特征和改良原理、干旱区农田水盐运移规律、灌区土壤盐分平衡、盐碱地耐盐植物种植与利用等方面评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指出基于植物盐分吸收的耕(根)层水盐平衡原理、不同植(作)物的盐分吸收特征、耐盐经济植物的选择、高效节水灌溉条件下防止土壤盐渍化和盐碱地改良利用方法等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生物排盐与水利改良相结合的综合模式是实现内陆干旱区灌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旱区盐碱地盐生植物改良研究动态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盐碱地的各项治理措施中,生物措施因其"省水、低投入、环境友好型"等优点而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潜力的改良途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对其研究目前还仅处于初步阶段。通过查阅大量中外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实验研究,本文详细评述了盐碱地盐生植物改良的研究动态,分析了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的机理;论述了盐生植物的分类和改良方式,系统分析了根际土壤微环境和植物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等对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的响应。系统分析发现生物改良对盐碱地改良的效果显著,潜力巨大,同时指出了目前在盐碱地生物改良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盐生植物盐碱地改良的后期研究提供直接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甘肃省的沿黄灌区(包括河湾地和引黄提灌区)和河西走廊地区分布着大面积的盐碱地。据1988年的年报资料统计,在全省灌溉面积中共有154万亩盐碱地。改良利用这些盐碱地是发展甘肃农业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建立排水系统则是改良利用这些盐碱地的先决条件。长  相似文献   

13.
SURFER绘图软件在盐碱地改良制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SURFER绘图软件的功能特点,利用一个盐碱地改良项目制图实例说明借助其等值线绘制系统制作盐碱地改良图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北方平原地区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方平原地区,尤指我国长江以北的华北平原与东北平原,一直以来深受盐碱地的困扰。盐碱土地不仅危害农作物生长、阻碍农业生产发展,甚至影响当地植物的生长,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盐碱地改良利用的工作原则,综合采用"物理措施、工程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的治理办法,对松嫩平原盐碱地进行长期改良利用工作。因此,文章根据自身长期从事对松嫩平原盐碱地的改造工作的经验,进一步展开对北方平原地区盐碱地进行改良利用工作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苏打盐碱地改良种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苏打盐碱地存在问题、分布特点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采用不同处理进行了相应的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对于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地,最优的水稻种植技术模式分别为:深松振动30 ~ 40cm+0.5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深松振动30~ 40cm+0.75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深松振动30 ~ 40cm+1 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试验成果为苏打盐碱地种稻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模式,为齐齐哈尔市乃至黑龙江省苏打盐碱地水稻高产稳产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灰色系统动态模拟GM(1,1)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996-2005年间土地治理中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和盐碱地改良面积进行了相关分析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山东省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和盐碱地改良面积总体保持增长势头,分别达到了平均每年18.633万hm2和0.706万hm2;但治理面积空间分布不均,其中丘陵和山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黄泛平原区盐碱地改良情况良好.利用灰色模型对典型地市2002-2005年的盐碱地改良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进行预测,并利用已知的历史数据进行检验,表明模型预测较准确.预测山东省未来几年土地治理的面积仍将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宁夏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研究成果进行述评,主要内容有:植物耐盐性及耐盐植物的脱盐效果研究,盐碱地水盐动态及灌排管理研究,劣质水灌溉研究,以及水利工程和其他改良措施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该区今后盐碱地改良研究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区盐碱地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盐碱化是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地流失的主要危害之一,治理盐碱化,改良土壤是整个农、林、牧、水关心的问题。新疆地区是我国盐碱地危害较严重的地区,通过对新疆地区盐碱地概况的调查,分析了新疆地区盐碱地现状和成因,提出合理的盐碱地改良措施,以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单产,治理盐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北方地区,晋、冀、鲁、豫、辽及北京市等,分布着较大面积的盐碱地。这些盐碱地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近年来,各地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水利建设的迅速发展,大片的盐碱地得到改良利用。滨海荒滩和不毛之地也变成了良田,更多的盐碱耕地提高了产  相似文献   

20.
针对齐齐哈尔市江东灌区苏打盐碱地存在问题、分布特点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采用不同处理进行了相应的盐碱地改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均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对于轻度、中度、重度盐碱地,最优的水稻种植技术模式分别为:深松振动30—40cm+0.5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深松振动30~40cm+0.75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深松振动30—40cm+1kg/666.7m^2的康地宝+水稻栽培关键技术+优化利用水利工程。试验成果为苏打盐碱地种稻技术研究提供了一种研究模式,为齐齐哈尔市乃至黑龙江省苏打盐碱地水稻高产稳产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