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七提取液中皂苷类成分的热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考察三七水煎液中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的热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含量,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乙腈(A)-水(B)梯度洗脱(0~12 min,19%A;12~60 min,19%~36%A),检测波长203 nm。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温度和加热时间对三七水煎液和混合对照品溶液中人参皂苷Rg1,Rb1,三七皂苷R1含量的影响。结果:三七水煎液中人参皂苷Rg1,Rb1和三七皂苷R1在不同温度下加热12 h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转化,随温度的增高转化速率增大,于100℃时分别约降至初始含量的30%,50%,30%;混合对照品溶液中3种皂苷类成分则几乎不发生转化。结论:三七水煎液中3种皂苷类成分含量的变化主要不是温度引起的,而可能是三七内部特殊物质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吴小明  梁少瑜  程文胜  陆珩  汪涛  向飞军 《中草药》2013,44(24):3489-3492
目的 研究三七普通细粉与超微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及人参皂苷Rg1的溶出行为,探讨粉体粒径对皂苷类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 采用桨法和HPLC技术同时分析不同粒径三七粉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的体外溶出情况,比较不同粒径粉末的溶出速率。结果 超微粉碎后3种皂苷类成分的溶出速率均显著提高。结论 超微粉碎有助于三七饮片中皂苷类成分的溶出,粉碎粒度对有效成分的溶出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晓青  田雅娟  杜娟  裴科  李钦青  贺文彬 《中草药》2019,50(24):6120-6124
目的 在同时测定人参花中7种人参皂苷含量的基础上,建立7种人参皂苷成分一测多评方法,验证一测多评方法在人参花中人参皂苷含量测定上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HPLC-UV法,以10批不同来源的人参花药材为研究对象,以人参皂苷Re为内参物测定其与人参皂苷Rg1、Rg2、Rb1、Rc、Rb2、Rd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出各皂苷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外标法实测值的差异。结果 人参花中6种人参皂苷Rg1、Rg2、Rb1、Rc、Rb2、Rd的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1.07、1.05、0.81、0.80、0.64、0.84,10批药材中6种人参皂苷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含量用一测多评方法测定与采用外标法测定时的实测值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短缺人参皂苷对照品的情况下,可采用一测多评法方法,通过相对校正因子测定人参花中人参皂苷Rg1、Re、Rg2、Rb1、Rc、Rb2、Rd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骨伤宁软膏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 采用乳化法制备骨伤宁软膏.利用TLC及沉淀反应对骨伤宁软膏进行定性分析.运用HPLC同时测定骨伤宁软膏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水(B)(0~12 min,19%A;12~60 min,19%~36%A;60~70 min,36%~19%A;70~73 min,19%A),检测波长203 nm. 结果: 骨伤宁软膏性状稳定,HPLC含量测定中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 Rg1,Rb1能够完全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 0.15~3.75,0.45~11.25,0.42~10.5 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81%(RSD 3.65%),101.18%(RSD 2.26%),98.90%(RSD 2.92%). 结论: 建立的定性方法准确可靠,HPLC结果准确、回收率高、重复性好,适用于骨伤宁软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李存玉  章莲  杨彤  李硕  李贺敏  彭国平  支兴蕾 《中草药》2022,53(17):5330-5337
目的 基于传质模型,探索三七总皂苷(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超滤膜界面层浓度分布特征及影响规律。方法 以PNS中4种指标性成分三七皂苷R1(R1)、人参皂苷Rg1(Rg1)、人参皂苷Rb1(Rb1)和人参皂苷Rd(Rd)为检测指标,收集膜通量与指标成分截留率,基于超滤分离系数与膜通量、溶质截留率的相关性,拟合界面层浓度幂函数方程。对比混合溶液、单体溶液、成分组合对指标性成分界面层浓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曲面法考察成分组合配比(Rg1-Rd)、超滤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跨膜压力差对界面层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探讨超滤分离机制。结果 界面层浓度幂函数回归系数均大于0.95,指标性成分界面层浓度与溶质浓度、跨膜压力差呈正性相关,随着截留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PNS的超滤过程以界面层过滤向溶液过滤分离逐步过渡,表现出界面分布趋向性人参三醇型皂苷>人参二醇型皂苷,其中Rg1可以抑制Rd进入界面层,从而影响其分离过程。结论 构建了皂苷类成分超滤界面层浓度计算方法,初步阐明了PNS界面层分布特征和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6.
