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部皮脂腺囊肿需手术摘除才能彻底治愈。为了减轻疤痕对面部美容的影响,笔者采用小切口摘除面部皮脂腺囊肿15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1 手术方法 ①切口:根据面部囊肿的部位,按皮纹方向设计梭形切口,囊肿开口应在切口中央。切口长度小于囊肿直径的1/2,切开皮肤后显露囊肿的顶部。  相似文献   

2.
面部皮脂囊肿的小切口钳囊治疗──附211例报告刁永全,罗寿琦皮脂囊肿又名粉瘤,是由于皮脂腺排泄管受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面部皮脂囊肿的切除是常见的门诊小手术,几乎所有的文献都指出:沿颜面部皮肤皮纹方向作梭形切门...  相似文献   

3.
笔者于2003年8月~2005年1月对38例面部皮脂腺囊肿伴感染患者采用小切口切开引流,感染控制后搔刮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微小切口摘除皮脂腺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面部皮脂腺囊肿患者采用微小切口进行手术摘除。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5~52岁,肿物大小为1.85 cm×1.56 cm。结果所有肿瘤均被完整切除,切口长度约0.93 cm,手术时间平均为15.2 min,未出现切口感染、神经及血管损伤。随访时间平均41.5个月,术后肿瘤无复发,所有患者均对术后美观效果满意。结论微小切口排溢囊内容物后摘除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也可用于面部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12例儿童重症口底蜂窝织炎分析;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208例临床总结;下颌第二磨牙冠周炎致面颊瘘1例;面部皮脂腺囊肿感染后的小切口治疗  相似文献   

6.
口周皮脂腺囊肿是颌面部较常见的皮肤囊肿之一,其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囊肿表面皮肤沿皮纹作切口进行手术切除.我们对临床5例口周皮脂腺囊肿取唇红缘切口进行切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皮脂腺囊肿,祖国医学称为“粉瘤”,是由于皮脂腺排泄管受阻,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分泌物。皮脂腺为皮肤的附属器,故皮脂腺囊肿常见于皮肤覆盖的部位,尤以面部多见,一般小则如豆,大则如小  相似文献   

8.
三氯醋酸应用于面颈部囊肿及瘘的治疗多见报道 ,近 10年来 ,我科对化脓性感染的皮脂腺囊肿采用局部小切口切开引流 ,同时用 30 0ml/L三氯醋酸涂擦囊壁 ,以达破坏囊壁的方法治疗 42例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42例 ,男 38例 ,女 4例 ,年龄 18~ 42岁 ,囊肿均并发化脓性感染 ,囊肿直径 0 .5~ 2 .5cm ,均位于面部 ,病损部位用碘伏消毒 ,局麻后在囊肿最顶部切开约 0 .5cm小口 ,引流出内容物及脓液 ,30ml/L双氧水及生理盐水冲洗、擦干 ,用 30 0ml/L三氯醋酸小棉球涂擦囊壁 ,涂擦时有烧灼感或暂时灼疼 ,均能耐受 …  相似文献   

9.
陈霞  林峰  陈仰望 《口腔医学》2004,24(3):177-177
皮脂腺囊肿又称“粉瘤”,为皮脂腺排泄受阻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多见于皮脂腺分布密集部位如头面及背部,发生在软腭部的较罕见。我科于2 0 0 3年3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 1岁。因发现软腭左侧无痛性肿物半年无疼痛。半年来肿物逐渐增大,似蚕豆大小,吞咽时感觉明显不适。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见异常,全身情况良好。专科检查:左侧翼下颌韧带内侧约0 5cm的软腭处触及一1 0cm×1.0cm圆形肿物,表面长有数根毛发。质地中等硬,无压痛,与黏膜黏连,界限清楚,可活动。临床诊断:左侧软腭皮脂腺囊肿。治疗经过:于2 0 0 3年3月10…  相似文献   

10.
面部皮脂腺囊肿伴感染的小切口搔刮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1997年3月~2002年4月对46例皮脂腺囊肿患者采用小切口、搔刮、冲洗、烧灼系列治疗,同期对40例患者施以传统手术治疗,即切开引流控制感染后二期手术切除,并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发部位,颌面部为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 ,常用切口是沿颜面部皮纹做梭形切口切除与囊壁粘连的皮肤,此法术后疤痕明显.我们采用隐蔽切口锐性剥离颌面部皮脂腺囊肿共43例,效果满意,介绍如下: 1 手术方法 切口设计在隐蔽的位置,一般距囊肿3cm以内,多设计在唇红粘膜,鼻唇沟,耳屏前,发际内,眉部及下颌下缘,切口长度比直径长出约1cm,切开皮肤,在皮下组织浅层将皮肤掀起,并沿此平面向囊肿方向锐剥离至囊肿处,先仔细将囊肿与和它表面粘连的皮肤锐分离开,再用弯组织剪沿囊肿壁锐剥离,将囊肿完整摘除,冲洗创腔,缝合,加压包扎一周拆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69例上颌骨囊肿(cystic lesion)临床病例,探讨上颌骨囊肿术后合理的引流方式。方法 :收集2006-2010年上颌骨囊肿病例69例,对比分析术后创口单纯严密缝合加面部加压包扎,和严密缝合加碘仿纱条填塞引流2种术式的疗效。结果:只采用单纯严密缝合切口加面部加压包扎的44例中,其囊肿长径在3.5cm以下的30例,有2例出现窦道,占6.7%;而长径在3.5cm以上的14例中,4例出现窦道或创口裂开(28.6%)。采用碘仿纱条填塞引流的25病例(准>3.5 cm)中,仅1例出现窦道,占4%。结论:上颌骨囊肿直径在3.5cm以下者,术后可采用单纯口内切口严密缝合加面部加压包扎,超过3.5cm者则需碘仿纱条填塞引流。  相似文献   