杨晓楠  王洪达  李威威  孙梦晓  李雪  杨文志 《中草药》2022,53(19):5945-5954
目的 研究三七Panax notoginseng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70%乙醇水超声提取,醋酸乙酯与正丁醇萃取,利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硅胶、MCI gel CHP20、ODS反相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高分辨质谱、以及核磁共振波谱等多种光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结构解析和鉴定。结果 从三七花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出13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丙二酸酰化型人参皂苷:3β,12β,20S-达玛烷型四环三萜-24-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6-O-丙二酰基)-O-β-D-吡喃葡萄糖基]-20-O-[β-D-吡喃葡萄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以及12个已知化合物。其中,中性人参皂苷10个:人参皂苷Rd(2)、人参皂苷F1(3)、人参皂苷Rb1(4)、人参皂苷Rb2(5)、人参皂苷Rb3(6)、人参皂苷Rc(7)、竹节参皂苷L5(8)、人参皂苷F3(9)、三七皂苷FP2(10)、三七皂苷Fa(11);黄酮类化合物2个: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2)和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半乳糖苷(13)。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丙二酰三七花蕾皂苷Rb1,化合物9为首次从三七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文敏  郑沛  刘秋叶  文玲  杨俊  王潇  左亚杰 《中草药》2023,54(15):4849-4855
目的 采用AHP-TOPSIS综合评价法筛选三七Notoginseng Radix et Rhizoma生药粉最佳灭菌工艺。方法 以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d总量和抗氧化活性、综合外观性状以及灭菌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对比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灭菌、新型辐照灭菌法(电子加速器产生的能量低于10 MeV的电子束)4种灭菌方法对三七生药粉灭菌前后灭菌效果和质量的影响。结果 根据AHP-TOPSIS综合评价结果排序可知,4类灭菌方式对三七生药粉质量影响的优劣顺序为新型辐照灭菌>干热灭菌>湿热灭菌>紫外灭菌。其中新型辐照灭菌在剂量6 kGy及以上能完全杀灭三七生药粉中的微生物同时较好地保留了三七生药粉中的有效成分,综合考虑灭菌操作便利性、经济效益性和安全性,确定三七生药粉的最佳灭菌方法为新型辐照灭菌,剂量为6 kGy。结论 新型辐照灭菌法与其他灭菌方法相比,在保证灭菌效果的同时能更大程度地保留三七生药粉中的有效成分,能低温度、短时间、相对安全地得到符合规定的三七生药粉,且优选得到的灭菌工艺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为其后续工艺开发和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ZJHX橡胶膏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Rg1,Rb1和血竭素的含量,选用乙腈-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 μL,柱温35 ℃,检测波长分别为203 nm(皂苷类),440 nm(血竭素)。结果显示,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e,Rg1,Rb1和血竭素均能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范围分别为0.251~5.020,0.520~10.400,0.251~5.010,0.505~10.100,0.160~3.270 μg, R2分别为0.999 8,0.999 9,0.999 7,0.999 8,0.999 9,各成分在其线性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99.39%~100.5%。所建立的HPLC双波长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ZJHX橡胶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HPLC测定片仔癀中4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片仔癀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牛磺胆酸钠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BDS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A)-0.5%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40 min(20%A~40%A),40~90 min(40%A~90%A),90~100 min(90%A);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结果测得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及牛磺胆酸钠的回收率分别为100.3%,101.6%,103.3%,100.6%。线性范围分别是:三七皂苷R1 0.346 4~8.66μg(r=0.9963),人参皂苷Rg1 0.432 2~10.805μg(r=0.9964),人参皂苷Rb10.4224~10.56μg(r=0.9999),牛磺胆酸钠0.448~11.2μg(r=0.999 6)。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能将片仔癀中的皂苷及胆汁酸较好的分离检测,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结果稳定,可作为该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冯亮  蒋学华  周静  杨俊毅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4):1097-1101
 目的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大鼠胃肠道的吸收动力学,并考察不同的药物浓度和常用的吸收促进剂对其吸收速率的影响。方法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实验,研究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胃肠道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对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三七皂苷R1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056,0.114,0.076,0.085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052,0.121,0.065,0.055 h-1;三七皂苷R1在低、中、高3个浓度下的吸收速率分别为0.122,0.095,0.090 h-1,人参皂苷Rg1则为0.117,0.113,0.109 h-1;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卡波姆和冰片的促吸收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卡波姆和冰片能显著提高肠吸收速率,而十二烷基硫酸钠则没有作用。结论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在小肠上段吸收速率较大,而在胃中吸收速率较小;其吸收速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不呈现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除了被动扩散以外,可能还有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卡波姆和冰片对它们在小肠的吸收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顾承真  曾碧雪  张钰佳  王东  张颖君 《中草药》2021,52(11):3391-3397
目的研究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三七P. notoginseng和西洋参P. quinquefolium高温蒸制前后主要人参皂苷的含量变化,并测定高温蒸制前后样品对4株肿瘤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方法采用HPLC建立了测定22种皂苷含量的分析方法,测定这些皂苷在人参属植物及其高温蒸制品中的含量。用MTT法测定人参属植物及其高温蒸制品对4株人类癌细胞(人类骨髓癌HL-60细胞、肝癌SMMC-7721细胞、肺癌A-549细胞、乳腺癌SK-BR-3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人参、三七和西洋参及高温蒸制后的样品中鉴定出22个皂苷,包括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Rd、Rk3、Rh4、Rk1、Rg5、Rb3、Rh3、Rk2,20(S)-人参皂苷Rh1、20(R)-人参皂苷Rh1、三七皂苷Fc、三七皂苷R1、绞股蓝皂苷IX、20(S/R)-三七皂苷Ft1、20(S/R)-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s3、人参皂苷Rh2。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和Rd为人参的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Re、Rb1和Rd为西洋参的主要成分;人参皂苷Rg1、Re、Rb1、Rd和三七皂苷R1为三七的主要成分,高温蒸制后这3种植物的主要成分全部转化为人参皂苷Rk3、Rh4、Rk1、Rg5和20(S/R)-人参皂苷Rg3,在高温蒸制后的三七中还检测到20(S)-人参皂苷Rh1和20(R)-人参皂苷Rh1。三七皂苷Fc、人参皂苷Rb3和绞股蓝皂苷IX为三七茎叶的主要成分,高温蒸制后转化为另外8个主要成分20(S/R)-三七皂苷Ft1,20(S/R)-人参皂苷Rg3、Rs3、Rk1、Rg5,20(S/R)-人参皂苷Rh2、Rh3和Rk2。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高温蒸制三七的细胞毒活性比高温蒸制人参和高温蒸制西洋参强,高温蒸制三七的细胞毒活性比三七的活性强,说明高温蒸制后三七的细胞毒活性增强。结论人参、西洋参和三七经过高温蒸制后原来的主要成分基本消失,随之转化为其他主要成分,高温蒸制三七的细胞毒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对三七总皂苷中3种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b1)的体外降解作用。方法将三七总皂苷分别与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孵育液在厌氧条件下共同培养24 h,测定不同时间点孵育液中3种皂苷的量。结果雌、雄大鼠肠道菌群对人参皂苷Rb1均有降解作用,雄鼠的降解较雌鼠稍快。雌、雄鼠肠道菌群对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均无明显降解作用。结论在离体条件下,三七总皂苷中人参皂苷Rb1会被肠道菌群降解,而三七皂苷R1和人参皂苷Rg1则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UPLC-MS/MS法同时测定三七总皂苷中10种皂苷成分的分析方法,并研究白及多糖对三七总皂苷各成分药动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三七总皂苷组(P组)、三七总皂苷配伍白及多糖组(BP组),分别ig给药,UPLC-MS/MS法测定10种皂苷单体成分的血药浓度,DAS软件计算各成分药动学参数。结果分析方法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与P组相比,BP组人参皂苷Rb1的AUC显著降低(P0.01),三七皂苷R1及人参皂苷Rd、Rg1、Rf、CK、Rc、Rh1、Rg2、Rg3的AUC有所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10种成分总AUC为P组BP组,差异显著(P0.01)。与P组相比,BP组人参皂苷Rg1的Cmax降低(P0.05)。且BP组各成分的tmax普遍延迟,其中人参皂苷Rg1、Rb1、Rf显著延迟(P0.01),人参皂苷Rg2和三七皂苷R1延迟(P0.05)。