13.
牙源性面部皮肤窦道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源性面部皮肤窦道临床上并非罕见,一般诊断治疗也不困难,但误诊误治却屡见不鲜,如误诊为面部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等。近10年来笔者收治牙源性面部皮肤窦道27例,经过治疗,全部愈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 0岁,因“右耳垂后无痛性肿物半年余入院”。检查见:右颌后凹陷处4cm×3cm大小肿物,质中硬,表面光滑,活动,无触压痛及波动感。腮腺造影示:导管系统充盈良好,管壁平滑,后外侧局部无导管分布,肿物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部分导管被推挤、移位。术中见肿物位于腮腺深叶下后方,椭圆形,3cm×3cm×2cm大小,柔韧,边界清,位于腺体后缘近外耳道软骨处,被腺体覆盖,内容物呈豆渣样伴奇臭。触压肿物时,见内容物自外耳道溢出。完整摘除肿物送病检,病理诊断:(右腮腺)皮脂腺囊肿伴感染。皮脂腺囊肿多发生在皮肤,面部多见,发生在深层组织者少见。此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碚中医院口腔科用 M 皮瓣修复面鼻缺损1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5例中,男8例,女7例。年龄21至32岁。面部缺损14例,鼻部缺损1例。4例为皮脂腺囊肿合并感染后手术切除,3例为面部瘢痕手术切除,8例为面部外伤所致缺损。缺损面积最大约5cm×3cm,最小为3cm×2.5cm。  相似文献   

16.
我们采用口内切口加面部小切口手术方法 ,对1 5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进行复位 ,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 ,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归纳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 )临床对象 :我院 1 998~ 2 0 0 0年住院病人1 50例 ,男 1 2 2例 ,女 2 8例 ,年龄 3~ 78岁 ,平均 2 9岁 ,术后复查时间 1~ 3个月。(2 )骨折分布 :见表。单纯下颌骨骨折 31例 ,包括下颌正中骨折 7例 ,颏孔区骨折 5例 ,下颌角骨折1 6例 ,下颌升支骨折 3例 ,其中陈旧性骨折 7例 ;单纯髁突骨折 1 3例 ,其中陈旧性骨折 4例 ;单纯性上颌骨骨折 1 6例 ,其中陈旧性骨折 8例 ;颧骨颧弓骨折 2…  相似文献   

17.
头皮冠状切口治疗面中1/3骨复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交通事故的逐年增多 ,颌面中 1 / 3骨复合骨折成为颌面外科的常见病 ,此类骨折类型复杂多样 ,咬合关系错乱 ,面部畸形严重 ,如果采用传统的面部小切口及手法复位外固定 ,则暴露、复位、固定骨折困难 ,且术后留有瘢痕 ,面形恢复不佳 ,疗效不甚满意。作者从 1 999~ 2 0 0 2年采用头皮冠状切口、联合睑下缘切口 ,口内前庭沟切口治疗面中 1 / 3骨复合骨折患者 2 7例 ,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此术式特点是恢复咬合关系准确 ,面形恢复理想 ,手术瘢痕不明显 ,使患者的咬合功能、生活质量大大提高。1 材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7例均经拍片…  相似文献   

18.
颌骨角化囊肿作为独立性疾病被认识约有20年的历史。以往曾称为胆脂瘤、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以及颌骨始基囊肿。1971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颌骨囊肿的分类中将其称为始基囊肿,其同义名为“角化囊肿”。此分类强调的是组织学特微而不是推测它来自初期釉质器。  相似文献   

19.
高频电刀治疗面颈部皮脂腺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电刀治疗面颈部皮脂腺囊肿吴继聪居云(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710032)皮脂腺囊肿手术切除后,难免在皮肤上留下较明显疤痕。笔者采用高频电刀治疗面颈部皮脂腺囊肿,克服了手术治疗的缺点,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14例;男10例...  相似文献   

20.
颧骨复合体骨折切口选择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趋向增多的今天 ,面骨骨折越来越常见。颧骨 (弓 )位于面部突出部位 ,是面部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其中颧骨复合体 (zygomaticcomplex ,ZC)骨折占了很大的比例。近年来冠状切口被广泛应用于ZC骨折中 ,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笔者却有不同的看法 ,特别是随着自体攻纹螺钉微型钛板内固定系统在临床上的应用。笔者采用经外眦切开的结膜切口或睑缘下切口结合口内前庭沟切开治疗ZC骨折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病例和方法我科 1994 0 4~ 2 0 0 2 12共收治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 116例 ,除去 3 0例采用冠状切口广泛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