结论所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适于10种皂苷成分在生物样品中的测定;配伍白及多糖可降低三七总皂苷的血药浓度,减少AUC暴露,延长tmax,说明白及多糖可能增加了三七总皂苷在胃肠道的暴露水平,从而增加作用于胃肠道的药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源性镉(Cd)对三七主要药效成分合成中关键酶2,3-氧化鲨烯被达玛烯二醇合成酶(DS)和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P450)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置9个Cd的质量分数梯度(0.0、0.1、0.3、0.6、1.0、3.0、6.0、10.0、30.0 mg/kg)分别对三七进行胁迫实验,两年后采集成熟三七,通过q RT-PCR检测手段对其根部DS及P450基因进行表达量测定,并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基因进行DS及P450基因相对表达量的计算,通过相关性分析计算DS和P450基因表达与三七主要药效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以及总皂苷的相关性。结果 Cd在低质量分数下能促进DS的表达,高质量分数下抑制DS的表达;随着Cd质量分数的增加,对P450表达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而DS和P450基因表达与三七主要药效成分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以及总皂苷无显著相关性(P0.5)。结论重金属Cd对三七药效成分中关键酶DS和P450基因表达影响不同,对同一种酶,Cd质量分数不同其影响也不同。但主要药效成分并未因此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三七、白及药对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测定三七单煎液及不同配伍比例(1∶0.5,1∶1,1∶2)三七与白及合煎液中具有脂肪酶抑制作用的活性成分——(20S)-人参皂苷Rg3和人参皂苷Rh4的含量,并探讨两药配伍后对三七皂苷成分含量的影响。色谱方法为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0℃;流速为1 m L·min-1。结果发现,与三七单煎液相比,三七、白及合煎液中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4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与配伍白及量呈正比;合煎液中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的色谱峰均较三七单煎液的明显降低。研究结果表明三七与白及配伍后,合煎液中(20S)-人参皂苷Rg3、人参皂苷Rh4的含量较单煎液显著增加,推测白及中的有关成分可促进其它人参皂苷进行转化,该结果为拓展制备(20S)-人参皂Rg3、人参皂苷Rh4的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三七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及不同部位多糖的含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三七多糖的检测方法,分析测定三七茎叶、筋条、花和剪口的多糖含量,为三七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用80%乙醇提取还原性糖,然后用水提取三七多糖,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于528 n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的含量.结果:三七不同部位中多糖含量有明显差异,三七筋条中多糖含量最高,三七茎叶中多糖含量最低.结论:所用含量检测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不同部位三七多糖的质量检测和控制,三七筋条、花、茎叶和剪口都有一定的多糖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获得鲜三七和干三七菌群结构信息。方法以鲜三七和干三七为研究材料,利用Illumina MiSeq平台,采用高通量测序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鲜三七和干三七共获得637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其中15个OTU为共有,鲜三七和干三七特有的OTU数量分别为484、123个。新鲜三七中占比较大的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9.7%)、厚壁菌门(Firmicutes,40.1%);干三七中占比较高的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99.8%)。鲜三七中占比较大的菌属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37.4%)、嗜碱菌属(Alkaliphilus,11.5%);干三七中占比较大的菌属是芽孢杆菌属(Bacillus,54.6%),类芽孢杆菌(Paenibaciiius,44.9%)。KEGG功能预测表明干三七的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功能菌群的相对丰度高于鲜三七。结论鲜三七菌群多样性高于干三七;干三七中的萜类化合物和聚酮类化合物代谢功能菌群丰富度高于鲜三七,这为三七发酵皂苷菌株筛选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微丸.方法: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大豆磷脂-胆固醇、水相-有机相,药物质量浓度,脂类用量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设计优选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冻干粉的处方工艺,采用塑制法制备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微丸.结果: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冻干粉的最佳处方工艺为大豆磷脂-胆固醇(6∶1),水相-有机相(1∶4),药物质量浓度20 g·L-1,磷脂用量150 mg.制备的脂质体微丸溶解后脂质体的平均粒径220.5 nm,Zeta电位-71.21 mV,1h内溶出度达81.41%.结论:制备的三七总皂苷脂质体微丸体外溶出度较高,脂质体的粒径分布较好、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